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028.2-1994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道路车辆工程>>43.020道路车辆综合
中标分类号:车辆>>摩托车>>T80摩托车综合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4-04-04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兵器标准化所
归口单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木材胶粘剂及其树脂粘度测定法。本标准适用于木材工业中液体胶粘剂及树脂(酚醛、脲醛及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粘度的测定。 GB/T 15028.2-1994 摩托车操纵稳定性术语 车轮和轮胎 GB/T15028.2-1994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摩托车操纵稳定性术语
车轮和轮胎
Motorcycles--Terminology of controllabilityand stability-Wheels and tyres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 15028.2--94
本标准规定了两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车轮及轮胎的坐标系、变量、作用力、系数和作用力矩的专用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两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其它摩托车亦可参照使用。2引用标准
GB6326轮胎术语及其定义
GB/T15028.1摩托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坐标系和运动3 轮胎坐标系和变量 tyre axis system and variables3.1车轮平面wheel plane
垂直于车轮回转轴的轮胎中心平面。3.2 车轮中心 wheel centre
车轮平面与车轮回转轴线的交点。3. 3 轮胎印迹理论中心 conventional centre of tyre contact车轮回转轴线在路面平面上的投影与车轮平面的交点。轮胎印迹儿何中心 geometrical centre of tyre contact3.4
路面与轮胎印迹面积的几何中心。轮胎印迹有效中心 effective centre of tyre contact3.5
路面与轮胎印迹面积内的压力中心。当车轮侧倾时,轮胎印迹有效中心沿侧倾方向移动。注:由于作用力引起轮胎变形,轮胎印迹有效中心不一定就是轮胎印迹几何中心。3.6轮胎水平坐标系horizontal tyre axis system(xt*ye,zt)按GB/T15028.1中的规定(见图1)。外倾角camber angle(y)
车轮平面与垂直平面间的夹角(见图1)。3.8轮胎侧偏角tyre slipangle(α)轮胎印迹理论中心的车轮前进方向与。轴间的夹角(见图1)。3.9 滑动率 slip ratio(S)
路面与轮胎的相对速度与轮胎圆周速度的比值(驱动时)。路面与轮胎相对速度与车辆前进速度的比值(制动时)。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04-04批准174
免费下费
1994-11-01实施
驱动时
制动时
式中S-滑动率;
一侧偏角,rad;
GB/T 15028.2---94
Vtxcosα-
Vxcosa--V.
Vee cosa
Vx一车轮中心的前进速度,m/s;Vte—车轮中心处的轮胎印迹理论中心的圆周速度,m/s。4轮胎上的力及其系数forces applied to tyres and their coefficients4.1轮胎垂直载荷tyre vertical load路面平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在轴上的分力(见图1)。4.2轮胎侧向力tyre lateral force路面平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在轴上的分力(见图1)。4.3轮胎纵向力tyrelongitudinal force路面平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在2轴上的分力(见图1。4.4轮胎垂直刚度tyre vertical stiffness(1)
当外倾角为0时,轮胎印迹理论中心与车轮中心之间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的单位增量所对应的垂直载荷的增量。
4.5轮胎侧向刚度tyre lateral stiffness当外倾角为0°并承受规定的载荷时,车轮中心相对于支承面在轴方向上位移的单位增量所对应的轮胎侧向力的增量。
4.6驱动力driving force
由实际作用的驱动力矩在轴正方向上产生的轮胎纵向力。4.7制动力braking force
由实际作用的制动力矩产生的负轮胎纵向力。4.8锥形力conicityforce
当外倾角和轮胎,侧偏角为0°时,其方向(相对于水平轮胎坐标系)随车轮回转方向变化而变化的轮胎侧向力。
4.9偏转力plysteer force
当外倾角和轮胎侧偏角为0°时,其方向(相对于水平轮胎坐标系)不随车轮回转方向变化而变化的轮胎侧向力。
4.10外倾力(外倾推力)camber force(camber thrust)当轮胎侧偏角为0°时,并已减去锥形力与偏转力时,作用于轮胎上并产生外倾角的轮胎侧向力。4.11侧偏力cornering force
当外倾角为0°时,路面平在作用于车轮并使轮胎产生侧偏角的水平分力,其方向垂直于车轮前进方向(见图2)。
