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517—2014 天然生胶塑性保持率(PRI)的测定
GB/T 3517—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517—2014

中文名称:天然生胶塑性保持率(PRI)的测定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天然 生胶 保持 测定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517—2014.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GB/T 3517规定了测定天然生胶塑性保持率(PRD)的方法。
PRI是天然生胶耐热氧化的量度,该数值越高表明耐热氧化性能越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41--2006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ISO 23529,2004,IDT)GB/T 3510-2006未硫化胶﹑塑性的测定快速塑性计法(ISO 2007:1991,IDT)
GB/T 6038橡胶试验胶料配料,混炼和硫化设备及操作程序(GB/T 6038--2006,ISO 2393;1994,MOD)
GB/T 15340天然.合成生胶取样及其制样方法(GB/T 15340-2008,ISO 1795;2000,IDT)
3原理
使用带有一个直径为10 mm压头的平行板式塑性计,按GB/T 3510规定的操作程序,测定未老化试样和在140℃老化箱内加热老化30 min后试样的快速塑性值。
PRI是试样加热老化后快速塑性值(P,,)与未老化试样的快速塑性值(P。)之比乘以100。
4仪器
4.1平行板式塑性计,应符合GB/T 3510的规定,带有一个直径10 mm的压头。
4.2裁片机,应符合GB/T 3510的规定,能够将供试验的样片压至约3 mm的厚度,并冲切出直径约13 mm的圆片,以制备试样。
4.3厚度计,具有分度单位为0.01 mm的刻度盘,装有直径约10 mm的平面触头,操作压力为20 kPa士3 kPa。
4.4实验室开放式炼胶机,符合GB/T 6038的要求,但应具备如下特征:
棍简直径:150 mm~250 mm;
后(快)辗筒线速度:14.6 m/min士0.5 m/ min;

标准图片预览

GB/T 3517—2014 天然生胶塑性保持率(PRI)的测定
GB/T 3517—2014 天然生胶塑性保持率(PRI)的测定
GB/T 3517—2014 天然生胶塑性保持率(PRI)的测定
GB/T 3517—2014 天然生胶塑性保持率(PRI)的测定
GB/T 3517—2014 天然生胶塑性保持率(PRI)的测定

