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2669-2008 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GB/T 22669-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2669-2008

中文名称: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12-3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1926813

相关标签: 三相 永磁 同步 电动机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旋转电机>>29.160.30电动机

中标分类号:电工>>旋转电机>>K21同步电机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36页

标准价格:26.0 元

计划单号:20070724-T-604

出版日期:2009-1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8-12-31

起草人:陈伟华、倪立新、金惟伟、周志民等

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安捷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特高特电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自起动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静止变频电源供电的同步电动机试验可参照使用,不适用于有直流励磁绕组的同步电动机。 GB/T 22669-2008 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GB/T22669-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9.16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669—2008
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Test procedures for three-phase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s2008-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数码防伪
2009-11-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主要符号
试验要求
试验准备
空载试验
堵转试验
负载试验
各项损耗的确定
效率的确定
热试验
失步转矩的测定
牵入转矩的测定
最小转矩的测定
其他试验
计算格式bZxz.net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测功机转矩读数的修正
线性回归分析
.........
铁耗和风摩耗的测定及分离计算方法图1空载电流I。和空载损耗P。与空载电压U。的关系曲线图2堵转特性曲线(I)
图3堵转特性曲线(Ⅱ)
电动机空载起动时转速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4
图5转矩-转速特性曲线T=f(n)
GB/T22669—-2008
GB/T22669-2008
本标准参考采用了GB/T1029—2005《三相同步电机试验方法》、GB/T1032—2005《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GB/T13958—2008《无直流励磁绕组同步电动机试验方法》、IEC60034-2-1:2007《旋转电机(牵引电机除外)确定损耗和效率的试验方法》和美国标准IEEEStd112:2004《多相感应电动机和发电机试验方法》的相关内容。本标准内容是广泛采用的公认的试验方法,适应国际贸易、技术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满足特殊研究或应用的需要,可按本标准未作规定的附加方法进行试验。本标准制定了适用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B法”测定效率的方法;基准温度采用了IEC60034-2-1:2007的规定;给出了电机性能计算格式等。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旋转电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归口。本标准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其他主要起草单位有:江苏安捷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特高特电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广东江门江晟电机有限公司、安徽明腾永磁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伟华、倪立新、金惟伟、周志民、罗应立、刘华涛、袁福民、鲍周清、朱兴恒、温旭、严伟灿、李秀英、姚丙雷、张宝强、陈亦新。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范围
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试验方法。GB/T22669—2008
