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1805-2008 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基本技术条件
GB/T 11805-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1805-2008

中文名称: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基本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6-18

实施日期:2009-03-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6251588

相关标签: 水轮 发电机组 自动化 元件 装置 系统 技术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能源和热传导工程>>27.140水力工程

中标分类号:电工>>发电用动力设备>>K55水轮机及其辅助设备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1805-1999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4页

标准价格:20.0 元

计划单号:20065566-T-604

出版日期:2009-03-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9-11-22

起草人:张玉芬、刘新惠、张波、王国桥、孙祖法、白天文、周锡伦、张殿明

起草单位: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院等

归口单位:全国水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代替GB/T11805—1999《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基本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进水阀门的自动化件(装置)的基本技术要求及其系统配置要求,并规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及验收规则、标志、包装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水电站自动化件(装置)的产品制造和符合标准要求条件之一的水轮发电机组的自动化件(装置)的系统配置与交接验收。 本标准与GB/T11805—1999相比,增补和修改的主要内容如下:a)提高了一些元件的技术性能要求;b)为提高产品可靠性增加了电气装置电磁兼容的要求及试验方法;c)补充了一些新元件(装置):蠕动监测装置、发电机局部放电监测装置、推力负荷监测装置、水轮机效率测量仪和火灾报警装置;d)删减了一些废弃不用的元件:电磁铁、示流器;e)提高了试验用仪表精度等级的要求;f)一些条款已重新编写。 GB/T 11805-2008 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基本技术条件 GB/T11805-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27.140
GB.T11805-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1805—2008
代替GB/T11805—1999
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基本技术条件
Basic specifications of automaticcontrol components (devices) and their related system forhydroturbine-generating sets2008-06-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3-01实施
GB/T11805—2008
规范性引用文件bZxz.net
术语和定义
适用条件
试验项目及方法
检验及验收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不同油温及油质滑阀的内泄漏油量近似换算附录A(规范性附录)
GB/T11805—2008
本标准代替GB/T11805一1999《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基本技术条件》。本标准与GB/T11805一1999相比,增补和修改的主要内容如下:提高了一些元件的技术性能要求;a)
