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2340-2008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 12340-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340-2008

中文名称: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tric office operation of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 topographic map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6-20

实施日期:2008-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0518572

相关标签: 地形图 航空摄影 测量 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40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地理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测绘>>A77摄影与遥感测绘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 12340-1990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32页

标准价格:24.0 元

计划单号:20064938-T-466

出版日期:2008-1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0-06-04

起草人:马聪丽、王占宏、陈继良、姜翔鸾、杜筱霞、刘仁义

起草单位: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国家测绘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测绘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航空摄影测量内业作业。 GB/T 12340-2008 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12340-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航空摄影测量内业作业。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2341 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T15661 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 航空摄影规范
GB/T18315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20257.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
CH/T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1002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T100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07.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340—2008
代替GB12340-1990
1 : 25 000
1:50000
1: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aerophotogrammetric office operationof 1 : 25 000 1: 50000 1 : 100 000 topographic maps2008-06-2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12-01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地形图的规格
地形图的精度
对航摄资料的要求
3.4对航测外业成果的要求
3.5技术设计
3.6对仪器的要求
3.7对其他作业方法的要求
摄影处理
透光缩小和反光缩小
照像植字
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
5.1准备工作
5.2转点和选点
5.3坐标量测
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
构架航线…
加密接边规定··
展点·
6像片平面图和正射影像图
6.1纠正仪编制影像平面图
6.2正射投影仪编制影像平面图
6.3影像平面图整饰
立体测图·
7.1一般要求·
7.2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
7.3解析测图仪联机测图
7.4多倍仪测图..
7.5X-2型、X-3型视差测图仪测图7.6立体量测仪测图
8航测原图的编绘…
8.1原图编绘和着色(刻绘)整饰目
GB/T12340—-2008
GB/T12340—2008
利用影像平面图编制航测原图
8.3利用野外调绘像片编制航测原图8.4
编制影像地图…
原图接边规定·
9次成图…
9.1编制原图的要求
9.2制作分色样图
检查验收及资料上交
技术总结
检查验收
资料上交
GB/T12340—2008
本标准代替GB12340—199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本标准与GB123401990相比较,内容的变化主要包括:标准的体例、措辞、语句按照GB/T1.1一2000进行了全面修改;对原标准第2章进行了修改,增加或修改了相关标准的引用;—对原标准3.1.1进行了修改,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坐标系,投影、高程系统按GB/T18315执行;
-对原标准3.1.2进行了修改,删除了表1,分幅与编号按GB/T20257.3执行;-对原标准3.1.6进行了修改,地形图的符号与注记规格按GB/T20257.3执行;-对原标准3.3进行了修改,航摄资料应满足GB/T15661的规定;对原标准3.5进行了修改,按CH/T1004的规定编写技术设计书;—增加了5.1\准备工作”,与GB/T7930—2008《1:5001:10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