本标准适用于自起动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静止变频电源供电的同步电动机试验可参照使用,不适用于有直流励磁绕组的同步电动机。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7552008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IEC60034-1:2004,IDT)三相同步电机试验方法
GB/T1029-2005
GB/T1032—2005
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
GB10068—2008
轴中心高为56mm及以上电机的机械振动(IEC60034-14:2003,IDT)
GB/T10069.1—2006
(ISO1680:1999,MOD)
GB/T13958—2008
IEC60034-2-1:2007
3主要符号
cos——功率因数
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
无直流励磁绕组同步电动机试验方法振动的测量、评定及限值
第1部分: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旋转电机(牵引电机除外)确定损耗和效率的标准试验方法f-—电源频率(Hz)
I—定子线电流(A)
I。——空载线电流(A)
Ik—堵转线电流(A)
IN——额定电流(A)
I.—直流电机电枢电流(A)
导体材料在0℃时电阻温度系数的倒数K,
铜K=235
铝K,=225除非另有规定
转矩读数修正值(N·m)
-转动惯量(kg·m2)
试验时测得的转速(r/min)
p—电机的极对数
输人功率(W)
输出功率(W)
额定(输出)功率(W)
铁耗(W)
风摩耗(W)
GB/T22669—2008
剩余损耗(W)
杂散损耗(W)
空载杂散损耗(W)
空载输入功率(W)
堵转时的输人功率(W)
定子绕组在试验温度下PR损耗(W)空载时在试验温度下定子绕组PR损耗(W)定子绕组在规定温度(9,)下IR损耗(W)温度为6,时定子绕组初始端电阻(α)额定负载热试验结束时定子绕组端电阻(Q2)试验温度下测得(或求得)的定子绕组端电阻(Q2)换算到规定温度(9,)时的定子绕组端电阻(Q)空载试验(每个电压点)定子绕组端电阻(Q)转矩读数(N·m)
空载(与测力机连接)转矩读数(N·m)修正过的转矩(N·m)
堵转时转矩(N·m)
在试验电压U.下测得的失步转矩(N·m)-额定电压时的失步转矩(N·m)最小转矩(N·m)
在试验电压U.下测得的牵人转矩(N·m)额定电压下的标称牵入转矩(N·m)异步转矩(N·m)
永磁制动转矩(N·m)
端电压(V)
空载试验端电压(V)
堵转试验端电压(V)
额定电压(V)
测量初始(冷)电阻R,时的绕组温度(℃)额定负载热试验期间测取的定子绕组最高温度(℃)试验时测得的定子绕组最高温度(℃)热试验结束时冷却介质温度(℃)负载试验时冷却介质温度(℃)
rer\—标准规定的基准温度(℃)Os—计算效率时规定的定子绕组温度(℃)8—一空载试验时定子绕组温度(℃)△,定子绕组温升(K)
效率(%)
4试验要求
4.1试验电源
4.1.1电压
4.1.1.1电压波形
试验电源的谐波电压因数(HVF)应不超过0.02;在进行热试验时应不超过0.015。2
4.1.1.2电压系统的对称性
GB/T22669—2008
三相电压系统的负序分量和零序分量均应不超过正序分量的1.0%;在进行热试验时,电压系统的负序分量应不超过正序分量的0.5%,零序分量的影响应予以排除。4.1.2频率
4.1.2.1频率偏差
试验期间,电源频率与规定频率之差应在规定频率的士0.3%范围内。4.1.2.2频率的稳定性
试验期间不允许频率发生快速变化,因为频率快速变化不仅影响被试电机,也会影响到输出测量装置。测量期间频率变化量应小于0.1%。4.2测量仪器
4.2.1概述
因为大多数仪器的准确度等级通常以满量程的百分数表示。因此,应尽量按实际读数的需要,选择低量程仪表。
影响仪器测量结果准确度的因素:a)信号源负载;
b)引接线校正;
c)仪器的量程、使用条件和校准。4.2.2电量测量仪器
通常,电量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应不低于0.5级(满量程,兆欧表除外)。用B法(见10.2.2)测定电机效率时,为保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要求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低于0.2级(满量程)。一般来说,电子仪器是多用途的,与无源仪器(非电子式)相比,有非常大的输人阻抗,无需因仪器自身损耗而修正读数。但高输入阻抗仪器对干扰更为敏感。应依实践经验,采取减少干扰的措施。测量用仪用互感器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2级(满量程)。4.2.3转矩测量仪
般试验用转矩测量仪(含测功机和传感器)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5级。采用B法(见10.2.2)测定效率时,转矩测量仪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2级(满量程)。4.2.4转速与频率测量仪
转速表读数误差在士1r/min以内。频率表的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0.1级(满量程)。4.2.5电阻测量仪
绕组的直流电阻用双臂电桥或单臂电桥,或数字式微欧计测量,准确度应不低于0.2级。4.2.6温度测量仪
温度测量仪的最大允许误差为士1℃。4.3测量要求
4.3.1电压测量
