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0641-2006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空壳体的一般要求
GB/T 20641-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0641-2006

中文名称: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空壳体的一般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6-11-08

实施日期:2007-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439988

相关标签: 低压 开关设备 控制 设备 壳体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29.130.20低压开关装置和控制器

中标分类号:电工>>低压电器>>K31低压配电电器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EC 62208:2002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页数:14/字数:24千字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32627-T-604

出版日期:2007-05-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6-11-08

起草人:张卫东、欧惠安、罗重、蔡维、张运贵、冯永祥、曾维国、仲继国

起草单位: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等

归口单位:全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由壳体制造商提供的空壳体,该壳体是用户在安装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元件之前的产品。本标准规定了符合GB 7251系列标准的低压成套开关和控制设备所用壳体的定义、分类、性能和试验要求。该低压成套开关和控制设备的额定电压为交流不超过1000V,频率不超过1000Hz或直流不超过1500V,适用于户内或户外。 GB/T 20641-2006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空壳体的一般要求 GB/T20641-200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9.13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641-—2006/IEC62208:2002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空壳体的一般要求
Empty enclosures for low-voltage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assemblies-General requirements
(IEC62208:2002,IDT)
2006-11-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伪
2007-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空壳体的一般要求
GB/T20641-2006/IEC62208.2002*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剧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1/16印张1字数24千字2007年3月第一版2007年3月第一次印刷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GB/T20641—2006/IEC62208:2002本标准等同采用IEC62208:2002《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空壳体的一般要求》。本标准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
第5章引用IEC61000-5-7补充到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第7章中9.12应为9.12.1b),做了修改;为便于标准理解,将国际标准9.3中第5段和第6段的内容进行了交换;为便于标准理解,将国际标准9.4中第3段和第4段的内容进行了合并。e)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成都麦隆电气有限公司、上海柘中(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基业达电器有限公司、杭州之江开关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广大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正原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慈溪市奇乐低压电器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卫东、欧惠安、罗重、蔡维、张运贵、冯永祥、曾维国、仲继江、孟庆欣、马雪峰、王志成、朱义兵、江国庆。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的国家标准。1范围
