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9326.1-200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9326.1-2008
中文名称:交流500kV及以下纸或聚丙烯复合纸绝缘金属套充油电缆及附件 第1部分: 试验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8-06-30
实施日期:2009-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927443
相关标签:
交流
聚丙烯
复合
绝缘
金属
电缆
附件
试验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线和电缆>>29.060.20电缆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工材料和通用零件>>K13电缆及其附件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4页
标准价格:20.0 元
计划单号:20064911-T-604
出版日期:2009-05-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8-06-11
起草人:邓长胜、阎孟昆、徐操、莫临元、王国忠、邢志强、梁波
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武汉高压研究院等
归口单位: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GB/T 9326的本部分适用于径向电尝纸或聚丙烯复合纸绝缘金属套充油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电缆及其附件运行时最小静压力为20 kPa至300 kPa,最大静压力不大于800 kPa,最小瞬时压力不小于20 kPa(所述压力为表压,高于大气压力的值)。除3.2、4.5和5.2可经买方和制造厂协议适当修改外,本部分亦适用于最大静压力超过800 kPa的电缆及附件。这些试验适用于在标称相间电压不超过500 kV系统中使用的电缆及附件。对于大长度电缆,本部分经买方和制造方协议适用。 GB/T 9326.1-2008 交流500kV及以下纸或聚丙烯复合纸绝缘金属套充油电缆及附件 第1部分: 试验 GB/T9326.1-200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29. 060.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GB/T 9326.1-2008
代替GB9326.1—1988
交流500kV及以下纸或聚丙烯复合纸绝缘金属套充油电缆及附件
第1部分:试验
Oil-filled,paper or polypropylene paper laminate insulated,metal-sheathed cablesand accessories for alternating voltages up to and including 500 ky-Part 1:Test
(IEC 60141-1:1993,Tests on oil-filled and gas-pressure cables andtheir accessories Part l.Oil-filled,paper or polypropylene paperlaminate insulated,metal-sheathed cables up to and including500kV,MOD)
2008-06-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数的防究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5-01实施
ii KAoNi KAca-
GB/T 9326.1—2008
GB/T9326《交流500kV及以下纸或聚丙烯复合纸绝缘金属套充油电缆及附件由五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试验:
第2部分:交流500kV及以下纸绝缘错套充油电缆;第3部分:终端
第4部分:接头,
第5部分:压力供油箱。
本部分是GB/T9326的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EC60141-1.1993充油电缆和压气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第1部分:交流电压500k及以下纸或聚内端复合纸绝缘金属护套充油电缆及其附件第3版第1号修改单1995)和第2号修改单(1998)内容也纳人正文,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自处用垂直双线标识。本标准对IE060141-1:1993部分内容作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正文,并在它们所议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D中列出了本部分章条号与IEC60111-1:1993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与1EC60141-1:1993相比的技术差异是:采用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IEC60071-1.1993,NEQ)电压等级的规定,用去了66kV以下和我国不适用的几种电压等级,其电压范图涵盖66kV110kV220kV.330kv.500kv五个等级:
根据GB311.1-1997的规定,增加了330kV.500kV电压等级的操作冲击电压试验:并根据DL/T401一2002高压电缆选用导则>确定了试验用的操作冲击电压和雷电种击电压峰值;将GB9326.2-1988中的电缆油样试验(分别为例行试验和安装后试验)铅套扩张试验(特殊试验),铅套和加强层压试验(型式试验)外护层沥青滴出试验(型式试验)外护套刮磨试验型式试验)增加作为本部分的内容:电缆型式试验增加铝套脑蚀打展试验(见4.0,附件型式试验增加了终端的无线电于优域验(见7.6);
安装后试验中增加了GB9326.1-1988中的润流动试验(见8.2)和没溃系数试验(见8.3)及其瓷料性附录(见附录B和附录
本部分代替GB9326.1—1988交流330kV及以下油纸绝缘自容式充油电缆及附件一般规定
还将GB9326.2—1988的有美内容纳人本部分本部分与GB9326.11988相比的主要技术差异是:本部分的名称修改为与IEC60141-1:1993一致,因而使得本部分与GB9326.11988相比适用的电压向上扩展到500kV,并包括了聚丙烯复合纸绝缘:增加了聚内络复合纸绝缘的相关内容(见表8):操作冲击试验施加试验电压(峰值)正,负极性各3饮改为正,负极性各10次(前版第2部分的7.4.4:本部分的4.6):
电缆型式试验增加了铝套腐蚀扩展试验(见4.10):附件型式试验增加了终端的无线电干扰试验(见 7.6)。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GB/T9326.1—2008
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3)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武汉高压研究院、上海三原电缆附件有限公司、上海电缆厂有限公司、湖北永鼎红旗电气有限公司、沈阳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邓长胜、阁孟昆、徐操、莫临元、王国忠、邢志强、梁波。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9326.1-1988.