测量端电压的信号线应接到电机端子,如现场不允许这样连接,应计算由此引起的误差并对读数作校正。取三相电压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电机性能。三相电压的对称性应符合4.1.1.2的要求。4.3.2电流测量
应同时测量电动机的每相线电流,用三相线电流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电动机的性能。使用电流互感器时,接入二次回路仪器的总阻抗(包括连接导线)应不超过其额定阻抗值。对I<5A的电动机,除堵转试验外,不应使用电流互感器、3
GB/T22669—2008
4.3.3功率测量
应采用两表(2台单相功率表)法测三相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也可采用1台三相功率表或3台单相功率表测量输人功率。
如仪器仪表损耗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按GB/T1032一2005的附录A对仪器仪表损耗及其误差进行修正。
4.3.4转矩测量
应使用合适规格的转矩测量仪进行负载试验。除堵转试验、失步转矩、牵人转矩和最小转矩的测量外,转矩测量仪的标称转矩应不超过被试电机额定转矩的2倍。
在被试电机为额定转速时,测得的联轴器及测功机(或负载电机)的风摩耗应不大于被试电机额定输出的15%,转矩变化的敏感度应达到额定转矩的0.25%。应极为仔细准确地测量机械功率,并按附录A给出的方法,确定转矩读数Ta的修正值kd。4.3.5同步转速的确定及转速的测量4.3.5.1同步转速的确定
测取电源的频率f(Hz),根据被试电动机的极对数p,同步转速n(r/min)可按式(1)计算n=60f
4.3.5.2实际转速的测量
4.3.5.2.1转速测仪法
用数字式测速仪直接测量转速,也可用以下方法测定电动机的同步转速。4.3.5.2.2闪光法
........(1)
在电动机转轴的端面上,画出与电机极数相同数量的扇形片,并用荧光灯或氛灯照明。供给闪光灯具的电源频率必须与被试电机的电源频率相同。试验时,扇形片不转动时,即可判定电动机转速为同步转速,读取此时的电源频率。
4.3.5.2.3感应线圈法
在电动机轴伸附近,放置一只带铁心的多匝线圈,线圈与磁电式检流计或阴极示波器连接。试验时,检流计指针或示波器波形不摆动时,即可判定电动机转速为同步转速,读取此时的电源频率。4.3.6操作程序
在任何试验中,在读取一系列逐步增加或逐步减少的数据时,应注意,不得改变增加或减少的操作顺序,以避免颠倒试验的进行方向。4.4安全
自起动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和起动转矩较大,试验时将涉及到危险的电流、电压和机械力,所以应对被试电机的安装及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对所有试验应采取安全预防措施,以保证各项试验顺利进行。所有试验应由有相关知识和有经验的人员操作,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5试验准备
5.1绝缘电阻的测定
5.1.1测量时电动机的状态
测量电动机绕组的绝缘电阻时,应分别在实际冷状态下和热状态下进行。检查试验时,允许在实际冷状态下进行。
5.1.2兆欧表的选用
根据电动机绕组的额定电压,按表1选用兆欧表。4
电动机绕组额定电压U/V
U≤500
500U>3300
表1兆欧表的选用
GB/T22669—2008
绝缘电阻直流测量电压/V
≥2 500
测量埋置式检温计的绝缘电阻时,应采用不高于250V的兆欧表。5.1.3测量方法
如各相绕组的始末端均引出机壳外,则应分别测量每相绕组对机壳及其相互间的绝缘电阻。如三相绕组已在电动机内部连接仅引出3个出线端时,则测量所有绕组对机壳的绝缘电阻。测量后,应将绕组对地放电。
5.2绕组在初始(冷)状态下直流端电阻的测定5.2.1初始状态下绕组温度的测定用温度计测定绕组温度。试验前电机应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或埋置检温计)测得的绕组温度与冷却介质温度之差应不超过2K。对大、中型电机,温度计的放置时间应不少于15min。5.2.2测量方法
5.2.2.1绕组的直流电阻用双臂电桥或单臂电桥测量。电阻在1α及以下时,必须采用双臂电桥或同等准确度并能消除测量用导线和接触电阻影响的仪器测量。5.2.2.2当采用自动检测装置或数字式微欧计等仪表测量绕组端电阻时,通过被测绕组的试验电流应不超过其正常运行时电流的10%,通电时间不应超过1min。若电阻小于0.01Q2,则通过被测绕组的电流不宜太小。
5.2.2.3测量时,电动机的转子静止不动。定子绕组端电阻应在电机的出线端上测量。每一电阻测量3次。每次读数与3次读数的平均值之差应在平均值的士0.5%范围内,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电阻的实际值。
检查试验时,每一电阻可仅测量一次。5.2.3如果电机的每相绕组有始末端引出时,应测量每相绕组的电阻。若三相绕组已在电动机内部连接,仅引出3个出线端时,可在每两个出线端间测量电阻,根据测量的电阻,各相电阻值(Q)按式(2)~式(7)计算:
对星形接法的绕组:
R, = Rmed -Rbc
R, = Rmed -Ra
R, = Rmed -Rab
对三角形接法的绕组:
+Rab-Rmed
Rd-Rab
式中:
+R-Rmed
Rmed-R
+ReaRmed
Rmed -R
(2)
(3)
·(4)
...·(5)
........(6)
(7)
分别为出线端A与B、B与C、C与A间测得的端电阻值,单位为欧姆(2);Rab、RbsRa
Rmed =
Rab+R+R
(8)
如果各线端间的电阻值与3个线端电阻的平均值之差,对星形接法的绕组,不大于平均值的2%,对三角形接法的绕组,不大于平均值的1.5%时,则相电阻可按式(9)或式(10)计算: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