标准内容

ICS83.04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517——2014
代替GB/T3517—2002
天然生胶
塑性保持率(PRI)的测定
Rubber, raw natural-Determination of plasticity retention index (PRI)(ISO2930:2009MOD)
2014-07-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4-12-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3517—2014
本标准代替GB/T3517—2002《天然生胶塑性保持率(PRI)的测定》,与GB/T3517—200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试样放人老化箱后,在6min内,老化箱内温度应回升到140℃士0.5℃”修改为“试样放人老化箱后,在2min内,老化箱内温度应回升到控制温度的1℃以内”(见4.5,2002年版的4.5)
增加了“轻质铝盘和托盘”的规定(见4.6);—增加了“实验室温度”规定(见5.3);一增加了“结果取整数”规定(见第6章);一将结果的重复性改为精密度,相应的条文改为“见附录A”(见第7章);——增加了资料性附录A“精密度”—增加了参考文献资料ISO/TR9272:2005。本标准采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2930:2009《天然生胶塑性保持率(PRI)的测定》(英文版)。本标准与ISO2930:2009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做了具有技术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2941—2006代替了ISO23529:2010(见5.3);:用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510-2006代替了ISO2007:2007(见4.1、4.2、4.7、5.1、5.3);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6038代替了ISO2393(见4.4);:用等同通过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5340代替了ISO1795(见5.1);—删除了“或烟纸(约22g/m2)”作为垫纸的规定(见4.7ISO2930:2009的4.7),以使对测定未老化样品和加热老化后样品的要求一致;一增加了“将准备做老化试验的一组试样放在经过预热的托盘上的碟中”(见5.2),以使老化操作更加规范严谨。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天然橡胶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启方、余和平、卢光。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3517—1983,GB/T3517—1992.GB/T3517—2002。I
天然生胶塑性保持率(PRI)的测定GB/T3517—2014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天然生胶塑性保持率(PRI)的方法。PRI是天然生胶耐热氧化的量度,该数值越高表明耐热氧化性能越好。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41--2006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ISO23529:2004,IDT)GB/T3510—2006未硫化胶塑性的测定快速塑性计法(ISO2007:1991,IDT)GB/T6038橡胶试验胶料配料,混炼和硫化设备及操作程序(GB/T6038-2006,ISO2393:1994,MOD)
GB/T15340天然、合成生胶取样及其制样方法(GB/T15340—2008,ISO1795:2000,IDT)3原理
使用带有一个直径为10mm压头的平行板式塑性计,按GB/T3510规定的操作程序,测定未老化试样和在140℃老化箱内加热老化30min后试样的快速塑性值。PRI是试样加热老化后快速塑性值(P3o)与未老化试样的快速塑性值(P。)之比乘以100。4仪器
4.1平行板式塑性计,应符合GB/T3510的规定,带有一个直径10mm的压头。4.2裁片机,应符合GB/T3510的规定,能够将供试验的样片压至约3mm的厚度,并冲切出直径约13mm的圆片,以制备试样。
4.3厚度计,具有分度单位为0.01mm的刻度盘,装有直径约10mm的平面触头,操作压力为20kPa±3kPa
4.4实验室开放式炼胶机,符合GB/T6038的要求,但应具备如下特征:辊筒直径:150mm~250mm
后(快)辊筒线速度:14.6m/min士0.5m/min;辊筒速比:1:1.4;
温度:27℃±3℃;
档板之间的辊筒长度:265mm土15mm。GB/T3517—2014
4.5老化箱,在140℃下满足以下要求:-30min周期内试样附近的温度应控制在士0.2℃以内。某些老化箱可能不具有这种精密的温度偏差,可要求土0.5℃的温度偏差。温度偏差放宽会有损试验的精密度。如果使用土0.5℃温度偏差的老化箱,应在试验报告里说明;-试样放人老化箱后,在2min内,老化箱内温度应回升到控制温度的1℃之内;每小时更换空气10次。