1概述
ii KAoNni KAca-
GB/T9326.1-2008
交流500kV及以下纸或聚丙烯复合纸绝缘金属套充油电缆及附件
第1部分:试验
1.1范围
GB/T9326的本部分适用于径向电场、纸或聚丙烯复合纸绝缘金属套充油电缆及其附件的试验。电缆及其附件运行时最小静压力为20kPa~300kPa,最大静压力不大于800kPa,最小瞬时压力不小于20kPa(所述压力为表压,高于大气压力的值)。除3.2、4.5和5.2可经买方和制造厂协议适当修改外,本部分亦适用于最大静压力超过800kPa的电缆及附件。
这些试验适用于在标称相间电压不超过500kV系统中便用的电缆及附件。对于大长度电缆,本部分经买方和制造方协议适用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932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311.1-1997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nelIEC60071-1:1993))GB/T2951.112008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第1章厚度和外形尺寸的测量一机性能试验(IEC60811-1-1:2001,IDT)GB/T3048.13-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3部分:冲击电压试验(IEC60230:1966,IEC60060-1:1989,MOD)
GB/T3956-1997-电缆的导体(idtIEC60228:1978)GB/T9326.2-2008交流500kV及以下纸或聚丙烯复合纸绝缘金属套充油电缆及附件 第2部分:交流500kV及以下纸绝缘铅套充油电缆(IEC60141:1993.NEQ)GB/T116041989高压电器设备无线电千扰测试方法(cqvIEC60018:1983)JB/T8996-1999高压电缆选择导则(idtIEC60183:1984)JB/T10181.3-2000电缆载流量计算第2部分:热阻第1章热阻的计算(idtIEC60287-21:19943
JB/T10696.6--2007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6部分:挤出外套刮磨试验JB/T10696.5-2007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腐蚀扩展试验IEC60229:2007具有特殊保护作用的挤包的电缆外护套试验1.3定义和符号
GB/T9326的本部分采用下列定义和符号:炭黑纸屏蔽的电缆:电缆中用炭黑纸作为屏蔽包覆在导体上,并且炭黑纸与绝缘相接触。不用炭黑纸屏蔽的电缆:电缆中不用炭黑纸,而是用其他材料作屏蔽包覆在导体上或者有炭黑纸,但不与绝缘接触。对于本部分,导体无屏蔽的电缆包括在本组内。U。电缆和附件设计用的导体与绝缘线芯屏蔽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GB/T9326.1-2008
乙,电缆和附件设计用的任何二个导体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乙:系统最高电压。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系统内任何时刻和任意一点可能持续出现的最高的线电压有效值。