4.12轮胎横向力tyre side force当外倾角为0°时,并已减去锥形力与偏转力时的轮胎侧向力(见图2)。4.13牵引力tractive force
在轮胎印迹有效中心处,车轮前进方向上的轮胎力的向量合力。牵引力等于轮胎纵向力乘以轮胎175
代授搜区
外标佛
年费下关
侧偏角的正弦之和。
4.14牵引阻力drag force
等于负的牵引力(见图2)。
4.15滚动阻力 rolling resistance按GB6326中10.14的规定。
GB/T 15028.2--94
4. 16 滚动阻力系数 rolling resistance coefficient滚动阻力与轮胎垂直载荷之比。4.17 外倾刚度 camber stiffness轮胎侧向力变量与外倾角变量之比(通常指在外倾角和侧偏角为0°时的测定值)。4.18外倾刚度系数carnber stiffness coefficient轮胎自由直线滚动时外倾刚度与垂直载荷之比。9侧偏刚度cornering stiffness4.19
轮胎侧向力变量与侧偏角变量之比(通常指在轮胎侧偏角和外倾角为0°时的测定值)。侧偏刚度系统 cornering stiffness coefficent4.20
轮胎自由直线滚动时,侧偏刚度与垂直载荷之比。4.21
轮胎拖距pneumatic trail
轮胎印迹理论中心与轮胎横向合力作用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轮胎滞后tyre lag
由于轮胎的侧偏角或外倾角变化引起的轮胎侧向力变化的延迟。衰减距离 relaxation length
轮胎滞后期间行驶的距离。
注:通常将当轮胎侧偏角和(或)外倾角由0°阶联变化时,轮胎侧向力变化到稳态值的63.2%时,轮胎滚动的距离定义为衰减距离。
5 轮胎力矩 moments applied to tyres5.1倾覆力矩 overturning moment由路面平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矩,在轴方向上的分量。5.2滚动阻力矩rolling resistance moment由滚动阻力产生的轮胎力矩,在轴方向上的分量。5.3
外倾力矩camber torque
当轮胎侧偏角为0°时,由路面平面作用于车轮上并产生外倾角的一些力矩在轴方向上的分量。5.4
回正力矩aligning torque
使轮胎绕z,轴回转的轮胎力矩的分量。176
下减造罗网
轮胎侧向力
滚动阻力
最程力矩
幸引阻力
GB/T 15028.2—94
轮胎垂直载荷
回正力矩
外顿力矩
外颌角
车轮平面
滚动阻力
回正力矩
侧偏力
轮胎横向力
车轮前进方向
轮胎侧偏角
回转轴线
轮胎纵向力
车轮前进方向
轮胎侧偏角
侧偏刚度
侧偏刚度系数
侧偏力
车轮平面
车轮中心
滚动阻力
滚动阻力矩·
滚动阻力系数
滑动率
回正力矩·
轮胎侧偏角
轮胎侧向刚度
轮胎侧向力
轮胎垂直刚度
轮胎垂直载荷
轮胎横向力
轮胎力矩
轮胎上的力及其系数
轮胎水平坐标系
轮胎拖距
.......
轮胎印迹几何中心
轮胎印迹理论中心
Et+Yt+zt
轮胎印迹有效中心·
轮胎滞后
轮胎纵向力
国国电
轮胎坐标系和变量·
偏转力
牵引力
牵引阻力
、178
GB/T 15028.2—94
附录A
中文索引(按汉语拼音排序)
(补充件)
电电迎迎品临
中中中e心
中中中中业专心心中心
国电国电电电电电
倾覆力矩
驱动力·
衰减距离
外倾刚度
外倾刚度系数
外倾角
外倾力(外倾推力)
外倾力矩·
制动力
锥形力、
aligning torqu
braking force
camber angle y
camber force(camber thrust)
camber stiffness
camber stiffness coefficientcamber torque
conicity force -..
o00oe0
conventional centre of tyre contactcornering force
cornering stiffness
cornering stiffness coefficientdrag force
driving force
effective centre of tyre contactGB/T 15028.2—94
电品电邮心心
附录Bbzxz.net
英文索引
(补充件)
中心中中中心中心心
中心中中心中中心中中中中中品心心专专专中中业业业心
.... 4.8
GB/T 15028.2-94
forces applied to tyres and their coefficientsG
geometrical centre of tyre contactH
horizontal tyre axis system
moments applied to tyres
overturning moment
plysteer force
pneumatic trail
relaxation length
rolling resistance
tt+yt+
rolling resistance coefficient ....rolling resistance moment
slip ratio
tractive force
tyre axis system and variablestyre lag
中国营
tyre lateral force
tyre lateral stiffness
tyre longitudinal force
tyre side force
tyre slip angle
tyre verticai load
tyre vertical stiffness
wheel centre
wheel plane
业资水免带下费
附加说明:
GB/T 15028.2—94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机械电子工业部兵器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慧荣、高郁冬。标准搜
各义标准行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