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5833-2007 林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 试验方法
GB/T 15833-200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5833-2007

中文名称:林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 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7-07-30

实施日期:2007-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168013

相关标签: 林业 轮式 履带 拖拉机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农业>>农业机械、工具和设备>>65.060.10农业拖拉机和牵引车辆

中标分类号:车辆>>拖拉机>>T61拖拉机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5833-199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1, 字数:37千字

标准价格:20.0 元

计划单号:20061706-T-604

出版日期:2007-1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5-12-14

起草人:李京忠、郎志中、陈志强、柳玲文

起草单位: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拖拉机标准化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林业轮式拖拉机和履带拖拉机试验的通用要求、整机参数测定、通用试验项目、通过性试验、林间使用试验、工作装置试验等。 GB/T 15833-2007 林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 试验方法 GB/T15833-200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65. 06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833--2007
代替GB/15833—1995
林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
试验方法
Test methods for forestry wheeled tractors and crawler tractors2007-06-25发布
数码防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11-01实施
GB/T 15833—2007
本标准是对 GB/T 15833一1995《林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试验方法》的修订,本标准与GB/T15833--1995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参数测量准确度,改为参数测量允许误差;-4,2.4由原\..在驾驶座正中放置质量65kg的重块以代替驾驶员”改为“.驾驶座正中放置质量75kg士5kg的重块以代替驾驶员\-6.3.1.4 公式(3)中\ng\、\n1\改为\N。”、\N,\,\50 I长距离时\改为\测区”,驱动轮\的平均转速,”改为“转过的总圈数”;-7.1.1空行折算时间由原标准的\规定按4h空行时间折算1h工作时间\变为“规定按5h空行时问折算1h工作时间”,与国内农林拖拉机行业标准相统一,一一7.4.1.1由原“发动机台架试验\改为“动力输出轴功率(或发动机台架)试验”-7.4.2.1由原“试验样机台数为每种型号2台”改为\试验样机台数为发动机功率大于18kW的拖拉机,每种型号2台,其余3台”;-7.4.2.2由原“拖拉机各种作业累计工作时间每台1200h·...”改为“拖拉机各种作业累计工作时间1500h(2×750h或3×500h)\;-7.4.2.4增加集材拖拉机搭载量应不小于额定搭载量的80%”要求;一7.4.2、8\拖拉机的故障定义、分类及其判断规则,应按有关标准规定执行”改为\拖拉机的故障定义、分类及其判断规则,应按JB/T51082有关规定执行”,第4行“(时间按最初出现时计)\改为“(时问按首次出现时计)”一考虑到目前行业具体状况,将7.4.3\最终检查和精密测量”改为选作项,-7.5.1a)拖拉机总工作时间公式中”2(t,t-0.75tu-t)\改为(t,-t-0.80kl-t)\;\——7.5.1中h)“下列可靠性评定指标应用有关标雄规定的公式进行计算”改为“下列可靠性评定指标应用JB/T51082规定的公式进行计算”;-8,2.2c)中将“滑转率为15%时的附着系数应不低于0.8”改为“滑转率为15%时的附着系数应不低于0.75”;d)中将“滑转率为7%时的附着系数应不低于0.8\改为“滑转率为7%时的附着系数应不低于0.75”;
