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511-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511-2008
中文名称:谷物和豆类 氮含量测定和粗蛋白质含量计算 凯氏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8-22
实施日期:2008-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731039
相关标签:
谷物
豆类
含量
测定
粗蛋白质
计算
凯氏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67.040食品综合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加工与制品>>X10食品加工与制品综合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5页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61540-T-449
出版日期:2008-1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5-11-02
起草人:张佳欣、郝希成、吴春华
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国家粮食局
发布部门:国家粮食局
主管部门:国家粮食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是对GB/T5511—1985《粮食、油料检验 粗蛋白质测定法》的修订。本标准规定了用凯氏法测定谷物、豆类及衍生产品中氮含量的测定方法和粗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方法。本标准自实施日期起代替GB/T5511—1985。本方法不能区分蛋白质氮和非蛋白质氮。如果测定非蛋白质氮含量非常重要,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方法。本标准与GB/T5511—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原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扦样、试样制备、含水量测定、精密度和测试报告。 GB/T 5511-2008 谷物和豆类 氮含量测定和粗蛋白质含量计算 凯氏法 GB/T5511-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67.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511—2008/ISO20483.2006代替GB/T55111985
谷物和豆类
氮含量测定和
粗蛋白质含量计算
凯氏法
Cereals and pulses-Determination of the nitrogen content and calculationofthecrudeproteincontentKjeldahlmethod(ISO204832006IDT)
2008-08-2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8-12-01实施
GB/T5511—2008/ISO20483:2006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20483:2006《谷物和豆类氮含量测定和粗蛋白质含量计算凯氏法》。
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对ISO20483:2006进行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将引用文件中的ISO712替换为现行国家标准GB/T21305,ISO6540替换为GB/T10362。本标准是对GB/T5511-1985《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的修订。本标准与GB/T5511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原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扦样、试样制备、含水量测定、精密度和测试报告。本标准自实施日期起代替GB/T5511-1985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佳欣、郝希成、吴春华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5511—1985。
GB/T5511—2008/ISO20483:2006谷物和豆类氮含量测定和
粗蛋白质含量计算凯氏法
