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7911-2006 耐火材料陶瓷纤维制品试验方法
GB/T 17911-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7911-2006

中文名称:耐火材料陶瓷纤维制品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09-30

实施日期:2007-0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64905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玻璃和陶瓷工业>>81.080耐火材料

中标分类号:建材>>耐火材料>>Q47耐火纤维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7911.2-1999;GB/T 17911.1-1999;GB/T 17911.3-1999;GB/T 17911.4-1999;GB/T 17911.5-1999;GB/T 17911.6-1999;GB/T 17911.7-2000;GB/T 17911.8-2002

采标情况:ISO 10635:1999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9页

标准价格:13.0 元

计划单号:20060601-T-469

出版日期:2007-0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9-11-23

起草人:王孝瑞、黄海琴、张成田、王国栋、袁兴田、鹿成滨、程水明

起草单位: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山东鲁阳股份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耐火陶瓷纤维及制品厚度、体积密度、回弹性、加热用九线变化、导热系数、抗拉强度和渣球含量的试验方法。 GB/T 17911-2006 耐火材料陶瓷纤维制品试验方法 GB/T17911-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81.0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911—2006
代替GB/T17911.1~17911.6—1999等耐火材料
陶瓷纤维制品试验方法
Refractory products-Methods of test for ceramic fibre products(ISO10635:1999MOD)
2006-09-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02-01实施
GB/T17911—2006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10635:1999《耐火材料陶瓷纤维制品试验方法》(英文版)。本标准对ISO10635:1999做了二些修改。在附录B中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10635:1999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在附录C中给出了本标准与1SO10635:1999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有关技术性差异已在标准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主要修改内容如下:将引用标准改为与ISO等效的我国标准并增加了数值修约规则标准;一剩去了ISO前言;
修改了第3章的缩写方式,将各章对试样数量和尺寸的要求集中在该章,同时增加了非成卷样品要求,以后各章直接引用,不再重复试样制备;将7.5结果计算的文字表述改用计算公式表述;将10.3.3的0.13mm改为0.15mm~0.20mm;一修改了渣球含量定义;
一增加了0.212mm渣球含量试验方法;更正了标准中的个别差错:
增加了试验结果修约位数的要求;修改了图1的画法;
将图3a和图3b改为图3和图4;
增加了附录B和附录C。