一附录 A中各项表格均增加了“制造厂名称”一项。本标准白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5833—1995。本标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拖拉机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起草单位:洛阳拖拉机研究所、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主要起草人:李京忠郎志中、陈志强、柳玲文。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5833—1995。
1范围
林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试验方法GB/T15833—2007
本标推规定了林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试验的通用要求、整机参数测定、通用试验项目、通过性试验,林间使用试验、工作装置试验等。本标准适用于林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以下简称拖拉机)。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3871.1—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3871.2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2部分:整机参数测显GB/T3871.3—2006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3部分:动力输出轴功率试验(ISO789-11990,MOD)
GB/T3871.5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5部分:转向圆和通过圆直径(GB/T3871.5—2006,JSO 789-3,1993,IDT)
GB/T 3871. 6农业拖拉机 试验规程第 6 部分:农林车辆制动性能的确定(GB/T 3871. 6-2006,1S0 5697:1982,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vehieles—Determinatian of braking performance,IDT)GB/T3871.7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7部分:驾驶员的视野(GB/T 3871.7—2006,IsO 5721.1g89,Tractors for agriculture .-Operator's field of vision, M0D)GB/T3871.8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8部分:噪声测量(GB/T3871.8—2006OECDR52002,Naise measurenent at the driver's positian(s) on agricullural and forestry 1ractors,MOD)GB/T3871.9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9部分:牵引功率试验(GB/T3871.9—2006,IS0 789-9: 1990, MOD)
GB/T3871.10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10部分:低温起动GB/T3871.11农业拖拉机试验规程第11部分:高温性能试验5农业拖拉机验规程第15部分:质心(GB/T3871.15—2006,ISO789-6:GB/T 3871.15
1982,M0D)
GB/T 3871. 19
农业拖拉机
2006,ISO 789 11:1996, IDT)
试验规程
第19部分:轮式拖拉机转向性能(GB/T3871.19-JB/T51082拖拉机产品可靠性考核3通用要求
验收、磨合、通用试验要求和试验报告按GB/T3871.1一2006第3章~第6章的有关规定。4整机参数测定
4.1试验仪器设备、参数测量单位和充允许误差试验仪器设备、参数测量单位和充许误差按GB/T3871.2的规定。1
-
GB/T15833-2007
4.2试验条件
