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7930-2008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 7930-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7930-2008

中文名称: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tric office operation of 1∶500 1∶1 000 1∶2 000 topographic map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6-20

实施日期:2008-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0162121

相关标签: 地形图 航空摄影 测量 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40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地理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测绘>>A77摄影与遥感测绘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 7930-1987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8页

标准价格:22.0 元

计划单号:20064907-T-466

出版日期:2008-1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7-06-10

起草人:马聪丽、王占宏、陈继良、姜翔鸾、王兆煦、杜筱霞

起草单位: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国家测绘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测绘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航空摄影测量内业作业。 GB/T 7930-2008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7930-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航空摄影测量内业作业。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793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6962-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18315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CH/T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1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T100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07.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930-—2008
代替GB7930—1987
1 :500
1: 1 000
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tric office operationof 1:5001:1 0001:2 000 top0graphic maps2008-06-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1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1地形图的规格
3.2地形图的精度
3.3对航摄资料的要求
3.4·对航测外业成果的要求
3.5技术设计
3.6对仪器的要求
3.7对其他作业方法的要求
摄影处理
4.1一般要求
4.2晒像
4.3复照
照像植字
5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
5.1准备工作
5.2转点和选点
坐标量测
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
5.5.航测桩点法加密
加密接边规定
像片平面图和正射影像图
纠正镶嵌
6.2微分纠正·
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
7.1准备工作
7.2定向
7.3测绘地物、地貌
7.4接边和结尾工作
7.5航测桩点法测图
8解析测图仪联机测图·
8.1准备工作
8.2定向和测图
原图清绘与接边·
GB/T7930—2008
GB/T7930—2008
原图清绘的要求
原图接边规定·
10检查验收和资料上交
10.1技术总结
10.2检查验收
10.3资料上交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WILDE4纠正仪上作业求底点的方法缝隙长度W、宽度D表
GB/T7930—2008
