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8015.2-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 分规范
GB/T 18015.2-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015.2-2007

中文名称: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 分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1-23

实施日期:2007-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59924

相关标签: 数字通信 多芯 对称 电缆 水平 布线 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线和电缆>>29.060.20电缆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3电缆及其附件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8015.2-1999

采标情况:等同IEC 61156-2-2003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大16开 页数:16, 字数:21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21310-T-604

出版日期:2007-08-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9-11-11

起草人:孟庆林、吉利、高欢、周红平、刘根荣、巫志

起草单位:上海电缆所、宁波东方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兆龙线缆有限公司、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亨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新科电缆股份有限公

归口单位: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与GB/T 18015.1一起使用,这种电缆专用于GB/T 18233中定义的水平层布线。本标准适用于水平层布线的对数少于20个对绞组或10个四线组的电缆。对绞组或四线组可具有或没有单独屏蔽。这种电缆的缆芯可以总有屏蔽。适用于在合适的详细规范中所提到的各种通信系统。 GB/T 18015.2-2007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 第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 分规范 GB/T18015.2-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29. 060.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8015.2-2007/IEC 61156-2:2003代GB/T18015.2—1999
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分规范
第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
Multicore and symmetrical pair/quad cables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s-Part 2;Horizontal floor wiring-Section specificationIEC61156-2.2003,IDT)
2007-01-2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08-01实施
1总则
1.1范围和日的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安装要求
2定义、材料和电缆结构·
2.1定义
村料和电缆结构
般说明
电缆结构
绝缘色谱
电缆元件
电缆元件的屏蔽
缆芯屏蔽
护衰颜色
成品电缆
性能和要求
-般说明
3.2电气性能
导体电阻
电附不平衡
介电强度
绝缘电斑
3.2,5工作电容
3.2.6电容不平衡
3,2.7转移阻抗
3.3传输性能
传播速度
3.3.3不平衡衰减
3.3.4近端串音(NEXT)
远端串音
特性阻抗
GB/T 18015.22007/1EC 61156-2:2003上
GB/T 18015.2—2007/[EC 61156-2:20033. 3. 7
回波摄耗(RL)和结构回波损耗(SRL)3. 3. 8 纵向转换损耗(LCL)
3.3.9机械性能和尺寸要求
3.3.10尺寸要求
导体断裂伸长率
绝缘断裂仲长率
护套断裂伸长率
护套抗张强·
3.3.15电缆压扇试验
电缆冲击试验
电缆反复弯曲.
电缆抗拉性能
3. 4环境性能
绝缘收缩
3.4.2绝缘热老化后的缠绕试验
绝缘低温弯曲试验
护套热老化后的断裂伸长率
护套热老化后的抗张强度
护套高温压力试验
电缆低温弯曲试验
热冲击试验
单根电缆延燃性能
成束电缆的延燃性能
酸性气体的释出·
发烟量
3.4.13有声气体的散发
3.4.14电缆在通风空间环境条件下的燃烧和烟筹组合试验4质册评定程序
空白详细规范介绍
表1电懿线对的辅入阻抗…·
表2电缆线对的拟合阻抗
表8电缆的回波损耗(最小)
表 4电缆的结构回波损耗(最小)8
GB/T 18015. 2—2007/IEC 61156-2:2003GB/I18015&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分为20个部分:一第1部分:总规范 ?