U:电缆和附件设计用的雷电冲击电压的峰值U.:电缆和附件设计用的操作冲击电压的峰值。1.4电压标示
电缆和附件应采用导体与绝缘线芯屏截间的额定电压U。以及导体间的额定电压U来标示,两者都以kV为单位,例如64/110。符合本部分的电缆能在下列类制的系统中运行:A类:这一类包括那些接地故障能尽可能快但任何情况下能在1min内切除的系统。B类:这一类包括那些在单相接地故障条件下能短时间运行的系统。按照JB/T89961999,这段时间应不超过
对于本部分的电缆,在任何场合可容许不超过8h的故障运行。每年总的接地故障时间应下通过125h。C类:这些电缆不是婴用在C类系统中运行的。件的设计达成协议
1.5试验条件
1.5. 1 工频试验电儿的率率和丧形交流试验电压的频率应不低于
49H2和
1.5.2冲击试验电压的波形
冲击电压波形直行合GB/T3048.131.5.3环境温度
除非另有规定
1.6特性
个高于61Hz
床分试验的环境温度设定在5C
有此要求时,应由买方和制造方就电缆和附电压的湖形应基本上为正弦波。之间
1.6.1为了进行并记录本部分所选的试验必须工解或申明不达特性
Lnv:雷电冲击耐受电压
a)额定电压
.k.操作冲击耐受电压Ukv
注:上逐对每种特
电视定的雷电种击耐受电压心
b)导体的型式容号体的材料和标称裁面(me
如果导体标称市不足按
绝缘线芯数。
宝口,应按42的表1选取,
门塑作冲击耐安电压
及导体电阻(导体电阻见22)。出的费值
每导体与绝缘线态屏间的电容,uF/km.在规定环境和安装条伙期运行时最高允许导体温度,0最低和最高允许静油压kPa
金属套的型式和材料,及金同套加强层的结构(若有的话)单根或多根导体与金属套之间的热阳,Ccm/w注:热阻应采用JB/T10181.3—2000给出的公式计算i
电场强度见4.1.2b)的3),和4.1.2c)的1>或2门,MV/m,附件的最大设计压力(见第5章)kPa.导体屏敲的类型(有炭黑纸或者不用炭思纸)导体电阻
绝缘厚度的最小规定值,金属套以及防蚀层的标称厚度,mm。m
电缆和导体的标称外径,mm。
金属套上的防蚀层的形式和材料。1.7试验类型和试验频度
1.7.1例行试验
例行试验是为了证明每根成品电缆的完善性而由制造厂在所有成品电缆上进行的试验。试验是在ii KAoNi KAca-
CB/T 9326.1—2008
制造长度上,即切制成交货长度前进行,还是在交货长度上进行,由买方和制造方之间协议决定,附件的例行试验按第5章进行。
1.7.2特殊试验(抽样试验)
1.7.2.1特殊试验是由制造厂在成品电缆的试样上或从成品电缆取下的组件上,以及附件的部件上按规定试验频度进行的试验,以验证成品电缆或附件符合设计规范,这些试验应仅在买方提出要求才做1.7.2.2尺寸测量频度
除非买方另有要求,本试验应在不多于交货根数10%(至少一根)的电缆上进行1.7.2.3机械试验频度
若合同中规定的总长度,三芯电缆超过2km或单芯电缆超过4km,试验的最大频度应按表1规定!
表1电缆取样的频度
电缆长度/km
多芯电缆
依次类推
1.7.3型式试验
小于或等于
依饮类推
单芯电缆
小于或等于
依饮类推
依欧类推
取自按合同制造的
电缆的试样数
依饮类推
型式试验是由制造厂在按照一般商业原则供应符合本部分要求的完成产品之前所进行的试验,以证明产品具有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满意性能这些试验具有这样的性质,即在它们做过后不需重做,除非材料或设计有了可能改变其性能特性的变动.