4.6轻质铝碟和托盘,具低热容量。铝碟和托盘的总质量不应超过35g,总体积不应超过老化箱工作室容积的5%。比较合适的铝碟可用壁厚为0.2mm的铝箔制成,直径40mm~50mm。4.7薄纸,按GB/T3510一2006中4.3的规定,切成大小相等的两片(约30mm×45mm)。5操作步骤
5.1试样的制备
按GB/T15340的规定对生胶进行均勾化。从均勾化的胶片中取20g士2g试料,并在27℃士3℃下通过炼胶机(4.4)辑筒2次。每次过辑时,应将胶片对折在一起。调节辊距,使胶片最后厚度约1.7mma
为了使陈年胶得到平滑的胶片,有必要过辊3次。如果是这种情况,应在试验报告里写明。立即将质地均匀没有孔洞的胶片对折,并用手轻轻地将两半部分压在一起,避免形成气泡。按GB/T3510的规定,用裁片机(4.2)从对折的胶片上切取试样,用厚度计(4.3)测量其厚度。取6个厚度为3.4mm士0.4mm的试样,随机等分为2组。一组用于测定老化前的快速塑性值,另一组用于老化后试验,测定老化后的快速塑性值。因为试样的厚度对塑性保持率(PRI)有影响,所以应小心按上述规定制备试样。所要求的辊距应根据预先试验进行确定。不同的橡胶和炼胶机,所要求的辊距会不同。如果取不到6个符合上述规定厚度的试样,应重新制备一块对折的胶片。5.2老化
老化开始之前,核对老化箱(4.5)的温度,保证温度至少稳定5min。为保证所有的试样在规定的温度中老化,老化箱不应超载,否则会引起老化箱温度明显下降,并破坏老化箱温度的均匀性。
将准备做老化试验的一组试样放在经过预热的托盘上的碟中。迅速把装有试样的托盘(4.6)放人老化箱中校准的温度区域,关闭老化箱门,并开始计时。应小心操作,确保把碟和托盘放置于老化箱中校准的温度区域。应检查老化箱是否迅速地恢复并保持其规定的温度。
30min士0.25min之后,从老化箱中取出托盘,从托盘上拿下碟,自然冷却到标准实验室温度。5.3塑性值的测定
按GB/T3510的规定,使用4.1规定的带10mm压头的平行板式塑性计测定试样的快速塑性值,进行3次平行测定,先测未老化试样的快速塑性值,再测老化后试样的快速塑性值。实验室温度应符合GB/T2941—2006中3.1的规定。应在老化后0.5h~2h之内完成所有测定,但测试前应使试样冷却到标准实验室温度。应采用同一类型的垫纸测定未老化试样和老化后试样的快速塑性值。快速塑性值读数应精确至0.5个单位(1个单位相当于10μm)。
结果表示
GB/T3517—2014
取3个未老化试样和3个老化后试样的快速塑性值的中间数值,按式(1)计算塑性保持率(PRI),修约至整数。
式中:
塑性保持率:
未老化试样的快速塑性值;
试样老化后的快速塑性值。
7精密度
参见附录A。
8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a)本标准的标准编号;
标识样品所需的全部细节:
Pa×100
取每个样品未老化试样和老化后试样的快速塑性值的中间数值;c)
每个样品的PRI;
所使用老化箱的型号:
所使用老化箱温度的容许偏差;试验日期;
试验人员;
............( l)
不包括在本标准或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任何操作,以及被认为是可选择的任何操作。3
GB/T3517—2014
A.1背景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精密度
2007年,按照ISO/TR9272规定的操作程序和指引,进行了一项实验室间试验方案(ITP),以确定的本标准规定方法的精密度。
本次ITP采用了两种具有不同塑性保持率的材料。9间实验室参与了本次ITP,并确定了1型精密度。分2d进行试验,取每一天5个重复测定的平均值,采用这些平均值计算精密度(每个测试日计算一个精密度)。对于每个重复测定,塑性值的中间数值用3个未老化试样和3个老化试样所得结果计算。本次ITP所得到的精密度结果不应作为评判任何一组的材料或产品接受或拒收的依据,除非有特别说明本次ITP得到的结果确实适用于这些材料。A.2精密度结果
A.2.1总则
表A.1为两种材料的精密度结果。这些结果是按照ISO/TR9272:2005规定的离群值替代和剔除程序确定的。A.2.2和A.2.3给出使用这些精密度结果的一般性描述,包括绝对精密度r和R,以及相对精密度(r)和(R)。
塑性保持率(PRI)的精密度
材料A
(低PRD
材料BbZxz.net
(高PRI)
平均值
实验室内
S,实验室内标准差(以测量单位表示)。重复性(以测量单位表示)。
(r)重复性(以平均值的百分数表示)。SR
实验室间标准差(以测量单位表示)。R再现性(以测量单位表示)。
再现性(以平均值的百分数表示)。A.2.2重复性
实验室间
室数量
表A.1给出每一种材料的重复性(局部试验区域精密度)。在正确使用本标准条件下,同一实验室所获得的两个独立的试验结果(平均值)之差大于值(以测量单位表示)和(r)(以百分数表示)宜被视4
为可疑,即来自不同的样品群。建议进行适当的研究分析。A,2.3再现性
GB/T3517—2014
表A.1中给出了每一种材料的再现性(全局试验区域精密度)。在正确使用本标准条件下,不同实验室所获得的两个独立的试验结果(平均值)之差大于R值(以测量单位表示)和(R)(以百分数表示)宜被视为可疑,即来自不同的样品群。建议进行适当的研究分析。A.2.4偏倚
偏倚是指试验结果平均值与受测样的参照值即真值之差。本试验方法不存在参照值,所以不能确定本试验方法的偏倚。
GB/T3517—2014
参考文献
Rubber and rubber productsDetermination of precision for test[]
ISO/TR9272:2005
method standards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