本标准代替GB/T17911.1—1999《耐火陶瓷纤维制品试样制备方法》、GB/T17911.2—1999《耐火陶瓷纤维制品厚度试验方法》,GB/T17911.3-1999《耐火陶瓷纤维制品体积密度试验方法》、GB/T17911.4—1999《耐火陶瓷纤维制品加热永久线变化试验方法》、GB/T17911.5—1999《耐火陶瓷纤维制品抗拉强度试验方法》,GB/T17911.6一1999《耐火陶瓷纤维制品渣球含量试验方法》、GB/T17911.72000《耐火陶瓷纤维制品回弹性试验方法》和GB/T17911.8--2002《耐火陶瓷纤维制品导热系数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原GB/T1791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原标准的8个部分合并,按章编写,与IS010635:1999保持一致;对1SO10635:1999的一部分改动,作了恢复;更正了原标准中的个别差错;
修改了渣球含量定义;
增加了0.212mm渣球含量试验方法。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3)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山东鲁阳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冶集团武汉冶建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绵竹恒丰节能材料有限公司、摩根凯龙(荆门)热陶瓷有限公司、绵竹市剑桥节能材料有限公司、南京铜井陶纤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孝瑞、黄海琴、张成田、鹿成玲、程水明、袁兴田、王国栋、鹿成滨。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7911.11999:
-GB/T17911.2—1999;
GB/T17911—2006
-GB/T3004—1982,GB/T17911.3—1999;-GB/T3005—1982,GB/T17911.4—1999;-GB/T17911.51999,
-GB/T3006—1982、GB/T17911.6—1999;-GB/T17911.7—2000;
GB/T17911.8—2002。
1范围
耐火材料陶瓷纤维制品试验方法GB/T17911—2006
本标准规定了耐火陶瓷纤维制品厚度、体积密度、回弹性、加热永久线变化、导热系数、抗拉强度和渣球含量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耐火陶瓷纤维棉、毯、毡、编织物、板、纸和预成型制品,不适用于以湿态交货的制品。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6003.1-~1997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eqvISO3310-11990)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JJG139拉力、压力、万能材料试验机检定规程3试样制备
制品的试验项目应由有关方商定,试样尺寸和数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成卷的材料应先将周边受压的部分除去,然后,垂直其长度横跨整个宽度切下不同试验项目用的足够尺寸的样品;非成卷材料,应有足够的样品数量。用样板、刀、锯或不损伤试样的其它方法,从样品上制取所需尺寸和数量的试样。制样时,应避免压力过大,以免损伤纤维。
抗拉强度试样,应垂直于制品的制造方向(一般是长度方向)并排随机制取。其试样的长度(230mm)方向应与制品的制造方向平行。经有关方商定,试样的长度方向也可与制品的制造方向垂直,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异形制品和厚度大于50mm且组织结构不均匀(如表面有硬壳)的制品,各试验项目的取样部位应由有关方商定,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表1试验项目适用的制品类型和试样尺寸与数量一览表章条号
试验项目
体积密度
回弹性
加热永久线变化
导热系数
抗拉强度
渣球含量
制品类型
毯、毡、缩织物、板、纸
毯、毡、编织物、板、纸
毯、毡、编织物
毯、毡、编织物、板、纸、预成型制品毯、毡、编织物、板
毯、毡、纸
棉,毯、毡、编织物、纸
试样尺寸/mm
长≥100,宽≥100,制品厚度
长≥100,宽≥100,制品厚度
100×100×制品厚度
100×100×制品厚度
长≥230,宽≥230,厚45~100
(230士5)×(75±2)X制品厚度至少20g
试样数量
