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5941-2008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GB/T 15941-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5941-2008

中文名称: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4-10

实施日期:2008-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8153536

相关标签: 同步 数字 体系 光缆 线路 系统 进网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电信系统>>33.040.40数据通信网络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3光通信设备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5941-1995

采标情况:NEQ ITU-T G.707、G.841等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52页

标准价格:34.0 元

计划单号:20030240-T-339

出版日期:2008-10-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5-12-21

起草人:韦乐平、邓忠礼、李英灏、张海懿、李芳、胡昌军、张国颖

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归口单位:信息产业部(通信)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本标准于199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标准代替GB/T 15941-1995《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本标准规定了线路速率为155520、622080、2488320和9953280kbit/s的SDH光缆线路系统的进网要求,适用于公用电信网的SDH光缆线路系统。本标准对GB/T 15941-1995的具体修订内容如下:a)根据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删除了GB/T 15941-1995中的引言,并增加了“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b)在“4 比特率与帧结构”中,按照ITU?T G.707增加了对STM?256信号的相关规范,并更新和完善了部分SDH 开销字节的规范。c)对GB/T 15941-1995的“5 复用结构”中有关映射方法的内容按照行业标准YD/T1017和YD/T1238进行了标准引用,并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新标准的第6章“映射方法”。d)对GB/T 15941-1995的“6 系统组成”的原有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作为新标准的第7章。e) 在“8 光接口规范”中,主要是将“接收机老化余度”修改为对“接收机灵敏度余度”的规范,并对各级光接口的参数采用标准引用的方式。f)根据GB/T7611对“9 电接口规范”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完善。g)在“10 同步定时要求”中,对SDH 时钟定时性能要求采用标准引用的方式,参照行标“YD/T900”的相关规定;删除“同步时钟来源”和“SDH 定时基准的转换”两节,增加“SDH 设备时钟的定时功能要求”一节,具体内容采用标准引用的方式,参照行标“YD/T1267”相关章节的规定。h)根据行业标准YDN099、YDN027、YD/T1078 和ITU?T 建议G.841、G.806、G.783,对“11 保护倒换要求”的技术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增加了“11.6 SDH 网络保护结构间的互通”一节。i)根据行业标准YD/T1300和YD1299 完善了“12 传输性能要求”的技术内容,主要采用标准引用的方式。此外增加了关于误码指标的两个资料性附录:附录A“SDH 维护和工程误码参考指标”和附录B“再生段的误码性能”。j)删除了GB/T 15941-1995中的“13 光纤光缆种类及基本要求”。k)将GB/T 15941-1995的“14 运行、管理和维护”一章分为“14 网管系统”和“15辅助系统和环境条件”两章,并在新的第14章中采用标准引用方式参照YD/T1289.2的相关规范。l)增加了一个资料性附录:附录C“针对接收机灵敏度劣化量和余度的解释”。 GB/T 15941-2008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GB/T15941-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33.04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國
GB/T15941—2008
代替GB/T15941-1995
司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Requirements for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optical fiber cable linesystems