4.2.1被试拖拉机的技术状态和试验通用要求均应符合GB/T3871.1的有关规定。4.2.2拖拉机可配备多种工作装置,试验时,以主要用途和工作装置齐备的状态进行测最,对其他用途和相应工作装暨的测量可适当进行。4.2.3拖拉机应停放在坚硬的水平地面上,处于直线行驶位置。排障器处于抬起状态,搭载板处于升起状态。对于其他亡作装暨的极限状态也应进行测量。4. 2.4驾驶座调整中间位置,驾驶座正中放置质量 75 kg上5 kg的重块以代替驾驶员。4.3试验方法
4.3.1整机尺寸
分别在平行于拖拉机纵向中心平面和驱动轮轴轴线方向上测量最纵向尺寸和横向尺寸,高度尺寸指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带拖拉机的高度尺寸不包括陷入地面的履带刺。测定项见表A.1,参数测定见图1。
4.3.2灌注盘
测量如表A.1所列各个部件的灌注量时,用消洁容器接收各被测部件及其管路中能放出的全部液体,然后分别称出其质量。
4.3.3质量及质心标
拖拉机质量和质心坐标的测定项目见表A,1。拖拉机质心坐标用α、e、h来表示(见图1)。&为质心的纵向坐标,即质心距驱动轮轴线的水乎距离,质心在该轴线之前规定“为正值,反之为负值。e为质心的横向坐标,即质心到拖拉机纵向中心平面距离,顺拖拉机前进方向看,质心在该平面的左侧规定为正值,反之为负值。为质心的高度坐标,即质心至刚性支承平面的垂直距离。拖拉机质量,可用各种称重装置直接测出,见图2。质心坐标α和e,可根据GB/T3871.15所列公式计算出。质心坐标h,测最方法参见GB/T3871.15。图1
拖拉机整机尺寸示意图
-5通用试验项目
图 2拖拉机质心坐标测定示意医5.1转向圆和通过圆直径试验按GB/T3871.5的规定进行。5.2制动试验按GB/T3871.6的规定进行。5.3视野试验按GB/T3871.7的规定进行。5.4噪声测量按GB/T3871.8的规定进行。牵引功率试验按GB/T3871.9的规定进行。5.5
5.6低温起动按GB/T 3871.10的规定进行。高温性能应试验按GB/T3871.11的规定进行。5.7
5.8质心按GB/T3871.15的规定进行。5.9轮式拖拉机转向性能试验按GB/T 3871.19 的规定进行。6
通过性试验
6.1试验仪器设备和参数允许误差Ca
GB/T15833-—2007
试验仪器设备主要有:拉力计、负荷车、油耗计,计时器、钢卷尺、角度计、温度计、气压计、土壤物理机械性能测量设备等。
参数测量允许误差:距离土0.5%、力土1.0%、角度±1.0%时问±0.2s、燃油消耗土1.0%大气压力士0. 2 kPa、轮胎气压±5. 0%、温度±0. 5 ℃、行驶速度±3. 0%。6.2试验条件
被试拖拉机的技术状态和通用试验要求应符合GB/T3871,1的规定。6.3试验方法
6.3.1地面通过性试验
6.3.1.1试验场地为坡度不大于0.5%的冰雪迫或其他松软地面。6.3.1.2试验前应在测区内测量下列土糜特性参数,在不同地处至少测3次,取其平均值。蔬松层深度:手持直径为10Ⅱm的平头测量托,用打均句地垂首插人地面,首至插不进为比,测插人深度。测最雪层深度吋,应挖开积雪层,用宜尺测量软、硬层积雪深度。密度:主壤是用50cm环刀取样,两端削平后称重算出;需用量杯取样,测量溶化后水的容积,以和雪的容积比决定。
混度:用土壤湿度仪测量。
坚实度:用土壤坚实度计测。
剪切强度:用主壤剪切仪测量,3
GB/T 15833—2007
6.3.1.3拖拉机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后,挂最低挡,分别加不同的牵引力负荷丁油门全并下勾速驶过测区,牵引负荷从零(空车)开始到最大(完全打滑)测量通过测区的牵引力、滚动力及驱动轮转数,计算滑转率及行走效率。
6.3.1.4对6.3.1.3试验结果用下列各式计算:a牵引力系数
式中:
9一 一牵引力系数;
P-——拖拉机的牵引力,单位为于牛顿(kN);G。-拖拉机的使用质量,单位为于克(kg)。b)滚动阻力系数
式中:
一滚动阻力系数;
P,—拖拉机的滚动阻力,单位为下-牛顿(kN)。e)驱动轮或履带滑转率
式中:
-拖拉机驱动轮或履带的滑转率,%No
拖拉机以3.5km/h左右的速度空载驶过测区时左右驱动轮转过的总圈数;N,-·-拖拉机负载驶过同一距离左右驱动轮转过的总圈数。d)行走效率
式中:
拖拉机的行走效率,%,
6.3.2爬坡试验
(1=8)×100
(2)
(3)
6.3.2.1试验应在不同坡度的坡道上进行,以确定拖拉机能胆上的最大坡度。坡度应均勾,坡道长度不小于20n。地面为七路或冰雪路面,坡底应有5m~10m的平路段,坡道中间设10m的测区。6.3.2.2将拖拉机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用最低挡由坡底的平路起步。油门全开向坡上行驶,测量通过测区的行驶速度。试验时可采用拖拉机木身设置的防滑措施,如安装防滑链。6. 4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记入表 A, 2.
