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4410.6-2008 飞行力学 概念、量和符号 第6部分:飞机几何形状
GB/T 14410.6-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4410.6-2008

中文名称:飞行力学 概念、量和符号 第6部分:飞机几何形状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7-18

实施日期:2009-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4559571

相关标签: 飞行 力学 概念 符号 飞机 几何 形状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航空器和航天器工程>>49.020航空器与航天器综合

中标分类号:航空、航天>>航空、航天综合>>V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4410.6-1993

采标情况:MOD ISO 1151-6:1982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4页

标准价格:20.0 元

计划单号:20062615-T-519

出版日期:2009-0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3-04-20

起草人:屈香菊、王立新、洪冠新、焦志强、张曙光、邵箭、陈玉、李周复、俞敦信、肖业伦、

起草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归口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提出单位: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发布部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主管部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标准简介

GB/T14410《飞行力学 概念、量和符号》分为九个部分,本部分为GB/T14410的第6部分。本部分规定了与飞行力学有关的、用以描述飞机几何形状的最基本的术语和符号,这些术语和符号并不能完全详细的描述飞机的形状。本部分适用于固定翼飞机,其他飞行器可参照使用。 本部分代替GB/T14410.6—1993《飞行力学 概念、量和符号 第6部分:飞机几何形状》。本部分与GB/T14410.6—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增加了“3.1.6部件参考轴”、“3.5.8中心弦线长度”等术语和定义;b)修改了“3.5.11机翼梯形比”为“3.5.12机翼梢根比”等定义;c)修改术语和定义有引用其他章条号码的标注;d)增加了量纲的单位,并在符号栏注明;e)增加了中英文索引。 GB/T 14410.6-2008 飞行力学 概念、量和符号 第6部分:飞机几何形状 GB/T14410.6-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49.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410.6—2008
代替GB/T14410.6—1993
飞行力学
概念、量和符号
第6部分:飞机几何形状 
Flight mechanics-Concepts,quantities and symbols-Part 6 : Aircraft geometry
(ISO 1151-6:1982/Amd 1:1984 Terms and symbols for flight dynamics-Part 6:Aircraftgeometry,MOD)2008-07-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1-01实施
GB/T14410《飞行力学概念、量和符号》分为九个部分:第1部分:坐标轴系和运动状态变量;一第2部分:力、力矩及其系数和导数;-第3部分: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一第4部分:飞行性能;
一第5部分:飞行测量;
一第6部分:飞机几何形状;
一一第7部分:飞行点和飞行包线;第8部分:飞机动态特性;
第9部分:大气扰动模型。
本部分为GB/T14410的第6部分。GB/T14410.6--2008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1151-6:1982/Amd1:1984《飞行动力学术语和符号飞机几何形状》。本部分与ISO1151-6:1982/Amd1:1984的主要区别为增加了\飞机结构轴系、水平尾翼尾臂、垂直尾翼尾臂”等术语。
本部分代替GB/T14410.6--1993《飞行力学概念、量和符号第6部分:飞机几何形状》。本部分与GB/T14410.6-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a)增加了“3.1.6部件参考轴”、“3.5.8中心弦线长度”等术语和定义;修改了“3.5.11机翼梯形比”为“3.5.12机翼梢根比”等定义;b)
修改术语和定义有引用其他章条号码的标注;c)