1.7.4安装后试验
安装后试验是为了证明电缆及其附件的完整性面进行的试验。2电缆的例行试验
2.1概述
2.2~2.7规定的试验,如1.7.1所定义,应在所有成品电统上进行。对于2.3.2.4和2.5规定的试验,电缆应装有合适的整端,且最高位置的油压调整到不大于200kPa或最小静压力(见1.6.1)加上50kPa,取较大值(所述压力为表压)。2.2导体电阻试验
应测量成品电缆中每根导体的直流电阻:三芯电缆(标称裁面不超过400mm)和单芯电缆(标称椒面不超过2500mm的电阻测量值,当校正到20℃,1km长度的数值时,应不超过GB/T3956-1997表2中第8和第9栏(铜导体)及第10栏(铅导体)第2种导体规定的数值对于导体大于上述标称截面或不包括在GB/T3956—1997表2中的电缆,直流电阻应达到制造厂的声明值。
温度和长度的校正应按GB/T3956—1997进行。试验前,电缆应在合理的恒定温度中至少放置12h。若对导体温度是否与环境温度相同有怀疑时,存放时间应延长到24h,
2.3电容试验
电容应在工频下用交流电桥进行测量,每一线芯电容应不大于声明值8%(见1.6.1)。3
CB/T9326.1—2008
2.4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
介质损耗角正切应采用1.5.1规定的工频试验电压,于环境温度下在每根导体和线芯屏敲之间进行测量。U。值不超过87kV,测量应在额定电压U。和2U。下进行,U,值超过87kV,测量应在额定电压U。和1.67U。下进行。
若在低于20C温度下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应校正到20C。按照下式试验温度与20C之间每差1℃从测量值中减去其2%
tand2=[1-0.02(20-t)tang,
式中·
换算至20C的tan值:
室温℃)时,tan的测量值
亦可按买方与制造间协议确认的适合于该种绝缘的校正曲线来进行校正。试验温度为20C或更高,则不应校正。
介质损耗角正切以及不同压的损摄耗角正切之差应不超过表7对于纸绝缘电缆或表8对于聚丙烯复合纸绝缘电缆的相应数值其声明值,取两者中的链小值2.5交流电压试验
试验应在环境温行·在每根导体和线态屏藏间施加工频交流试验电区15in。试验电压值应是(见表9):
不超过87kV的电缆,
U。超过87kv的电缆
售加规定值,绝线不应击室
电压应避步增
上面规定的交心式验可以用直流流武验代荐,试验电压值为
不超过220kV时:
交流试验电压的2.4倍U
,超过220V时(见表9)
交流试验电压的2.0倍,U
试验历时15mlu象应不击穿
2.6挤包外护套试
折包外护套应特成:60229:2007的钢行试验要求。成品电缆挤包的塑物户套应耐受直流电压负极性25V时间1m的耐压试穿,而不击穿,电压加在金属套或铠装与塑料
2.7电缆油样试验
电缆绝缘浸渍结束后2
面的导电层之间。
10天及连接电缆出厂的压力箱充油后2天一0天,从电缆油道及压力箱取出的油样应符合下述规定
油温20℃±10℃时,工题击强度应不小于50kv72.5mm油温100土1和电场梯度1kvmm时,tang应小于表2的规定。表2出试验电缆油润样的tans
颖定电压/kV
66,110,220
3电缆的特殊试验(抽样试验)
3.1厚度利量
3.1.1绝缘厚度测量
绝练厚度应在按1.7.2.2选取的每根成品电缆一端取下的试样上,用下述任一种方法进行测定。4
总的绝缘厚度应不小于规定的最小值。3. 1. 1. 1直径测量带尺法
-iiiKAoNni KAca-
GB/T 9326.1—2008
对于阅形或椭阅截面的绝缘导体,试样应剥掉绝缘屏蔽带露出绝缘线芯为止,在此状态下,采用直径测量带尺在离每段线芯端部50mm与100mm处测量线芯直径。直径测量带尺的标尺分度(按直径)应不大于0.5mm。
然后,剥去绝缘露出导体屏鼓,用直径测量带尺测量导体屏蔽直径。每一测量点的绝缘厚度用该点上测量的两个直径之差的一半来计算。3.1.1.2恒压力干分表法
对于扇形截面的绝缘导体,从试样上剥下的各层纸带登在一起,不必除去多余的浸遗剂,然后用具有下述特性的恒压力千分表(刻度盘)测量它们的总厚度。必要时,可将绝缘分成几小部分,以便于测量,千分表的精度应不小于士0.005mm,测量头直径为6mm-8mm,施加的压力应是350kPa士5%。测量面应是同心平面,而且行程范围内的平行度在0.003mm之内。3. 1. 2金属套厚度的测量
3.1.2.1铅套
铅套的最小厚度小于声明的标称值(见1.6.1)应不超过5%+0.1mm。铅套的厚度应由制造厂决定采用下述的一种方法来测量。3.1.2.1.1窄条法
铅套的厚度应在按1.7.2.2选取的成品电缆上切取约50mm长的铅套试样上测量。试样应纵向割开,并小心地展平,试样清理后,应沿铅套阅周离展苹的试样边缘不少于10mm处测量多点。测量用千分尺的测量头直径为4mm~8mm,精度为士0.01mm。3.1.2.1.2圆环法
铅套厚度应在从试样上小心地切取的圆环上进行测量。应沿圆环试样圆周测量足够多的点,以确保测到最小厚度。测量用千分尺的一个测量头是平的,另一个是球状;或一个是平的,另一个是觉为0.8mm,长2.4mm的矩形平面。球形测头或矩形测头应置于环的内侧。千分尺的精度应为±o.001 mm.
