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2069-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2069-2008
中文名称:燃气发动机驱动空调(热泵)机组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7-01
实施日期:2009-0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0891623
相关标签:
燃气
发动机
驱动
空调
热泵
机组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能源和热传导工程>>27.200制冷技术
中标分类号:机械>>通用机械与设备>>J73制冷设备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60页
标准价格:38.0 元
计划单号:20068611-T-604
出版日期:2009-0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8-07-01
起草人:董素霞、糜华、李建华、史剑春、岳海兵
起草单位: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
归口单位: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以创造室内舒适性环境为目的、通过燃气发动机驱动制冷压缩机的空调(热泵)机组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GB/T 22069-2008 燃气发动机驱动空调(热泵)机组 GB/T22069-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_27.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069—-2008
燃气发动机驱动空调(热泵)机组Gas engine driven air-condition (heat pump) unit2008-07-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2-01实施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型式与基本参数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规范性附录)
季节能源消耗的试验和计算
燃气消耗热量试验
发动机启动试验
CO浓度试验
NO.浓度试验
燃气管路气密性试验
GB/T22069-—2008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8)归口。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解释。GB/T22069—-2008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素霞、糜华、李建华、史剑春、岳海兵。1范围
燃气发动机驱动空调(热泵)机组GB/T22069—2008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以创造室内舒适性环境为自的、通过燃气发动机驱动制冷压缩机的空调(热泵)机组(以下简称“机组”)的术语和定义、型式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名义制冷量不大于85kW的燃气发动机驱动空调(热泵)机组,但不含以下机组:a)采用水冷冷凝器的机组;
b)制热时采用电加热或辅助电加热的机组;c)可同时制冷制热的机组;
d)燃气使用除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之外的机组;e)其他特殊用途的机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ISO780:1997,MOD)GB/T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11174-1997液化石油气(neqASTMD1835:1991)GB/T13306标牌
GB/T17758—1999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17820—1999天然气
JB/T7249制冷设备术语
JB8655一1997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安全要求3术语和定义
JB/T724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燃气发动机驱动空调(热泵)机组gasenginedriven air-condition(heatpump)unit一种以创造室内舒适性环境为目的、通过燃气发动机驱动制冷压缩机的空调(热泵)机组。3.2制冷性能及制热性能相关用语3.2.1
消耗燃气热量gasconsumption
机组运行时所消耗的燃气总热量,为燃气流量(Nm/h)×低位热值(MJ/Nm2)×1/3.6的乘积得到的值,单位:kW。
名义制冷量
fratingcoolingcapacity