GB/T20641—2006/1EC62208:2002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空壳体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由壳体制造商提供的空壳体(以下简称壳体),该壳体是用户在安装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元件之前的产品。
本标准规定了符合GB7251系列标准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所用壳体的定义、分类、性能和试验要求。该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额定电压为交流不超过1000V,频率不超过1000Hz或直流不超过1500V,适用于户内或户外。本标准不适用于其他专用产品标准所提及的壳体(如IEC60670)。最终成套设备制造商负责相应产品标准的安全要求。注:本标准可作为其他技术委员会的基础标准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423.2—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dtIEC60068-2-2:1974)
GB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IEC60529:1989)GB7251(所有部分)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IEC60439所有部分,IDT)GB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IEC60439-1:1999,IDT)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五部分:对户外公共场所的成套设备动GB7251.51998
力配电网用电缆分线箱(CDCs)的特殊要求(idtIEC60439-5:1996)GB/T16422.2—1999
塑料实验空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氙弧灯(idtISO4892-2:1994)IEC60068-2-2:1994
修订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IEC60068-2-11:1981
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试验——试验Ka:盐雾IEC60068-2-30:1980
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部分:试验一一试验Db及导则:交变湿热(12+12h循环)
及其修订1(1985)
IEC60068-2-75:1997
IEC60695-2-10:2000
试验程序
IEC60695-2-11:2000
试验方法
环境试验规程
第2部分:试验一—试验Eh:锤击试验着火危险试验第2-10部分:灼热丝基本试验方法—灼热丝设备和一般着火危险试验第2-11部分:灼热丝基本试验方法一成品灼热丝可燃性IEC60890:1987用外推法检查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PTTA)的温升
及其修订1(1995)
IEC61000-5-7电磁兼容(EMC)第5-7部分:外壳对电磁干扰的防护等级(EM代码)IEC62262:2002电气设备壳体外部机械撞击的防护等级(IK代码)1
GB/T20641--2006/IEC62208:2002ISO178:2001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ISO179(所有部分)塑料摆锤冲击强度的测定ISO2409:1992附着力(划格法)1SO4628-3:1982涂料和清漆色漆涂层剥蚀的评定3部分:生锈程度的规定
ISO11469:2000塑料制品的标识和标记3术语和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空壳体emptyenclosure
一般性缺陷程度、数量和大小的规定第用于支撑和安装电气设备的壳体,其内部空间能对外界影响提供适当的防护,且规定了接近或接触带电部件及接触可移式部件的防护等级。3.2
防护空间protected space
由制造商规定的,用于安装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并提供规定防护的壳体内部空间或部分内部空间。3.3
短板cover
壳体的外部部件。
门door
带铰链的或可滑动的覆板。
安装板
mounting plate
