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1886-2008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GB 1886-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886-2008

中文名称: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6-25

实施日期:2009-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013665

相关标签: 食品 添加剂 碳酸钠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香料和调料、食品添加剂>>67.220.20食品添加剂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添加剂与食用香料>>X42合成食品添加剂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 1886-1992

采标情况:NEQ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2002《碳酸钠》(英文版)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63180-Q-469

出版日期:2009-0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0-04-01

起草人:鲁泳、王彦、查安丽、谢秋利、王斌、马文元、耿文法、孙树香、金岚、王福航、王远、裔传国、杨晓勤、刘幽若

起草单位: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天津碱厂、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碳酸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碳酸钠。该产品在食品加工中作酸度调节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本标准代替GB1886—1992《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本标准与GB1886—1992的主要差异如下:———总碱量增设(湿基计)97.9%(本版4.2);———铁(以Fe 计)含量指标由湿基计改为干基计,由0.0040% 调整为0.0035% (1992 年版第3章、4.4.5;本版4.2、5.7.5);———取消烧失量的指标要求(1992年版第3章);———水不溶物含量指标由0.040%调整为(干基计)0.03%(1992年版第3章;本版4.2);———总碱量测定增加湿基计测定方法(本版5.5.4.2);———重金属测定中增加使用硫化钠溶液(1992版4.5;本版5.8);———砷含量测定增加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并设置为仲裁法(本版5.9);———水不溶物含量测定中增设石棉纸古氏坩埚法,酸洗石棉古氏坩埚法为仲裁法(1992版4.8;本版5.11);———增加了小袋包装的规定(本版8.1.3)。 GB 1886-2008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GB1886-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67.2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2008
代替GB1886-1992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Food additive-Sodium carbonate2008-06-2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1-01实施
本标准的第4章和第7章为强制性,其余为推荐性。GB1886—2008
本标准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2002《碳酸钠》(英文版)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代替GB1886—19924食品添加剂碳酸钠》。本标准与GB1886—1992的主要差异如下:总碱量增设(湿基计)97.9.%(本版4.2):铁(以Fe计)含量指标由湿基计改为干基计,由0.0040%调整为0.0035%(1992年版第3章、4.4.5;本版4.2、5.7.5)取消烧失量的指标要求(1992年版第3章);水不溶物含量指标由0.040.%调整为(干基计)0.03%(1992年版第3章本版4.2);总碱量测定增加湿基计测定方法(本版5.5.4.2)重金属测定中增加使用硫化钠溶液(1992版4.5:本版5.8)):碑含量测定增加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并设置为仲裁法(本版5.9);水不溶物含量测定中增设石棉纸古氏埚法·酸洗石棉古氏法为仲裁法(1992版4,8,本版5.11):
增加了小袋包装的规定(本版8.1.3)。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SAC/TC63/SC1)和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共同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天津碱厂、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桐柏安棚碱矿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双合碱业分公司、锡林郭勤苏尼特威业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连云港碱厂、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纯碱厂、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德邦兴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泳、王彦、查安丽、谢秋利、王斌、马文元、耿文法、孙树香、金岚、王福航、王远、裔传国、杨晓勤、刘幽若。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GB1886—1983.GB1886—1992。
1范围