机组以额定能力,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长期稳定制冷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密闭空间、房1
GB/T22069—2008
间或区域内除去的热量总和,单位:kW。3.2.3
名义制冷消耗燃气热量ratingcoolinggasconsumption机组以额定能力,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长期稳定制冷运行时的燃气消耗量,单位:kW。3.2.4
名义制冷消耗功率ratingcoolingpowerconsumption机组以额定能力,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长期稳定制冷运行时消耗的电功率,单位:kW。3.2.5
中间制冷量middlecoolingcapacity机组以发挥名义制冷量的1/2能力,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长期稳定制冷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除去的热量总和,单位:kW。注:中间制冷量在名义制冷量50%土5%的范围内。但是,机组最小能力超过名义制冷量的55%时,以机组最小能力为中间制冷量。
中间制冷消耗燃气热量middlecoolinggasconsumption机组以发挥名义制冷量的1/2能力,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长期稳定制冷运行时的消耗燃气热量,单位:kw。
注:机组的最小能力超过名义制冷量的55%时,以机组最小能力运行时的消耗燃气热量为中间制冷消耗燃气热量。3.2.7
名义制热量ratingheatingcapacity机组以额定能力,在名义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长期稳定制热运行时,单位时间内送入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的热量总和,单位:kW。3.2.8
名义制热消耗燃气热置ratingheatinggasconsumption机组以额定能力,在名义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长期稳定制热运行时的消耗燃气热量,单位:kW。3.2.9
名义制热消耗功率ratingheatingpowerconsumption机组以额定能力,在名义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长期稳定制热运行时消耗的电功率,单位:kW。3.2.10
中间制热量middleheatingcapacity机组以发挥名义制热量的1/2能力,在名义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长期稳定制热运行时,单位时间内送人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的热量总和,单位:kW。注:中间制热量在名义制热量50%士5%的范围内。但是,机组最小能力超过名义制热量的55%时,以机组最小能力为中间制热量。
中间制热消耗燃气热量middleheatinggasconsumption机组以发挥名义制热量的1/2能力,在名义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长期稳定制热运行时的消耗燃气热量,单位:kW。
注:机组的最小能力超过名义制热量的55%时,以机组最小能力运行时的消耗燃气热量为中间制热消耗燃气热量。3.2.12
低温制热量ratinglowtemperatureheatingcapacity机组以额定低温制热能力,在低温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长期稳定制热运行时,单位时间内送人密2
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的热量总和,单位:kW。3.2.13
低温制热消耗燃气热量
frating lowtemperatureheatinggas consumptionGB/T22069—2008
机组以额定低温制热能力,在低温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长期稳定制热运行时的消耗燃气热量,单位:kw。
低温制热消耗功率ratinglowtemperaturepowerconsumption机组以额定低温制热能力,在低温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长期稳定制热运行时消耗的电功率,单位:kw。
超低温制热量ratingextra-lowtemperatureheatingcapacity机组以额定超低温制热能力,在超低温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长期稳定制热运行时,单位时间内送人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的热量总和,单位:kW。3.2.16
全年性能系数(APF)
annualperformancefactor
机组在制冷及制热季节从室内空气中除去的总热量及加人室内空气中的总热量之和与全年耗能的比值,单位:kW/kW。
注:全年性能系数(APF)以南京地区为代表城市、以办公建筑为代表建筑类型,其他城市及建筑类型参照执行。3.3