测量内业规范》中第5章的章节号及内容协调一致;增加了10.1技术总结;
对原标准10.1进行了修改,变为10.2,航测内业测绘产品按CH1002、CH1003规定进行检查验收。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聪丽、王占宏、陈继良、姜翔鸾、杜筱霞、刘仁义。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2340—1990。
GB/T12340—200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生产技术和生产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保持原技术体系的完整性、现有标准之间的协调性以及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在本标准修订过程中,对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合理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指标予以保留,对与相关标准不协调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有关新技术和新方法将另行制定标准。
1范围
1:250001:500001: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12340—2008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的航空摄影测量内业作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2341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15661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
GB/T18315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20257.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
CH/T100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3总则
3.1地形图的规格
3.1.1空间坐标系
平面坐标系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坐标系,投影、高程系统按GB/T18315执行。3.1.2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
分幅与编号按GB/T20257.3执行。3.1.3地形类别
地形类别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表1地形类别
地形类别
丘陵地
高山地
地面倾斜角
2°以下
6°~25°
25°以上
80~300
300~600
单位为米
GB/T12340—2008
3.1.4基本等离距
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当基本等高线不能显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平坦地区,根据用图需要,基本等高距可选用括号内的数值,其高程精度与括号外基本等高距的精度要求相同。
表2基本等高距
基本等高距
1:25000
1:50000
1:100000
高程注记点
20(10)
地形类别
丘陵地
单位为米
高山地
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cm2内平地、丘陵地为10~20个,山地、高山地为8~15个。高程注记以米为单位,1:25000成图注至小数点后一位,1:50000、1:100000成图注至整米。3.1.6地形图的符号和注记
地形图的符号与注记规格按GB/T20257.3执行。3.2地形图的精度
3.2.1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应大于表3规定。表3平面位置中误差
地形类别
加密点中误差
地物点中误差
平地、丘陵地
单位为毫米
山地、高山地
内业加密点、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表4规定。表4高程中误差
成图比例尺
地形类别
内业加
高程中
高程注记点
等高线
1:25000
丘陵地
高山地
地形变地形变
1:50000
丘陵地
高山地
地形变地形变
单位为米
1:100000
丘陵地
高山地
地形变地形变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山地、高山地在图上不能直接找到衡量等高线高程精度的位置时,其高程精度可按公式(1)计算:mh=±Va?+b?.tana
式中:
等高线高程中误差,单位为米(m);.......(1 )
a——高程注记点高程中误差,单位为米(m);6—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单位为米(m);α一检查点附近的地面倾斜角,单位为度()。GB/T12340-2008
3.2.3特殊困难地区(大面积的森林、沙漠、戈壁、沼泽等)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土0.75mm,高程中误差按表4中相应地形类别放宽0.5倍,高山地一般不再放宽。3.2.4本规范取两倍中误差为最大误差。3.2.5图廓尺寸与理论尺寸之差不应大于表5规定。表5图廓尺寸与理论尺寸之差
展点图
镶嵌图
清绘图
复照底图
单位为毫米
对角线
3.2.6除使用本规范规定的方法外,还可采用经实践验证能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其他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应在技术设计书中明确规定。3.3对航摄资料的要求
航摄资料应满足GB/T15661的规定。3.4对航测外业成果的要求
航测外业成果应符合GB/T12341的有关规定及项目设计书的要求。3.5技术设计
按CH/T1004的规定编写技术设计书。3.6对仪器的要求
内业使用的各种作业仪器,应按照仪器检校标准进行检校,检校合格后有效期内方可用于生产。3.7对其他作业方法的要求
在满足本规范所规定的精度标准的前提下,可采用本规范未列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但应在技术设计书中明确说明相关要求和规定。4摄影处理
