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5576-2008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GB/T 15576-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5576-2008

中文名称: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6-30

实施日期:2009-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861636

相关标签: 低压 无功功率 补偿 装置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工器件>>29.120.50熔断器和其他过载保护

中标分类号:电工>>低压电器>>K31低压配电电器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5576-199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

标准价格:18.0 元

计划单号:20064148-T-604

出版日期:2009-04-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5-06-02

起草人:陈雪梅、张庆、邓宏芬、黄冠、陈彦武、孙泽林、王富敏等

起草单位: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等

归口单位:全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代替GB/T 15576-1995《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总技术条件》。本标准是依据近年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发展及低压成套设备标准GB 7251.1-2005的要求,对GB/T 15576-1995进行修改编制而成。本标准规定了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术语和定义、技术和试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额定交流电压不超过1000V(或1140V),频率不超过1000Hz的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本标准与GB/T 15576-1995相比,除在文字上有部分改动,一些章条有增加及修改,涉及到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原集中补偿装置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分为80kA、50kA、30kA、15kA,改为补偿装置的补偿容量不小于150kvar时装置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应不小于15kA;———原放电设施应保证电容器断电后,从额定电压峰值放电至50V,历时不大于1min,改为3min;———原验证预期短路时试验电源电压应等于1.1倍额定工作电压,改为按GB 7251.1-2005 8.2.3的试验方法进行,预期短路时试验电源电压为1.05倍额定工作电压;———6.10.1中增加对非自动控制投切的设备,宜装有过电流保护;———增加6.3 装置防护等级的最低要求;———增加7.10 噪声测试(仅适用于有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的装置);———增加7.9 电磁兼容性试验;———增加7.14 动态响应时间试验(适用于半导体电子开关和复合开关);———增加7.15 缺相保护试验(仅适用于有缺相保护的装置);———增加7.16 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验证(仅适用于有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的装置);———增加7.17 基本环境试验(仅适用于户外型装置)。 GB/T 15576-2008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GB/T15576-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576--2008
代替GB/T15576-1995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Low-voltage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ssemblies2008-06-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ng
数码防份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4-01实施
本标准代替GB/T15576—1995《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总技术条件》。B15575&coa
本标准是依据近年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发展及低压成套设备标准GB7251.12005的要求,对GB/T15576一1995进行修改编制而成。本标准与GB/T155761995相比,除在文字上有部分改动,一些章条有增加及修改,涉及到的主要技术差异如下:原集中补偿装置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分为80kA、50kA,30kA、15kA,改为补偿装置的补偿容量不小子150kvar时装置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应不小于15kA;一-原放电设施应保证电容器断电后,从额定电压峰值放电至50V,历时不大于1min,改为3min;