增加了量纲的单位,并在符号栏注明;d)
e)增加了中英文索引。
本部分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提出。本部分由中国航空工业第集团公司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屈香菊、王立新、洪冠新、焦志强、张曙光、邵箭、陈玉、李周复、俞敦信、肖业伦、李益瑞。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4410.6—1993。
1范围
飞行力学概念、量和符号
第6部分:飞机几何形状
GB/T14410.6—2008
本部分规定了与飞行力学有关的、用以描述飞机几何形状的最基本的术语和符号,这些术语和符号并不能完全详细的描述飞机的形状。本部分适用于固定翼飞机,其他飞行器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T14410.1一2008飞行力学概念、量和符号第1部分:坐标轴系和运动状态变量3术语、定义和符号
下列术语、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部分。3.1 一般特性general characteristics编号
飞机参考面
aircraft reference plane
飞机参考点
aircraft reference point
飞机参考轴
aircraft reference axis
飞机参考轴系
aircraft reference axis system部件参考点
reference point of a component部件参考轴
Reference axis of a component定义或说明
飞机的主要部件相对于此面是左、右对称布置的。该面是飞机参考轴系(3.1.4)的ZRZR面。
注:在大多数情况下,飞机参考面与机身参考面是一致的。
在飞机参考面(3.1.1)上适当选择的-个点。
通过飞机参考点(3.1.2)且方向向前,固定于飞机参考面(3.1.1)上的一条直线。固定于飞机上的轴系,原点为飞机参考点(3.1.2),其r轴与飞机参考轴(3.1.3)一致,R轴向右,2R轴位于飞机参考面上(3.1.1),方向向下。
注:在大多数情况下,飞机参考轴系与机身轴系(3.4.1)是致的。
在部件上适当选择的固定点。
注:下标讠标明所属部件。
固连于部件上,通过部件参考点(3.1.5)在适当方向上的一条直线。
符号和单位
ORERYRZR
GB/T14410.6-—2008
部件参考轴系
reference axis system of a
component
飞机结构轴系
aircraft structure axis system3.2飞机的总体尺寸
总长度
定义或说明
右手坐标系:固连于部件上,原点在部件参考点(3.1.5)上,有三个参考轴,通常工;轴向前,y轴向右,z轴向下。
固定于飞机上的轴系,原点为在飞机参考面上适当选择的点,轴在参考面内,指向后;轴垂直于参考面,指向左;z轴在参考面内,垂直于轴,指向下。overall dimensions of aircraft术
overall length
总宽度
overall width
总高度
overall height
地面总长度
ground overall length
地面总宽度
ground overall width
地面总高度
ground overall height
3.3地面限制角
ground limit angle
地面限制俯仰角
ground limit angle in pitch
定义或说明
在飞机之外刚好接触飞机表面,且平行于飞机参考轴系(3.1.4)yRZR面的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
在飞机之外刚好接触飞机表面,且平行于飞机参考面(3.1.1)的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
在飞机之外刚好接触飞机表面,且平行于飞机参考轴系(3.1.4)Ryr面的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
在飞机之外刚好接触飞机表面,且平行于飞机参考轴系(3.1.4)yr轴,并垂直于地面的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
在飞机之外刚好接触飞机表面,且平行于飞机参考轴系(3.1.4)工r轴,并垂直于地面的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
在飞机之外刚好接触飞机表面,平行于地平面的平面与地平面之间的距离。定义或说明
当飞机的主起落架和位于主起落架后面的飞机部分刚刚接触地面,没有反作用力,且轴平行于地平面时,飞机参考轴(3.1.3)与地平面的夹角。符号和单位
符号和单位
单位为米(m)
单位为米(m)
单位为米(m)
单位为米(m)
单位为米(m)
单位为米(m)
符号和单位
单位为度()
地面限制滚转角
ground limit angle in roll
定义或说明
GB/T14410.6—2008
符号和单位
飞机参考轴系(3.1.4)的yR轴与地平面的夹角。当主起落架最右侧(左侧)的一个(几个)机轮和位于该侧机轮之外的飞机部分刚好接触地面,没有反作用力,且轴平行于地平面时,轴与地平面的夹角。
注:如果飞机不对称,应给出左、右地面限制滚转角。
注:当地面反作用力不为零时,可按类似方法定义地面限制角。3.4
fuselage
机身轴系
fuselage axis system
机身轴
fuselage axis