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
GB1886—2008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碳酸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碳酸钠。该产品在食品加工中作酸度调节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O780:1997,MOD)GB/T3049--2006
工业用化工产品中铁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1.10-非啰啉分光光度
法(ISO6685:1982.IDT)
GB/T3050---2000无机化工产品中氯化物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电位滴定法GB/T3051—2000无机化工产品中氯化物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汞量法
GB/T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6682-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ISO3696:1987、MOD)GB/T5009.76-2003食品添加剂中碑的测定HG/T3696.1
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HG/T3696.2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杂质标准溶液的制备HG/T3696.3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分析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3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式:NazCO
相对分子质量:105.99(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4要求
4.1外观:食品添加剂碳酸钠为白色结晶粉末。4.2要求:食品添加剂碳酸钠应符合表1要求。表1要求
总碱量(以Na,CO.计)(干基计),/%总碱量(以NagCO,计)(湿基计)),w/%氟化物(以NaCI计)(干基计),w/.%铁(Fe)(干基计),w/%
重金属(以Pb计),/%
弹(As)w/%
水不溶物(干基计),/%
GB1886—2008
5试验方法
5.1安全提示
本标准试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赛性或魔蚀性,操作时须小心谨馍!如激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在使用挥发性酸时,需在通风橱中进行。5.2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6682一2008中规定的三级水。
本标准试验中所需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HG/T3696.1、HG/T3696.2、HG/T3696.3的规定制备。5.3外观的鉴别
在自然光下,目视判别所取样品。5.4鉴别
5.4.1试剂和材料
5.4.1.1盐酸;
5.4.1.2硫酸镁溶液:120g/L;
5.4.1.3氧化钙饱和溶液:
称取约3g氧化钙.精确至0.1g·置于试剂瓶中.加入1000mL水.盖上瓶塞,用力振摇后.放置澄清。使用时取上层清液。
5.4.1.4带有铂丝环的玻璃棒。
5.4.2鉴别方法
5.4.2.1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约20g试样.精确至0.1g·置于烧杯中,加人100mL水并使其溶解。5.4.2.2用盐酸润湿铂丝环,在火焰上燃烧至无色,再蘸取少许试验溶液在火焰上燃烧,火焰即呈鲜黄色。
5.4.2.3在试验溶液中滴加盐酸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先呈白色混浊液,继续通气浑浊变清。
5.4.2.4在试验溶液中滴加硫酸镁溶液,即生成白色沉淀。5.5总碱量的测定
5.5.1方法提要
以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溶液为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5.5.2试剂
5.5.2.1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I)约为1mol/L,5.5.2.2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5.5.3.仪器、设备
5.5.3.1称量瓶(30.mm×25.mm)或瓷(容量30mL)5.5.3.2电烘箱或高温炉:能控制在(250~270)℃。5.5.4分析步骤
5.5.4.1总碱量(干基计)的测定
称取1.7g已于(250270)℃干燥至下质量恒定的试样,精确到0.0002g,置于锥形瓶中,用50mL水溶解试料,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2
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暗红色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5.5.4.2总碱量(湿基计)的测定GB1886—2008
称取1.7g试样,精确到0.0002g,置于锥形瓶中,用50mL水溶解,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暗红色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5.5.5结果计算
总碱量以碳酸钠(Na,CO,)的质量分数wi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w =L(V-V)/10M×100
式中: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V,一滴定试样溶液所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一滴定空白试验溶液所消耗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m—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碳酸钠(NazCO,)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53.00)。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5.6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5.6.1电位滴定法