2008-04-1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数码防伪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國
2008-11-01实施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
3.2缩略语
4比特率与顿结构
4.1比特率
4.2顿结构
5复用结构·
基本复用结构
5.2复用方法·
6映射方法…
6.1PDH支路信号映射进VC-n的方法6.2ATM信号映射进VC-n的方法
6.3以太网信号映射进VC-n或VC-n-Xv的方法系统组成与设备类型.
系统组成·
设备类型..
8光接口规范·.
8.1光接口标准化的目的
光接口分类
8.3光接口参数·
9电接口规范·
PDH支路的电接口参数
155520kbit/s的电接口参数
同步定时要求
10.1再生器的定时要求
SDH设备时钟的定时性能要求
保护倒换要求
线性复用段保护倒换要求
复用段共享保护环保护倒换要求11.3
通道保护环的倒换要求
线性通道保护倒换要求
SDH子网连接保护(SNCP)的保护倒换要求11.5
SDH网络保护结构间的互通
传输性能要求
误码性能
GB/T15941—2008
GB/T15941-2008
12.2抖动和漂移性能
13可用性要求
13.1可用性定义
13.2可用性目标
13.3不可用时间的分配
14网管系统
14.1系统技术要求
14.2子网管理系统功能要求
14.3网元管理系统功能要求
本地维护终端
14.5运行、管理和维护接口
15辅助系统和环境条件
15.1公务联络通信
15.2使用者接口
15.3机房环境条件
15.4供电条件
附录A(资料性附录)SDH维护和工程误码参考指标A.1
国际通道和复用段维护指标
A.1.1通道维护指标
A.1.2复用段维护指标
A.2目前国内SDH工程设计的通道误码指标A.2.1SDH网络全程端到端27000km假设参考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A.2.2数字通道的长期指标
数字通道的短期指标
以ITU-TG.828为基础的国内SDH工程设计的通道误码指标A.3
SDH网络全程端到端27000km假设参考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
A.3.2数字通道的长期指标
A.3.3数字通道的短期指标
A.4目前国内SDH工程设计的数字段误码指标A.4.1数字段的长期指标
A.4.2目前数字段的短期指标
A.5以ITU-TG.829和M.2101为基础的国内SDH工程设计的复用段误码指标A.5.1
复用段的长期指标
复用段的短期指标
附录B(资料性附录)再生段的误码性能.….B.1再生段误码性能与光信噪比
再生段误码指标
B.3再生段误码指标的适用场合
附录C(资料性附录)接收机灵敏度劣化量和余度的解释C.1概述
C.2接收机灵敏度劣化量(Y)
C.3接收机灵敏度余度(X)..
关于EOL.、EOLITU、BOL、X和Y的图解31
我国国内标准最长HRP
SDH数字段和复用段
STM-N顿结构
STM-1段开销
STM-4段开销
STM-16段开销
STM-64段开销
STM-256段开销
图9K4(b1)比特的复顿结构
基本复用结构
系统组成·
光接口位置(有光放大器)
光接口位置(无光放大器)
STM-1/STM-4/STM-16/64光发送信号的眼图模板CMI码二进制“o”脉冲模板图
CMI码二进制“1”脉冲模板图
图175
STM-1接口点眼图模板
关于EOL。、EOLITU、BOL、X和Y的图解说明表1
SDH系列比特率
表2JO的16字节顿格式
表3S1字节b5~b8比特定义
简化的SOH功能接口…
表5C2字节映射码…
表6VC-4-Xc/VC-4/VC-3通道状态字节G1各比特的安排表7VC-12通道V5字节各比特的安排V5字节映射码…
扩展信号标记字节编码
STM-1、STM-4、STM-16、STM-64眼图模板参数155520kbit/s接口
检测时间·
参数和定义
5000km数字通道的误码指标(长期指标,测试时间一个月)5000km数字通道的误码指标(短期指标)复用段的误码指标(短期指标)420km数字段的误码长期指标
假设参考数字段可用性目标…
不可用时间的分配·.·
GB/T15941—2008
通道投人业务限值举例(1d和7d)(配额6%)(引自ITU-TM.2101:2000).复用段投人业务限值(STM-N)(引自ITU-TM.2101:2000)表A.2
全程端到端误码性能指标(引自YD/T5095—2000表8.1.1)34
6800km数字通道的误码指标(配额4.08%)(引自YD/T5095—2000表8.1.2).....35
表A.55000km数字通道的误码指标(配额3%)(来源于YD/T5095—2000)35
GB/T15941—2008
表A.66800km数字通道的短期误码指标(引自YD/T5095—2000表8.1.6)表A.75000km数字通道的短期误码指标(配额5%)(来源于YD/T5095—2000)表A.8全程端到端误码性能指标(引自ITU-TG.828:2000)表A.95000km数字通道的误码指标(配额3%)(以ITU-TG.828:2000为基础)表A.105000km数字通道的投入业务限值(配额5%)(以ITU-TM.2101:2000为基础)表A.11
420km数字段的误码指标(配额0.252%)(引自YD/T5095—2000表8.1.4)36
工程数字段的短期误码指标(配额0.1%)(k=1/10)(引自YD/T5095—2000表8.1.7):37
≤500km复用段的误码指标(配额0.2%)(以ITU-TM.2101:2000为基础)表A.13
表A.14≤500km复用段的短期误码指标(0.2%)(引自ITU-TM.2101:2000)表B.1再生段的误码指标(短期指标)IV
GB/T15941—2008