一一第11部分:能力认可总规范;-—一第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一第21部分:冰平层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一第2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能力认可分规范第3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分规范;一第31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空白详细规范一第32部分:工作区布线电缆能力认可分规范;一第4部分垂直布绒电缆分规范:一第41部分:垂直布线电缆空自详细规范:第42部分:垂直布线电缆能力认可分规范;分
第5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层布线电缆
规范;
第51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详细规范;
水平层布线电缆
藍空白
一第52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层布线电缆
认可分规范:
工作区布线电缆
第6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规范;
-第61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待性的对绞或晕绞对称电缆工作区布线电缆详细规范:
一第62部分:具有6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工作区布线电缆认可分规范:
数字和模拟通信电缆
—第7部分:具有1200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对称电缆规范:
一一第71部分:具有1200MH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对称电缆数字和模拟通信电缆详细规范;
数字和模拟通信电缆
—第72部分:具有 1200 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对称电缆能力
认可分规范。
本部分为GB/T18015的第2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1EC61156-2:2003《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英文版)。
考虑到我国国情和便于使用,本部分在等同采用IEC61156-2:2003时做了几处修改:一本部分第1.2引用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而非国际标准;一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本部分代替CB/T18015.2—1999《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一分规范》。
CB/T18615.2—2007/IEC61156-2.2003本部分与GB/T18015.2--14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补充了格时延及时延差的要求(1999年版无,本版的3.3.1,1、3.3.1.2.3.3.1.2.1)-补充了电缆避端率声要求(1999年版无,本版的3.3.5)1-一补充了痴入阴抗和拟合既抗的要求(3999年版无,本版的,,6):-补充了试波摄耗利构回波损耗的要求(1999年版无,本版的3.3.7)。本部分由中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出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虑缆研究跃。本部分参加起草革位:宁波东方媒有限公司、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兆龙线缆有限公街,西安西电光电懿有限资狂公司、江苏穿通集团有限公前、安徽新科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孟庆赫袁利、商款、两红平、刘根荣、志,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质资版本发布情说为m-GB,r 18015.2—1959.
1.3楚国和目的
GB/T 18015. 2~2007/1EC 61156-2:2003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2部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本部分与GB/T18015.1一起使用。这种电缆专用于CB/T18233中定义的水平层布线。本部分适用于水平层布线的对数少于20个对绞组或10个四线组的电缆。对绞组或线组可具有或没有单独屏蔽。这种电缆的缆芯可该有总屏蔽。这种电缆适用丁在合适的详细规范中所提到的备种通信系统。
本部分所包括的电继应在通信系统通常采用的电压电流下工作。这些电缆不宜被接到如公共供电那样的低阻抗电源上。
电缆安装和运行期间握荐的溉度范由详绷规范中规定。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81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悠改单(不包括划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效励根据本部分达威协议的各方研是否可使拥这些文终的最新版本。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本部券:
GB6995.2电线电缆识别标志第二部分:标准额色(GB6995.2—1986,ne9IEC60304:1982)GB/T1226元射额电缆总规范(GB/T12269-1990.it160096-1:1986)GB/T18015.1—2007数字通信册对绞或皇绞客芯对称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IEC61156-12082,IDT3
GB/T18015.21数字避信用对铰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21部分:水平层布线中缆空白洋纳范(GH/T18015.21--2007.1EC 61156-2-1:2003,IDT)GH/T18213低频电缆和电线无镀层和有镀层铜导体电阻计算导则(GB/T18213—2000,id+7EC60344:1980)
GB/T18233倍息技术用户建统群的通用布缆<613/T18233-2000,i215/1ECJ1801:3995)1.3安装要求
见 GB/T 18015. 1。
2定义、材料秘电缆构
2.3定义
GB/F 12015, 1-2057 中 2. 1,2.2材料和电缆结构
2.2.1一般说明
材料和电缆结构的选择应适合于电缆的预期用途和安装要求。应特别注意要符合任何防火性能的特殊要求(如燃烧性能,发造,食卤素气体的产生等)。2.2.2电缆结构
电缆结构应符合适用的电缆详網现范规定的详继要求及尺寸。2.2.3导体
导体应由退火输线制成。
GR/I 18015.2-2007/1EC 61156-2:2003导体可以晟实心的或绞含的。导体标称直径应在0.4a1~0.81m之间,统合导体宜由七根单线矮合的成,
导体应是不或镀的。
2. 2. 4绝缘
导体应出适当的熟热题性林料绝激。例奶:烯经
曾氟聚含物
一低烟无瘤热性过料。
绝缘可以是实心,泡沫或泡沫实心皮,勉缘应连發,其穿斑应使成品电继符合规定的要求。绝缘的标称停斑应适应录体的连接法。2.2.5绝缘色谱
本部分不规定绝缘色增+但应白相关的详细规范规定。颜色应易于辨别并成餐GB6985.2中规定的标准颜色。
往:为便下线对识数,可以用标记惑急环方法在“线上报以“”綫的颠色。2.2. 6电缆元件
电统元件应为对绞缝或四绒组,经适当的趣绞以利等线对的认别。2. 2. 7电继元件的屏被
如果带婆,电缆元件闻加以屏蔽。暴截应符合GB/T18015.1~~2007第2.2.7规定。采用铜丝编织层时其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编织密度本小于低%),采用包带和编织屏蔽时其填充系数应不小于6.16(编织密度不小30%),填充系数够定文应按照(B/T12269的规定。2.2.8戒续
电绝元件应教合成類芯,无屏蔽的对组或四线组与有屏避的对级组或四线组起成缆。缆芯可斑非吸凝性带保护。
2.2.9缆葱屏蔽
如果适用的详细裁范要求,芯可加以屏蔽。蔽应符合 GH/T 18015, 1--2007 中 2. 2. 9 糖定当来用别丝缩织握其充系数应不小0.41编织密度不小于65。采解包带和编织屏蔽时其域充系数应不小于.1缩识塞度不小于30%)。填充系效的定义应按照G8T12249的规定。2.2.10护套
护套材料应由适当的热塑性持料成·例娜,聚爆烃:
---PVC;
—·含氮紧合物
低规光卤热塑性材料。
护套应连续,理度尽可能沟匀。护套内以效慢非吸湿性的非金属材料撕裂绳,2.2.11护套颜鱼
护套颜色应出预户和生产厂协商确定,也可由适用的详细规范说明,2.2.12标
每根电缆上应标有生产厂厂名,有要求时,还应有制造年份。可使用下列方法之一如上识翁标志:a)适合的奢色线或君色带;
b)印带,
c)在缆芯包带上印字:
d)在护套上作标记。
GB/T 18015.2—2007/IEC 61156-2:2003允许在护套上作附加标记,这些标记可在适用的详细规范中指明。2.2.13成品电缆
成品电继应对储存及装运有足够的防护。3性能和要求
3. 1般说明
本章规定了按本部分生产約电缆的性能和最低要求。试验求法应符合GB3/T18015.1一2007第3章规定。为了区别特定的产品及其性能以制订详细规范(见第5)。3. 2电气性能
试验应在长度不小于10m的电缆上进行。3. 2. 1导体电阻
导体电阻值应符台GB/T18213的要求,3. 2. 2电阻不平衡
电阻不平衡不大于3%。
3.2.3介电强度
试验应在导体/导体间进行,当有屏蔽时,在导体/房蔽间及屏蔽/屏蔽间进行。直流1kV1min
或直流 2.5 kV 2 s
注:可以使川交跪试验电压,其值为直流电压值以1.5。3.2.4绝缘电阻
试验应在两种情况下进行:
导体/导体,
一有屏蔽时,导体/屏蔽,屏敲/屏截最小绝缘电阻值应符合相关电缆规范并在任何情说下均太于150 Mkm。3.2.5工作电容
本部分不规定工作电容但可由适用的详细规范规定。3.2.6电客不平衡
对于屏蔽电缆,试验应在线对/屏蔽间进行,在1kHz频率下,其值应不大于1700pF/500ml。3.2.7转移阻抗
对于屏龄电缆,其值应不火于:1MHz频率下,50m2/mz
10 MHz频率下,100 m0/m。
3.3传输性能
试验应在长度不少于 100 m1 的电缆上进行。注;在适当情况下,传输性能按照用途和系统要求而分为以下几类。各类电缆是为了在下列最离频率以下使用的:第 3类 16 MIIz;
第4类 20 MHz:
第5类100MHz。
3.3.1传播速度
本部分不规定其值,但可由适用的详细规范规定。3
GB/T 18015.2—2007/IEC 61156-2:20033.3.1.1相时延
当按照GB/T18015.1—2007的A.4.2.1和A,4.3测量时,从2MHz到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的整个频带内,任何线对的相时延应不大于567n5/100m。3.3.1.2时延差
当按照 GB/T 18015. 1—2007 的 A. 4. 2. 1 和 A, 4. 3 测量时,在温度(- 40±1)℃,(20±1)C和(60土1)℃时:从1MHz到电缨类别规定的最商传输频率,任何两个线对间的最大相时延差(skew)应不大于45 ns/100 m。该要求是以按照有顺序的色标进行接续和装连接器为依据的。3.3. 1.2. 1 环境彩响
在一40℃到60℃范围内,对不少于100m长的成品电缆,由温度引起所有线对组合之间的时延差与 3.3.1,2规定值相比变化应不超过士10 1s/100 m。3.3.2衰减