b)为提高产品可靠性增加了电气装置电磁兼容的要求及试验方法;补充了一些新元件(装置):蠕动监测装置、发电机局部放电监测装置、推力负荷监测装置、水轮c
机效率测量仪和火灾报警装置;删减了一些废弃不用的元件:电磁铁、示流器;d)
提高了试验用仪表精度等级的要求;e)
f)一些条款已重新编写。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水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5)控制设备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动化研究所、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电机控制设备有限公司、三峡水力发电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人杰、张振中、刘同安、朴秀日、刘时贵、余志强。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1805—1989、GB/T11805—1999。I
1范围
水轮发电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基本技术条件
GB/T 11805—2008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进水阀门的自动化元件(装置)的基本技术要求及其系统配置要求,并规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及验收规则、标志、包装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水电站自动化元件(装置)的产品制造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水轮发电机组的自动化元件(装置)的系统配置与交接验收。a)单机容量为10MW及以上;
b)其水轮机为冲击式时,转轮公称直径1.5m及以上;c)其水轮机为混流式时,转轮公称直径2.5m及以上;d)其水轮机为轴流式、斜流式、贯流式时转轮公称直径3.3m及以上。小于以上范围的水轮发电机组、抽水蓄能可逆式机组、潮汐发电机组的自动化元件(装置)的系统配置与交接验收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048—2005管道元件PN(公称压力)的定义和选用(ISO/CD7268:1996,MOD)GB/T2423.4一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eqvIEC68-2-30:1980)
GB/T3452.1—2005
(ISO3601-1:2002,MOD)
GB/T3452.2—2007
(ISO3601-3:2005,IDT)
GB/T6075.5—2002
液压气动用
O形橡胶密封圈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
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第1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
第2部分:外观质量检验标准
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站机组(idtISO10816-5:2000)GB/T8564—2003水轮机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GB111201989L-TSA汽轮机油(negISO8086:1987)第5部分
水力发电厂和泵
GB/T11348.5一2002旋转机械转轴径向振动的测量和评定第5部分水力发电厂和泵站机组(idtISO7919-5:1997)
GB/T12244—2006减压阀
一般要求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3384—199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IEC60947-1:2001,MOD)GB/T14048.1—2006
GB/T17626.4—1998
(idtIEC61000-4-4:199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HG/T2579—1994O形橡胶圈材料第1部分:用于普通液压系统JB/T834—1999热带型低压电器技术要求1
GB/T11805—2008
JB/T4159一1999热带电工产品通用技术要求JB/T8528一1997普通型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标准。3.1