7林间使用试验
7.1定义
7.1.1工作时间
拖拉机完成各种作业的时间。它包括拖拉机负荷作业时间(上山空行、绞集木材、负载运行时间)、作业转时间和平路空行折算的工作时间(规定按5h空行时间折算1·h工作时间):但不包括拖拉机磨合时间、性能试验时问和发动机空转时间。4
-7.1.2维护保养工作时间
GB/T 15833—2007
为完成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维护保养所需要的工作时间。它包括班保养和各级保养所用的时间,但不包括人为或自然因素所耽误的时间。7.1.3故障修复工作时间
为排除拖拉机故障所需要的修复工作时间。它包括故障诊断、修复及调试所用时间:但不包括人为或自然因素所耽误的吋间。
7.1.4平均负荷系数
拖拉机完成作业时的发动机平均利用功率与其标定功率的比率。7.2试验仪器设备及参数测量充许误差试验仪器设备包括:动力输出试验台,油耗测设备、各类零件精密测量设备、计时器、绳尺、钢卷尺、磅秤、气压计、温度计和湿度计、轮胎气压表等。在进行零件精密测量和调整配合间时,测量允许误差应与被测尺寸的精度要求一致,其他各参数的测量允许误差要求如下:质量±0.5%、距离上1.0%、力士1.0%、时间上0.25、转矩二1.0%、转速士0.5%,油耗土2.0%,行驶速度±3.0%,温度士2.0℃干湿球温度±0.5℃、大气压力土0,2kPa,轮胎气压士5. 0%。
7.3试验条件
7.3.1试验开始时,被试拖拉机的技术状态及试验通用要求应符合第3章的有关规定。7.3.2进行试验的地区,应选择被试验拖拉概作业插用的地区,7.3.3拖拉机可配备多种工作装罩,试验时,以主要用途和工作装置弃备的状态进行测量,对其他用途和相应工作装置的测量,在整个试验期内,按适当的比例进行。7.4试验方法
7.4.1性能试验
每台被试拖拉机都应分别在磨合后投入使用试验前及试验结束后末做调整情况下,在伺一试验设备上进行下列各项性能试验,测试结果分别记人表A.3、表A.4、和表A,5。7.4.1.1动力输出轴功率(或发动机台架)试验试验时,在正常操作中,按照使用说明书不用工真就能脱开的附件,如压泵惑空气年缩机等,脱刑闭合应自如。否则,应使它们在最小负荷下运转。如果拖拉机装有能产生可变的附加功率损耗装置,如可变速的冷却风扇,间歇式液压或电子装置等,该装置不能断开或改动。如果使用说明书中允许驾驶员脱开上述装置,试验时应将其脱开,并记人试验报光中。
对无动力输出轴或不宜做动力输出轴功率试验的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功率试验改为发动机台架试验。
试验时,将发动机曲轴直接与测功器相连,并应在发动机常规位置处装上拖拉机正常工作时所应带的发动机附件(如空气滤滑器,消声器和水籍等),然底按GB/T3871.3-:2006的6.1.2,6.1.4规定的客项试验方法进行。
7.4. 1.2液压装置试验
按第8章的规定进行。
7. 4. 1.3制动试验
按GB/T3871.6的规定,测量冷态的平均减速度。7. 4.2使用试验
将被试拖拉机在实际便用条件下投入正常便用,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便用和保葬,各种作业质量应符合林业技术要求
7.4.2.1试验样机台数为发动机功率大于18kW的拖拉机,每种型号2台,其余3台。5
3 -3 3
GB/T 15833—2007