整告:使用本标准可能涉及到具有危险的物质,操作和设备。本标准的主盲不是陈述与使用该标准有关的所有安全问题,在使用本标准前,标准的使用者应建立适当的安全措施和规定应用的限制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凯氏法测定谷物、豆类及衍生产品中氮含量的测定方法和粗蛋白质含量的计算方法。
本方法不能区分蛋白质氮和非蛋白质氮。如果测定非蛋白质氮含量非常重要,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方法。
注: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本方法测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中的氮无法达到完全回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0362玉米水分测定法(GB/T10362—1989eqvISO6540:1980)GB/T21305谷物及谷物制品水分的测定常规法(GB/T21305—2007,ISO712:1998,IDT)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氮含量nitrogencontent
应用本标准所规定的程序测得的氮含量。注:以干物质的质量分数表示。3.2
粗蛋白质含量crudeproteincontent将应用本标准所规定的程序测得的氮含量乘以不同谷物或豆类的蛋白质换算系数,得到粗蛋白质含量。
注:以干物质的质量分数表示。4原理
试样在催化剂存在下用硫酸消解,反应产物用碱中和后蒸馏。释放出的氨被硼酸溶液吸收,吸收液用硫酸溶液滴定,测定氨含量并计算粗蛋白质含量。5试剂
除参考物质外,只使用经确认无氮的分析纯试剂,试验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水。警告:5.4、5.8.5.11和5.12中提到的试剂应谨慎使用。5.1硫酸钾(K,SO)。
5.2五水硫酸铜(CuSO·5H,O)。GB/T5511—2008/ISO20483:20065.3二氧化钛(TiO.)。
5.4硫酸(H,SO):c(HSO)=18mol/LP20(HzSO)-1.84g/mL。5.5石蜡油。
5.6N-乙酰苯胺(CgHNO):熔点114℃,氮含量10.36g/100g。5.7色氨酸(CmHzNO,):熔点282℃,氮含量13.72g/100g。5.8五氧化二磷(P20.)。
5.9硼酸:水溶液,Pz(HBO)=40g/L,或所使用仪器推荐的浓度。5.10指示剂:按照所使用仪器的推荐,加入一定体积的溶液A(5.10.1)和溶液B(5.10.2)(例如:5体积溶液A和1体积溶液B)。
注1:有可能准备使用的硼酸溶液中含有指示剂(5.9+5.10)注2:溶液A和溶液B的比例可根据仪器进行调整。也可以使用pH电极进行电位滴定,pH电极需要每天校准。5.10.1溶液A:200mg溴酚绿(C2Hl4BrO.S)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2醇(C,H.OH),配制成100mL溶液。
5.10.2浴液B.200
g甲基红(CHNO)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CH,OH),配制成100mL溶液。
5.11氢氧化钠水落覆a0H):质量分数33%或40%含氮量少于或等于0.001%,也可以使用含氮量少于或等于0.001%的工业级氢氧化钠。5.12硫酸:标准激落液,c(HSO)-005mo1/.
因为硫酸在连(售中不产生气泡,所以推荐用硫酸替代盐酸。定溶液,c(NH.25O,=0.05mol/L5.13硫酸铵:标售
也可以选择使一种盐,例妇(NH)Fe(SO)6H.
5.14浮石:颗粒状,盐酸酸洗并灼烧5.15
蔗糖(可选择)不含氮。
6仪器
机械研磨机。
筛子:孔径0.8mm
分析天平:分度值为
消化、蒸馅和滴定仪
消化单元应确保温度的
通过使用两种参考物质(5.6或5.7)中在意一种进行全过程测定来评估温度的均勾性,并同时测定回收率。
蒸馅仪器也应通过进行已知量铵盐的蒸馏例如10mL硫酸铵溶液(5.13)和检查回收率,回收率应大于或等于99.8%。
7扦样
实验室接受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在运输或储戴过程中不应受损或改变。本标准不规定扦样方法,推荐ISO6644和ISO13690给出的扦样方法。8试样制备
如果需要,样品要进行研磨,使其完全通过0.8mm孔径的筛子。对于粮食,至少要研磨200g样品,研磨后的样品要充分混匀。2
9水分测定
GB/T55112008/IS020483:2006
用本标准第8章制备的部分样品测定水分(日)。测定水分的方法要适合测定对象(例如谷物和谷物制品按GB/T21305测定;玉米按GB/T10362测定。或者使用参考文献[10]中描述的适合特殊种子的方法)。
10操作步骤
10.1通则
如果需要检查是否满足重复性限(12.2)的要求,可按照10.2到10.5的步骤进行两次独立的测定。10.2称样
依据预估含氮量称量试样(第8章),精确到0.001g:使试样的含氮量在0.005g~0.2g之间,最好大于0.02g。
10.3测定
10.3.1消化