本标准代替GB7930-1987《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本标准与GB7930-1987相比较,内容的变化主要包括:标准的体例、措辞、语句按照GB/T1.1一2000进行了全面修改。增加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对原标准1.1.1进行了修改,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坐标系;确有必要时,可采用依法批准的独立坐标系。投影、高程系统按GB/T18315执行。-对原标准1.1.2进行了修改,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按GB/T20257.1执行。对原标准1.1.6进行了修改,地形图的符号与注记规格按GB/T20257.1执行。-对原标准1.4进行了修改,航摄资料应满足GB/T6962的规定。-对原标准1.6进行了修改,按CH/T1004的规定编写技术设计书。在原标准第2章中加入了彩色摄影处理。-对原标准8.1进行了修改,航测内业测绘产品按CH1002、CH1003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增加了10.1技术总结。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聪丽、王占宏、陈继良、姜翔鸾、王兆、杜筱霞。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7930-1987。
GB/T 7930—200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生产技术和生产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保持原技术体系的完整性、现有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以及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在本标准修订过程中,对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合理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指标予以保留,对与相关标准不协调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有关新技术和新方法将另行制定标准。
1范围
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7930—2008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航空摄影测量内业作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793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6962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18315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CH/T100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1003
CH/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3总则
3.1地形图的规格
3.1.1空间坐标系
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坐标系;确有必要时,可采用依法批准的独立坐标系。投影、高程系统按GB/T18315执行。
3.1.2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
分幅与编号按GB/T20257.1执行。3.1.3地形类别
平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以下的地区;丘陵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6°之间的地区;山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6°~25°之间的地区;高山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5以上的地区。3.1.4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规定见表1,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线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平坦地区,根据用图需要,也可不绘等高线,仅用高程注记点表示。GB/T7930—2008
基本等高距
1:500
成图比例尺
1:1000
1:2000
表1基本等高距
丘陵地
注:括号内表示依用图需要选用的等高距(以下同)。3.1.5高程注记点
单位为米
高山地
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cm2内520个。3.1.6地形图的符号和注记
地形图的符号与注记规格按GB/T20257.1执行。3.2地形图的精度
3.2.1: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应大于表2规定。表2平面位置中误差
地形类别
加密点中误差
地物点中误差
平地、丘陵地
单位为毫米
山地、高山地
内业加密点、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表3规定。表3高程中误差
比例尺
地形类别
基本等高距
加密点
注记点
中误差
等高线
丘馥地
高山地
地形变
1:1000
高山地
地形变
单位为米
1:2000
丘陵地