3.1.2.2光铝套或皱纹铝套
被测试样应在按1.7.2.2选取的成品电缆上距端部不小于300mm处切取。试样应是小心地从错套上裁取的50mm长的圆环,
应沿着环试样圆周测量足够多的点,以确保测到最小厚度。测量应采用测量头半径为3mm球面的千分尺,其精度应为士0.01mm。如此测得的最小厚度小于规定值(见1.6.1)不应超过:光铝套-10%+0.1mm
纹铝套15%+0.1mm。
3.1.3挤包聚合物外护套厚度测量3.1.3.1应采用GB/T2951.11—2008的8.2所述试验方法进行测量。3.1.3.2对于光铝套上挤包的聚合物外护套,六个测量值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值(见1.6.1),并且其最小测量值应不比规定值小0.1mm+15%标称值。3.1.3.3在所有其他情况下,任一点的最小测量厚度应不比规定值(见1.6.1)小0.2mm十20%标称值。
3.1.4复试步骤
若任何试样未通过3.1中任何一项试验,推荐从同一批产品中另取二个试样,进行原试样未通过的项或几项试验,若附加的二个试样都通过试验,则被取试样的该批所有电缆应认为符合本部分要求。若其中任一个试样不合格,则这些试样代表的该批产品应为不合格。进一步的再取样和试验,应经双方GB/T9326.1-2008
协商。
3.2机械性能试验
机械性能试验包括电缆的弯曲试验及随后进行的电气试验和结构检查。本试验的试样应按1.7.2.3选取。
3.2.1弯曲试验
弯曲试验应在至少能在试验阅简上绕一整圈的足够长度的电缆试样上进行。除非顾客另有规定,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下进行。
试验圆简的直径见表3。
表3弯曲试验圆筒的直径
电缆类型
铅套、铅合金套、皱纹铝套的单芯电缆铅套、铅合金套、皱纹铝套的三芯电缆所有光铝套电缆
试验圆简的直径
(偏差+5%)
25(D+a)
20(D+&
36(D+d)
注:表中,D测量的承受压力的金属套外径或皱纹铝套电筑的被纹峰直径:一导体直径测量值,或者如果是非园形导体,则是导体周长测量值的1/3.14倍。事实上·由于这些电缆试验圆简的直径较大·因此运输和安装时必频采用比加强铅套或皱纹铝套电缆更大直轻的电境盘和数设半径。
电缆应展直平放,一端固定在试验圆筒上。沿电缆顶部平行于电缆纵轴面一条参考线,然后平稳地转动回简,使所有电缆在上面紧绕一圈。然后反方向转动圆简,使电缆放开。将电缆沿其纵轴旋转180°,试验圆简按前述一样的转动方向重复卷绕,效开过程。然后再将电缆沿其纵轴旋转180°,回到它的起始位置,即参考线向上。也允许采用另一试验方法,将试验圆简反向转动,而电缆的位置可以保持相同,使电缆交替地在试验园简的顶部和底部卷绕,绕紧电缆/放开电缆/电缆翻转/绕紧电缆/放开电缆/电缆翻转的完整过程应在电缆试样上重复三次。3.2.2电气试验
上述弯曲试验完成后,电缆试样应按2.5规定的交流试验电压经受15min高电压试验。3.2.3金属套、加强带或防蚀层的检查按3.2.2做了工频高压试验后,应从经过试验的电缆试样的中部取下约1m长的试品,剥开并进行检查。防蚀层和加强层不应严重地移位或损坏:承压护套应无裂纹和开裂。3.2.4绝缘的检查
按3.2.3内容检查后,应从试样的中部切下一段300mm长的电缆段。应剥掉金局套和内层的绑扎带(若有的话)及填充物等,从而得到一段单芯电缆试样或三芯电缆的三段绝缘线芯试样应一次剥除少量绝缘纸带,并检查纸带撕裂和间隙。应符合下列要求:a)在300mm长的试样中,纵向斯裂或边缘斯裂超过7.5mm的绝缘带数,每芯不应超过二处,b)在整个绝缘中,任何一点不得有超过以下任何一条规定的缺陷:1)相邻绝缘纸带上的二个任何长度的重合撕裂:2)在相邻绝缘纸带上的二个任何长度的重合间隙。如果这些间隙重合是由于纸包反向引起的,则充许有三个。
上述要求中不包括炭黑纸。
3.2.5复试步骤