加热水久线变化试样,应标出制品的卷曲方向,并在同一制品上制取其相同尺寸的样垫3块。导热系数试样,制品厚度小于40mm时,至少用3层制品厚度40mm~50mm时,用2层:制品厚度大于50mm时,用单层。
GB/T17911—2006
4厚度的测定
4.1原理
制品的厚度在规定的压应力下测定,压应力按照制品的公称体积密度确定。有两种测定方法:比较计法(见4.3.1)和针刺法。比较计法是仲裁方法,并且是用于耐火陶瓷纤维纸的唯一方法。4.2试样
按第3章的规定制备试样。
4.3方法
4.3.1比较计法
4.3.1.1设备
测厚比较计,由基准板和带有金属圆盘的比较计组成。圆盘直径为75mm士1mm。圆盘对公称体积密度<96kg/m的制品,应能施加350Pa士7Pa的压应力,对公称体积密度96kg/m的制品,应能施加725Pa土15Pa的压应力。
4.3.1.2试验程序
扫净基准板,将圆盘放在上面,当二者完全接触时,比较计的读数为零。平稳地提起圆盘,将试样放在基准板上,缓慢地放下圆盘,记录读数,精确至0.1mm。4.3.2针刺法
4.3.2.1设备
针型测厚计,由带有尺框的金属圆盘和带针的尺身组成,如图1所示。尺框上刻有游标,圆盘直径为75mm士1mm,针的直径为3mm土0.2mm。圆盘对公称体积密度<96kg/m的制品,应能施加350Pa土7Pa的压应力,对公称体积密度≥96kg/m的制品,应能施加725Pa土15Pa的压应力。4.3.2.2试验程序
将试样平放在平板玻璃上,将针型测厚计的圆盘轻轻地放在试样上。将针垂直于玻璃板向下压穿试样。如需要,先刺穿试样,以防止针压缩试样。当针尖触到玻璃板时,记录读数,精确到0.5mm。4.4试验报告
按第11章的要求报告每个试样的尺寸,测定的单值和平均值。5体积密度的测定
5.1原理
制品的体积密度是通过计算所测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确定的。首先按第4章的规定测定厚度。5.2设备
5.2.1厚度测量设备,符合4.3.1或4.3.2的规定。5.2.2钢尺,刻度0.5mm,最好是角尺,也可用卡尺。5.2.3电热干燥箱,能保持110℃土5℃。5.2.4天平,分度值0.1g。
5.3试样
5.3.1按第3章的规定制备试样,5.3.2将试样在干燥箱中于110℃士5℃干燥2h。干燥后,质量损失超过5%的试样,应废弃。5.4试验程序
用钢尺或卡尺沿试样的中线测量其长度和宽度,精确至0.5mm。计算面积。按第4章的规定测定试样的厚度。
称量试样,精确至0.1g。
5.5结果计算
按式(1)计算试样的体积Vs,数值以m为单位。V= St
式中:
S试样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试样的厚度,单位为米(m)。
GB/T17911-—2006
(1)
按式(2)计算试样的体积密度p,数值以kg/m为单位,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p=m/V
式中:
试样的干燥质量,单位为千克(kg);V——试样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5.6试验报告
按第11章的要求报告每个试样的体积密度单值和平均值。6回弹性的测定
6.1定义
回弹性resilience
.........(2 )
是耐火陶瓷纤维制品被压缩至原始厚度50%后的复原能力,用卸载复原后的厚度与原始厚度之比表示。
6.2原理
在规定时间内,压缩试样至原始厚度的50%。计算试样卸载复原后的厚度与原始厚度之比。6.3设备
6.3.1测厚计。
6.3.2压力试验机,能按规定的速率施加压应力,并备有测量试样变形的装置。6.3.3电热干燥箱,能控温在110℃士5℃。6.4试样
6.4.1按第3章的规定制备试样。6.4.2按5.3.2的规定干燥试样。6.5试验程序
按第4章的规定测定试样厚度。
调节压力试验机至2mm/min的恒定变形速率,将试样置于下压板中心连续施压,直至试样被压缩至原始厚度的50%,并保持5min。减荷至试样承受的压应力为:体积密度<96kg/m的制品,保持350Pa土7Pa:体积密度≥96kg/m的制品,保持725Pa士15Pa,并保持5min。然后按第4章的规定测量试样厚度。注1:根据需要,可记录压应力与试样厚度按百分数递减的对应值。注2:经双方协商,可选择其它厚度压缩值。采用上述同样试验程序。6.6结果计算
按式(3)计算回弹性R,数值以%表示,精确至0.5%。dix100
式中:
试样压缩回弹后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d
试样的原始厚度,单位为毫米(mm)。(3)
GB/T17911—2006
按式(4)计算永久性变形PD1,以%表示,精确至0.5%。PD =100-R
式中:
R——试样的回弹性。
6.7试验报告
(4)