7.4.2.2拖拉机各种作业累计工作时间1500h(2×7501h或3×500h)。整个试验期间拖拉机的平路空行折算工作时间不应超过总试验时间的10%。7.4.2.3作业项目应包括与被试拖拉机主要用途相适应的在试验地区有代表性的多种作业。轮式拖拉机的林间作业项目工作时间不少于总时间的70%,腰带拖拉机全部为林间作业。7.4.2.4整个试验过程中应随时测量记录各种作业的小时油耗,以此来判断和谢整每台试验样机的负荷程度。轮式拖拉机林间作业的平均负荷系数应不低于55%,履带拖拉机林间作业的平均负荷系数应不低于60%。集材拖拉机搭载量应不小于额定搭载量的80%。7.4.2.5按表A.6详细记录每台试验样机的工作情况。根据拖拉机进行各种作业的实际情况,对拖拉机的一些主要性能,如操纵性、稳定性、牵引附着性,发动机的起动性能、高温工作适应性、拖拉机密封性视野,驾驶员的舒适性、制动性能、爬坡性以及试验过程中维修、保养的方便性等性能进行使用考察,并作详细记录。按表A.8要求,做好班次汇总工作。7.4.2.6分别在试验初期、中期和末期,在试验地区有代表性的作业场地」:,对被试拖拉机完成的主要作业进行生产查定。每种作业查定一个班次。对各个作业测量结果,分别用表A.7记录。7.4.2.7按表A.9记录试验过程中(包括磨合和性能试验期间)发生的一切故障及各种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技术分析,妥善保存损坏件。对试验中发生的一切本质故障,要进行认真分析和分类,并记入表 A. 11 中。
7.4.2.8拖拉机的故障定义,分类及其判断规则,应按JB/T51082有关规定执行。对批量生产的定型产品进行试验,故障排除以后,重复出现的同一故障,应分别统计其敌障次数,对新产品试验中发生的重复故障,如果是在末改进设计或制造质量情况下换用原样制造的零件后再次发生,则只统计一次故障(时间按首次出现时计),其余应如实记入报告中。7.4.3最终检查和精密测量(选作)7.4.3.1在最后性能试验结束后,应对每台被试拖拉机进行外部检查和解体检查,发现的一切故障及尚末失效但磨损量已超过规定极限值三分之一的零件的测量结果,分别记人表A.11和表A.12。其累计作业时间均以试验结束时间为准。7.4.3.2对于新产品和有重大改进的产品装配前和试验结束后应进行精密测量。为确定磨损值所进行的精密测量,应在被测零件经清洗后于常温下存放10h后测量。测量部位应是有代表性的磨损处,对产品装配前未能测景的部位,可由实测尺寸与图样尺寸的中值进行比较,得出其名义磨损值。各零件的磨损限值,按有关标准或工广技术文件的规定。7.5试验结果及报告
7.5.1按下列公式计算试验结果:a)拖拉机总工作时间
T, = E(t, - - 0. 80tu1 — t)我中:
拖拉机总工作时间,单位为小时(h):每班作业的延续时间,单位为小时(h);t.一每班作业的各种停机时间,单位为小时(h);1——每班作业中拖拉机空行时间,单位为小时(h);tz一一每班作业中发动机空转时问,单位为小时(h)。b)各项作业时间比例
林间作业时间所占比例
式中:
-林间作业吋间所占比例,%;
GB/T 15833--2007
一各种林间作业:林木集材(上山空行、绞集木材、负载运行、作业转弯)、林地耕作、杷地耕作等时间,单位为小时(h)。
c)总工作量
按作业种类分别汇总。
Qso = ZQ,
式中:
Qso——完成某种作业的总工作量,单位为公顷(ha)或立方米(m\);Q,一完成某种作业的班工作量,单位为公顷(ha)或立方米(n')。d)平均生产率
按作业类分别汇总。
式中¥
qe\--拖拉机进行某种作业的平均生产率,单位为公顷每小时(ha/h)或立方米每小时(m\/h);t。:-完成某种作业的班工作时间,t,=t,-t—0. 80l—fkz2,单位为小时(h)。e)平均小时油耗
式中:
Gip = G.- Ge · Etu
Gr-—拖拉机进行某一种作业的平均小时油耗,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G,一一拖拉机进行某种作业的总耗油最,单位为干克(kg);Gm一一拖拉机发动机空转小时油耗,单位为下克每小时(kg/h)。)平均单位工作量油耗
式中:
拖拉机进行某种作业的平均单位工作量油耗,单位为于克每公颅(kg/ha)或干克每吨下米[kg/(t . km)].