若不符合上述要求,应从另一制造长度上取一新的试样,并应重复进行3.2规定的全部试验步骤。若重复试验符合上述要求,则应认为该批电缆符合本部分。3.3铅套扩张试验
GB/T9326.1-2008
将150mm长的铅管置于圆体上,圆锥体底部直径与高之比为1:3。试验时,铅管内应加油润滑,垂直轻挪圆锥体底部,然后转动铅管或锥体,试验进行到将铅管扩张至要求内径时为止。铅套在圆锥体上扩张至铅套前直径的13倍,应不破裂,4电缆的型式试验
4.1概述
4.1.14.3,4.4和4.5规定的试验旨在证明电缆设计的基本性能参数符合规定要求。若合同涉及电缆的任一项试验或所有试验过去已经在“类同设计”的电缆上做过,并且制造厂对此提供证明,则某项试验或所有试验可以不做
4.1.2“类同设计”定义为一种电缆与合同电缆相比具备下列每项试验的如下特性(除以下规定外,允许有5%的偏差):
a介质损耗角正切/温度试验c见4.3)1额定电压U,在士10%之内
2)相同的线芯数;
3)最高允许导体温度相同或更高:4)最小允许油压相同或较低:
5)绝缘类型相同(即纸或聚丙烯复合纸)。b)绝缘安全试验(见4.4)
与上述对介质损耗角/温度试验规定一样,但附加下述要求:1)导体直径相同或更大
2)类同的导体形状:
3)额定电压U。下最大电场强度相同或更高(按实际尺寸计算)当制造厂实际上提供的电缆额定电压相同,绝缘厚度也相同,并与导体尺寸无关时,上速1和3)的要求应不适用,而应采用下述要求:1)相同的规定绝缘厚度:
2)相同的导体直径:或者应已经在二根电缆上进行了符合上述所有要求的试验,其中一根电缆导体直径比它小,另一根电缆导体直径比它大。c)雷电冲击电压试验(见4.5)和操作冲击电压试验(适用时,见4.6)与上述对绝缘安全试验规定一样,但有下述附加要求:1)U,和U.(适用时)下最大电场强度相同或更高(按实际尺寸计算)。当制造厂实际上提供的电缆额定电压相同,绝缘厚度也相同,并与导体尺寸无关时,上述1)项应用下述要求代替:
2)电缆已在等于或大于U,和U(适用时)的电压下进行过试验。4.2试验要求
4.34.4、4.5和4.6规定的试验可按制造厂的意恩,分别在不同的电缆试样上进行,或只在电缆的一根试样上进行。若在一根电缆试样上做一项以上的试验,试验顺序应由制造厂决定。若第二项或紧接的试验不符合要求,未通过的试验应在新的电缆试样上重复进行,且此重复试验的结果应只对试验结果的最终评价有效
对于电气试验,此电缆试样或多个试样应安装合适的终端头,试验装置最高点的润压应保持在1.6.1所述的最小值,偏差为十25%。若是三芯电缆,电气试验应只在一根线芯上进行。GB/T 9326.1—2008
4.3介质损耗角正切/温度试验
本试验应在至少10㎡长的电缆试样上进行介质损耗角正切应在额定电压U。下及下列情况下测量:)在环境温度下,电缆温度应不得高于25℃;b)使用附录A所述的一种加热方法将电缆导体温度加热到不超过其最高充许温度5℃后:冷却期间,在约60℃和40芒导体温度下:d>冷却到环境温度后立即进行。整个试验期间(即在所有5种温度条件下),介质损耗角正切应不超过表7对于纸绝缘电缆或表8对于聚丙烯复合纸绝缘电缆的试验电压U。的规定值。4.4绝缘安全试验
接3.2.1弯曲试验后,应在电缆试样的导体与线芯屏酸之间连续施加工频试验电压24h,不包括终端头在内,试样应至少10m长,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下进行。试验电压值应为(见表9):2.5U适用于U。不超过87kV的电缆;-1.730。+100kV,适用于U.超过87kV的电缆,试验过程中绝缘不应击穿。
4.5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4.5.1概述