警告:下列操作应在通风良好,具有硫酸防护罩的条件下进行。转移试样(10.2)到消解烧瓶,然后加人:10g硫酸钾(5.1);
0.30g五水硫酸铜(5.2);
0.30g二氧化钛(5.3)(也可以使用符合规定成分的粒状催化剂);20mL硫酸(5.4)。
可根据仪器情况调整硫酸的加人量,但应确认此改进可以满足对N-乙酰胺的回收率达到99.5%和对色氨酸的回收率达到99.0%。小心混合以确保试样的完全浸润。将烧瓶置于预热到420℃士10℃的消化单元。从消化单元温度再次达到420℃士10℃时开始计时,至少消化2h,然后取下自然冷却。注:建议加入浮石(5.14)作为沸腾调节器和加人如石蜡油(5.5)的消泡剂。最短消化时间应使用参考物质进行检验,因为参考物质很难达到回收率的要求(见10.5)。遵循设备制造商关于蒸汽排空的建议,因为过强的吸力可能导致氮的损失。10.3.2蒸馏
小心地向冷却后的消解烧瓶中加入50mL水,放冷至室温。量取50mL硼酸(5.9)到接收瓶中,无论是使用目测比色或光学探头,均要向其中加至少10滴指示剂(5.10)。连接好蒸馏装置,向消解烧瓶中加入5mL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中和所使用的硫酸,然后开始蒸馅。
根据仪器,所用的试剂量可以变化。10.3.3滴定
使用硫酸溶液(5.12)进行滴定,滴定既可以在蒸馏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蒸馏结束后对所有蒸馏液进行滴定。滴定终点的确定可以使用目测比色、光学探头或用pH计的电位分析判定。10.4空白试验
使用10.3.1到10.3.3的试剂,不加试样进行空白试验。注:可以用1g熊糖(5.15)代替试验样品。10.5参考物质测试(检查试验)在五氧化二磷(5.8)的存在下,60℃~80℃真空干燥参考物质。进行检查试验,试样的最小量根据N-乙酰胺或色氨酸的含氮量决定,至少0.15g。注:可以在参考物质中加人1g蔗糖(5.15)3
GB/T5511—2008/IS020483:2006N-乙酰胺的氮回收率至少为99.5%,色氨酸的氮回收率至少为99.0%。11结果表述
11.1含量
氮含量(N),以干基质量分数表示,按式(1)计算:GUN
式中:
(Vi-V.)Xc×0.014×100
空白试验滴定的硫酸溶液的量,单位为毫升(mL)试样滴定的硫酸溶液的量,单位为毫升(mL);140c(Vt-Vo)
m(100-wm)
滴定1mL0.5mol/L硫酸溶液所需氮的量,单位为克(g):滴定所使用的硫度溶液的摩尔浓度,单位为摩尔/升(mol/L);试样的质量,单位务兑(g);
试样的水分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1.2粗蛋白含量
-(1)
品市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换算系数(见附录C,其他通常用.25)乘以测定获得的根据谷物或豆类
氮含量(11.1)值,计算得到干物质的粗蛋白含量结果保留两位
贸精密度
实验室间实验
附录A详述负法精密度的实验室间试验结果,这些实验室间实验结果可能不适用于附录以外的其他浓度范围。
12.2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
一操作者使用相同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试对象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大于重复佳限,的情况不超过%,重复性限,按式(2)计算:
式中:
=(0.0063×p))×2.8
以干基产品质量分数表示的样品粗蛋白含量(见表B.1)p
对于粗蛋白含量在7%~~80用产品,见表A.1和图A.112.3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的操作者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五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人于再现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再现性限R按式(3)计算:
R=(0.014Xup)x2.8
对于粗蛋白含量在7%~80%的产品,见表A.1和图A.1。12.4临界差
12.4.1同一实验室两组测定结果的比较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两组测定的结果平均值之间的临界差按式(4)计算:CDr=1.98×5,=1.98X(0.063Xwp)=0.01247Xwp12.4.2两个实验室间两组测定结果的比较在不同实验室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两组测定的结果平均值之间的临界差按式(5)计算:4
(3)
GB/T5511—2008/IS020483:2006CDR=2.8 /s-0.5s, =2.8/(0.014 X wp)*-0.5X(0. 006 3 X up)=0.03716×@p