平均负荷系数
式中:
P星×100
%-一拖拉机进行某种作业的平均负荷系数,%;P—由Gr值在动力输出轴特性曲线上查得的平均利用功率近似值,单位为于瓦(kW);Pa
-标定转速时动力输出轴最大功率,单位为千瓦(kw),(11
对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的拖拉机,P.和P分别由Gi在发动机调速特性曲线上查得相应功率与发动机标定功率代替。
h)下列可靠性评定指标应用JB/T51082规定的公式进行计算: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停机故障间隔时间DTMTBF、无故障性综合评分值Q和工」平均保修费用率PWC。在计算PWC指标时,每台拖拉机故障的平均修理费用,应当采用相当于一年保修期(平均工作时间为1 500 h)的试验时间内的修理费。7.5.2对各项测试结果,分别处理汇总后记人相应表格中。对多次测量的参数,均记入其算术平均值。7
GB/T 15833—2007
7.5.3对7.4.2.5中提到的被试拖拉机的无定量检测之主要使用性能,应将试验人员的评价记人报告中。
7.5.4根据 GB/T 3871.1的规定编写试验报告。8工作装置试验
8.1试验仪器设备及参数测量允许误差试验仪器设备包括:加载测力装置、压力表、转速表、钢卷尺、角度计、溺度计、轮胎气压表等。各参数的测景允许误差要求如下:力±1.0%、压力士1.0%、转速士0.5%、距离主1.0%、角度上1°温度±0.5℃、轮胎气压±5. 0%。8.2试验条件
8.2.1进行8.3.1测量时,应符合4.2的规定。8.2.2进行8.3.2~8.3.5测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试拖拉机的技术状态和试验通用要求均应符合GB/T3871.1的有关规定;a)
场所的坏境温度为20℃士15℃,大气压力应不低于96.6kPa;b)
拖拉机应在清洁、十燥、水平的混凝土或沥青路面,滑转率为15%时的附着系数应不低于0.75,其坡度在任何方向均不大于0.5%:履带拖拉机应在平坦、干燥、均勾压实七路或林地上,滑转率为7%时的附系数应不低于0.75,其坡度在任何方向均不大于1%;e)
被试拖拉机的轮胎气压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B.3试验方法
B.3.1基本尺寸测量,测量结果记入表 A.13。抓钩(见图3):钩尖最大开度A,钩尖相接时两钩臂中部最大间距C,最小夹持直径D,钩尖至a)
钩臂饺销的距离E;
图3抓钩基本尺寸示意图
b)抓钩吊臂:最小高度和最大伸出量(指抓钩在最大开度,吊臂在最低位置时,铰销中心至地面距离和铰销心至后桥中心的距离)、最大高度和最小伸出量(吊臂在最高位置时,饺销中心至地面距离和铰销中心至后桥中心的距离);绞盘机:卷筒直径、卷简轴心至地面高度卷筒容量;d)搭载板:倾角、宽度、支地后滑轮高度、搭载梁至后桥中心距高、搭载梁垒地面距离、框架摆角。8.3.2抓钩最大夹紧力及保持夹紧能力试验,试验结果记人表A.14。抓钩夹紧力为径向力。为便于测量,只分别测取钩臂中部光紧紫力的水平分力。以两钩炎刚闭合时抓钩的最人夹紧水平分力,作为抓钩的最大夹紧力。8
-CB/T15833--2007
试验时,将抓钩张开至钩尖刚闭合,把钩臂中部与测力装置相连后使开度固定。随即操纵控制阅使抓钩抓紧,测量液压安全阀持续并启压力及此时钩臂水平拉力。此拉力修正到安全闽最小调整压力的90%相应值作为抓钩的最大夹紧力。重复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记录油温、油压和发动机转速。抓钩最大爽紧力按下式计算:
Frox = 0. 9pmi.