按第11章的要求报告试样的尺寸及厚度试验方法,回弹性和永久性变形的单值和平均值,压缩量不是50%时应报告压缩值。
7加热永久线变化的测定
7.1原理
试样尽寸的永久线变化,是将试样在规定的温度下保持规定的时间测定的,以插在试样表面上铂丝间的原始尺寸与加热后尺寸之差对原始尺寸之比表示。7.2设备
7.2.1加热炉,应为氧化性气氛,并能满足7.4.3的有关要求,7.2.2测量装置,应为光学仪器,例如工具显微镜,分度值0.01mm;或用游标卡尺,精度0.05mm。7.2.3热电偶,至少两支。
7.3试样
7.3.1按第3章的规定制备试样。7.3.2按5.3.2的规定干燥试样。7.4试验程序
7.4.1准备试样
在每块试样上表面100mm×100mm的对角线上,离边缘10mm~15mm处插4根铂丝作标志间距约75mm
铂丝直径药0.5mm,长度应确保能至少插入到试样厚度的3/4,并有1mm~2mm伸出表面。注:对板和预成型制品,铂丝标志可用上色标志(如氧化铬)代替。7.4.2测量
平行于试样边缘测量铂丝之间的距离。用光学仪器进行的测量,精确至0.05mm,作为仲裁方法;用游标卡尺进行的测量,应精确至0.1mm。测量方法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7.4.3加热
7.4.3.1放置试样
将每块试样平放在从同一材料切取的样垫上,样垫只能用一次。为便于操作,把样垫放在10mm~15mm厚的定形耐火材料托板上。将试样连同样垫及托板一起置于炉中,试样间距至少50mm,且距加热元件至少50mm7.4.3.2炉温测量和均匀性
至少用两支热电偶测量温度,使热电偶端点距试样上表面10mm~20mm。保温期间,热电偶记录的温差不得大于10℃,其平均温度与试验温度之差也不得大于10℃。7.4.3.3试验温度
试验温度应是生产厂声明的制品使用温度,或由有关方商定的温度。7.4.3.4加热方法
应由有关方商定按下列两种方法之一加热试样。慢热法为仲裁方法。7.4.3.4.1热炉法
直接将试样放人已预热到试验温度的炉中。当炉温再次达到试验温度时,开始保温。在试验温度1)IS010635中的计算式为PD-1(d:/d)×100,原文有误。4
士10℃下,保温24h。
7.4.3.4.2慢热法
GB/T17911—2006
将试样放入炉中,按表2所列的一种加热速率升高炉温。在试验温度土10℃下,保温24h。保温结束后,试样在30min内至少冷却200℃表2慢热法的加热速率
试验温度/℃
>1250~1500
7.4.3.5试验后试样的测量
温度范围/℃
室温一低于试验温度50
最后50
室温1200
1200~低于试验温度50
最后50
室温~1200
1200~低于试验温度50
最后50
试样冷却至室温后,按7.4.2测量铂丝之间的距离。7.5结果计算
每块试样每个方向每一边的永久线变化L。按式(5)计算,数值以%表示。Le
式中:
加热前铂丝之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加热后铂丝之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加热速率/(C/min)
(5)
然后,计算每块试样每个方向永久线变化的平均值和两个方向的平均值,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位小数,“”号表示线收缩,“十”号表示线膨胀。7.6试验报告
按第11章的要求报告试样的体积密度,试验温度,加热方法,间距测量方法,每个试样每个方向永久线变化的平均值和每个试样的平均值。8导热系数的测定
8.1定义
导热系数
thermal conductivity
单位时问内在单位温度梯度下,沿热流方向通过材料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用W,m1·K-1表示。
8.2原理
测量平板试样的导热系数,应满足条件:a)试样的一个面均匀受热;
b)尽可能减少侧面热流;
c)平板试样传导的热量由一个装有外保护装置的中心量热器测量。本方法必需是热流垂直于平板表面。GB/T17911—2006
8.3设备
8.3.1量热器
8.3,1.1尺寸
内保护装置和中心量热器组合的尺寸应至少为230mm×230mm,其中,中心量热器尺寸为76mmX76mm。加热室剖面见图2。
8.3.1.2水循环系统wwW.bzxz.Net
中心量热器和内保护装置分别装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定位应避免中心量热器和内保护装置之间的热传导。进水温度应在室温十3℃或一1℃之内。进水的温度变化不应超过0.5℃/h。进水的压力应恒定,水压变化不超过1%。8.3.1.3水温的测量装置
应能测量进、出水之间的温差,精确至0.05℃。8.3.2电加热炉
