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546-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546-2007
中文名称:汽车隔热通风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4-30
实施日期:2007-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37230
相关标签:
汽车
隔热
通风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道路车辆工程>>43.020道路车辆综合
中标分类号:车辆>>车辆综合>>T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29876
页数:4页
标准价格:10.0 元
计划单号:20010713-T-604
出版日期:2007-1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0-12-12
起草人:康润程
起草单位: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检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标准简介
该标准规定了汽车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使用时,汽车驾驶室、乘员室的隔热通风道路试验方法;适用于各类汽车。 GB/T 12546-2007 汽车隔热通风试验方法 GB/T12546-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43.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546---2007
代替GB/T12546-1990
汽车隔热通风试验方法
Motor vehicle--Ventilation and heat insulation--Test method2007-04-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淮化管理委员会
2007-12-01实施
本标准代替GB/T12546—1990《汽车隔热通风试验方法》。主要修订差异为:删除前版第5.2条中有关风速测量的内容:-删除前版第6.2条中采用负荷拖车试验的有关内容;一增加关于“评价人要求的内容;一增加关闭车窗时开空调风机试验的内容,一增加了温度测点位置的内容;增加“10分制”评价试验结果的内容;修改前版第6条中的试验车速:
修改前版“附录A汽车隔热通风试验记录表”。本标灌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汽车质量监肾检验中心(襄樊)。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康润程,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2546—1990。
GB/T 12546--2007
1范愚
汽车隔热通风试验方法
GB/T 12546—2007
本标谁规定了汽车在炎热气候条件下使用时,汽车驾驶室,乘员室的隔热通风道路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汽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难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难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紫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评价人员estimator
对车辆的隔热道性能进行主观评价的人员。4试验条件
4.1东辋状况
4.1.1驾驶室或乘员室的密封和隔热层、车身油漆、通风装置和门窗状况应符合车辆出厂条件。4.1.2温度测量的线路应整齐,不影响驾驶和试验的操作。4.1.3试验前应做好车内的清洁吸尘工作。4.1.4其余试验车辆的推备要求按 GB/T12534的规定。4.2气象条件
a)天气:晴,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b)气温:环境温度在35℃以上,指汽车试验行驶时周国环境阴影下通风处的空气温度,测录点的温度计离地面的高度为1.5m;
湿度;相对湿度在 30%~95%
风速:不大于3m/s.
4.3试验仪器
远程温度计,精度为 0.5℃;
h)多点温度计,精度为 0. 5℃ ;c)风速计:
4.4试验道路
平整硬实的青或水泥路面,坡度不大于5%。4.5评价人员
根据测点的多少确定评价人员的数量为3~7人,a)
评价人员应尽可能由不同性别、年龄、身高的人员组成。评价时,评价人员的身体状况应良好c)
评价人员应是熟悉车辆且经过相关培训的人员。驾驶人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能。GB/T 12546--2007
5试验方法
5.1测量点位置的确定
5. 1. 1温腹测量点如图1.
一驾驶室或乘员室
A驾驶室或乘员室
凯箍之
面舒应于点A位的
B.·驾驶室前同下部外表
离近发动机热源.温度最高的一点。车
驾驶前围下部内装房
大点B位置的·点
驾驶宝驾驶员一健顶益外
静的点
-驾驶密题盖内表面上对应于点位置的点-驾驶室副驾驶员一侧项盖外表面上哟点-驾驶室顶盖内表面上刘应于点刀位置的一乘员室后端中央顶叠外表面上的一点。E
F.乘员室后端中央项盖内表面上对应于点E位置的--点“就员位。
K-—“副驾驶品位置。
R.--.陌式车通道内,乘员率/3处靠窗乘员位置。S
一厢试年遇道内渠员室2/3处靠商录员位。厢式车后廖宁部,乘坐人员位置。图1
单位为塔米
GB/T 12546—2007
5.1.2根据车辆的用途和内部布微情况,如多排座后座、客车的售票员位置、发动机罩在驾驶室内部、底置发动机等不同情况,可增减部分测量点。测最点选定后,试验过程中不能随意变动。每13J、K、R.S、T点位F评价人贵头部正侧面20em处,觅测点布置图。5:1.4各温度测量点热电偶的安装:应把热电偶牢固地固定在被测点车身内外的表面上;不固定的热电偶在汽车行驶时不允许移动或不稳。5.2试验程序
5.2.1.车辆先以最高速度的40%(超过60km/h时,按60km/h)行驶:监测汽车项益外表面点C.D的直射温度,在该温度达到稳定后,试验即可开始。5.2.2打开全部车窗(前风窗除外),分别使所有通风装置处于全开/半开/自动(最高档位/最低档位)位置,温度达到稳定后,按测量点顺序测定记录各点温度值,分别记录评价人员对脚部周围的地板,前:画、顶部的隔热况和面部、脖颈、肩部、腹部、膝部感受到的风量和风速的主观评价结果。试验往返各行一软,记录每次主观评价结果:623评价人员可交换位置,重复5.2.1.5.2.2的试验。524做打并前风窗的试验时,可选用15km/h的速度,战验方法同5:2.2、5.2.3,26辆以80ktm/l以.上的逆度(车辆最高车速低于100km/h时,可不做此项试验)行驶,关闭所精车尚空钢空摘置于外循环位置,空调所有出风口全开,正面送风,调节制冷强度,待、K、R、S、维测游滋提学23主1C后,试验即可开始(若温度达不到,可取最低稳定温度):分别使空调风机处于全并都辨7首动最商档位/最低档位)位置,10min后,分别记录评价人员对车辆通风性能的主现评价绪集,试骏返客进行次记录每次主观评价结果。5.2.6..评价人可交换位置,重5,2.5的试验。谜殿结果
对车辆隔热通风好坏的评价结巢按:1.舒适(10~9分),2.良好(8~6分);3.较闷热(5~3分)4.闷热(2~1分)。将分值记入附录A表中,GB/T 12546—2007
汽车型号
试验堆点
环境温度
驾驶员
热测量
隔热评价
车窗风
空调通风
评价人员1
评价人员2
评价人员3
评价人员1
评价人员2
评价人员3
评价人员1
评价人员2
评价人员3
GB/T 12546-200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汽车隐热通风试验记录表
出广日期
巢程裘读数
试验日期
路面状况
评价人员
负责人
隔热通风测量评价表
往(金开/半开/自动)
返(全开/半开/自动)
车速/
版极专有侵权必究
书号:155066-1-29876
定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