用于安装电器元件的壳体内部的独立部件。3.6
电缆密封板
cable gland plate
壳体的可移式部件,用于保护和密封进口处的电缆,导体和导线管。3.7
可移式覆板
removablecover
设计用于遮盖壳体外部散露处的一种覆板,当进行某些操作或检修时,可将其移开。注:盖板可认为是一种可移式覆板。3.8
壳体制造商
enclosuremanufacturer
壳体的制造商或对销售负责的销售商。3.9
箱box
尺寸较小的壳体,一般用于安装在垂直面上。3.10
cnbicle
尺寸较大的壳体,般竖立在地面上,它可以包括几个柜架单元、框架单元或隔室。注;不规则形状的壳体,例如台式壳体,试验时可按柜考虑。2
4分类
壳体分类如下:
材料类型:
一绝缘型;
金属型;
绝缘和金属混合型。
安装方式:
竖立地面:
墙壁安装;
嵌人安装;
电杆安装。
使用场所:
一户外;
一户内。
d)防护等级:
IP代码,见IEC60529:1989:
IK代码,见IEC62262:2002。
e)额定绝缘电压(用于绝缘材料制作的壳体)。5,电磁兼容(EMC)要求
GB/T20641—2006/IEC62208:2002EMC要求不适合本标准的壳体。针对抗电磁干扰的壳体防护等级(EM代码)见IEC61000-5-7。6提供壳体的资料
制造商应给出以下资料。
6.1标志
壳体应被识别,该识别能使最终组装人员从壳体制造商获得有关资料。这些识别应包括:壳体制造商的名称、商标,或识别标志。壳体的设计型号或壳体的识别码。标志应是耐久易识别的标签,可以放在壳体内。根据9.2的试验进行检查,确定是否符合要求。塑料部件的回收标志应符合1SO11469:2000。注:带有GB/T5465.2中5172符号的Ⅱ类成套设备,其壳体标志由最终成套设备制造商负责。6.2文件
壳体制造商提供的文件应包括所有相关的结构、机械性能、壳体的分类(见第4章)及用于壳体的正确操作、装配、安装和壳体使用条件的所有必要信息,还包括本标准提及的资料。可以利用与有效冷却表面有关的热功率损耗资料,向用户提供选择安装电气设备的正确数据。在计算时,假定所选设备产生的热在保护空间内部分散均匀。注1可用外推法(见IEC60890:1987及其修订1)或通过试验(见GB7251.1—2005中8.2.1.4)确定热功率损耗。注2:按第7章确定基本外部周围空气温度。7使用条件
符合本标准的壳体适用于下述使用条件。3
GB/T20641--2006/IEC62208:2002壳体制造商应规定壳体的使用的场所。7.1正常使用条件
7.1.1周围空气温度
7.1.1.1户内安装场所周围空气温度周围空气温度不得超过+40℃,而且在24h内其平均温度不超过+35℃。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一5℃。
7.1.1.2户外安装场所周固空气温度周围空气温度不得超过+40℃,而且在24h内其平均温度不超过十35℃。温带地区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一25℃,严寒地区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一50℃。注:在严寒地区使用壳体,壳体制造商与用户之间需要达成一个专门的协议。7.1.2大气条件
7.1.2.1户内安装场所大气条件
空气清洁,在最高温度为十40℃时,其相对湿度不得超过50%。在较低温度时,允许有较大的相对湿度,例如:十20℃时相对湿度为90%。7.1.2.2户外安装场所大气条件
最高温度为+25℃时,相对湿度短时可高达100%。7.1.3安装说明
对于户外安装场所,补充试验按照9.11和9.12.1b)的规定。对于户内安装场所,补充试验按照9.12.1a)的规定。7.2特殊使用条件
如存在下述任何一种特殊使用条件,要在用户和制造商之间达成特殊协议。特殊使用条件举例如下:
非正常的周围空气温度和湿度;存在腐蚀性物质;
存在特定的尘埃(煤、水泥等):异常机械应力(地震等);
存在动物群、植物群、霉菌;
电离影响;
电磁干扰;
震动。
达成的协议不能同任何强制的安全规范相矛盾。7.3运输和贮存条件
如果没有其他规定,温度在一25℃~十+55℃之间的范围内适用于运输和贮存过程。在短时间内(不超过24h)可达到十70℃。
8设计和结构
8.1总则
如第9章所规定的那样,壳体应由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应力、电气应力及热应力的材料构成,面且能承受正常使用时可能遇到的潮湿影响。考虑预期使用条件,应通过采用合适的材料或在裸露的表面涂敷防腐层以确保防腐。用9.12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这一要求。另外,用绝缘材料制作的壳体或壳体部件,应根据9.8和9.11进行试验,验证其热稳定性、耐热性、耐火和耐老化性能。
GB/T20641—2006/IEC62208:2002壳体中的部件设计为支撑载流部件时,应采用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验证。8.2尺寸
给出的尺寸以毫米(mm)为单位外形尺寸:高、宽和深是标称值,应列在壳体制造商的产品样本中,电缆密封板、可移式覆板和手柄不应包括在外部标称尺寸中,这些尺寸应包括在制造商的文件中。8.3安装布置
8.3.1壳体
安装壳体的方法与场所应在壳体制造商的文件中给出规定。8.3.2设备安装面
设备安装面的位置及其固定方法应在壳体制造商的文件中给出规定。8.4静负载
壳体内部安装板和安装设备的支撑件以及门上的最大允许负载应在壳体制造商的文件中给出规定。