13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规定:
a)完整的识别样品所需的全部信息;b)
如果已知取样方法,应说明使用的扦样方法;采用的参考本标准的测定方法
使用的换算系数(见11.2中注);(5
所有本标准中没有具体说明的,或者被认为是可选择的,以及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操作细节;便复性试验,应说明两次测定的结果和平药结果。CHINA
测试结果,如果进
GB/T5511-2008/IS020483:200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实验室间测试结果
方法的重复性、再现性和临界差是通过依据1SO5725中第2.、3和6章的要求进行的两组实验室间环比测定建立的。
10家实验室参与了此次测定。分析了14种产品和4种标准物质。结果见表A.1。实验室间实验统计结果
剔除溢出值后实验
(十基)蛋白质含量
重复性标准偏差,s
变异系数(标准
差/平均值)/%
重复性限,
(r-2.8Xs)
再现性标准偏差,5R
变异系数(标准储
差R/平均值)/%
再现性限,R
8样品:1
11.8813.9015.54
普通小麦粉1:2
通小麦粉2:8—
豌豆2;9
蛋白1;14
玉米谷蛋白2。www.bzxz.net
宝米:3
大麦;4-
蚕豆:11
豌豆1:10
16.1921.91
普通小麦:5
31.5761.3362.1979.4679.99
普通小麦粉3:6-
小麦谷蛋白1:12
杜伦麦;7
小麦谷蛋白2:13-
玉米谷
DERCHINA
-蛋白质
标准偏
253035
45505560
GB/T5511—2008/1SO20483:20069
A.1重复性再现性标准偏差与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的关系注性、再现性标准偏差与粗蛋自含最相关,但不是常数。图A.1表明
给出了建立精密度(重复性和再现性)与蛋白质平均含量几种尼式的函数关系。观察到这些相关性差别较小,采用通过原点的方程。a)s,的线方程s,=0.0063x
决定系数0.1464.6
C)SR的线性回方程 SR
GB/T5511—2008/IS020483:2006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对不同蛋白质含量的临界偏差和实际应用B.1同一实验室两组实验的对比
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组测定结果的两个平均值之间的临界偏差(CDr)\按式(B.1))计算:式中:
mi和n2
重复性标准偏差;
CDr = 2. 8s /2m + 2m2
每个平均值对应的测定结果数。如果n和n2均等于2,等式简化为:CDr=2.8s.
B.2两个实验室间两组测定的对比=1.985
...(B.1)
重复性条件下两个实验室获得的两组测定结果的两个平均值之间的临界偏差(CDR)按式(B.3)计算:
CDR = 2. 8 /s
录-s:(1-
式中:
ni和ng
重复性标准偏差:
再现性标准偏差;
每个平均值对应的测定结果数。如果n和n2均等于2,等式简化为:2n
CDR = 2. 8 s-0. 5s
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对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实际应用见表B.1。表B.1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对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实际应用蛋白质含量
(eN×5.7)%
重复性标准
偏差(s)
重复性限(\)
再现性标准
偏差(sR)
再现性限(R)
两平均值的临界差(CD)
在同一实验室
临界偏差是重复性条件下两组实验结果的两个平均值之间的差;见ISO5725-6。两实验室间
白质含量
(%×5.7)%
重复性标准
偏差(s.)
重复性限(r)
实验室一:测试1+测试2
实验室二:测试5十测试6
表B.1(续)
再现性标准
偏差(SR)
GB/T55112008/IS020483:2006
再现性限(R)
平均值1(测试1+测试2)/2
平均值2(测试5+测试6)/2
实验室三:测试9+测试10-平均值3(测试9十测试10)/2示例:
重复性限被用于测试1一测试2之间或测试5一测试6之间。再现性限被用于测试1一测试6之间或测试2一测试9之间。临界差被用于平均值1一平均值2之间或平均值1一平均值3之间。两平均值的临界差(CD)
在同一实验室
两实验室间
GB/T5511—2008/ISO20483:2006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氮含量换算蛋白质含量的换算系数氮含量换算蛋白质含量的校正因子见表C.1。表C.1氮含量换算蛋白质含量的校正因子农产品
普通小麦
杜伦麦
小麦研磨制品
饲料小麦
黑小麦
校正因子
5.7或6.25
5.7或6.2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