自动化元件(装置)automaticcontrolcomponents(devices)是指机组开机、运行、停机、备用、事故停机及事故报警所用的自动化元件(装置)。主要指温度、转速、液位、物位、压力、液流等非电量的监测、转换、操作所使用的控制装置和显示仪表等。以下简称自动化元件。
不包括电气二次回路、发电机继电保护、调速系统、励磁系统及中央控制室中需要的自动化元件。3.2
零转速触点zerospeedcontact
电气转速信号装置从5%额定转速至零转速(在使用中加延时闭合)的触点。3.3
级过速触点overspeedcontactoffirststep机械过速开关或电气转速信号装置的110%~115%额定转速触点。3.4
二级过速触点
overspeedcontactofsecondstep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或机械过速开关的动作转速大于机组调节保证最大瞬态转速规定值加5%额定转速值的触点。
电气转速信号装置的动作转速大于机组调节保证最大瞬态转速规定值加3%额定转速值的触点。3.5
过速限制器
overspeedlimiter
由事故配压阀、电磁换向阀及油阀组成(或集成)的,在调速器拒动的情况下,用来迅速切换油路一一封闭来自调速器主配压阀的油路、将接力器关闭腔直接连通压力油,而将接力器开启腔接通回油的切换装置。
过速限制系统
Eoverspeedlimitsystem
由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或机械过速开关、电气过速信号及过速限制器组成的防止机组过速(飞逸)的保护系统。
最大动作间隔时间
maximalactuatingintervaltime元件相邻两次可靠动作之间的最长间隔时间(小时)。3.8
动作误差
actuating error
动作误差c用均方根误差表征,见式(1):.(1)
式中:
X,—整定点任意一次的动作值;X——整定点n次动作值的算术平均值;n———规定的测试次数。
返回系数Freturncoefficient
在全量程内,同一触点的复归值除以动作值。适用条件
所选用的自动化元件(装置),其技术参数应与本适用条件相符合GB/T11805—2008
本标准所规定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的各项指标,均在下列条件下制定。如超出下列条件要求时,由用户和制造厂商协商解决:海拔高度不超过2500m;
装于户内的元件周围空气温度:b)
1)不同海拨高度的最高空气温度;海拔高度/m
≤1000
>1000~1500
>1500~2 000
>2 000~2 500
2)最低空气温度5℃
最高空气温度/℃
发电机层的周围环境相对湿度不超过90%,水轮机层及进水阀门室的周围环境相对湿度不超过95%(最湿月平均温度为25℃);自动化元件及其系统应采用L-TSA32、L-TSA46汽轮机油或黏度相近的同类型油,对其水分d)
和机械杂质的要求应符合GB11120一1989的规定,使用油温不超过50℃;e)
5要求
自动化元件及其系统用压缩空气应经过过滤及除水处理(调相用气除外);自动化元件及其系统所用的油源、气源和电源应安全可靠,并符合有关标准;冷却器及润滑水系统自动化元件用水的水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水质的技术指标
pH值(25℃时)
含砂量/(kg/m2)
泥砂粒径/mm
5.1自动化元件
5.1.1一般要求
冷却水
技术指标
润滑水
无明显的漂浮物和水生物;当含有水生物时,应采取防治措施8度~12度
5.1.1.1元件所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具有合格证明≤0.1
装于发电机层的电气元件,应符合GB/T14048.1一2006的要求,装于水轮机层及其他场合5.1.1.2
GB/T 11805—2008
的电气元件应符合JB/T834一1999的要求。其中:
a)工频耐受电压应符合GB/T14048.1—2006中7.2.3.2的规定;b)交变湿热试验及试验后的介电性能应符合GB/T14048.1一2006中附录K的要求;使用于长期工作制或间断长期工作制的线圈,其极限允许温升值应符合GB/T14048.1一2006c)
中7.2.2.6的规定;
d)电气装置应能承受来自电源、信号源和控制端口的干扰,以及周围环境的辐射电磁场干扰,同时设备本身的电磁干扰应减小到最低程度。至少要对电气装置电源端口、信号和控制端口耦合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信号。在供电电源端口,保护接地时,试验电压峰值为2.0kV;在I/O(输入/输出)信号、数据和控制端口,试验电压峰值为1.0kV,电气装置的功能和动作应正确无误。5.1.1.3液(气)压元件中,经常与水分或空气接触的金属部件,设计时应采用防锈材料或采取防锈措施。