原验证预期短路时试验电源电压应等于1.1倍额定工作电压,改为按GB7251.120058.2.3的试验方法进行,预期短路时试验电源电压为1.05倍额定工作电压;一一6.10.1中增加对非自动控制投切的设备,宜装有过电流保护;—增加6.3装置防护等级的最低要求;增加7.10噪声测试(仅适用于有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的装置);电磁兼容性试验;
增加7.9
增加7.14动态响应时间试验(适用于半导体电子开关和复合开关);增加7.15
缺相保护试验(仅适用于有缺相保护的装置);一增加7.16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验证(仅适用于有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的装置);-增加7.17基本环境试验(仅适用于户外型装置)。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华冠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市奇辉电气有限公司、天津市津开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市宝安任达电器实业有限公司、瑞安市工泰电器有限公司、川开电气有限公司、厦门ABB低压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西安中舰配电节能研究院、北京中煤电气有限公司、天津天传电控配电有限公司、杭州乾龙伟业电器成套有限公司、广州白云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成都市产品质量检测所天津市三源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安科瑞电气有限公司、指月集团有限公司、临海市电力实业公司电力设备厂、指明电气有限公司,北京京仪业电工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武汉高压研究所、宁夏力成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浙宝电气(杭州)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必达电器有限公司、余姚市电力设备修造厂,华鹏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杭开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市力量科技有限公司、吉林龙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电康能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雪梅、张庆、邓宏芬、黄冠、陈彦武、孙泽林、王富敏、蔡甫寒、焦安举、刘阳、岳振华、徐华云,李乾伟、张宇怀、冯永翔、董伟、李文权、王培波、罗正阳、汤珍敏、王博、养清博、刘晓军、林必宝、邢志刚、陈少华、夏惠钧、陈云华、寿萍、林川、李岩、李志宏、李达。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5576-1995。
1范围与目的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本标准规定了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术语和定义,技术和试验要求。GB/T15576--2008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交流电压不超过1000V(或1140V),频率不超过1000Hz的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以下简称装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甘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4025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和安全规则指示器和操作器的编码规则(GB/T4025-2003.IEC60073:1996.IDT)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2008,IEC60529:2001,IDT)GB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IEC60439-1:1999,IDT)
GB7947导体的颜色或数字标识(GB/T7947-1997,idtIEC60446:1989)GB10229电抗器(GB/T10229—1988,eqvIEC60289:1987)GB/T10233--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电控设备基本试验方法GB/T12747.1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第1部分:总则性能、试验和定额—--安全要求安装和运行导则(GB/T12747.12004,IEC60831-1:1996,IDT)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2064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空壳体的一般要求(GB/T20641—2006,IEC622082002.IDT