4.1晒像
4.1.1片基的选择和要求
4.1.1.1供内业加密和测图用的复制片及供正射影像图用的扫描片,采用涤纶软片,供外业调绘用的一般采用纸基像片,装片法用的调绘片,应采用裱板像片或白底涤纶软片。4.1.1.2涤纶软片和像纸的乳剂分解力不应低于80lp/mm,涤纶软片经摄影处理后的不规则变形应小于3/10000。
4.1.2摄影处理的要求
4.1.2.1根据航摄底片的反差,正确选择感光材料的型号,选配药液,显影液的温度宜在18℃~22℃之间。
4.1.2.2供加密和测图用的复制片,反差一般为0.81.2,灰雾度不大于0.2,最大密度不超过1.5,最小密度不小于0.3;供制作影像平面图用的扫描片,反差一般为0.7~1.0,平均密度为0.8~0.9,灰雾度不大于0.2,最大密度不超过1.2,最小密度不小于0.3。4.1.2.3定影和水洗应充分,温度和时间应适当,防止感光药膜变软产生影像漂移。涤纶软片晾于时应注意放置方式,防止局部变形。3
GB/T12340—2008
4.1.2.4晒印像片片基的机械方向应与航摄底片的机方向垂直,晒印时需采取必要的压平措施。4.1.2.5框标影像应清晰、完整、齐全。4.1.3放大和缩小晒像
4.1.3.1用纠正仪放大晒印像片时,应保证纠正仪的底片平面、镜头平面和承影平面的平行性。4.1.3.2复制装片法的调绘片时,应使地物片的框标距离与相应地貌片的框标距离一致,其差不大于0.2mm
4,1.3.3如需放大像片调绘,且放大倍数较大时,可将一张像片分成四片放大,相邻片之间的影像保证有适当的重叠,不产生漏洞。
4.1.3.4摄影处理的要求同4.1.2。4.1.4彩色摄影处理
4.1.4.1晒印彩色透明软片和像片,应使用色温稳定的曝光光源,曝光定时器,光谱带窄的钠光灯和稳压电源。
4.1.4.2彩色像片的冲洗要求:显影的温度和时间按配方要求控制,显影液温度与配方所要求的温度之差不超过士0.5℃,漂定液温差不超过士1℃,中间水洗温差不超过士3℃。且应及时添加补充液,保证液体成分和pH值不变。
4.1.4.3彩色像片校色:晒印真彩色片应利用滤光片进行校色,以标准彩色样片为准,晒印假彩色像片,以正确表达光楔中性灰值或反映本地区特定景观的假彩色样片为准。4.1.4.4彩色感光材料的总感光度误差应小于GB1°各乳剂层灰雾度不大于0.3,其他物理特性要求同黑白感光材料:
4.1.4.5彩色透明软片和纸基像片应在85℃~95℃的条件下进行快速干燥4.2复照
4.2.1复照仪的光屏、镜头和承影板三平面应严格平行。4.2.2被复照的图版、像片等图件应严格压平。4.2.3原图复照后,图廓边长、对角线长与理论值之差不应超过表5的规定,复照图边的宽度不应小于1.5cm。
4.2.4摄影处理的要求同4.1.2。4.3透光缩小和反光缩小
4.3.1透光缩小
4.3.1.1供透光缩小的干版药膜表面的不平度应小于0.02mm,乳剂分解力应不低于100lp/mm。4.3.1.2航摄负片焦距改正,量测框标要求和计算公式分别参照5.3.5和5.4.1中公式(7)执行。4.3.1.3透光缩小作业要求如下:a)缩小倍数和垫板厚度,按公式(2)计算:n=
D=n·d
AD=D-D。
式中:
n--缩小倍数;
fk—航摄仪改正焦距,单位为毫米(mm);f.多倍仪投影器主距,单位为毫米(mm);D—缩小仪物距,单位为毫米(mm);d--缩小仪像距,单位为毫米(mm);4
(2)
垫板厚度,单位为毫米(mm);
D。——缩小仪未加垫板时的固定物距,单位为毫米(mm)。GB/Ti2340—2008
b)缩小时底片框标对准误差应小于0.05mm。如底片上框标不能严格通过缩小仪底片盘上的框标线时,应作合理配赋。
缩小片的框标距应作抽查,用立体坐标量测仪量测的框标距与按公式(3)计算的框标距之差应c)
不超过0.05mm。
式中:
缩小片方向的框标距,单位为米(m);L,航摄仪方向的框标距,单位为毫米(mm);f.
缩小时采用的多倍仪投影器主距,单位为毫米(mm);fz—航摄仪焦距,单位为毫米(mm)。d)摄影处理的要求同4.1.2。
4.3.2反光缩小
(3)
4.3.2.1反光缩小根据地物、地貌和影像密度可采用漂白、不漂白或拷贝后缩小。线划不清楚的像片应在缩小前进行加工,保证投影时影像清晰。4.3.2.2投影器高度按公式(4)计算:Z= Mz
式中:
Z—反光缩小时投影器高度,单位为毫米(mm);M.
成图比例尺分母;
像片比例尺分母;
投影转绘时投影器高度,单位为毫米(mm)。4.3.2.3投影器主距的安置
如投影器主距可调时,按公式(5)计算主距安置值,并在仪器上直接安置。ZF
式中:
投影器主距安置值,单位为毫米(mm);投影器安置高度,单位为毫米(mm);F—投影器焦距,单位为毫米(mm)。如采用固定主距缩小,按公式(6)计算垫板厚度:Af.=f,-f.
式中:
Af。垫板厚度,单位为毫米(mm);f,—投影器主距安置值,单位为米(m);f.—投影器固定主距,单位为毫米(mm)。4.3.2.4摄影处理要求同4.1.2。4.4照像植字
4.4.1照像植字的文字、数字和符号的规格应符合图式和技术设计的要求。4.4.2文字、数字要求排列整齐、字隔均匀、字迹清楚、黑度和笔划粗细一致。(4)
·(5)
(6)
GB/T12340—2008
4.4.3照像植字要求灰雾度D。小于0.2,黑度D大于2.0。4.4.4显影、定影和水洗应充分,摄影处理应防止药膜脱落。5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
5.1准备工作
5.1.1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电算加密),为纠正和测图提供了定向点或注记点(碎部点),以及作业时所需要的仪器安置元素数据。电算加密前需取得以下各种资料:航摄质量鉴定书,涤纶片(透明正片),图历表(卡),野外控制、调绘像片,布点略图,各种观测计算手簿,前一工序的技术设计书等。测区中如有大的江河湖泊水网地段,还需搜集水文资料。5.1.2根据规范、图式和技术设计书的精度要求,分析所搜集的资料,确认其是否能满足内业作业要求,再依据航空摄影资料和外业布点情况,合理选用量测仪器和平差计算程序,编制电算加密计划。5.2转点和选点
5.2.1转刺点应在立体观察下进行,刺孔的大小和误差不应大于0.1mm。5.2.2外业实刺的三角点、埋石点、水准点、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外业施测的水位点等均应转刺到加密片上,并标注点位说明。相邻航线,相邻区域网之间接边点应相互转刺。5.2.3各种成图方法对加密点数量和位置的要求: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解析测图仪测图、多倍仪测图、微分纠正的定向点如图1所示;立体量测仪测图、视差测图仪测图的定向点如图2所示;纠正仪每片纠正点如图3所示;供纠正仪和单投影器隔片纠正点如图4所示。测图定向点、纠正点为平高点,检查点可为高程点。103
图1精密立体测图仪、解析测图仪、多倍仪测图、微分纠正点位分布图03
图2立体量测仪测图、视差测图仪测图点位分布图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