应保证在试样整个表面上方温度分布均匀。温度控制装置应能使温度恒定至波动不超过10℃。加热速率应符合表2的规定。
8.4试样
8.4.1按第3章的规定制备试样。8.4.2按5.3.2的规定于燥试样。8.5试验程序
8.5.1试样的安装
为每层试样用隔热砖制备四个支柱,其直径为17mm士0.5mm,高度不低于试样厚度的9/10。在每层试样四个角各打直径与支柱相同的一个孔,将支柱装入孔中。每层试样上孔的位置均应相同。将第1支热电偶装在中心量热器的中心,然后安装第1层试样,并用一块长,宽尺寸与试样和同的木板或其它工具将其压至支柱顶,使试样与量热器紧密接触。取出木板,将第2支热电偶装在第1层试样上面中心,第1支热电偶的正上方。依此类推,安装第2层试样和第3支热电偶,直至所需层数。用一块长、宽尺寸与试样相同的碳化硅板压在最后一层试样和热电偶之上,这块碳化硅板在整个试验期间与该层试样及其上面的热电偶保持接触。果试样仅有一层或两层,热电偶应插人试样中,且尽可能安插5支热电偶。8.5.2温度梯度的测量
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两支热电偶测出试样组热面和冷面的温度。其余的热电偶每支均测出试样相邻两层的热面和冷面的湿度。这些温度测量值和相应的厚度组合给出:a)10个温度梯度和10个平均温度(由4层试样组成的试样组,5支热电偶);b)6个温度梯度和6个平均温度(由3层试样组成的试样组,4支热电偶)。8.5.3测量条件
试样组的热面应加热到制品使用的极限温度,而对高温制品,则应加热到所用设备的操作极限温度,至少保温24h。然后在该温度下,要保持加热元件的温度使热面温度在2h内的变化不大于5℃,同时用量热器测量的热流量变化不大于2%。保持中心量热器的水流量在120mL/min~200mL/min,水流量应恒定,其变化不大于1%。调节内保护装置的水流量,以保证该装置和中心量热器的出水温度基本相同。在30min间隔内进行3~5次测量,包括测量每层试样的热面温度T,冷面温度T.及水温升高值(t一t,)和中心量热器的水流量m。
8.6结果计算
按式(6)计算导热系数入,数值以W·m-1·K-表示,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3位小数。6
式中:
m(te-t)cr
A(T -T)
通过中心量热器的水的平均流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t);进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出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试样层的冷面温度,单位为摄氏度(℃):试样层的相应的热面温度,单位为摄氏度(℃):测量Ti和T,所用热电偶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中心量热器的有效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GB/T17911—2006
...(6)
在量热器进出水平均温度下水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kg-1,K-1)。对3层试样组成的试样组,将式(6)应用于每层试样和它们的厚度组合可得到导热系数和平均温度关系图上的6个点:
入=f(T)
T=(T2+T)/2
式中:
T—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表3给出不同温度下水的比热容。温度区间内的比热容用内插法计算。表3水的比热客
温度/℃
试样中各点实际温度下的导热系数的计算,参见附录A。8.7试验报告
比热容/·kg1.K1)
·(7)
(8)
按第11章的要求报告试样的体积密度,热流条件,试样数量,图上每个点的冷、热面温度,平均温度及对应的导热系数值。
9抗拉强度的测定
9.1定义
抗拉强度tensilestrength
耐火陶瓷纤维制品在断裂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用Pa表示。抗拉强度也称为断裂强度。9.2原理
在室温下,拉伸规定尺寸试样使其断裂,测定抗拉强度。9.3设备
拉力试验机,配有一对夹具,夹头的夹持面积至少为75mmX40mm。拉伸时应能以规定的恒定速率拉断试样,并符合JJG139的要求。9.4试样
9.4.1按第3章的规定制备试样。9.4.2按5.3.2的规定干燥试样。试样干燥后,立即测量试样的厚度、宽度和抗拉强度。9.5试验程序
按第4章的规定测量试样的厚度,用钢尺测量试样的宽度。GB/T17911—2006