任意线对衰减的最大个别值应符合下述规定(dB/100 m):电缆类别
第3类
第4类
第5类
频率/MIEz
特性阻抗/0
不适加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注:本部分不规定低频的衰减值,但可由适用的详细规范作为系统信息提供。3.3.3不平衡衰减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考感中
本部分不规定近端不平衡衰减和远端不平衡衰减,但可由适用的详细规范规定。从1 MHz到最商基准颊率范围内,任何线对的值应等于或大于详细规范规定值确定的曲线上的值。3. 3. 4近端串音(NEXT)
在 1 MHz至电缆分类规定的最高频率范围内测得的任意线对组合间的近端串音衰碱(NEXT)应等于或大于由以下数值确定的曲线上的数值(dH/100m)对于大于4对绞组/2四线组的电继。按照GB/T18015.1—2007中2.1.10定义的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应大于或等于以下数值(dB/100 rn):4
频率/MHz
第3类
小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作为替代,可以使用性能符合下表中规定数位的电缆。频率/MHz
3.3.5远端串音
GB/T18015.2—2007/IEC61156-2:2003NEx/(dB/1aom)
第4类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套减最值/(dB/100 m)
第5类
NEXT毅小值/(dB/100 m)
从 1MH至电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范围内,任何线对组合间的 IO FEXT 和 EL FEXT 应大于或等于由以下数值确定的曲线上的数值(dB/100 m)。从 1 MH2. 至电缆类别规定的最高传输频率范围内,对于大于 4 个对绞组或 2 个四线组的电缆,任线对由G3/T18015.1一2007的2.1.10定义的等电平远增串音衰减功率和,应大于或等于以下数值(dB/100 m) :
特性阻抗/n
频率/MHz
EL FEXT/(dB/IDO m)
I)FEXxT/(dB,4oom)
第3类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第4类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川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GB/T 18015.2—2007/IEC 61156-2:2003频率/MIIz
EL FEXT/表 (续)
特性阻抗/n
[O FEXT/(dB/10O m)
第5类
考虑中
规范要求可以用 IO FEXT或者 EL FEXT 给出。应滤楚地说明所规定的 FEXT 的类型。为符合试验要求,IO FEXT应是实测值,而 EL FEXT可由IO FEXI导出。3.3.6特性阻抗
在1MHz至电缆分类规定的最高频率范围内测得的特性阻抗标称值应为100、1200或150n。是否符合这个要求,应当确定如下:按照GB/T 18015. 1--2007 中 3. 3. 6. 1 测得的输人阻抗,应当符合表 1 所列要求。表1电缆线对的输入阻抗
电类别
考患中
标称阻抗±25 0
频率T/MHz
16≤20
不适用
标称阻抗±150
20≤≤100
不适用
不适用
如果出继线对输入阻抗满足表1规定要求,不要求测量回波损耗/结构回波损耗,如果电缆线对输入阻抗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进行函数拟合,同时电缆线对还应满足3.3.7中的回波损耗或结构回波损耗的要求。
按照GB/T 18015.1-—2007规定的测量方法,电缆线对经过函数拟合的阻抗,从 1MHz至电缆分类规定的最高频率范围内应符合表2规定。表2电缆线对的拟合阻抗
标称阻抗
注,于
频率,单:MHz。
回波损耗(RL)和结构回波耗(SRL)3.3.7
第 3.4.5 类缆要求
单位为欧姆
105+8/-厅
125+8/-
155+8/
回波损耗为基准规范,结构回被描耗为替代规范。只有当阻抗不符合3.3.6规定的初始要求才测量结构回被损耗,而这时测是与3.3.6中所规定的函数拟合阻抗一起进行的。电缆的回波摄耗和结构回波损耗,应符合表3和表4中的要求。6
1≤fs10
GB/T18015.2—2007/IEC61156-2:2003轰3电缆的回波损耗(最小)
频率/MHz
10≤f≤1G
12-10XIg(J/10)
15+2. 0×Ig(J)
17-+3. 0x1g(.p)
3.3.8纵向转换损耗(LCL)
在考虑中。
3. 3. 9机械性能和尺寸要求
3. 3. 10 尺寸要求
不适川
电缆的结构回波损耗(最小)
题率 J/MHz
10-f16
12—10×ig(f/10)
21-10×ig(f/10)
不适用
21-10×1g(f/10)
单位为分贝
20≤100
不适用
不适用
20-7×lg(//20)
单位为分贝
20-100
不适用
不适用
23—10×lg(f/20)
本部分未规定绝缘外径、标称护套厚度及最大外径,但应由适用的详细规范规定。3. 3. 11导体断裂伸长率
最小值应为:
标称直径≥0.5 mm
标称直径<0.5mm
3.3.12绝缘断裂伸长率
最小值应100%。
3.3.13护套断裂伸长率
最小值应为100%。bzxZ.net
3.3.14护套抗张强度
最小值应为 9 MPa。
3.3.15电缆压扁试验
不适用。
3.3.16电缆冲击试验
不适用。
3.3.17电缆反妄弯曲
不适用。
3.3.18电缆抗拉性能
15%;
本部分不规定电缆抗拉性能,但可由适用的详细规范规定。社:在安装时,根据全部导体的横截面计算的牵引力之值(单位:N)不宜超过50N/mm。3.4环境性能
3.4.1绝缴收缩
持续时间:1h;
温度:(100±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