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应在已经按3.2.1的条件和步骤做过弯曲试验的电缆试样上进行。若试样组合包括接头,见7.2规定。冲击电压试验后,电缆试样应按4.5.4进行交流电压试验。终端套管底板之间电缆的最小长度应为10m4.5.2试验步骤和要求
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应在试样按4.5.3的要求加热后进行。电缆应在试验温度下至少保持2h,然后在电缆的一根线芯的导体和线芯屏鼓间应施加规定的雷电冲击试验电压的峰值10次正极性和10次负极性冲击。雷电冲击试验电压的峰值应不低于表4的规定值。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校正和详细的试验步骤应按GB/T3048.132007要求试验期间,电缆绝缘不应击穿。表4冲击电压试验的规定电压值(峰值)电缆额定电压/kV
4.5.3试验温度
雷电冲击试验电压/eV
试验温度应是最高连续运行温度,偏差为十5C。制造厂可选择附录A中任何一种加热方法。4.5.4冲击试验后的交流电压试验操作冲击试验电压/kV
4.5.2所述的试验完成后,试样应由制造厂决定在环境温度下或在冷却过程的任何温度下进行工频高压试验。
试验应按2.5规定进行。电缆绝缘不应击穿。8
4.6操作冲击电压试验
操作冲击电压试验在雷电冲击试验之前进行。GB/T 9326.1—2008
电缆试样按4.5.3加热,试验温度达到电缆最高连续运行温度,偏差为十5℃,保持2h然后施加表4规定的操作冲击试验电压(蜂值)正、负极性各10次。绝缘应不击穿。
4.7铅套和加强层液压试验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弯曲试验以后,取5m长试样放置在槽钢或角铁上,每隔1m予以固定,电缆两蹈头应加固。一端接压力表,一端接水压泵逐渐加液压至2倍设计最高压力,铅套应不开裂。4.8外护层沥青滴出试验
如电缆外护层有沥青,应从成品电缆上取300mm长试样,试验前将试样两端40mm的外护层剥除到金属套为止。清除金属套上的沥青残余物后,将试样水平放置于恒温烘箱内,在温度70℃土2℃下经4h,沥青涂料应不滴出。
4.9挤包外护套刮磨试验
试样经3.2.2规定的弯曲试验后,应按JB/T10696.6—2007进行刮磨试验。把经过刮磨试验的试样,在室温下浸人0.5%(质量比)氧化钠和大约0.1%(质量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液中至少24h,铜带和铅套焊在一起作为负极,在铅套和盐溶液之间施加直流电压20kV历时1min。然后按表5施加雷电冲击电压,正负极性各10次。试样应不击穿。表5挤包外护套雷电冲击电压试验的规定电压值(峰值)电缆额定电压/ky
雷电冲击试验电压/kv
把试样从溶液中取出,剥下包含刮磨部位的1m长护套,用肉眼观察护套内外表面,应无裂缝和开裂。
4.10铝套腐蚀扩展试验
试验按JB/T10696.5—2007的规定进行。5附件的例行试验
5.1概述
5.2和5.3规定的试验应在按合同有关条款供应的每个附件上进行。5.2接头和终端套管组件
每个接头和终端套管部件,如瓷套和带焊缝的部件,应在环境温度下以二倍设计最大静压力(见1.6.1)进行15min液压试验,试验结果不应发生谚漏注:着设计压力超过800kPa,由制造厂和买方协商,试验压力可小手二倍设计最大静压力:但绝不能小于1600kPa(所逐压力为表压)
5.3压力箱一液压试验
应在环境温度下对所有压力箱施加相当于1.1倍压力箱的设计最大静压力的液压,若外保护层有可能掩盖存在渗漏,则此试验应在施加外保护套之前进行。加压8h后,应无渗漏可见。
5.4压力表
如果压力表制造厂提供试验证书,则本试验可不做。每个垂直安装的压力表应在20士5的温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