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2719.1-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2719.1-2008
中文名称: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 第1部分: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12-30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206361
相关标签:
交流
低压
电机
绕组
匝间
绝缘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旋转电机>>29.160.01旋转电机综合
中标分类号:电工>>旋转电机>>K20旋转电机综合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36204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4.0 元
计划单号:20076979-T-604
出版日期:2009-04-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8-12-30
起草人:张生德、戎伟康、李锦梁、张妃、吴亚旗等
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科电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海鹰机电检测设备厂等
归口单位: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GB/T 22719《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由两部分组成,本部分为GB/T 22719的第1部分。本标准首次发布。GB/T 22719的本部分规定了交流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试验的试验方法。本部分适用于额定电压为1140V及以下的三相或单相交流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检测。 GB/T 22719.1-2008 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2719.1-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29.16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國
GB/T22719.1—2008
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第1部分试验方法
Interturn insulation of random-wound winding for AC low-voltage electricalmachines--Part 1 : Test methods2008-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國bzxz.net
数码防伪
2009-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
国家标准
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2719.1—200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2009年4月第一版
印张0.75
字数17千字
2009年4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6204
如有印装差错
定价14.00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GB/T22719《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由下列两部分组成:-第1部分:试验方法;
-第2部分:试验限值。
本部分为GB/T22719的第1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归口。GB/T22719.1—-2008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科电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海鹰机电检测设备厂、江门市江晟电机厂有限公司、浙江金龙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巨峰绝缘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申发检测仪器厂。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哈尔滨电机厂交直流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生德、戎伟康、李锦梁、张妃、吴亚旗、刘权、叶叶、徐伟宏、徐保弟、于龙英、方建国。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22719的本部分规定了交流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试验的试验方法。GB/T22719.1—2008
