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738-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5738-2008
中文名称:导电和抗静电纤维增强塑料电阻率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6-30
实施日期:2009-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642852
相关标签:
导电
抗静电
纤维
增强塑料
电阻率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橡胶和塑料工业>>83.120增强塑料
中标分类号:建材>>建材产品>>Q2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4.0 元
计划单号:20063483-T-609
出版日期:2009-04-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5-11-06
起草人:郑会保、张永侠、陈海玲、刘成阳、吕秀莲
起草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内部加入导电微粒或抗静电剂等而具有导电和抗静电性能的纤维增强塑料电阻率试验方法的原理、仪器和测量装置、试样、试验环境条件、试验步骤、试验结果计算及试验报告等。本标准适用于测量电阻率小于106 Ω·m 的材料,不适用于因改变表面电阻而具有导电和抗静电的材料。 GB/T 15738-2008 导电和抗静电纤维增强塑料电阻率试验方法 GB/T15738-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83.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738—2008
代替GB/T15738—1995
导电和抗静电
纤维增强塑料电阻率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resistivity ofconducting and antistatic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ISO3915:1999,NEQ)
2008-06-30发布
数码防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4-01实施
GB/T15738--2008
本标准对应于ISO3915:1999《导电塑料电阻率试验方法》(英文版),与ISO3915:1999的-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15738-1995《导电和抗静电纤维增强塑料电阻率试验方法》。本标准与GB/T15738--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原理的内容(GB/T15738一1995中的第3章,本标准的第3章);-增加尺寸测量装置的要求(见4.8);修改试样厚度测量点,由6个点改为测量3个点(GB/T157381995中的7.1,本标准的7.1)。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会保、张永侠、陈海玲、刘成阳、吕秀莲。本标准于1995年11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
1范围
导电和抗静电
纤维增强塑料电阻率试验方法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GB/T15738—2008
本标准规定了内部加入导电微粒或抗静电剂等而具有导电和抗静电性能的纤维增强塑料电阻率试验方法的原理、仪器和测量装置、试样、试验环境条件、试验步骤、试验结果计算及试验报告等。本标准适用于测量电阻率小于10°Q·m的材料,不适用于因改变表面电阻而具有导电和抗静电的材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446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3原理
在被测试样两端的供电电极之间通以大小为I的稳定直流电流,用静电计测量两个电位电极之间的电压降(△U)。两个电位电极之间试样的电阻由R=△U/I得出,与接触电阻无关,电阻率由此计算得出。
仪器和测量装置
4.1试验电路
试验电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
GB/T15738—2008
-此矩形内所有组件对地绝缘电阻大于10122:2-
供电电极;
电位电极;
Rn—已知电阻。
图1试验电路示意图
4.2电源
静电计
直流电源,将电源放在一个高绝缘的薄板上,使其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1012α,且在试样上引起的功率耗散不大于0.1W。
4.3毫安表或微安表
选取其中一种,测量电流应准确质土5%。当电流小于0.1μA时,可由静电计测得与试样串联的已知电阻R~两端的电压降,电流按式(1)计算:AU
式中:
I—通过试样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一电位电极之间的电压降,单位为伏特(V);AU-
R-—已知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4.4电极
4.4.1供电电极
由纯净的黄铜或不锈钢制成。长度应不少于试样宽度,与试样的接触宽度约为5mm。4.4.2电位电极
(1)
质量大约60g,施加在试样上的作用力约为0.6N。两接点之间的距离应为(10士0.2)mm,见图2。如有特殊要求,接点间的距离可以达到70mm。但是该距离至少应比试样长度小60mm。两个接点间距离的测量精度为2%。两接点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0122。2
1——-绝缘支撑板(聚苯乙烯);电位电极(黄铜)。
4.5静电计
图2电位电极
输入电阻大于10122,测量精度为士5%。4.6高绝缘材料薄板
体积电阻率大于1013α·m。
4.7恒温箱
具有适当的可控温度范围,控温精度士2℃。4.8尺寸测量装置
测量范围不小于150mm,精度优于0.02mm。5试样
GB/T15738-2008
单位为毫米
5.1试样尺寸
试样宽度:(10土0.2)mm;长度:(70~150)mm;推荐厚度:(3~4)mm,试样任何一点的厚度与平均值的差不得大于5%。在产品和片材上切割的试样要避免弯曲。5.2试样制备
5.2.1试样切割时,应避免受力变形和损伤。5.2.2试样的表面应当洁净,必要时可用难以还原的金属氧化物(镁铝硅酸盐水混合物)和水擦洗,再用蒸馏水冲洗,并烘干。
5.2.3试样表面既不能抛光或磨光,也不能用侵蚀或溶胀试样材料的有机物质擦洗。5.3试样数量
通常试样为3个,如需考虑各向异性的影响,应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切取3个试样。6
试验环境条件
按GB/T1446规定。推荐环境条件为温度:23士2)℃,相对湿度:(50士5)%。7试验步骤
测量试样的长度、宽度、厚度。试样的厚度应沿其长度方向在3个均匀分布点上测量,取其平7.1
均值。
7.2将试样放在高绝缘材料板上,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至少放置16h。7.3试验前,将供电电极接到试样两端。3
GB/T15738-2008
7.4将以上备测系统放人恒温箱内,在(70土2)℃条件下恒温2h,然后取出,在规定的环境下放置1h以上。对于70℃易发生变形的材料,可在(60士2)℃条件下恒温3h,取出后,在规定的环境下放置1h以上。
7.5将电位电极系统放在试样上,保证刀刃接触与电流方向成直角,而且任何一端电位电极与供电电极之间距离应大于20mm,在供电电极上施加直流电流,充电时间大于60s后读取电流值(I)。并用静电计测量电位电极之间的电压降(△U)。7.6移动电位电极的位置对同一试样再重新复测两次,以便得到在供电电极之间均匀分布的试样段上的电阻值。
7.7对其他试样进行同样的测量。试验结果的计算
电位电极每一个位置的电阻值按式(2)计算:R=AU
式中:
R——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AU-
电位电极之间的电压降,单位为伏特(V);一通过试样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当电流小于0.1μA时,按式(1)计算)。从三次试验结果中取中值,作为该试样的电阻值。8.2电阻率按式(3)计算:
式中:
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2·m);一按8.1得到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Q);A—垂直于电流方向的试样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见图3);一电位电极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8.3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及离散系数按GB/T1446的规定。供电电极;
横截面积(A)。
图3试样
(2)
·(3)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各项:
注明执行本标准;
试样的名称及来源;
试样的选取方向(如果需要);试样状态描述(试样的编号、形状、尺寸、外观);试样处理条件;
烘箱温度;
电位电极之间的距离;
电阻率的算术平均值(必要时,给出单值、标准偏差和离散系数);其他。
GB/T 15738--2008
GB/T15738-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导电和抗静电
纤维增强塑料电阻率试验方法
GB/T15738—2008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2008年10月第一版
印张0.75
5字数10千字
2008年10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3634定价14.00元昔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