JB/T2436.1
JB/T2436.2
导线用铜压接端头第1部分:0.5~6.0mm导线用铜压接端头导线用铜压接端头第2部分:10~300mm导线用铜压接端头JB/T3085电气传动控制装置的产品包装与运输规程JB/T9663
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
3术语和定义
GB7251.1一2005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low-voltagereactivepowercompensationassembly由一个或多个低压开关设备、低压电容器和与之相关的控制、测量、信号,保护、调节等设备,由制造商完成所有内部的电气和机械的连接,用结构部件完整地组装在一起的一种组合体。3.2
集中补偿装置integrativecompensafionassembly将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安装在变电所对无功功率进行集中补偿的装置。1
GB/T15576-—2008
分组补偿装置paragraphcompensationassembhy将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安装在功率因数较低的用电单元或母线上对供配电系统中的一部分(区域)无功功率进行分段(区域)补偿的装置。3.4
末端补偿装置terminalcompensationassembly将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直接安装在感性用电设备附近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的装置。3.5
涌流transientinrush current
电容器投入瞬间产生的最大瞬态电流。3.6
动态响应时间dynamig
从系统的无功变化达
基波(分量)
Ponsetime
受定值时
findargental (componen
爱流量进行
对发生畸变的频
谐波(分量)
对周期性交流
谐波次数
atdonic(comp
行傅立叶级
urmonicorder
谐波频率与感声的整数比
谐波含量(电压)
从周期性交流量
谐波含有率
harmohid
基波分
afo:HR
分解,得到
间隔。
真同的频率分量
的整数倍的频率分量。
波分量的方均根值与基波分量的方均概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周期性交流量中含有的第成
第九次谐波电压含有率以,表示,第五次谐波电流食有率以HB表示。3.12
总谐波畸变率totalharmonicdistortion;THD周期性交流量中的谐波含量的方均根值与其基波分量的方均根均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以THD.表示,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以THD,表示。3.13
额定容量rated capacity
电容器组的额定容量(或标称容量)。4装置的分类
4.1按使用场所划分
a)户外型;
b)户内型。
4.2按安装的部位划分
a)集中补偿;
b)分组补偿;
c)末端补偿。
4.3按补偿相数划分
a)分相补偿;
b)三相补偿;
混合补偿(单相、三相混合补偿)。4.4按投切电容器的元件类型划分a)机电开关(例:接触器);
b)半导体电子开关(例:晶闸管);复合开关(半导体电子开关和机电开关并联的组合体)。c
4.5按有无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划分无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
有抑制谐波功能:装置投人运行不能便系统谐波含量增加:c)
有滤波功能:装置投人运行使系统谐波含量减少。5使用条件
5.1正常使用条件
5.1.1周围空气温度
5.1.1.1户内装置的周围空气温度周围空气温度应不超过十40℃,而且在24h内其平均温度不超过+35℃。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一5℃。
5.1.1.2户外装置的周围空气温度周围空气温度应不超过十40℃,而且在24h内其平均温度不超过十35℃。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为25℃。
GB/T15576—2008
注:严寒地区为一50℃,如在严寒地区使用装置,制造商与用户之间篇要达成一个专门的协议,5.1.2大气条件
5.1.2.1户内装置的大气条件
空气清洁,在最高温度为十40℃时,其相对湿度应不超过50%。在较低温度时,允许有较大的相对湿度。例如:十20℃时相对湿度为90%。但应考虑到由于温度的变化,有可能会偶尔产生适度的凝露。5.1.2.2户外装置的大气条件
最高温度为十25℃时,相对湿度短时可高达100%。5.1.3污染等级
如果没有其他规定,装置一般在污染等级3环境中使用。而其他污染等级可以根据特殊用途或微观环境考虑采用。
注:装置的微观环境污染等级可能受外壳内安装结构的影响。5.1.4海拨
安装场地的海拔应不超过2000m。注:对于在海拔高于1000m处使用的电子设备,有必娶考患介电强度的降低和空气冷却效果的减弱。打算在这些条件下使用的电子设备,建议按照制造商与用户之间的协议进行设计和使用。5.1.5安装地点条件
装置安装地点的系统电压波动范围不超过额定工作电压的士10%,无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的装置3
GB/T1557620G8
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大于5%。