本标准对应国际电信联盟一电信标准部门(ITU-T)G.707、G.957、G.691、G.693、G.841等相关建议,与其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在技术内容上一致,在编写格式和方法上不同,格式和方法采用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的“4比特率与顿结构”和“5复用结构”对应ITU-TG.707的“65基本复用原理”和
开销字节描述”的部分技术内容,具体如下:“9
a)本标准的4.1来自ITU-TG.707的\6.3系列比特率”;b)本标准的4.2.1来自ITU-TG.707的“6.2基本顿结构”和\6.5扰码”;c)本标准的4.2.2~4.2.6来自ITU-TG.707的\9开销字节描述”;d)本标准的5.1.2来自ITU-TG.707的\6.1复用结构”。本标准的“8.2光接口分类”和“8.3光接口参数”对应ITU-T建议G.957、G.691和G.693中有关光接口分类和参数定义的部分技术内容。本标准的11保护倒换要求”对应ITU-TG.841的“6应用考虑”“7SDH路径保护”和“8SDH子网连接保护”的部分技术内容。在本标准制定过程中还注意了与以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协调统一:GB/T76112001《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a
GB/T20185-2006《同步数字体系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技术要求》b)
YDN027-1997《SDH传输网技术要求——环形网》c)
YDN099-1998《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d)
YD/T900--1997《SDH时钟技术要求——时钟》e)
YD/T1078一2000《SDH传输网技术要求——网络保护结构间的互通》f)
YD/T1267--2003《基于SDH传送网的同步网技术要求》YD/T1289.22003《同步数字体系(SDH)传送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二部分:网元管理h)
系统(EMS)功能》
i)YD/T1299—2004《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性能技术要求—抖动和漂移》j)YD/T1300一2004《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性能技术要求—通道、复用段和再生段误码》本标准代替GB/T15941一1995《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本标准对GB/T15941-1995的具体修订内容如下:根据我国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删除了GB/T15941一1995中的引言,并增加了“3术a)
语、定义和缩略语”。
在“4比特率与顿结构”中,按照ITU-TG.707增加了对STM-256信号的相关规范,并更新b)
和完善了部分SDH开销字节的规范,对GB/T15941-一1995的“5复用结构”中有关映射方法的内容按照行业标准YD/T1017和c)
YD/T1238进行了标准引用,并将这部分内容作为新标准的第6章“映射方法”。对GB/T15941一1995的“6系统组成”的原有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作为新标准的第d)
7章。
e)在“8光接口规范”中,主要是将“接收机老化余度”修改为对“接收机灵敏度余度”的规范,并对各级光接口的参数采用标准引用的方式。f)根据GB/T7611对“9电接口规范”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完善。V
GB/T15941—2008
在“10同步定时要求”中,对SDH时钟定时性能要求采用标准引用的方式,参照行标g)
“YD/T900”的相关规定;删除“同步时钟来源”和“SDH定时基准的转换”两节,增加“SDH设备时钟的定时功能要求”节,具体内容采用标准引用的方式,参照行标“YD/T1267”相关章节的规定。
h)根据行业标准YDN099、YDN027、YD/T1078和ITU-T建议G.841、G.806、G.783,对“11保护倒换要求”的技术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增加了“11.6SDH网络保护结构间的互通”二节。
i)根据行业标准YD/T1300和YD1299完善了12传输性能要求”的技术内容,主要采用标准引用的方式。此外增加了关于误码指标的两个资料性附录:附录A“SDH维护和工程误码参考指标”和附录B再生段的误码性能”。j)删除了GB/T15941-1995中的“13光纤光缆种类及基本要求”。将GB/T15941一1995的“14运行、管理和维护”一章分为“14网管系统”和“15辅助系统k)
和环境条件”两章,并在新的第14章中采用标准引用方式参照YD/T1289.2的相关规范。1)增加了一个资料性附录:附录C针对接收机灵敏度劣化量和余度的解释”。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负责归口。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韦乐平、邓忠礼、李英、张海懿、李芳、胡昌军、张国颖。本标准于199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V
1范围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GB/T15941—2008