氨氧化物12点状态值(NO,12)NO,densitytwelvepointstatevalue按附录E规定的NO.浓度试验,测量从机组排出烟气中的NO.浓度值(制冷、制热各6点),并进行年模拟运转后计算的年平均浓度值。4型式与基本参数
4.1型式
4.1.1按室内机送风型式分为:
a)直接吹出型;
b)风管连接型。
4.1.2按使用的燃料种类分为:
a)天然气型;
b)液化石油气型。
按使用气候环境分为:
a)一般地区型:夏热冬冷区、夏热冬暖区、温暖地区;b)寒冷地区型:寒冷地区、严寒地区。4.1.4型号
机组型号的编制方法,可由制造商自行编制,但型号中应体现名义工况下机组的制冷量。4.2基本参数
机组的电源为额定电压单相220V或三相380V交流电,额定频率50Hz。4.2.1
机组在一20℃~43℃温度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4.2.22
机组的制冷和制热试验工况参数按表1的规定。3
GB/T22069—2008
试验条件
名义制冷
制冷试验
制热试验
最大运行
低温制冷
室内机凝露及凝结水排除
名义制热
低温制热
超低温制热
最大运行
自动融霜
表1试验工况
室内侧人口空气状态
干球温度
适用于湿球温度影响室内侧换热的装置。4.2.4
机组使用的燃气条件按表2的规定。湿球温度
15(最高)以下
表2燃气的种类和压力
燃气种类
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
燃气标准
最高压力
GB11174
GB17820
注:燃气种类、成分、热值、压力及其他参数以用户和制造商的协议为准。单位为摄氏度
室外侧入口空气状态
干球温度
燃气压力/kPa
标准压力
4.2.5现场不接风管的机组,机外静压为0Pa;接风管的机组应标注机外静压。5要求
5.1一般要求
机组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5.2材料
5.2.1一般要求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湿球温度
最低压力
5.2.1.1机组制冷系统零部件的材料在制冷剂、润滑油及其混合物的作用下,不产生劣化且保证机组正常工作。
5.2.1.2发动机应具有充分的减振措施,减振材料要经久耐用。5.2.2燃气管路
a)金属材料应为耐腐蚀性材料,或在材料表面进行防腐蚀处理;4
b)橡胶软管材质应能满足燃气压力及成分的要求;c)金属挠性软管必须满足强度和密封性要求;d)减压阀下游承受负压的燃气管路,应使用充分耐负压的材料。5.2.3排气管路
a)金属材料应为耐腐蚀性材料,或者在材料表面进行防腐蚀处理;b)非金属材料应为耐排气腐蚀及耐凝结水腐蚀的材料;c)应为充分耐高温的材料。
5.2.4保温材料等
机组的保温材料、吸音材料等应无毒、无异味且为难燃材料。5.3结构
5.3.1燃气连接口及燃气截止阀
GB/T22069-—2008
燃气连接口应从机组外部露出或处于外部容易看到的位置,采用螺纹连接。a)
b)燃气管路上应串联安装2个或2个以上的燃气截止阀,各燃气截止阀功能独立。发动机停止时各燃气截止阀应全部关闭。
5.3.2燃气管路
a)承受负压部分的燃气管路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发动机在运转时关闭燃气阀,从关闭燃气阀到发动机停止运转期间,燃气管路各部分应无异常变形。使用内径2mm以下的铜管时,内表面应进行镀锡等表面处理。b)
5.3.3排气管路
a)应充分抗振,并便于凝结水排出;b)排气口应有防止直径16mm的钢球和鸟等进人的结构。5.3.4吸气箱
a)开口部分应有防止直径16mm的钢球和鸟等进入的结构;b)吸气箱的外罩板应可拆装。
5.3.5发动机
a)发动机启动电机应有防止过热的功能。b)
发动机点火装置应有在点火过程产生的电磁波不于扰其他设备的结构。发动机应有保护装置。当发动机转速超过制造商规定的转速或发动机油减少到制造商规定的c)
状态或发动机冷却水(防冻液)超过制造商规定的温度时,应具有发动机停止、燃气管路自动关闭的功能。
5.4安全要求
机组的安全要求应符合JB8655—1997的规定。5.5性能要求
5.5.1制冷系统密封性
按6.3.1试验时,制冷系统各部分不应有制冷剂泄漏。5.5.2运转
按6.3.2试验时,所测消耗燃气热量、运转电流、进出风温度等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5.5.3制冷性能
5.5.3.1名义制冷性能
a)名义制冷
按6.3.3.1试验时,各实测值应满足表3的规定。5
GB/T22069—2008
制冷量
不应小于名义制冷量的95%
b)中间制冷
表3名义制冷
燃气消耗热量
不应大于名义制冷燃气消耗热量的110%按6.3.3.1试验时,各实测值应满足表4的规定。表4中间制冷
制冷量
不应小于名义中间制冷量的95%
5.5.3.2最大运行
按6.3.3.2试验时,应满足以下条件: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机组应能正常运行。a)
消耗功率
不应大于名义制冷消耗功率的110%燃气消耗热量
不应大于名义中间制冷燃气消耗热量的110%机组在最大运行制冷期间,发动机不应停止或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b)
当机组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发动机停止或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30min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