根据9.3试验进行验证。
8.5提升与搬运保障
如需要,应为壳体提供合适的起吊装置或搬运工具。应在壳体制造商的文件中,给出这类装置或工具放置的正确位置和安装方法,并规定起吊装置的螺纹尺寸如果有的话),或在说明书中明确壳体搬运方法。根据9.4试验进行验证。
8.6进入壳体内部
通过壳体的门或可移式覆板才可充分进入防护空间,进人该空间应使用钥匙或工具。应使用工具才允许从外部移开电缆密封板和覆板。8.7保护电路
金属壳体应通过壳体的导电结构部件,或通过与独立保护导体(接地)连接的保护电路,或通过二者来保证电连续性。壳体制造商应在技术文件中说明,壳体本身是否满足这一要求,或者是否和怎样将分开的保护导体与装置的保护电路进行连接。当一个壳体的可移式部件被移开时,壳体的其余部件不允许与保护电路断开。不含有电气设备的壳体,通常采用金属螺钉连接件和金属饺链固定盖板、门、可移式覆板及类似部件,即可保证保护电路的连续性。有安装电气设备的壳体,则需提供附加手段来保证保护电路的连续性。
根据9.10试验进行验证。
壳体制造商应提供便于最终成套设备制造商进行外部保护导体连接的方法。该方法所述的连接位置及故障条件下设计的1°t耐受能力应在壳体制造商的文件中给出。注:最终成套设备制造商应确保保护电路的设计能够耐受安装处可能发生的最大动、热应力。8.8介电强度
绝缘材料制作的壳体应满足9.9介电试验。8.9防护等级(IK代码)
壳体应符合IEC62262:2002的机械撞击防护等级。制造商应给出该防护等级。根据9.6试验进行验证。
8.10防护等级(IP代码)
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1993及壳体制造商的规定。根据9.7试验进行验证。
注:一个壳体根据其IK代码可以有不同的IP代码。5
GB/T20641—2006/IEC62208:20029型式试验
依据本标准进行的试验为型式试验。9.1一般试验条件
被试壳体应遵照壳体制造商的说明书按正常使用方式进行配置和安装。如无其他规定,试验应在(20士5)℃的周围空气温度下进行。表1所示为被试样品的数量和每件样品的试验顺序。表1被试样品的数量和每件样品的试验顺序章条号
静负载
金属插件轴向负载的验证
外部机械撞击防护等级(IK代码)验证防护等级(IP代码)验证
热稳定性验证
耐热性验证
耐受非正常发热和火焰的验证
介电强度验证
保护电路连续性的验证
耐老化验证
耐腐蚀验证
试验只在有代表性的样品上进行。a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代表性样品(见9.11)
所有试验应在完整的壳体上进行。如果不可能,可从壳体上取出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试验。9.2标志
浇铸或冲压制作的标志不经受本试验。该试验先手持一块水中没泡的布,摩擦标志15s,再用汽油中浸泡过的布摩擦标志15S。注:汽油为乙烷溶剂,溶积内含芳香剂量最多为0.1%,贝壳松脂丁醇值为29,初沸点为65℃,干点为69℃,密度约为0.68g/cm2。
试验后标志应容易辨认。wwW.bzxz.Net
9.3静负载
壳体装配支撑最大允许负载所需的所有部件,并加载8.4所述最大重量的1.25倍。按照壳体制造商的说明将负载均匀地布置在安装板或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支撑上以及门上。壳体在关闭位置加载1h。
对于绝缘材料壳体和带绝缘材料部件(铰链、锁等)的金属壳体应在70℃温度下进行试验。但对该壳体的门开启、关闭试验,可在加热箱(室)外面的周围空气温度下进行。关闭的门打开至90°五次,并每次在打开位置至少保持1min。试验后,试验负载仍保留住原位置,壳体应没有裂痕和永久变形,试验期间不应有任何削弱其特性的挠度。
9.4提升
本试验仅适用于带有提升设施的壳体。6
GB/T20641—2006/IEC62208;2002按9.3所述壳体装入负载并将门关闭,用制造商规定的方法,按指定的设施提升壳体。将壳体从静止位置垂直向上提升(1士0.1)m高度,静止悬吊30min不做任何移动,然后放回静止位置,重复进行三次。
再将壳体提升(1士0.1)m,并水平移动(10士0.5)m,然后放下。用1min士5s的时间以均勾速度进行这一动作,重复操作三次。试验后,试验负载仍保留在原位置,壳体应没有裂痕和永久变形,试验期间不应有任何削弱其特性的挠度。
9.5金属插件轴向负载的验证
这项试验仅适于在安装板上和开关设备或控制设备支撑上安装有金属插件的壳体。试验应在有代表性的样品上施加表2给出的轴向负载10s。表2金属插件轴向负载
插件尺寸
M一公制螺纹尺寸。
轴向负载
试验期间,壳体应完全安放在一个支撑平台上,以允许施加上述负载。在试验结束时,插件应仍在其原位置。不应有任何移动痕迹。不允许有任何材料破裂,包括插件。注:不是由于施加轴向负载引起的,试验前就可着见的小裂痕和气泡可以忽略。9.6外部机械撞击防护等级验证(IK代码)验证机械撞击防护等级应根据IEC62262,而且按照IEC60068-2-75的规定用适合壳体尺寸的试验锤进行试验。
壳体应像正常使用一样固定在刚性支撑体上。应按照表3施加撞击能量:
-对最大尺寸不超过1m的正常使用的每个外露面冲击三次;对最大尺寸超过1m的正常使用的每个外露面冲击五次。壳体部件(如:锁、铰链等)不进行此试验。该撞击应平均分布在壳体的表面。表3IK代码和撞击能量之间的关系IK代码
撞击能量
a根据该标准不需保护。
注1:当要求较高撞击能量时,建议撞击能量值为50J。IK05
注2:选用一个两位特征数组以避免与用单数表示特殊撞击能量的某些国家标准相混淆。IK09