式中:
一抓钩最大爽紧力,单位为干牛顿(kN);F。——实测安全阔调定压力下的夹紧力,单位为千牛顿(kN);pp——实测安全阀调定压力,单位为兆帕(MPa);Pain——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安全阀最小调定压力,单位为兆帕(MPa)。(12)
试验抓钩保持夹紧能力时,将抓钩开度定于两钩尖刚闭合位置,按上述方法使抓钩收紧至获得最大夹紧力后将发动机燃火,静置30min。其间每隔5min测试一次夹紧力。如果发动机熄火后抓钩有白锁作用,此项试验可免做。
8.3.3抓钩吊臀最大提升力和静沉降试验,试验结果记人表A.14。a)測量最大提升力
将拖拉机前、后桥支在刚性支承物上且前桥栓牢在地上,处于水平状态停放在试验场上,使其吊臂同测力装置相连,待吊臂在某个预定位置定位后,操纵控制阀,使其提升,测量液压系统的安全阀持续开启压力及此时的提升力。此提升力修正到安全最小调整压力的90%相应值作为该位置的最大提升力。重复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记录油温,油压、发动机转速和吊臂铰销中心离地高度。抓钩吊臂最大提升力按下式计算:式中:
Fmx= 0.9 m gg
抓钩吊臂最大提升力,单位为干牛顿(kN);F。—实测各分点最大提升力中的最小值,单位为干牛顿(kN)po一一实测安全阀调定压力,单位为兆帕(MPa);Pmin—一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安全阀最小调定压力,单位为兆帕(MPa)。-(13)
将吊臂从最低位置到最高位置的垂直行程分为六等分。按上述方法测录每个分点处的最大提升力,各分点最大提升力中的最小者。即为该吊臂的最大提升力。b)测量临界提升力
撤除拖拉机前、后桥支承物和前端的固定物。使吊臂处于最小提升高度。按测最大提升力的方法使吊臂提升,测出前轮刚刚离地时的吊臂提升力,此力即为临界提升力。c)測量吊臂升降时间
空载状态:吊臂由最小提升高度升至最大提升高度,测量提升时间及垂直行程。然后,由最大提升高度降至最小提升高度,测量下降时间。重复升降三次,取其平均值。承载状态:抓钩抓取按a)项测得最大提升力相当的重物,按.正述方法测感提升和下时间。d
静沉降试验
在按)项完成将重物提升至最大提升高度后,将发动机熄火。立即测量重物作用点的离地商度,持续30tnin,再测量一次重物作用点离地高度。前后两饮测值之差,即为该期间静沉降值。
8.3.4绞盘机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记入表A.14。a)测盈最大绞集牵引力
GB/T15833—2007
将钢紧-端串连拉力计后固定,同时将拖拉机固定,置绞盘机于工作挡,发动机油门操纵手柄于全开位置。操纵绞盘机使钢索回行,直至发动机熄火或离合器打滑,此时的牵引力即为该绞盘机最大绞集牵引力。
6)测量最大制动牵引力
将拖拉机固定,将钢索一端与另一牵引车相连,其间串连拉力计,将绞盘机完全制动后,牵引车辆以低速行驶,直至绞盘机制动器打滑,此时的牵引力即为该绞盘机最大制动牵引力。测景临界牵引力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撤除拖拉机固定装置,按a)、b)两项方法试验,真至军轮或履带打滑或前轮恰始离地,此吋的牵引力即为绞盘机临界牵引力。d)测量绞集速度
将钢索放出拉直,在适当的位置做两点标志,其问距离为10Ⅱ。在发动机油门全开和置绞盘机于工作挡状态下,使钢索回行,测量回行10 m 所需时间。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以算出绞集速疫。也可用线速度仪测量。8.3.5搭载板性能试验,结果计入表A.14。首先測量搭载板提升和降落时间,连续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再测量其液压装置静沉降:使搭载板降落并支地,起驱动桥(不能抬起时,可垫支撑物)抬到最高位置后将发动机熄火,熄火后即测量驱动轮中心离地高度。持续30 niin,再测一次驱动轮中心离地高度。
8.4试验结果及报告
根据GB/T3871.1的规定,编写单项性能试验报告。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