本部分适用于额定电压为1140V及以下的三相或单相交流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271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JB/T9615.2-2000交流低压电机散嵌绕组匝间绝缘试验限值3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冲击波形比较法comparisonmethodofimpulsewaveforms用冲击电压试验电机绕组(或线圈)匝间绝缘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将具有规定峰值和波前时间的冲击电压波,交替地(或同时)直接施加于同一设计的被试绕组和基准绕组(或线圈)上,利用冲击电压在两者中引起的衰减振荡波形有否差异,来检测电机绕组(或线圈)匝间绝缘是否良好。参见附录A。3.2
基准绕组(或线圈)referencewinding(orcoil)在用冲击波形比较法检测电机绕组(或线圈)匝间绝缘时,用以与被试绕组(或线圈)进行比较的电机绕组(或线圈)。
基准绕组(或线圈)的各参数必须与被试绕组(或线圈)相同。基准绕组(或线圈)可在同一台电机中任选,也可在同规格电机中任选。基准绕组(或线圈)可以是匝间绝缘确认为正常的或假定为正常的绕组(或线圈)。3.3
试验波形差异量differencequantitybetweentestwaveforms在用冲击波形比较法检测电机绕组(或线圈)匝间绝缘时,在被试绕组(或线圈)和基准绕组(或线圈)中,因匝间绝缘故障,或因材料与工艺波动等非绝缘故障引起两者中试验波形之间的差异量,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对因匝间绝缘故障引起的试验波形差异量常称有害差异量。对非绝缘故障引起的试验波形差异量常称无害差异量或允许差异量。4试验仪器
4.1仪器输出的两组冲击电压波应对称(容差为士3%)。允许仪器输出单组冲击电压波或将单组冲击电压波转换成两组冲击电压波输出。1
GB/T22719.1—2008
4.2仪器利用电容器的阻尼振荡放电作为匝间试验电压。制造厂与用户之间若无其他协议,电容器放电次数定为5次。第一次电压峰值的视在波前时间可为0.2 μs(容差±0.30.iμs)和1.2 us(容差±30%),优先推荐波前时间为0.2μs。
4.3仪器输出的最大冲击电压峰值应能满足JB/T9615.2一2000对有关试品的试验限值要求,容差为土5%或士3%,优先推荐土3%。仪器输出的冲击电压峰值应连续可调,并有指示或可预设定。4.4仪器应能清晰显示和分辨波形,波形扫描频率可调。4.5仪器应能连续可靠运行。
4.6仪器应配有专用测试线、可靠的接地端子和必要的安全警示设施,试验转换接线应方便可靠。4.7仪器可配置微机接口,并可具有试验波形存贮、比较参数设定、试验波形差异量显示、自动判别和报警等功能。仪器可配置试验电压转换测试装置。5试验方法
5.1准备
5.1.1检查仪器外壳应可靠接地。5.1.2按JB/T9615.2一2000规定的冲击试验电压峰值和波前时间进行预置。5.1.3检查试验波形重合,将仪器两组测量线分别接至同一绕组(或线圈)上,检查仪器输出的两振荡波形应基本重合。
5.1.4选择基准绕组(或线圈)。基推绕组(或线圈)的各参数(线规、匝数、绕法、连接形式等)均应与被试绕组(或线圈)相同。
对三相电机,其基准绕组(或线圈)可在同一台电机各绕组(或线圈)中任选,也可在同规格电机各绕组中(或线圈中)任选。试验时基准绕组(或线圈)可以相对固定或依此轮选。推荐在同一台电机中任选并依此轮选。
基准绕组(或线圈)可以是匝间绝缘已经确认为正常的或假定为正常的绕组(或线圈)。对单相电机,选某一台匝间、绕组间和对地绝缘均完好的电机绕组作为基准绕组。5.1.5试品铁芯可要善接地,也可对地绝缘(此时铁芯带电)。试验时试品铁芯接地与否会改变试品阻抗并影响试验波形显示。试验时试品铁芯接地不良处的放电,会干扰试验波形的显示和判别。5.2三相电机试验
5.2.10(相)接法
任选一相绕组(例U相)作为基准绕组,另一相绕组(例如V相)作为被试绕组(见图1),在U相和V相交替地(或同时)施加JB/T9615.2一2000规定的峰值和波前时间的冲击电压波,比较两衰减振荡波形之间的差异量。再依次转换成V相和W相(或U相和W相)重复试验一次。每次试验后非被试绕组应予放电人
Hi、H2—仪器高电位端子;
L仪器低电位端子。
图10(相接法接线示意图例
凡人人
GB/T22719.1—2008
5.2.2Y(线)接法
对已接成Y接法的电机绕组,任选一个(两相串联)绕组(例如UW)作为基准绕组,另一个(两相串联)绕组(例如VW相)作为被试绕组(见图2),在UW和VW上交替地施加JB/T9615.2-2000规定的峰值和波前时间的冲击电压波,比较两衰减振荡波形之间的差异量。再依次将L端转换接至U(或V)端,重复试验一次。
一仪器高电位端子;
L--仪器低电位端子。
图2Y(线)接法接线示意图例
5.2.3△(角)接法
对已接成△接法的电机绕组,任选一个(两相绕组串联与第三相绕组并联)绕组(例如UW)作为基推绕组,另一个(两相绕组串联与第三相绕组并联)绕组(例如VW)作为被试绕组(见图3),在UW和VW上交替地(或同时)施加JB/T9615.22000规定的峰值和波前时间的冲击电压波,比较两衰减振荡波形之间的差异量。再依次将L端转换接至U(或V)端,重复试验一次。Hi