本标准规定了线路速率为155520kbit/s、622080kbit/s、2488320kbit/s和9953280kbit/s的SDH光缆线路系统的进网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用电信网的SDH光缆线路系统。专用电信网也可参照使用。本标准发布之后进网的设备应当满足本标准的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7611-2001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GB/T20185--2006同步数字体系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技术要求YD/T900-—1997
YD/T1017—1999
SDH时钟技术要求—时钟
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节点接口YD/T1078--2000
YD/T1238-2002
YD/T1267-—2003
SDH传输网技术要求网络保护结构间的互通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基于SDH传送网的同步网技术要求YD/T1289.2--2003
同步数字体系(SDH)传送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二部分:网元管理系统(EMS)功能
YD/T1299—2004
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性能技术要求一一抖动和漂移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性能技术要求一一通道、复用段和再生段误码YD/T1300—2004
YD/T1420—2005
YD/T5095-2000
YDN027-—1997
YDN099—1998
基于2048kbit/s系列的数字网抖动和漂移技术要求同步数字系列(SDH)长途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SDH传输网技术要求——环形网
光同步传送网技术体制
ITU-TG.691:20031
单信道STM-64、STM-256及其他带有光放大器SDH系统的光接口ITU-T G.693:2003
ITU-T G.703:2001
ITU-T G.707:2003
ITU-T G.783:2000
ITU-T G.806:2000
ITU-TG.826:2000
ITU-TG.828:2000
ITU-TG.829:2002
ITU-T G.831:2000
ITU-TG.841:1998
ITU-TG.957:1999
局内系统的光接口
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
同步数字体系(SDH)的网络节点接口SDH设备功能块特性
传送设备特性一一描述方法和通用功能基群或基群速率以上国际恒定比特率数字通道的差错性能参数和指标国际恒定比特率数字通道的差错性能参数和指标SDH复用段和再生段的差错性能事件同步数字体系(SDH)的传送网管理能力SDH网络保护结构的类型和特性
同步数字体系(SDH)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ITU-T M.2101:2000
国际多运营商环境下SDH数字通道和复用段投人业务和维护的性能限值1
GB/T15941—2008
ITU-TM.2101.1:1997国际SDH数字通道和复用段投人业务和维护的性能限值ITU-TM.3010:2000电信管理网原理ITU-TO.181:2002
2用于评估STM-N接口误码性能的设备ITU-T Q.811:2004
Q3接口低层协议概述
4Q3接口高层协议概述
ITU-TQ.812:2004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
假设参考通道hypotheticalreferencepath两个用户(T参考点或通道端点)间的国际最长假设参考通道(HRP)的长度为27500km。我国国内标准最长HRP的组成如图1所示,全长6900km,共分为三部分。长途网中两个长途传输节点之间的假设最长距离为6500km,中继网中长途传输节点与本地传输节点的假设最长距离为150km;本地传输节点与用户之间的假设最长距离暂取50km。网络中,大部分实际通道的长度都短于上述最长HRP,因而其性能将优于HRP的性能限值。用户
用户网
6500km
中继网
长途网
中继网
图1我国国内标准最长HRP
SDH数字段SDHdigital section
用户网
在SDH国际标准中没有数字段的概念。本标准定义SDH数字段。一个由STM-M复用段所支持的从STM-N(N≤M)支路输入口至支路输出口的路径,它既不是STM-N复用段,也不是一个VC-4或VC-4-4c通道。为了便于工程规范和测试,特引人SDH数字段的概念,见图2。数字段
复用段
数字段
物理分界点
逻辑分界点
除再生段、复用段以外的其他功能STM-N
复用段
图2SDH数字段和复用段
假设参考数字段hypothetical referencedigital sectionGB/T15941—2008
两个相邻数字配线架或等效设备之间用来传送一种规定速率的数字信号的全部装置构成个数字段。而假设参考数字段(HRDS)是一个具有规定长度和指标规范的数字段,它构成HRP的一部分。我国数字网网络性能是以假设参考数字段为基础来分配的。我国长途网光缆数字线路系统的HRDS分别为420km或280km。中继网的HRDS为50km。3.1.4
复用段
multiplexsection
复用段(MS)是两个复用段终端功能(MST)之间(包括MST)在内的一条路径,见图2。复用段的部分指标与长度有关,在维护领域长度取值有两种≤500km和≥500km。3.2缩略语
AU-LOP
HP-UNEQ
LP-UNEQ
Add and Drop Multiplexer
Alarm Indication Signal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Administration Unit