5.1.1.4液(气)压元件的承压部件,应以GB/T1048一2005规定的公称压力P的1.5倍为试验压力进行水压强度试验,在规定的持续时间内不允许出现渗漏、裂纹等异常现象。5.1.1.5液(气)压元件装配后,应按照GB/T1048一2005规定的公称压力P%或设计规定值进行密封性试验,在规定的持续时间内,各连接部分及填料部分不准出现外渗漏,内密封面渗漏量不超过表2的规定。电磁空气阀漏气量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值。表2密封性试验时介质的充许渗漏量公称通径/mm
100~150
允许渗漏量
油、水cm*/min
空气dm/min
公称通径/mm
允许渗漏量
油、水cm/min
空气dm/min
5.1.1.6滑阀式液压元件装配后在公称油压PN及规定油温下,间隙密封面的内泄漏油量,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值。
5.1.1.7O形橡胶密封圈尺寸及公差,应符合GB/T3452.1一2005的要求,其外观质量应符合GB/T3452.2一2007中一级品的要求;其材质应符合HG/T2579一1994的要求。其他形式的橡胶密封圈应符合有关标准。
5.1.1.8使用于周围环境相对湿度达95%的产品的金属电镀层和化学覆盖层,不得低于JB/T4159—1999中5.4.1的二级的要求。使用于相对湿度不超过90%的产品的金属电镀层和化学覆盖层应符合有关规定。
5.1.1.9使用于相对湿度不超过95%的产品的油漆层应符合JB/T4159—1999中5.4.2.1的2级的要求,使用于相对湿度不超过90%的产品的油漆层应符合JB/T4159一1999中5.4.2.1的3级的要求。
塑料零件及其外观的要求应符合JB/T4159—1999中5.4.4的2级的要求。5.1.1.10自动化元件外接法兰的连接尺寸、密封面形状尺寸和对外管接头及法兰螺栓孔的位置公差: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规定。
5.1.1.11无特殊要求的指示仪表的精度:机械式不低于1.5级,数字式不低于0.5级。5.1.1.12元件的电气输出量应满足:GB/T11805—2008
a)模拟量输出:优先为电流型DC4mA~20mA,最大负载电阻不低于500Q;b)开关量(触点))通断能力:1)不低于DC220V,0.2A;DC110V,0.4A;DC24V,1A,速动型;2)不低于AC220V,3A,速动型。5.1.1.13产品布线、配管整齐合理,便于装配、安装、调整及使用维护。5.1.2性能要求
5.1.2.1各种液(气)压元件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动作试验,动作应灵活,准确,可靠。5.1.2.2各种液压元件应在公称油压下静置72h后,仍能可靠动作。5.1.2.3机械式流量开关应动作可靠,在管道通流或流量减少到整定流量时,分别动作,其动作误差≤10%。在有压无流量时应能回到零位电气式流量开关应动作可靠,在管道通流或流量减少到整定流量时,分别动作,其动作误差≤1.5%,在流量接近到零时仍能可靠报警。对于热导式流量开关,用于水管路时响应时间≤10S。5.1.2.4液位信号器(液位开关)动作应灵活可靠,应在规定的液位发出信号,在同一液位的动作误差,不超过士5mm。
5.1.2.5电磁换向阀(电磁阀)在85%~110%额定电压,最低油压,公称油压,最高油压及规定行程或流量范围内,应可靠动作,不允许有跳动或卡阻现象。5.1.2.6电磁空气阀在85%110%额定电压,最低气压,公称气压,最高气压及规定行程范围内,应可靠动作,不充许有跳动或卡阻现象。5.1.2.7机械过速开关及电气转速信号装置在转速上升或下降时,应在规定的转速发出信号。a)
对机械过速开关,同一触点的动作误差≤3%;b)
对电气转速信号装置,同一触点的动作误差≤1%(零转速触点除外)。同一触点的返回系数F:对于转速上升时发信号的触点,F≥0.9;对于转速下降时发信号的触c
点,F≤1.1(零转速触点除外);d)电气转速信号装置至少应有4对0~2倍额定转速可调的常开触点,及一对零转速触点;电气转速信号装置应同时采用残压和齿盘两种测频方式穴余输人。采用单一测频信号输人的e
机组,应优先采用齿盘测频信号。对于采用残压测频方式的电气转速信号装置应适应0.2V残压值。
5.1.2.8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在整定转速时,过速摆及换向阀应能准确动作,可手动返回,其动作误差≤3%整定值。
5.1.2.9过速限制系统应能在一级过速(一级过速触点动作,同时调速器主配压阀拒动,再经延时)及二级过速时准确动作,并能根据要求调整关闭接力器的时间。5.1.2.10蠕动监测装置,在机组停机状态下,由于导叶漏水使大轴转动,当转动角度在1.5°~2°时,应有一对故障触点输出。
5.1.2.11压力开关动作误差≤1.5%;触点开、断瞬间的压力差值及触点动作返回系数应符合设计规定值。
压力控制表精度不低于1.5级;触点开、断瞬间的压力差值及触点动作返回系数应符合设计规定值。