注1:使用条件不符合上述要求或特殊使用条件的用户可与制造厂协商解决;注2:在安装地点的电压为1,1倍的电容器额定电压的情况下,请波量不使电容器的电流大于其额定电流的1.3倍。
5.2特殊使用条件
如存在与5,1不符合或符合GB7251.1-2005中6.2所述任何一种特殊使用条件,应遵守适用的特殊要求或制造商与用户之间应签订专门的协议。如果存在这类特殊使用条件的话,用户应向測造商提出。
5.3运输、存放条件
如果运输、存放的条件,例如温度和湿度条件与上虫的规定不符时,应由用户与制造商签订专门的协议。
如果没有其他的规定适
(不超过24h)可达到+30%
运输和存放过程的温度范围在一25℃~平55℃之间,且在短时间内装置在未运行的情况
蔡受上述
应能正常工作。
6技术要求
6.1结构
6.1.1装置的外
府合GB/T
成,应能够承受元
装或短路时票
装置的性能,在正常使谢条件下应察注:对于有抑感教滤波功能的
增加,应采联必要费施保证壳体6.1.2装置的门版能最不小于90
6.1.3装置壳体服
面,一般应
6.1.4装置的所有金履紧固件均
6.1.5装置的焊接伴应牢固,
6.1.6装置内母线的如
绿双色。
中性线
LI或货爸
L2或绿包
L3或红色
的审去护
可能会遇到的潮湿影响
力精机
灵活启闭。
光的疆
可恢复的损坏然后在规定的条件下定的机械、电气和热应力的材料构环因装置的常装、运输等情况影响器、大功率电电子股切开关等重量的不应有起泡裂纹戴流痕等缺陷。色及生锈
边、残湾、气孔等现象。
正面观察,箱虚标识及排列般应符合表的规定,接地线为黄表1
相序标识及排列
垂直排列
注,;特殊情况下,相序排列与表1不符应有明显的标识。6.2元器件及辅件的选择与安装
水平排列
前后排列
6.2.1装置内安装的所有独立的电器元件及辅件(例如:电容器、投切开关、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电抗器、绝缘支撑件等)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元器件自身标准(例如:自愈式电容器应符合GB/T12747.1、电抗器应符合GB10229、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应符合JB/T9663的规定)。电容帮应保证在1.1倍的额定电压下长期运行,通常元器件及辅件的选择应满足1.3倍电容器额定电流条件下连续运行,但应考虑电容器最大电容量可达1.10C,这时电容器的最大电流可达1.43倍额定电C3/T15576--2008
流,则元器件及辅件的选择应满1.43借电容器额定电流条件下连续运行。所有电带元件及辅件应减是使用的技术要求,并按照其制造商的说明书进行安装。对于滤波电容器的最大允许电流由电容器制造商提供。注:若不满足上述要求则该电器元件、输件应按其各自的产品标准进行型式试验、出厂试验。6.2.2电器元件的布置应整齐、端正,便子安装,接线、维修利更换,应设有与电路图一致的符号载代号,所有的紧固件都应采取防松措施,暂不接线的螺钉也应拧紧。6.2.3游要在装置内部操作,调整和复位的元件应易于操作。与外部连线的接线座应固定在装置安装基准面上方至少0.2m高度处。仪表的安装高度不宜高出装置安装基准面2m。操作器件(如手柄、按钮等)的安装高度,其中心线不宜高于装置基准面2m。紧急操作器件宜装在距装置安装基准面的0.8m~1.6m范围内。6.2.4指示灯及按钮
装置中所选用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符合GB/T4025的规定。6.2.5母线及绝缘导线
6.2.5.1装置中所选用的导线及母线的颜色应符合GB7947的规定。6.2.5.2装置中的连接导线,应具有与额定工作电压相适应的绝缘。6.2.5.3主电路母线的截面积按该电路的额定工作电流选择;支路导线的载流量按电容器的最大工作电流选择,例如:安装在无谐波场所的装置,电容器支路导线的载流量一般为不小于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5倍;辅助电路导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1.0mm的铜芯多股绝缘导线;电流测量回路的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2.5mm。
6.2.5.4装置的绝缘导线应选用多股绝缘导线,采用冷压接端头连接。冷压接端头及压接技术、压接工具等应符合JB/T2436.1及JB/T2436.2的规定。6.2.5.5母线的材料,连接和布置方式以及绝缘支持件应具有承受装置的短时耐受电流能力。6.2.5.6装置的布线应整齐美观,不应贴近具有不同电位的裸露带电部件或有尖角的边缘进行敷设,布线时应采用适当的支撑固定或装人行线槽内。6.2.5.7连接安装在门上的电器元件的导线,设计时应考虑门启闭时不使这些导线承受过度的张力或遵受任何机械损伤。
6.2.5.8通常,一个连接端子只连接一根导线,必要时允许连接两根导线,但应采取适当措施。对于有三个及以上补偿支路的装置,应设置汇流母线或汇流端子,采用由主母线向补偿支路供电的方式连接。6.3装置的防护等级
对户内使用的装置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20,户外装置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44。当装置采用通风孔散热时,通风孔的设置不应降低装置的防护等级。6.4噪声(适用于有抑制谐波和滤波功能的装置)有抑制谐波和滤波功能的装置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应不大于声压级70dB(A声级)。6.5温升
温升限值按照GB7251.1一2005中8.2.I规定的方法验证,装置的温升限值应不超过表2的规定。表2温升限值
内装元件
用于连接外部绝缘导线的蹦子
内装元件与母线连接处
温升/K
根据不同元件的有关要求,或(如有的话)根据制造厂的说明书,考虑装置内的温度