用夹具夹紧试样两端,试样被夹面积为75mmX40mm,所施拉力方向应平行于试样长度方向。拉应力速率应是可变的,以使试样在整个拉伸过程中以100tmm/min恒定速率发生变形。拉伸试样至断裂,记录最大拉力。断裂发生在夹口处的结果应废弃,重新制样进行试验,直至有效试样数符合表1的要求。
9.6结果计算
按式(9)计算抗拉强度Rm,数值以Pa表示,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位。RE
式中:
F—试样断裂时的最大拉力,单位为牛(N);w试样受拉部分的原始宽度,单位为米(m);一试样受拉部分的原始厚度,单位为米(m)。9.7试验报告
按第11章的要求报告拉力试验机的型号,试样的体积密度,试样的长度方向与制品制造方向的关系和5个试样试验结果的平均值。10渣球含量的测定
10.1定义
渣球含量shotcontent
用符合GB/T6003.1一1997规定的标准筛进行筛分,筛上的非纤维状物(渣球)质量与试样质量之比,数值以%表示。
10.2试样
按第3章的规定制备试样。
10.3设备
10.3.1加热炉。
10.3.2天平,分度值0.1g。
10.3.3压缸,内径50mm上5mm,内装火钢活寒,留有0.15mm~0.20mm问隙。10.3.4压力试验机,量程25kN。10.3.5玻璃淘洗器2,包括分离室、淘洗柱,并能以恒定流量进水。淘洗柱直径为29mm~76mm。整个装置容积≥0.75dm(示例见图3和图4)。10.3.6搅拌器,方法A1(10.4.2条)要求包括一容积为1L的玻璃钵,转速≥150001/min。方法B(10.5条)要求搅拌桶容积≥1.5L,带盖,转速5000r/min。10.3.7标准筛,0.075mm,0.212mm,应符合GB/T6003.1—1997的要求。10.4方法A—
-0.075mm渣球含量试验方法
10.4.1总则
本方法分为:A1——搅拌法,为仲裁法;A2-—压碎法。本方法不适用于渣球含量小于5%的制品。
10.4.2方法A1—搅拌法
将样品在氧化气氛中烧至其最高使用温度,保温30rnin,使其充分脆化。冷却后称取3份试样,每份20g,精确至0.1g。
在搅拌器中加人10℃~30℃的水约700mL。低速启动搅拌器,并将1份试样全部移人搅拌器中,2)IS()原文此处有误,本标准已更正。8
并冲洗盛装试样的容器,以保证渣球的完全回收。增大搅拌器转速为至少150001/min,搅拌5min。10.4.3方法A2——压碎法
GB/T17911—2006
将样品装入加热炉中,于925℃土25℃保温30min,冷却后称取3份试样,每份20g,精确至0.1g。将每份试样分别装人压缸中,在10MPa下压两次。每次施压后,需用小铲将试样翻起搅勾,不能有团块出现。
将一份压碎试样全部移入250mL烧杯中,加人150mL水,充分搅拌使试样均匀分散。10.4.4淘洗和渣球回收
将10.4.2或10.4.3处理后的试样全部转移至淘洗器分离室中,通人10℃~30℃的水,使其以式(10)计算的流量流过淘洗柱,淘洗15min。淘洗结束后,用0.075mm标准筛回收渣球。将渣球在110℃士5℃干燥2h,冷却后称量,精确至0.1g。Q0.689D2
式中:
Q一流量,单位为毫升每分钟(mL/min);D—淘洗柱内径(见图3)或圆锥形淘洗室的平均直径(见图4),单位为毫米(mm)。10.5方法B-—0.212mm查球含量试验方法10.5.1原理
·(10)
预先加热纤维制品,使纤维易于断裂,通过高速搅拌将纤维切断,使纤维与渣球分离,经淘洗回收渣球。
10.5.2试验程序
将样品装人加热炉中,于950℃以上保温至少30min。冷却后称取3份试样,每份20g,精确至0.1g。在搅拌桶中加人10℃~30℃的水900mL~1000mL,将1份试样全部移人搅拌桶,盖上盖。以5000r/min启动搅拌机,运转40s,停机。取下搅拌桶,打开盖,用水冲洗盖内粘附物至搅拌桶内。将冲洗管插人搅拌桶,调节水流量至100L/h110L/h,在水溢出前用冲洗管轻轻搅动,使试样分散均匀,冲洗管插至搅拌桶底部冲洗15min(至桶中水清亮)。用冲洗管将搅拌桶死角处的纤维轻轻搅起,冲洗片刻,关闭水阀。稍停,将水慢慢倾出。
将渣球全部转移至烧杯中,将杯中水倾出,于110℃士5℃干燥2h。冷却后用0.212mm标准筛筛分渣球,称量筛上部分,精确至0.1g。10.6结果计算
按式(11)计算渣球含量C,(质量分数),数值以%表示:C,=m×100
式中: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渣球的质量,单位为克(g)。以3份试样的平均值,按GB/T8170修约至整数作为试验结果。10.7试验报告
(11)
按第11章的要求报告采用的筛网孔径和3个试样试验结果的平均值;方法A(10.4条)还应报告试样处理方法(搅拌法或压碎法)。11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