5.1.2.12差压开关动作误差≤1.5%;触点开、断瞬间的差压差值及触点动作返回系数应符合设计规定值。
差压控制表精度不低于1.5级;触点开、断瞬间的差压差值及触点动作返回系数应符合设计规定值。
5.1.2.13压力式温度信号器,当机组被测部分的温度达到整定值时,应发出信号。其指示精度不低于5
GB/T11805—2008
1.5级,触点动作误差≤1.5%。
5.1.2.14测温电阻(RTD),分度号应选用Pt100,电阻应有良好的线性及防潮性能,并能抗御电机磁场干扰,宜三线引出。
a)用于定子的测温电阻及引出线,在使用温度≤150℃时,应能正常工作,绝缘应满足要求。b)用于其他位置的测温电阻及引出线,在使用温度≤100℃时,应能正常工作,并具有防油防水性能。
数字式温度信号器,精度不低于0.5级,应至少具有两对报警触点,报警触点应可以在5%~100%量程内任意整定。在断阻、断线、断电情况发生时,报警触点不应误动,同时应有一对故障触点输出。通电时,报警触点也不应误动。5.1.2.16当油中混入水分时,油混水信号装置应可靠发出报警信号。当水分被排除时报警信号消除。带有混水量显示的仪表应能显示油中水的含量(容器中水的体积与油的体积之比),具有显示或4mA~20mA模拟量输出的油混水信号装置,其显示值及4mA~20mA模拟量输出值应与油中混水量成正比(0~10%范围内)。油中混水量报警信号在010%范围内可调,其动作误差≤1%(容器中水的体积与油的体积之比)。
5.1.2.17剪断销信号器应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其引出电缆应具有良好的耐油性能,当剪断销剪断时应正确发出报警信号。
5.1.2.18当一个或多个剪断销剪断时,剪断销信号报警装置应能正确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剪断销信号报警装置还应指示出被剪断的剪断销的编号。5.1.2.19限位开关应可靠动作,并有良好的防潮性能。5.1.2.20导叶位置开关的触点位置应能按要求整定,并有良好的防潮性能。电动滤水器和手动滤水器应按要求过滤水中杂质,并按要求电动或手动进行切换清洗。5.1.2.21
减压阀应符合GB/T12244—2006的要求。电动阀应符合下列要求:
电动装置转动方向与手轮转动方向应一致,顺时针为关;a)
位置指示机构的指针与控制开度表指示应一致,误差不大于全行程的土5%;c)
在最低操作电压及最大工作压力下,电动操作阀门全开或全关应无卡阻现象,并不得有外漏;在最高操作电压下,电动操作阀门至全开或全关位置时应能自断电;d)
电动操作阀门在全开和全关位置应分别具有位置触点输出;e)
f)其余应符合JB/T8528—1997的规定。5.1.2.24轴电流监测装置在频率为50Hz或150Hz的轴电流发生并达到整定值时,应分别发出两级报警信号,第二级报警信号应能延时。应有轴电流值显示,精度不低于1.5级。轴电流互感器应有良好的防潮性能,并能抗御电机磁场干扰。5.1.2.25振动(摆度)监测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固定部分振动监测,在要求的振动频率范围内应显示振幅值,并应在整定值分别发出报警和停a
机信号。精度不低于1级;
大轴相对摆度:应显示大轴相对径向摆度,并应在整定值分别发出报警和停机信号,精度不低b)
于1级;
停机信号应有延时;
d)振动(摆度)监测装置及其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范围和量程应符合GB/T6075.5一2002及GB/T11348.5—2002的要求。
发电机气隙监测装置应能检测发电机定子与转子间的间隙。间隙过小时应发出报警信号。5.1.2.27
发电机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当发电机局部放电过大时应发出报警信号。5.1.2.28
3大轴轴向位移监测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6
a)位移测量范围应满足主机要求,分辨率为0.1mm;b)轴向位移发生时,应有可以分别整定的两对报警触点;c)精度不低于0.5级。
9推力轴承负荷测量仪应可同时显示每块推力瓦的负荷值。GB/T 11805—2008
5.1.2.30水轮机压力脉动测量仪,监测水轮机的有关部位的压力脉动情况,应能显示绝对脉动值和相对脉动值,并输出对应于相对脉动值的模拟量。5.1.2.31
轴承油位监测仪可测量导轴承及推力轴承油箱内油位,并达到设计要求。5.1.2.32水轮机上下游水位测量仪可全量程显示,精度不低于0.5级,有输出接口。5.1.2.33水轮机水头测量仪可全量程显示,精度不低于0.5级,有输出接口。水轮机流量测量仪可全量程显示,精度不低于0.5级,有输出接口。5.1.2.34
水轮机效率测量仪可全量程显示,精度不低于0.5级,有输出接口。5.1.2.36
6水轮机耗水率测量仪可全量程显示,精度不低于0.5级,有输出接口。5.1.2.37
触点。