试验后,壳体IP代码和介电强度不变;可移式覆板可以移开和装上,门可以打开和关闭。IK10
GB/T20641—2006/IEC62208:2002按9.7进行防护等级的试验验证时,如果壳体太大,允许仅进行9.7.2和9.7.3试验。注:如果规定了防护空间,允许由于撞击引起的一些挠度。9.7防护等级验证(IP代码)
9.7.1第一位特征数字所述的接近危险部件及固体异物进入的防护等级验证9.7.1.1对接近危险部件防护的验证GB4208—1993中12.1和12.2适用。探针不应进入防护空间。
9.7.1.2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的防护等级的验证对于IP2X,IP3X,IP4X的壳体,GB4208—1993中13.2和13.3适用。对于IP5X的壳体,GB4208-—1993中13.4类别2(不带真空泵)和13.5(不带真空泵)适用。滑石粉尘进人防护空间的验证如下所述:验证滑石粉尘的进入,是通过在壳体防护空间的底部中央安置一个玻璃杯,用以收集试验期间进入防护空间的滑石粉尘。试验后,滑石粉尘沉积厚度不应超过1g/m。测量试验前和试验后玻璃杯的实际重量,重量之差代表进人防护空间的滑石粉尘重量。对于IP6X的壳体,GB4208一1993中13.6适用,试验后不应有滑石粉尘进入壳体。9.7.2第二位特征数字所述的进水防护等级的验证GB4208-1993中14.1和14.2适用。试验后防护空间不应进水。
进水验证是将干吸水纸放在每个防护空间的整个底部来进行。对于提供给设备的门和覆板,应用一张纸条,将其折叠成90°的外形,贴在防护空间底部的面上。纸应从表面凸出,并等于该防护空间的深度或一个最大值30mm。如果壳体具有任一没被覆盖的缝隙,用一张等于或大于该缝隙尺寸的吸水纸放在靠近缝隙的防护空间表面。
试验结束立即进行检查,所有的试纸仍应是干的。实际上,通过彩色吸水纸或过滤纸颜色的变化将能非常清楚的显示出任何潮湿情况。9.7.3附加字母所述危险部件的防护等级的验证GB4208—1993中第15章适用。
探针不应触到防护空间表面。
9.8绝缘材料性能
9.8.1热稳定性验证
根据GB/T2423.2-—2001所给出的方法进行试验。对于没有技术意义,只用于装饰目的的部件不进行此项试验。用下列试验进行检查:
将一个如同正常使用时一样安装的壳体放在加热箱(室)中进行试验,加热箱(室)带有混合大气和大气压力而且自然通风。如果加热箱(室)的容积与壳体的尺寸不匹配,试验可在一个有代表性的壳体样品上进行。
加热箱(室)内部的温度应为(70土2)℃。壳体或样品应在加热箱(室)放置7d(168h)。建议使用电加热箱(室)。
在加热箱(室)的壁上留-个自然通风孔。然后,将壳体或样品从加热箱(室)移出,置于环境温度下,相对湿度在45%~55%之间,至少存放4d(96h)。
目测壳体或样品应没有可见的裂缝或无新裂缝,其材料不应变为粘性或油脂性。用下列方法进行8
判断:
在食指上裹一片干粗布,以5N力按压样品GB/T20641--2006/IEC62208:2002注:5N力可用下面方法获得:将样品放在天平的一个称盘上,天平的另一称盘加载的质量等于样品的质量+500g.在食指上裹一片粗糙的干布按在样品上使天平平衡。样品和壳体材料上应没有布的痕迹或样品和布不相粘连。9.8.2耐热性验证
壳体应用图1所给的仪器进行球压试验R=2.5mm
图1球压试验仪器
如果不能从壳体上切取至少2mm厚的一块板,则从壳体取下最多四片较薄的板叠在一起,获得最小2.5mm厚度的试验样品。
注:为防止球将板穿透,试验样品的厚度可增加到2.5mm将被试验部件表面水平放置,用一个直径为5mm的钢球对该表面施压20N力。在温度为(70士2)℃C的加热室中进行试验,1h后将球从样品上移开,然后将样品马上浸泡在冷水中,10 s内冷却到接近室温。
测量球压痕迹的直径不能超过2mm。9.8.3耐受非正常发热和火焰的验证根据IEC60695-2-10:2000的原理和IEC60695-2-112000的详述进行试验验证,关于试验描述见IEC60695-2-11:2000中第4章。所用设备见IEC60695-2-11:2000中第5章。如果壳体尺寸与试验设备不相匹配,则应在样品上进行试验。该样品必须是从壳体的最薄地方获得。在有疑问的情况下,应在两个新样品上进行重复试验。开始试验前,样品在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为35%~45%的大气条件下存放24h。试验样品应放在密闭不通风的暗室里,以便可以观察到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火花。试验开始之前,按IEC60695-2-10:2000中第6章要求校准热电偶。试验期间,应遵循IEC60695-2-10:2000中第8章和IEC60695-2-11:2000中第10章给出的程序进行试验。
每次试验后,必需清除购热丝触点上的所有绝缘材料残渣,例如可以用刷子清扫。灼热丝顶部的温度如下:
用于安装载流部件的部件:(960士15)℃。用于安装在嵌人墙内的部件:(850士15)℃。不用于安装载流部件的所有其他部件,包括接地端子和嵌人阻燃的墙内的部件:(650士15)℃。试验持续时间应为(30士1)S。在使用灼热丝期间和之后30s的周期期间,应观察一下样机以及样品周围的部件和铺在样品下面的绢纸。
记录灼热丝使用期间或使用以后样品点燃的时间和火光熄灭的时间。如果有下面情况,则认为样品能够耐受灼热丝试验: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