GB/T15576--2008
母线商定连接处:
裸铜-稞铜
铜糖锡-铜糖锡
铜镀银-铜镂银
操作手柄:
金属的
绝缘材料的
可接近的外壳和覆板:
金属表面
绝缘表面
6.6电气间隙和肥电距离
表2(续)
温升/K
6.6.1装置内的电器元件应符合各自标准的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保持其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装置的不同极性的裸露带电体之间,以及它们与地之间的电气间照和肥电距离应不小于表3的6.6.2
规定。
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额定绝缘电压U./V
60U300
300690800U,1000(或1140)
6.7装置的介电性能
6.7.1绝缘电阻验证
电气间隙/mm
应用电压至少为500V的绝缘测量仪器进行绝缘测量。爬电距离/mm
如果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带电体对地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000Q/V(标称电张),则此项试验通过。
6.7.2工频耐压试验电压
电路和与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应能耐受表4规定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表4试验电压值
额定绝缘电压U:/V
60U.≤300
300U690
690800
800U1000(或1140)
试验电压(交流方均根值)/V
不马主电路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应能耐受表5规定的工额耐压试验电压。表5不由主电路直接供电的辅助电路试验电压值额定绝缘电压U./V
U,≤12
126.8短路耐受强度和短路保护功能GB/T15576-2008
试验电压(交流方均根值)/V
2U,+1000但不小乎1500
装置的短路耐受强度应符合GB7251.1-2005中7.5的规定。装置应能够耐受短路电流所产生的热应力和电动应力,对于无功补偿容量不小于150kvar的装置,其主电路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应不小于15kA。
装置应具有短路保护功能,任何一条输出支路发生短路时,安装在该故障支路中的器件应将故障电路断开,而不影响其他支路正常工作,应确保保护系统的选择性。6.9安全防护
6.9.1对直接接触的防护可以依靠装置本身的结构措施,也可依靠装置在安装时采取的附加措施,制造商应在使用说明书中提供这种资料。6.9.2对间接接触的防护应采用装置内的保护电路。保护电路可通过单独装设保护导体来实现,也可利用装置的结构部件(如外壳、框架等)来实现。6.9.3装置的金属壳体、可能带电的金属件及要求接地的电器元件的金属底座(包括因绝缘损坏可能会带电的金属件)、装有电器元件的门、板、支架与主接地点间应保证具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其与主接地点间的电阻值应不大于0.10。
6.9.4装置内保护电路的所有部件的设计应保证它们足以耐受装置在安装场所可能遇到的最大热应力和电动应力。
6.9.5保护导体(PE)的截面积应不小于表6中给出的值。中性导体电流不超过相电流的30%时表6也可以用于PEN导体,铜PEN导体的最小截面积应为10mm。注:如果按表6选择的导线不是标准尺寸时,应采用最接近的较大的标准裁面积的保护导体。当相导线与保护导线的材料不同时,应进行修正,使之达到同一种材料的导电效果。保护导体的最小面积应不小于2.5mm。表6保护导体的截面积(PE、PEN)相导线的截面积S/mm
1635S≤400
400S800
相应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积S(PE、PEN)/mmS
6.9.6当装置的架或外壳作保护电路的一部分时,其导电能力至少应等效于表6规定的相应最小截面积。
6.9.7为便于识别,保护导体的颜色应采用黄绿双色,黄绿双色除作为保护导体的识别额色外,不应用生其他途,
6.9.8装置的放电设施应保证电容器断电后,从额定电压峰值放电至50V的时间不大于3min。电容器未放电前,接触会造成危险,应装有警告标志。6.9.9外接保护导体的端子应有标注,其图形符号为。如果外部保护导体与能明显识别的带有黄C3/T15578-2C08
绿双色的内部保护导体连接时,则不要求此符号。6.10装置的控制和保护
6.10.1并联电容器与其他大多数电器不同,总是在满负荷下运行。如在运行中电压、电流和温度超过了规定值,就会缩短电容器的寿命,甚至造成电容器故障,所以应设有适当的保护及符合规定的投切控制。对自动控制投切的设备,应设有工频过电压保护;对非自动控制投切的设备,宜装有过电流保护,但应保证过电流未排除前不得再投入,以防止反复投切造成事故。由于影响电容器质量、寿命的因素较多,在使用中应符合相关标准、制造厂说明书的要求。采用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控制电容器的投切,可按循环投切或编码投切等方式进行控制,但应符合相关规定,保证装置正常工作。6.10.2采用机电开关投入电容器时,应保证每一组电容器在自动投入过程中,其端子间的电压不高于电容器额定电压的10%(例如:当电容器再次投人时有一定的延时时间)。6.10.3装置应设有瞬态过电压保护,装置的瞬态过电压是指通断操作过电压和雷击过电压,为了保证装置的可靠运行,应将这种过电压限制在22倍的额定电压以下。6.10.4应采取措施限制电容器投人瞬间所产生的涌流,采用半导体电子开关及复合开关投切电容器的涌流应限制在该组电容器额定电流的5倍以下,采用机电开关投切电容器的涌流应限制在该组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00借以下。