H,、Hz-仪器高电位端子;
L-仪器低电位端子。
图3A(角)接法接线示意图例
5.3单相电机
在被试绕组和基准绕组对应绕组(例如Z,Zz)上(见图4),交替施加JB/T9615.2一2000规定的峰值和波前时间的冲击电压波,比较两衰减振荡试验波形之间的差异量。再在被试绕组和基准绕组的另一对应绕组(例如U,U2)上重复试验一次。3
GB/T22719.1—2008
H、H.仪器高电位端子;
L——仪器低电位端子。
5.4试验显示和试验时间
5.4.1试验显示
图4单相电机接线示意图例
试验波形应显示于显示屏上。在自动测试时允许不显示试验波形只显示判断结果。5.4.2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按JB/T9615.2—2000中4.3的规定。6试验接法选择原则
6.10(相)接法
适用于检测每相两端均有引出端子的绕组,或引出中点N的Y接法绕组,或解开连接点的△接法绕组。也适用于检测绕组的极相组或单个线圈等可比单元试品。①(相)接法是判断匝间绝缘故障的基本接法。6.2Y(线)接法
适用于检测Y接电机绕组。
Y(线)接法可提高试品阻抗和扩大试验仪器的可测试品容量范围。对容量较大的电机绕组,推荐选用Y(线)接法测试。
6.3A(角)接法
适用于检测已接成△接法的电机绕组。7试验判别
7.1概述
本部分以试验波形作为判别依据。能比较和计算试验波形差异量的试验波形自动判别装置可作为自动判别的辅助判别手段。7.2正常波形
若两次试验时显示的衰减振荡波形均基本重合无显著差异(简称重合),并为正常波形,即被试绕组匝间绝缘无故障,参见附录A。
7.3故障波形
若出现不符合正常波形的情况,则绕组匝间绝缘有故障,参见附录A。7.4三相电机故障判别
7.4.1三相电机应按不同的接线方法分别作故障判别。若2次试验波形之一显示有差异,则一组绕组中有故障;若2次试验波形显示均有差异,则需进行第3次试验。
GB/T22719.1-2008
若第3次试验波形显示重合,则一组绕组中有故障;若仍有差异,则表示两相及以上绕组中有故障。凡第2次和第3次试验,仅需任选一种接线方法即可做出判断。①(相)接法故障判别举例见表1(接线见示意图1),其余类推。7.4.2
表10(相)接法故障判别示例
试验次别
仪器端子接线
U和V,
V,和W,
U,和V
U,和W,
V,和W,
V,和W
W,和U
波形显示。
波形有差异;
a—波形重合;×-
bU相指U-V端子间的绕组;V相指V-W端子间的绕组W相指W-U端子间的绕组。7.4.3
Y(线)接法故障判别示例见表2(接线见图2),其余类推。表2Y(线)接法故障判别示列
试验次别
仪器端子接线
波形显示
波形有差异;
波形重合;×-
bU相指U-V端子间的绕组;V相指V-W端子间的绕组;W相指W-U端子间的绕组。△(角)接法故障判别示例见表3(接线见示意图3),其余类推。7.4.4
故障判别
W相故障
V相故障
U相故障
做第3次试验
U相故障
两相及以上故障
V相故障
两相及以上故障
故障判别
W相故障
U相故障
V相故障
做第3次试验
V相故障
两相及以上故障
U相故障
两相及以上故障
GB/T22719.1—2008
表3A(角)接法故障判别示列
故障判别b
波形显示?
仪器端子接线
试验次别
U相故障
做第3次试验
W相故障
两相及以上故障
W相故障
两相及以上故障
做第3次试验
V相故障
V相故障
bU相指U-V端子间的绕组;V相指V-W端子间的绕组;W相指W-U端子间的绕组。波形有差异。
-波形重合;×-
若试验波形显示有差异,则被试电机对应绕组有故障。7.5单相电机故障判别
8自动测试和自动判别
8.2当被试电机绕组的试验波形差异量超过设定值时,通过仪器报替和指示,即自动判别该绕组的匝自动判别报替装置应能计算、比较和指示试验波形的差异量,且能设定自动判别报警范围。8.1对大批连续生产的电机绕组,优先推荐采用试验电压转换测试装置和自动判别报警装置。转换测试装置应符合本部分5.2~5.3和JB/T9615.2一2000中4.4的测试转换要求。自动测试时,允许只显示判别结果而不显示试验波形。当对自动判别报替结果有异议时,按本部分第7章要求应以试验波形直接判别为准。间绝缘存在故障。
A.1基本原理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冲击波形比较法
GB/T22719.1—2008
将具有规定峰值和波前时间的冲击电压波,交替地(或同时)直接施加于同一设计的被试绕组(或线圈)和基准绕组(或线圈)上,利用冲击电压在两者中引起的衰减振荡波形有否差异来检测电机绕组(或线圈)匝间绝缘是否良好。
同一设计的电机绕组,其各相绕组的R、L、C的设计值通常应是对称和平衡的。若绕组发生匝间短路等故障时,绕组阻抗将产生变化。当冲击电压波侵入绕组时,在绕组中将形成衰减振荡,其振荡频率为:f=
式中:
2元LC
f-—冲击波衰减振荡频率,单位为赫兹(Hz);L绕组电感,单位为亨(H);
C-—绕组电容,单位为法(F)。
衰减的状态与绕组(或线圈)的Q值有关(见图A.1)。ut
.(A.1)
在基准绕组和被试绕组中交替地输人冲击电压波,比较两者中衰减振荡波形重合与否,即可判断绕组匝间等绝缘是否良好。
由于在基准绕组和被试绕组中同时出现故障部位和故障程度完全相同的绝缘故障的机率甚小,因此比较试验中的被试绕组和基准绕组是可以任选的。即使完全相同的绝缘故障同时出现,通过适当转换试品接线亦可判断。
A.2匝间绝缘无故障波形显示
匝间绝缘无故障的电机绕组,冲击电压波在基准绕组和被试绕组中的衰减振荡波形应该是完全重合的。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