机身参考面
fuselage reference plane
机身长度
fuselage length
机身最大横截面面积
fuselage maximum cross-sec-
tional area
机身当量直径
fuselage equivalent diameter机身长细比
fuselage fineness ratio
定义或说明
机身部件的参考轴系。
注1:如果机身有平行于飞机参考面(3.1.1)的对称面,和zr轴在对称面内。注2:如果机身有前、后两个对称面,其中之一平行于飞机的参考面(3.1.1),则轴是两个对称面的交线,F轴平行于飞机参考面(3.1.1)。
注3:通常机身轴系与飞机参考轴系(3.1.4)一致。
机身轴系(3.4.1)的工r轴。
又称机身对称面。机身轴系(3.4.1)的ZF平面。
在机身之外刚好接触机身表面,且垂直于机身轴(3.4.2)的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
以垂直于机身轴(3.4.2)的平面切割机身所得到的机身最大横截面面积。面积等于机身最大横截面面积(3.4.5)的圆的直径。
机身长度(3.4.4)与机身当量直径(3.4.6)之比值,即
注:对发动机短舱、副油箱,其参数定义与机身类似,并改换符号下标。dG
单位为度(°)
符号和单位
单位为米(m)
单位为米2(m2)
单位为米(m)
GB/T14410.6--2008
3.5机翼
机翼对称面
plane of symmetry of the
机翼轴系
wing axis system
机翼位置
wing setting
机翼展长
wingspan
局部弦线
local chord line
局部弦长
local chord
中心弦线
central chord line
中心弦线长度
centre-line chord
中心弦线的角位置
定义或说明
机翼部件相对于该面是左右对称配置的。该面是机翼轴系(3.5.2)的zwTw面,通常与飞机参考面一致。
机翼基本部件的参考轴系。
机翼轴系(3.5.2)相对于飞机参考轴系(3.1.4)的位置。
简称翼展。在机翼之外刚好与机翼轮廓线接触,且平行于飞机参考面(3.1.1)的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
在坐标yw处,平行于飞机参考面(3.1.1)的平面,与机翼轮廓线的前缘线和后缘线两个交点的连线。
局部弦线(3.5.5)的长度。
位于飞机参考面(3.1.1)上的局部弦线(3.5.5)。
中心弦线(3.5.7)的长度。
飞机参考轴系(3.1.4)r轴绕yR轴旋angular position of the
转到平行于中心弦线(3.5.7)所转过的角central chord line
基本平面
basic plane
基本轴系
basic axis system
机翼梢根比
wing taper ratio
度。当绕yr轴正向转动时,该角度为正。垂直于飞机参考面(3.1.1)且包含中心弦线(3.5.7)的平面(见图1)。注:该平面即是基本轴系(3.5.11)的%面。原点为中心弦线(3.5.7)之最前点,b轴包含中心弦线,指向前;轴位于基本平面(3.5.10)中,且平行于飞机参考轴(3.1.4)的轴,指向右;2轴向下(见图1)。又称梯形比。翼梢弦长与中心弦线长度(3.5.8)之比。
注:当机翼前缘和后缘基本上呈直线形,而在翼梢区为曲线时,可引人一适当选择的翼梢弦来定义梢根比。
符号和单位
Owawyw&w
单位为米(m)
单位为米(m)
单位为米(m)
n%弦点
n% chord point
n%弦线
n% chord line
chord surface
机翼面积
wingarea
平均气动弦线
aerodynamic mean chord
平均气动弦长
aerodynamic mean chord
length
平均气动弦线最前点的
coordinate of the fore-
most point of the aerody-
namic mean chord line
定义或说明
GB/T14410.6—2008
符号和单位
位于局部弦线(3.5.5)上,到前缘点距离为局部弦长(3.5.6)的n%的点。沿展向的n%弦点(3.5.13)的连线。注:0%弦线即前缘线,100%弦线即后缘线,对梯形机翼,所有的n%弦线都是直线。由局部弦线(3.5.5)形成的面,通常该面带扭转。
弦面(3.5.15)在基本平面(3.5.10)上投影的面积。
c(y)dy
式中:c(y)为局部弦线(3.5.5)在基本平面上投影的长度;
y为局部弦线沿基本轴系(3.5.11)的轴的坐标;
为左翼尖点或左翼尖弦沿b
轴的坐标;
y2为右翼尖点或右翼尖弦沿yb
轴的坐标。
在包含中心弦线(3.5.7)的直线上的线段,其最前点由(3.5.19)所定义的位置决定,长度等于(3.5.18)所定义的长度。平均气动弦线的长度,即
[\[c(y)\dy
\[c(y)Idy
式中:c'(),,,的定义同
(3.5.16)。
平均气动弦线最前点沿基本轴系的工轴的坐标值。
[\c(y)r(y)dy
\c(y)dy
式中:(y)和y为局部弦线的最前点沿和轴的坐标;
c(y),y1,y的含义同(3.5.16)。Sw
单位为米(m)
注:若机翼面积选
为参考面积
(GB/T14410.1
—2008的3.4.5),
则Sw就简化
为s。
单位为米(m)
GB/T14410.6—-2008
机翼展弦比
wing aspect ratio
局部几何扭转角
local geometric twist an
局部后掠角
local sweep angle
局部有效后掠角
local effective sweep an-
局部上反角
local dihedral angle