5.6.1.1方法提要
见GB/T30502000第2章。
5.6.1.2试剂
5.6.1.2.1硝酸溶液:1+1,
5.6.1.2.2硝酸钾饱和溶液;
5.6.1.2.3溴酚蓝指示液:1g/1.乙醇溶液:5.6.1.2.4氯化钠标准溶液:c(NaCl)=0.05mo1/l.;.(1)
称取2.9225g预先在(500~600)℃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的基准氯化钠,精确到0.0002g.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后全部移人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5.6.1.2.5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约为0.05mol/La)配制:称取8.75g硝酸银,精确到0.01g.溶于1000mL水中,摇匀。溶液保存于棕色瓶中。标定:用移液管移取5mL氯化钠标准溶液.置于100mL烧杯中.加40mL水,放人电磁搅拌b)
子,将烧杯置于电磁搅拌器上·开动境拌器·加入2滴漠酚蓝指示液,滴加硝酸溶液至恰呈黄色。把测量电极和参比电极插入溶液中,连接电位计接线,调整电位计零点,记录起始电位值。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满滴定,先加入4.00mL,再逐次加人0.10mL。记录每次加人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后的总体积和对应的电位值E,计算出连续增加的电位值的△E和增加的电位值AE之间的差值AE。AE的最大值即为滴定终点,终点后再继续记录一个电位值E。记录格式见GB/T3050一2000附录C滴定至终点所消耗的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mL)按式(2)计算:bv
式中:
V。—电位增量值△E达最大值前所加入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i
电位增量值△E达最大值前最后一次加入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GB1886—2008
-△E2最后一次正值;
B一AE,最后一次正值和第一次负值的绝对值之和。c)计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c(AgNOs)的准确数值(mol/L)按式(3)计算:C
式中:
一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C2
V2——滴定时移取氯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滴定所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5.6.1.3仪器、设备
见GB/T3050—2000第5章。
5.6.1.4分析步骤
称取约1g试样,精确到0.01g·置于100mL烧杯中,加40mL水溶解。以下操作按5.6.1.2.5进行,自“放人电磁搅拌子”开始到终点后再记录一个电位值E”为止。但不要第一次加入4.00m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同时做空白试验。5.6.1.5结果计算
氯化物含量以氯化钠(NaCI)的质量分数w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2
式中:
L(V-V)/1000JM
m(100-w)/100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V—一滴定所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空白试验所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w
由第6.9条所测得烧失量的质量分数的数值.以%表示: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氯化钠(NaCI)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58.44)。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2%。5.6.2汞量法(仲裁法)
5.6.2.1方法提要
见GB3051—2000第3章。
5.6.2.2试剂和材料
5.6.2.2.1硝酸溶液:1+1
5.6.2.2.2
硝酸溶液:1+7,
5.6.2.2.3氢氧化钠溶液:40g/L5.6.2.2.4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cL1/2Hg(NO)2·HzO]约为0.05mol/L。5.6.2.2.5溴酚蓝指示液:1g/L
5.6.2.2.6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液:5g/L。5.6.2.3仪器、设备
滴定管:分度值为0.01mL。
5.6.2.4分析步骤
5.6.2.4.1参比溶液的制备
.(4)
在25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水和2滴溴酚蓝指示液。滴加硝酸溶液(5.6.2.2.1)至溶液由蓝色恰变黄色,再过量(2~3)滴。加入1mL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液,用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4
由黄色变为紫红色,记录所用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此溶液在使用前制备。5.6.2.4.2试样的测定
GB1886—2008
称取约2g试样,精确到0.01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40mL水溶解,加2滴溴酚蓝指示液,滴加硝酸溶液(5.6.2.2.1)中和至黄色后,再滴加氧氧化钠溶液至呈蓝色,再用硝酸溶液(5.6.2.2.2)调至恰呈黄色再过量(2~3)滴,加人1mL二苯偶氮碳酰肼指示液,用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由黄色变为与参比溶液相同的紫红色即为终点。将滴定后的含汞废液保存起来,按GB30512000附录D规定进行处理。5.6.2.5结果计算