地形变
高山地
地形变
注:1500地形图平地、丘陵地采用平高全野外控制布点;1:1000、1:2000地形图平地采用高程全野外控制布点。
山地、高山地地图上的等高线,在实地不能直接找到衡量其高程精度的相应位置时,等高线的高程中误差可按公式(1)计算,当计算值小于表3规定时,则按表3规定执行。m =±(a+b.tana)
式中:
等高线高程中误差,单位为米(m);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单位为米(m);一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单位为米(m);检查点附近的地面倾斜角,单位为度(°)。(1)
GB/T7930—2008
3.2.3特殊困难地区(大面积的森林、沙漠、戈壁、沼泽等)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按表2相应地形类别放宽0.5倍,高程中误差按表3相应地形类别放宽0.5倍。3.2.4本规范取两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3.2.5图廊尺寸与理论尺寸之差不应大于表4规定。表4图廓尺寸与理论尺寸之差
展点图
镶嵌图
清绘图
复照底图
单位为毫米
对角线
3.2.6”除使用本规范规定的方法外,还可采用经实践验证能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其他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应在技术设计书中明确规定。3.3对航摄资料的要求
航摄资料应满足GB/T6962的规定。3.4对航测外业成果的要求
航测外业成果应符合GB/T7931的有关规定及项目设计书的要求。3.5技术设计
按CH/T1004的规定编写技术设计书。3.6对仪器的要求
内业使用的各种作业仪器,应按照仪器检校标准进行检校,检校合格后,在有效期内方可用于生产。3.7对其他作业方法的要求
在满足本规范所规定的精度标准的前提下,可采用本规范未列人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应在技术设计书中明确说明相关要求和规定。4摄影处理
4.1般要求
晒像、复照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证影像清晰、反差适中、色调正常;并应在摄影处理过程中,力求消除影像的伸缩变形,以确保影像的几何精度。4.2晒像
4.2.1片基的选择和要求
4.2.1.1供内业加密和测图用的复制片及供正射影像图用的扫描片,采用涤纶软片,供外业调绘用的一般采用纸基像片,装片法用的调绘片,应采用裱板像片或白底涤纶软片。4.2.1.2涤纶软片和像纸的乳剂分解力不应低于80lp/mm,涤纶软片经摄影处理后的不规则变形应小于3/10000。
4.2.2摄影处理的要求
根据航摄底片的反差,正确选择感光材料的型号,选配药液,显影液的温度宜在18℃22℃4.2.2.1
之间。
正射影像负片密度范围:
灰雾度D.<0.2
密度值D小在0.2~0.3
密度值D大在0.8~1.1
影像反差AD为0.6~0.8
GB/T7930—2008
反差系数=0.65
微分约正扫描用的透明正片密度范围:灰雾度D.≤0.1
密度值D最小在0.2~0.3
密度值D大在1.0~1.2
影像反差AD为0.8~0.9
反差系数=0.6
4.2.2.3定影和水洗应充分,温度和时间应适当,防止感光药膜变软产生影像漂移。涤纶软片晾干时应注意放置方式,防止局部变形。4.2.2.4晒印像片片基的机械方向应与航摄底片的机械方向垂直,晒印时需采取必要的压平措施。4.2.2.5框标影像应清晰、完整、齐全。4.2.3彩色摄影处理
4.2.3.1晒印彩色透明软片和像片,应使用色温稳定的曝光光源,曝光定时器,光谱带窄的钠光灯和稳压电源。
4.2.3.2彩色像片的冲洗要求:显影的温度和时间按配方要求控制,显影液温度与配方所要求的温度之差不超过士0.5℃,漂定液温差不超过士1℃,中间水洗温差不超过士3℃。且应及时添加补充液,保证液体成分和pH值不变。
4.2.3.3彩色像片校色:晒印真彩色片应利用滤光片进行校色,以标准彩色样片为准;晒印假彩色像片,以正确表达光模中性灰值或反映本地区特定景观的假彩色样片为准。4.2.3.4彩色感光材料的总感光度误差应小于GB1°,各乳剂层灰募度不大于0.3,其他物理特性要求同黑白感光材料。
4.2.3.5彩色透明软片和纸基像片应在85℃~95℃的条件下进行快速干燥。4.3复照
4.3.1复照仪的光屏、镜头和承影板三平面应严格平行。4.3.2
被复照的图版、像片等图件应严格压平。4.3.3
原图复照后,图廊边长、对角线长与理论值之差不应超过表4的规定。4.3.42
复照图边的宽度不应小于1.5cm,边长与理论值之差不应大于0.3mm。摄影处理的要求同4.2.2。
4.4照像植字
4.4.1照像植字的文字、数字和符号的规格应符合图式和技术设计的要求。4.4.21
文字、数字要求排列整齐、字隔均匀、字迹清楚、黑度和笔划粗细一致。4.4.3照像植字要求灰雾度D。小于0.1黑度D大于2.5。4.4.4显影、定影和水洗应充分,摄影处理应防止药膜脱落。5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
5.1准备工作
5.1.1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电算加密),为纠正和测图提供了定向点或注记点(碎部点),以及作业时所需要的仪器安置元素数据。电算加密前需取得以下各种资料:航摄质量鉴定书,涤纶片(透明正片),图历表(卡),野外控制、调绘像片,布点略图,各种观测计算手簿,前一工序的技术设计书等。测区中如有大的江河湖泊水网地段,还需搜集水文资料。5.1.2根据规范、图式和技术设计书的精度要求,分析所搜集的资料,确认其是否能满足内业作业要求,再依据航空摄影资料和外业布点情况,合理选用量测仪器和平差计算程序,编制电算加密计划。4
5.2'转点和选点