冷却水或润滑水流量测量仪可全量程显示,精度不低于0.5级,有输出接口或两对信号火灾报警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感温探测器应在达到整定温度时动作,温度下降后应返回。a
感烟探测器应在整定的有烟情况下动作,无烟时应自动返回。离子型感烟探测器应能抗御电磁场的干扰。
c)火灾报警装置应与感温,感烟探测器匹配,在有火警时,应发出火警信号及停机信号。5.1.2.39
9自动灭火装置接收火警信号后应能自动启动完成灭火。在自动启动回路中应具有发电机电气保护动作、断路器分闸及导叶全关等闭锁信号。5.1.2.40各种变送器输出电流DC4mA~20mA,精度一般不低于0.25级。5.2机组自动化系统
5.2.1机组自动化系统的配置,一般应满足下列要求:手动、自动开启或关闭机组的水、气、油管路和设备;a)
自动监控机组冷却水、润滑水、密封水及润滑油的通断;c
自动监测各轴承油箱油位;自动监控水轮机顶盖(或支撑盖)的水位及漏油箱油位;自动监测机组各有关部位的温度;d)
自动监测机组导水机构的工作状态及位置:自动发出机组相应的转速信号;自动发出相关压力容器和管路内介质的压力信号;g)
自动控制导水机构锁锭的投入与拔出;i)
自动监测相关部位的差压;
自动监控检修密封压缩空气的投人或切除;j)
自动监控制动器的切除或投入;k)
自动控制隔离阀的切除或投入(油压装置带有隔离阀的机组):自动监控机组开停机程序的完成情况;n)
自动监控机组端动监测装置的投入(在机组停机状态下)或切除;o)
手动、自动对油压装置进行补气;p)
自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
5.2.2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应满足机组以下特殊要求:a)
机组作调相运行时,可以自动控制水轮机转轮室的水位;进水管未设快速闸门、蝴蝶阀、球阀或圆筒阀的机组,可以装设备用油源。当主用油源的油压b)
GB/T11805—2008
事故下降至规定值时,备用油源可以自动投入并可靠关机;要求冷却水管路正、反向通水时,流量开关应正、反向运行;c)1
要求监控回油箱、漏油箱及各轴承油箱混水情况的机组,应自动监测;e)
要求导叶按折线规律关闭时,可以由导叶分段关闭装置实现;f)
机组过速、且调速器失控仍要求关闭导叶时,可以由过速限制器或其他装置关闭导叶;要求有二级过速保护时,应由机械型与电气型两种转速信号器(或装置)发出信号;g)
推力轴承有高油压顶起装置时,应自动监控;h)
能装设水轮机流量测量仪,监测水轮机流量;能装设流量测量仪来监控机组冷却润滑水流量;能装设水轮机上下游水位及水轮机水头测量仪,监测水位及水头;j)
装设灭火系统,能自动或手动扑灭发电机内火灾:1)
装设发电机气隙监测仪的机组,能监测发电机定子与转子之间的间隙;m)
装设轴电流报警装置用来监测机组轴电流;能自动控制轴承油雾吸收装置,以防止油气污染发电机;能监测机组各部位的振动;
能装设大轴位移装置监测大轴位移;机组运行过程中能自动吸收发电机碳刷磨擦产生的粉尘;停机过程中能自动吸收发电机制动时产生的粉尘;r)
用压力、差压、液位变送器来监控有关部位的压力、差压及液位;s)
长期停机时能用加热器加热发电机机坑内的空气,以防潮湿;能自动控制除湿机保证发电机机坑内的空气干燥;能自动监测发电机推力负荷分布情况;w)
能自动监视水轮机的压力脉动;能自动保持冷却水系统的压力;x)
发电机线棒装设有纯水系统的机组,能监视纯水电导率、大泄漏及水泵运行情况;发电机线棒y)
装设有蒸发冷却机组,能监视冷却介质的温度、压力、压差、液位、流量情况。5.2.3
机组处于备用状态时,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a)
可以使机组随时自动启动;
漏油箱和重力油箱油位升降至规定值时,能自动控制油泵的启停;水轮机顶盖水位上升至规定水位时,应自动排除积水。c)
机组正常运行时,除能满足5.2.1、5.2.2、5.2.3的要求之外,还能满足以下要求:5.2.4
要求调相运行的机组,可以根据需要由发电机运行转为调相运行,或者反之:b)
机组冷却水管采用正、反向通水时,通水方向能自动或手动切换;c)
采用水润滑轴承的水轮机,主、备用水源能自动切换,在主用水源发生故障时,备用水源能自动投入。
机组正常停机时,机组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手动或自动停机过程中,能按照规定的程序停机:a)
机组停机后,相关自动化元件(装置)及其系统应能根据系统要求退出或投入运行,并能自动b)
转人备用状态。
6按机组自动化元件的配备情况,在机组发生下列不正常情况时,可以分别发出报警信号:5.2.6
机组各轴承油箱或油压装置回油箱油位异常;a)
油压装置备用油泵启动;
漏油箱油位过高、重力油箱及轴承回油箱油位过低,膨胀水箱水位异常;c)
d)水轮机顶盖内水位过高;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