氟化物含量以氟化钠(NaCI)的质量分数W2计,数值以%表示,按式(5)计算:c[(V-V.)/1000JMbZxz.net
m(100-w)/100
式中:
-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V滴定所消耗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V。——参比溶液制备中所消耗硝酸汞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Wo
由第6.9条所测得烧失量的质量分数的数值,单位为%;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氯化钠(NaCI)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58.44)。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2%。5.7铁含量的测定
5.7.1方法提要
同GB/T3019-2006第3章。
5.7.2试剂
同GB/T30492006第4章。
5.7.3仪器、设备
见GB/T3049—2006第5章。
5.7.4分析步骤
5.7.4.1试验溶液的制备
(5)
称取约10g试样,精确到0.01g,置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盖上表面血,滴加35mL盐酸溶液(1+1),煮沸(3~5)min。冷却(必要时过滤).全部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5.7.4.2空白试验溶液的制备
量取7mL盐酸溶液(1+1),置于100mL烧杯中,滴加氨水溶液(2+3)中和至中性(用精密pH试纸检验)。
5.7.4.3工作曲线的绘制
见GB/T3049—2006第6.3章。选取(4或5)cm吸收池和相应的铁标准溶液体积。5.7.4.4测定
用移液管移取50mL试验溶液,和50mL空白试验溶液,分别用氨水溶液(1+8)或盐酸溶液(1十3)调节至pH约为2(用精密pH试纸检验)。分别全部移人100mL容量瓶中。以下操作按GB/T3049—2006第6.4章进行吸光度的测定。测定试验溶液和空白溶液的吸光度。5.7.5结果计算
铁含量以铁(Fe)的质量分数ws计,数值以%表示,按式(6)计算:Wg
(m -mo) X 10-3
(50)/100
m(100-wo)(250))
GB1886—2008
式中:
根据测得的试验溶液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的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mg);一根据测得的空白试验溶液吸光度,从工作曲线上查出的铁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毫克(mg);mo
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w一由第6.9条所测得烧失量的质量分数的数值,用%表示。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005%。5.8童金属含量的测定
5.8.1方法提要
在弱酸性(pH值为3~4)条件下,试样中的重金离子与硫化氢作用,生成棕黑色,与同法处理的铅标准溶液比较。
5.8.2试剂
5.8.2.1盐酸溶液:1+4;
5.8.2.2氨水溶液:1+2;
5.8.2.3冰乙酸溶液:1+15;
5.8.2.4硫化钠溶液或硫化氢溶液;5.8.2.5,铅标准溶液:1mL含铅(Pb)0.010mg,临用时配制;用移液管移取10mL按HG/T3696.2配制的铅标准溶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5.8.2.6酚酸指示液:10g/L。
5.8.3分析步骤
5.8.3.1试验溶液的制备
称取(2.00土0.01)g试样,置于100ml.烧杯中.加5ml水.盖上表面皿,由杯口缓慢加人17mL盐酸溶液,煮沸5min,冷却后加人1滴酚酸指示液,用氨水溶液中和至淡红色。全部移人50ml比色管中,加2mL乙酸溶液,10mL硫化钠溶液或硫化氢溶液,加水至刻度,摇匀。在暗处放置10min后和标准比较,不得深于标准。5.8.3.2标准比对溶液的制备
标准是用移液管移取2mL铅标准溶液,置于100mL烧杯中。以下操作从5.8.3.1中“加5mL水”开始和试验溶液同时同样进行。5.9砷含量的测定
称取1.00g士0.01g试样,置于锥形瓶中,用水润湿,用盐酸中和至中性(用pH试纸检验),再过量5mL,摇匀。用移液管移取2mL碑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1μugAs)作为标准,置于另一只锥形瓶中。各加入5mL盐酸溶液(1十3)。然后按照GB/T5009.76一2003的第一法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中6.2限量试验进行操作,或按照GB/T5009.76一2003的第二法砷斑法中11测定进行操作。二之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为仲裁法,5.10烧失量的测定
5.10.1方法提要
试样在(250~270)℃下加热至质量恒定。加热时失去游离水分和由碳酸氢钠分解的水和二氧化碳,计算出烧失量。
5.10.2仪器、设备
5.10.2.1称量瓶:30mm×25mm或瓷,容量30.mL;5.10.2.2电烘箱或高温炉,能控制在(250~270)℃。5.10.3分析步骤
在预先于(250~270)℃下干燥至质量恒定的称量瓶或瓷埚中称取约2g试样,精确到0.0002.g6
置于电烘箱或高温炉内,在(250~270)℃C下加热至质量恒定。5.10.4结果计算
烧失量以质量分数w计,数值以%表示,按式(7)计算:wo.-m1=m2×100
式中:
m——试料和称量瓶或瓷埚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2加热恒定后的试料和称量瓶或瓷娲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GB1886—2008
·(7)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4%。5.11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5.11.1方法提要
试样溶于(50土5)℃的水中,将不溶物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5.11.2试剂和材料
5.11.2.1盐酸溶液:1+3;
5.11.2.2无水碳酸钠溶液:100g/1.5.11.2.3酚酸溶液:10g/l.