GB/T7930-—2008
5.2.1使用立体转点仪转点、选刺点。刺孔的大小和误差均不应大于0.06mm。野外控制点一般不转刺,但应转标,需要转刺时,应依据野外控制片上的刺孔、点位略图及点位说明综合判断进行准确转刺。内业加密点应选刺在本片和相邻像片影像都清晰、明显、易转刺和量测的目标点上。5.2.2各种测图方法对加密点数量和点在像片上位置的要求:a)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解析测图仪测图、微分约正的定向点不少于四个,点的分布如图1所示;纠正仪隔片纠正的纠正点点数和点位分布如图2所示;纠正仪每片纠正的纠正点点数和点位分布如图3所示;测图定向点、纠正点为平高点(一带纠正时,可为平面点),检查点为高程点03
精密立体测图仪、解析测图仪、微分纠正点位分布图o
图2纠正仪隔片纠正点位分布图
图中“”代表像主点;“○”代表平高点。口
图3纠正仪每片纠正点位分布图
b)图1、图2中的平高定向点、纠正点应在过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与旁向重叠中线的交点附近,左右偏离过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不大于1cm;图3中的平高纠正点应在过两主点连线中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与旁向重叠中线的交点1cm附近范围内选取;主点附近的纠正点(中心点),应在距离主点1cm范围内选取,选点困难时,不应大于1.5cm;加密点距离各类标志应大于1mm,像幅为18cm×18cm时距离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cm,像c)
幅为23cm×23cm时距离像片边缘不应小于1.5cm;,一张中心像片覆盖一幅图作业时,测图或纠正用的加密点距离图廊点或图廊线在像片上不大d)
于1cm,偏离通过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不大于1cm,困难时,不应大于1.5cm。当点位不能同时满足距离图廓点和左右偏离过主点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条件时,应增选加密连接点。
5.2.3加密点的选刺除了应按5.2.2规定执行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各点:a)加密本身需要的连接点,选刺在位于图1所示的1,3,5,2,4,6六个标准点位附近。1,2点选在距离像主点1cm范围内的明显点上,个别选点困难时,亦应在1.5cm的范围内选点。3,4,5,6点一般情况下应与测图定向点、隔片纠正点一致,其离方位线的距离像幅为18cm×18cm时应大致相等且大于3.5cm,像幅为23cm×23cm时应大致相等且大于5cm。当有特殊需要增加连接强度时,可增选连接点的数量。5
GB/T7930—2008
b)当旁向重叠过大,连接点距离方位线小于a)规定时,应分别选点;当旁向重叠过小,在重叠中线处选点难以保证量测精度时,亦可分别选点,但其两点至旁向重叠中线垂足之和不应大于1.5cm
选点目标在本片和邻片上都应位于影像清晰、明显,易于转刺和量测的地形点上,所选点位构c)
成的图形大致呈矩形为宜,并应照顾调绘面积,加密点连线到调绘范围线的距离,不大于像片上1cm。
森林地区的点位应尽量选在林间空地的明显点上,如选不出时,可选在相邻航线和左右立体d)www.bzxz.net
像对都清晰的树顶上。
沿河道、山谷布设的航线选点时应注意标准点之间的相对位置避免出现相对定向的不定性,在e)
平坦地急剧转为山地、高山地时,宜在地形变换线处,每像对增选1~2个地形特征点,在较大的江河、湖泊、水库地段,图板上每隔10cm~15cm应选刺水位点,备水系平差使用。为便于航测原图的室内抽样检查,各测图单位可依据抽样检验的方法,自行规定选刺备查点的f
数量和要求。
自由图边的加密点选在图廓线以外。不同测图方法、不同像片比例尺、不同航摄区测图接边处的点位和点数均应满足各自的要求,h)
并互相转刺。
5.3坐标量测
5.3.1像点坐标采用立体坐标量测仪、精密坐标量测仪、精密立体测图仪、解析测图仪等仪器进行量测。
像片定向可采用解析框标定向、辅助点(近似框标)定向、方位线定向等方法。5.3.3像点坐标的量测采用一人单测切读两次取中数。在立体坐标量测仪上作业,两次读数之较差:坐标工、y不大于0.05mm;左右视差p、上下视差q不大于0.03mm。在精密坐标仪和解析测图仪上量测两次读数之较差不大于0.01mm。5.3.4平行航线方向的自由图边,若采用联机空中三角测量系统作业,可只观测一次,脱机作业则需对测对算,对测后的对算较差不超过加密点中误差时,用主测成果,大于中误差而在两倍中误差以内,取中数作为使用值。若采用辅助点或方位线定向可只对测,两人对测的工、y较差不大于0.06mm力、g较差不大于0.04mm,用中数或主测数据计算均可。5.3.5量测野外控制点,应对照野外控制片上的刺孔位置、点位说明和点位略图。野外控制点和内业加密点的点位不明显或在树顶、房顶、塔顶等非地表位置时,应将观测位置记入手簿,或绘出点位略图。5.4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
5.4.1计算程序应具有像点坐标系统误差改正的功能。当计算程序需要填写改正后的航摄仪焦距f、f,时,按公式(2)计算:
f,=·f
式中:
f—航摄仪焦距,单位为毫米(mm);分别为航摄仪工方向和y方向框标距离,单位为毫米(mm);LL
l、l,分别为量测像片上工方向和y方向框标间距离,单位为毫米(mm)。应利用坐标量测仪量测每片框标距,其量测精度为士0.1mm。需片片进行焦距改正。5.4.2计算的各项限差应符合下列要求:(2)
a)相对定向中,利用立体坐标量测仪、精密坐标量测仪、精密立体测图仪量测时,平地、丘陵地标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