6.10.5多于2条补偿支路的三相补偿装置宜设有欲相保护。缺相保护应保证当主电路缺相或支路缺相时,将全部或缺相支路电容器切除。6.10.6装暨的工频过电压保护
对自动控制投切的装置,应设有工频过电压保护,保护动作电压至少在1.1~1.2倍装置的额定电压间可调。当装置的过电压达到设定值,应在1min内将电容器组全部切除,通常采用逐组切除。6.11单台电动机的补偿
6.11.1对单台电动机过多的补偿,在电源切除而电动机尚未停止转动时,易因自激起发电机作用,而将出现过电压。因此,补偿电流(即电容器的电流)应不超过电动机励磁电流的0.9倍。6.11.2对电动机回路的技术要求电动机为不可逆连续工作制,且无大的冲击性负载。电动机在断电后仍在转动或产生相当大的反电动势时,不应再起动。星-三角、自耦减压启动装置中避免使用便电容器开路的转换线路。6.12电磁莱容性(EMC)
装置的电磁兼容性(EMC)按GB7251.1—2005中7.10的规定执行,如果满足7251.1-2005中7.10.2中的a)、b)则可不做EMC试验。6.13装置的动态响应时间
装置的动态响应时间应满足系统的要求。采用半导体电子开关或复合开关投切的装置,其动态响应时间应不大于15。6.14有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装置的要求有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装置,应满足制造商规定的装置抑制谐波或滤谐波的技术参数。由于不同的用电场所谐波不同,用户要求也不同,制造商应根据用电场所的谐波参数,依据GB/T14549--1993中公用电网谐波电压(相电压)限值的规定(见6.14.1)及公用电网谐波电流允许值的规定(见6.14.2),与用户协商确定装置抑制谐波或滤谐波的技术参数,以满足用户的要求。6.14.1公用电网谐波电压(相电压)限值用户接入公用电网(公共连接点)的全部用户向该点注人的谐波电压(相电压)不应超过表7中规定的限值。
电网际称电压/
6.14.2公用电网谐波电流
用户接人公用电网
中规定的允许值。
电压/
基准短
路容量/
当电网公共
流允许值:bzxZ.net
式中:
7公用电网谐波电压(相电压)限值电压总谐波畸变率/
GB/T1557S--2008
各次谐波电压合有率/%
接点)的全部用户向该点注入的谐波电流分量(方均根值)不应超过表8齐值/A
的最小短
小冠路容量,单位为兆伏安(MVA)Su—公共连接点的录
Sk——基准短路容量,单位为兆伏安MVA)Ih表8中的第h次谐波密流充许值,单位为安(A),9
03.87-8吨
2.7/1.32.5
+,按式(勇修正赖算表8中的谐波电(1)
一一短路容量为S时的第h次谐波电流金许值单位为安(A),6.14.3通电操作试验要求
有抑制谐波功能的装置,应根据装置提供的抑制谐波技术参数,通以适量谐波以验证装置的抑a)
制谐波单元通电工作正带,装置投人后系统的谐波电流含量不应增加;有滤波功能的装置,应根据装置提供的滤谐波技术参数,通以适量谐波以验证装置的滤波单b)
元通电工作正常,装置投入后系统的电流谐波含量至少应减少到规定值的50%。7试验方法
7.1一般检查
7.1.1按6.1的规定检查装置的结构。GB/T15576—2008
7.1.2按6.2的规定检查装置电器元件及辅件的选择和安装7.1.3按6.2.5的规定检查装置的母线与绝缘导线。7.1.4按6.6的规定检查装置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7.1.5按6.9的规定检查装置的安全防护。7.1.6按6.10.1,6.10.2、6.10.3的规定检查装置的控制和保护。7.1.7按6.9.9、6.2.2、6.9.8、9.1的规定检查标识和铭牌。7.2通电操作试验
试验前需先检查装置的内部连线,当所有接线正确无误后,在通以额定电压的85%和110%的条件下,各操作5次,所有电器元件的动作符合电路图的要求,各个电器元件动作灵活。有抑制谐波或滤波功能装置还应符合6.14.3的要求。符合以上规定,则此项试验通过。7.3温升试验
温升试验时,周围空气温度在十10℃~十40℃范围内,应对电容器单元施加工频交流电压,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电压值应使电容器支路的电流不小于其额定电流。试验时装置的防护等级应满足规定的要求。
试验时应有足够的时间使温度上升达稳定值,一般当温度变化不超过1K/h时,即认为温度稳定,然后测取各部分温升。测量可用温度计或热电偶。测取温升时,需测量装置的周围空气温度,此测量应在试验周期的最后四分之一期间内进行。至少应该用两个温度计或热电偶均匀布置在装置的周围,在高度药等于装置的二分之一,距装置Im远的地方安装,然后取它们读数的平均值,即为装置的周围空气温度。测量时应防止空气流动和热辐射对测量仪器的影响。
试验结果若温升不超过表2的规定,则温升试验通过。7.4机械操作试验
装置手动操作的部件,型式试验的操作次数应不少于50次,出厂试验不少于5次。同时,应检查与这些动作相关的机械连锁机构的操作。如果器件,连锁机构等的工作条件未受影响,而且所要求的操作力与以前一样,则此项试验通过。7.5介电强度试验
7.5.1试验包括以下内容:
绝缘电阻验证;
一工频耐压试验。
试验前应将消耗电流的器件(如线圈、测量仪器)、半导体器件和不能承受试验电压的元件(如电容器等)断开或旁路。
7.5.2绝缘电阻验证
应用电压至少为500V的绝缘测量仪器进行绝缘测量。测量的部位:a)相间;
b)相导体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每条电路的绝缘电阻至少为10002/V(标称电压),则此项试验通过。7.5.3工频耐压试验
按6.7.2规定施加试验电压,试验电压应施加于:a)装置的所有带电部件与棵露导电部件之间。b)
每个极与为此试验被连接到装置相互连接的裸露导电部件上的所有其他极之间。带电部件与绝缘材料制造或覆盖的手柄之间。c
介电试验是在带电部件和用金属箔裹缠整个表面的手柄之间施加表4规定的1.5倍试验电压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