5.11.2.4酸洗石棉:
取适盘酸洗石棉置于烧杯中.加入盐酸溶液,煮沸20min.用布氏漏斗过滤并洗至中性。取出浸泡手碳酸钠溶液并煮沸20min,用布氏漏斗过滤并用水洗至中性(用酚献溶液检验),取出置于烧杯中加水调成糊状.备用。
5.11.2.5石棉滤纸。
5.11.3仪器设备
5.11.3.1古氏埚:容量30mL;
5.11.3.2电烘箱:能控制在(110±5)℃C。5.11.4分析步骤
5.11.4.1古民增的铺制
5.11.4.1.1酸洗石棉古氏法(仲裁法)将古氏埚置于抽滤瓶上,在筛板上下各均勾铺一层酸洗石棉,边抽滤边用平头玻璃棒压紧,每层厚约3mm。用(50土5)℃水洗涤至滤液中不含石棉纤维。将古氏埚置于电烘箱中,于(110土5)℃下干燥后称量,重复洗涤、燥至质量恒定。5.11.4.1.2石棉纸古氏埚法
将古氏埚置于抽滤瓶上,在筛板下铺一层石棉滤纸,在筛板上铺两层石棉滤纸,边抽滤边用平头玻璃棒压紧。用(50土5)℃水洗涤滤纸。将古氏埚置于电烘箱中,于(110土5)℃下干燥后称量,重复洗涤、干燥至质量恒定。
5.11.4.2测定
称取约40g试样,精确到0.01g,置于烧杯中,加人400mL约40℃的水使其溶解,保持溶液在(50士5)℃。用已质量恒定的古氏埚过滤,用(50士5)℃水洗涤,直至取20mL滤液加2滴酚酸后不显红色为止,控制洗涤水总体积为800mL。取下古氏埚置于(110土5)℃电烘箱中干燥至质量恒定。5.11.5结果计算
水不溶物的含量w计,数值以%表示,按式(8)计算:7
GB1886—2008
式中:
w = m(100=w,)/100×100
m——水不溶物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w—按6.9测得的烧失量的质量分数的数值,用%表示。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006%。6检验规则
6.1本标准的所有项目均为出厂检验项目,应逐批检验。6.2生产企业用相同材料,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连续生产一天的食品添加剂碳酸钠为一批。(8)
6.3按GB/T6678中的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数。采样时.将采样器自袋的中心垂直插入至料层深度的3/4处采样。将采出的样品混匀.用四分法缩分至不少于500名。将样品分装于两个清洁、干燥的容器中,密封,并粘贴标签,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批号、采样日期和采样者姓名。一份供检验用,另一份保存三个月备查。
6.4食品添加剂碳酸钠应由生产厂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按照本标准规定进行检验,生产厂应保证所有出厂的产品都符合本标准要求。6.5检验结果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应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中采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即使只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时,则整批产品为不合格。7标志、标签
7.1食品添加剂碳酸钠外包装上应有牢固清晰的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食品添加剂学样、净含量、批号或生产白期、生产许可证号和标志、卫生许可证号、本标准编号,以及GB/T191一2008中规定的怕雨“标志7.2每批出厂的食品添加剂碳酸钠都应附有质量证明书,内容包括: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食品添加剂”字样、净含量、批号或生产日期、卫生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证明及本标准编号。
8包装、运输、贮存
8.1食品添加剂碳酸钠采用以下包装方式。8.1.1塑料编织袋包装:内包装采用食品用聚乙烯塑料薄膜袋.内袋用维尼龙绳或其他质量相当的绳人工扎口,或用与其相当的其他方式封口,外包装采用塑料编织袋,外袋用维尼龙绳或其他质量相当的线缝口,缝线整齐,针距均匀,无漏缝和跳线现象。或内外袋袋口对齐,折边缝合,用维尼龙绳或其他质量相当的线缝口,缝线整齐,针距均匀,无漏缝和跳线现象。每袋净含量为40kg或50kg。8.1.2复膜袋包装:采用食品用复膜袋,折边缝合,用维尼龙绳或其他质量相当的线缝口,缝线整齐,针距均匀,无漏缝和跳线现象。每袋净含量为40kg或50kg。8.1.3小袋包装:采用食品用聚乙烯塑料薄膜袋,厚度不得小于0.05mm。使用热合封口,不得泄漏。每袋净含量为250g或500g。将一定数量的小袋包装装入塑料编织袋或纸箱,其性能和检验方法应符合有关规定。
8.1.4根据用户要求协商确定包装容量和方式。8.2运输过程中,防止雨淋,不得受潮和包装不得受到污损,禁止与有害、有毒物质及其他污染物品混、混运。
GB1886—2008
3食品添加剂碳酸钠贮存于干燥通风的食品添加剂专用库房内,并需下垫垫层,防止受潮8.3
食品添加剂碳酸钠保质期为18个月,逾期检验合格,仍可继续使用。GB1886-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
食品添加剂碳酸钠
GB1886—200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spc.nel.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
印张!
字数19千字
2008年11月第一版
2008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4175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