5.5.3.3低温制冷
按6.3.3.3a)试验时,机组启动10min后,在进行4h运行中,安全保护装置不应跳开,蒸发器的迎风面表面凝结的冰霜面积不应大于蒸发器迎风面积的50%。按6.3.3.3b)试验时,室内机不应有冰掉落、水滴滴下或吹出。5.5.3.4室内机凝露
按6.3.3.4试验时,室内机箱体外表面不应有凝露滴下,室内送风不应带有水滴。5.5.3.5室内机凝结水排除
按6.3.3.5试验时,室内机应具有凝结水排除的能力,不应有水从室内机中溢出或吹出。5.5.4制热性能
5.5.4.1名义制热性能
a)名义制热
按6.3.4.1试验时,各实测值应满足表5的规定。表5名义制热
制热量
不应小于名义制热量的95%
中间制热
燃气消耗热量
不应大于名义制热燃气消耗热量的110%按6.3.4.1试验时,各实测值应满足表6的规定。表6中间制热
制热量
不应小于名义中间制热量的95%
5.5.4.2低温制热
按6.3.4.2试验时,各实测值应满足表7的规定。6
消耗功率
不应大于名义制热消耗功率的110%燃气消耗热量
不应大于名义中间制热燃气消耗热量的110%制热量
不应小于名义低温制热
量的95%
5.5.4.3超低温制热
表7低温制热
消耗燃气热量
不应大于名义低温制热消耗燃气热量的110%
GB/T22069-2008
消耗功率
不应大于名义低温制热消耗功率的110%
按6.3.4.3试验时,超低温制热量的实测值不应小于名义超低温制热量的95%。5.5.4.4最大运行
按6.3.4.4方法试验时,应满足以下条件:a)机组各部件不应损坏,机组应能正常运行。b)
机组在最大运行制热期间,发动机不应停止或过载保护器不应跳开。当机组停机3min后,再启动连续运行1h,但在启动运行的最初5min内允许发动机停止或过载保护器跳开,其后不允许;在运行的最初5min内过载保护器不复位时,在停机不超过30min复位的,应连续运行1h。
5.5.4.5自动融霜
按6.3.4.5试验时,在融霜周期中室内机的送风温度低于18℃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min。5.5.5发热
按6.3.5试验时,制冷及制热运转时各部位的温度应符合JB8655一1997中第8章的规定,且满足以下要求:
a)燃气通过的燃气截止阀及减压阀的外表面温度应低于85℃;b)排烟温度应低于260℃。
5.5.6防水
按6.3.6试验时,除应符合JB8655—1997中第11章的规定,还应满足以下要求:a)无发动机停止等异常;
b)试验结束后进行3次运转操作,每次启动应无异常,且在发动机启动、运转及停止时不应出现回火。
5.5.7噪声
按6.3.7试验时,室内机与室外机的噪声值不应超过表8与表9的规定,且不大于明示值十3dB(A)。表8室内机噪声上限值(声压级)名义制冷量/kW
>2. 5~4. 5
>7.0~14.0
>14.0~28.0
>28.0~50.0
>50.0~80.0
>80.0~85.0
不接风管
室内机
接风管
单位为分贝
GB/T22069—2008
名义制冷量/kW
>4. 0~10. 0
>10.0~16.0
>16.0~85.0
表9室外机噪声上限值(声压级)室外机
单位为分贝
注:机组在全消声室测试的噪声值应注明“在全消声室测试”的字样,其符合性判定以半消声室测试为准。5.5.8发动机性能
5.5.8.1发动机启动
按6.3.8试验时,3次运转操作中应全部1次点火启动,且在发动机启动、运转及停止时不应出现回火。
5.5.8.2理论干燥烟气中的C0体积浓度按6.3.9试验时,理论干燥烟气中的CO体积浓度不应大于0.28%。5.5.8.3氮氧化物浓度12点状态值(NO,12)按6.3.10试验时,氮氧化物浓度12点状态值(NO.12)不应大于150×10-°(150Ppm)。5.5.9燃气管路的气密性
按6.3.11试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机组在停止状态下,通过燃气截止阀的内部泄漏量不应大于0.07L/h;a
从燃气连接口到发动机入口的管路应无泄漏。全年性能系数(APF)
按6.3.12试验时,应满足如下要求:名义制冷量小于等于28kW的机组,全年性能系数APF不应低于1.10kW/kW,且不小于明a)
示值的95%。
名义制冷量大于28kW的机组,全年性能系数APF不应低于1.15kW/kW,且不小于明示值的95%。
6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6.1.1机组制冷量和制热量的试验装置见GB/T17758一1999的附录A。6.1.2试验工况见表1,按相应工况进行试验。6.1.3测量仪表的一般规定
试验用仪表应经法定计量检验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6.1.4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
试验用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应满足表10的规定。表10仪器仪表的型式及准确度
温度测量仪表
流量测量仪表
水银玻璃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电偶记录式、指示式、积算式
空气温度:
水温:
准确度
制冷剂温度:
测量流量的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