局部有效上反角
local effective dihedral
定义或说明
机翼展长(3.5.4)的平方与机翼面积(3.5.16)之比。即
局部弦线(3.5.5)与其在基本平面(3.5.10)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见图1)。以基本平面为推,当前缘点高于后缘点时,该角度为正。
在弦面(3.5.15)上P点处,以下二者之间的夹角(见图2):
通过P点,且平行飞机参考轴系
(3.1.4)yRZR面的平面;
在P点处n%弦线(3.5.14)的切线在过P点且平行于Ry面的平面上的投影。若过P点的切线与RR平面的交点在P点之前,则该角为正。
在弦面(3.5.15)上P点处,以下二者之间的夹角(见图3):
过P点,且垂直于局部弦线(3.5.5)的面;
过P点的n%弦线的切线。
若过P点的切线与RR平面的交点在P点之前,则该角为正。
在弦面(3.5.15)上P点处,以下二者之间的夹角(见图4):
过P点,且平行飞机参考轴系(3.1.4)ZRYR面的平面;
在P点处n%弦线(3.5.14)的切线在过P点且平行于yRZR面的平面上的投影。若过P点的切线与ZRTR平面的交点在P点之下,则该角为正。
在弦面(3.5.15)上P点处,以下二者之间的夹角(见图5):
过P点的局部弦线(3.5.5)且平行于飞机参考轴系(3.1.4)的yr轴的平面;在P点处n%弦线的切线在过P点且垂直于局部弦线的面上的投影。若过P点的切线与zRZR平面的交点在P点之下,则该角为正。
符号和单位bzxz.net
单位为度(°)
单位为度(°)
单位为度(°)
单位为度()
单位为度(\)
3.6水平尾翼
horizontal tail
水平尾翼尾臂
horizontal tail arm
vertical tail
3.7垂直尾翼
垂直尾翼轴系
vertical tail axis system
垂直尾翼参考面
vertical tail reference plane垂直尾翼位置
vertical tail setting
垂直尾翼安装角
vertical tail setting angle
垂直尾翼局部弦线
vertical tail local chord line垂直尾翼局部弦长
vertical tail local chord
垂直尾翼弦面
vertical tail chord surface
垂直尾翼面积
vertical tail area
定义或说明
GB/T14410.6—2008
符号和单位
飞机重心至水平尾翼某个特征点的距离在飞机参考轴系(3.1.4)V平面上的投影。该特征点可根据需要来定义。定义或说明
垂直尾翼部件的参考轴系。
垂直尾翼轴系的zvv面。
垂直尾翼轴系相对于飞机参考轴系(3.1.4)的位置。
在垂直尾翼轴系的zv轴平行于飞机参考轴系(3.1.4)的ZR轴的情况下,工r轴绕ZR轴转动到平行于v轴所需转过的角度。当绕zR轴正向转动时,该角度为正。在坐标ZR处,平行于飞机参考轴系(3.1.4)的ZRYR的平面,与垂直尾翼前缘线和后缘线两个交点的连线。
垂直尾翼局部弦线的长度。
由垂直尾翼局部弦线形成的面。垂直尾翼弦面在飞机参考面(3.1.1)上投影的面积。
cv(z)dz
式中:(z)为垂直尾翼局部弦线在飞机参考面上投影的长度;
z为垂直尾翼局部弦线沿飞机参
考轴系(3.1.4)的zr轴坐标;
Z1为垂直尾翼“翼尖弦线”沿2R轴的坐标;
Z2为垂直尾翼下端弦线沿ZR轴
的坐标。
符号和单位
Ovivyvz
单位为度(°)
单位为米(m)
单位为米2(m)
GB/T14410.6—2008
垂直尾翼平均气动弦线
vertical tail aerodynamic meanchord line
垂直尾翼平均气动弦长
vertical tail aerodynamic
mean chord length
垂直尾翼平均气动弦线最前
点的坐标
coordinate of the foremost
point of the vertical tail aero-dynamic mean chord line
垂直尾翼几何扭转角
vertical tail local geometrictwist angle
垂直尾翼局部后掠角
vertical tail local sweep an-gle
垂直尾翼尾臂
vertical tail arm
定义或说明
包含垂直尾翼根弦或某一局部弦线的直线上的一线段,其最前点由3.7.11所定义的位置决定,长度等于3.7.10所定义的长度。
垂直尾翼平均气动弦的长度,即CAV
\[cv(z)'dz
\c(z)dz
式中:G(z),2,z1,z2定义同3.7.8。垂直尾翼平均气动弦线最前点沿飞机参考轴系的R轴的坐标值,即
[\cv(z)(z)dz
cv(z)dz
式中:c(),z,Z1,zz定义同3.7.8;(z)和z是垂直尾翼局部弦线最
前点沿R和ZR的坐标。
垂直尾翼局部弦线与其在垂直尾翼轴系zvv平面上投影之间的夹角。
以zvv面为基准,当局部弦线前缘点yv坐标值大于后缘点yv值时,该角为正。在垂直尾翼弦面上P点处,以下二者之间的夹角:
飞机参考轴系(3.1.4)的yZR面;在P点处n%弦线的切线在飞机参考轴系的ZRR平面上的投影。
当过P点的切线与RR面的交点在P点之前时,该角为正。
飞机重心至垂直尾翼某个特征点的距离在飞机参考轴系Ry平面上的投影。该特征点可根据需要来定义。
符号和单位
单位为米(m)
单位为度(°)
单位为度()
基本平面
局部弦线在基本
平面上的投影
(机翼)基本平面
局部弦线
局部几何扭转角
(机翼)局部几何扭转角
中心弦线
GB/T14410.6-—200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