Administrative Unit Loss of PointerBackground Block Error RatioBit Error Ratio
Bit linterleaved Parity
Connectionless Network Layer ServiceDegradeg Signal Defect
Excessive Error Defect
Data Communications Channel
Distributed Queue Dual Bus
DispersionSupportedTransmissionError Detection Code
Errored Second Ratio
Failure Count
FiberDistributed DataInterfaceGeneric Frame Procedure
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Higher Order Path UnequippedHypothetical Reference Path
Hypothetical ReferenceDigital SectionInternet Protocol
Link Capacity Adjust Scheme
Light Emitting Diode
Loss of Frame
Loss of Pointer
Loss of Signal
Lower Order Path Unequipped
分插复用器
告警指示信号
异步传递(转移)模式
自动保护倒换
管理单元
管理单元指针丢失
背景误块比,背景差错块比
比特差错率(误码率,误比特
率,比特差错比)
比特间插奇偶校验
无连接的网络层服务
检测到信号劣化
检测到误码超限
数据通信通路
分布式排队双总线
色散支持传输
差错检测码
误码秒比,误块秒比
失效次数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通用成顿规程
高阶数据链路控制
高阶通道未装载
假设参考通道
假设参考数字段
因特网协议
链路容量调整方案
发光二极管
顿丢失
指针丢失
信号丢失
低阶通道未装载
GB/T15941—2008
MS-AIS
MS-RDI
MS-REI
Metropolis Area Network
Multiframe Alignment Signal
Multi-Longitudinal Mode
Main Path Interface
Multiplex Section
Multiplex Section Alarm Indication SignalMultiplex Section ProtectionMultiplex Section Remote Defect IndicationMultiplex Section Remote Error IndicationMultiplex Section Overhead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Multiplex Section TerminationOperation,Admin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ptical Data Unit
Pre-Chirp
Passive Dispersion CompensatorPath End Point
Path Overhead
Polarisation Mode DispersionPoint-to-Point Protocol
Remote Defect Indication
Regenerator
Remote Error Indication
Regenerator Section
Regenerator Section OverheadSignal Degrade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ynchronous Digital Crossconnect Equipment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Equipment ClockSDHSerious Error Period IntensitySeverely Errored Second RatioSignalFail
Single Longitudinal Mode
Side Mode Suppression Ratio
Sub-Network Connection/IntrusiveSub-Network Connection/Non-intrusiveSubnetwork Connection ProtectionSection Overhead
Self phase Modulation
Synchronization Status Message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Tandem Connection Monitor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城域网
复顿定位信号
多纵模
主光通道接口
复用段
复用段告警指示信号
复用段保护
复用段远端缺陷指示
复用段远端差错指示
复用段开销
复用段终端
运行、管理和维护
光数据单元
预嗝嗽
无源色散补偿器
通道端点
通道开销
极化模色散
点对点协议
远端缺陷指示
再生器
远端差错指示
再生段
再生段开销
信号劣化
同步数字体系
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设备时钟
严重误块期强度
严重误码秒比,严重误块秒比
信号失效
单纵模
边模抑制比
带固有监视的子网连接保护
带非介人监视的子网连接
子网连接保护
段开销
自相位调制
同步状态消息
同步传送模块
串联连接监视
传输控制协议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