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0610-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0610-2009
中文名称: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 轮廓法 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3-16
实施日期:2009-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110099
相关标签:
产品
几何
技术规范
表面
结构
轮廓
评定
规则
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长度和角度测量>>17.040.20表面特征
中标分类号:机械>>机械综合>>J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37063
页数:10页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62363-T-604
出版日期:2009-05-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9-03-22
起草人:王欣玲、郎岩梅、吴迅、王忠滨、高思田、赵军、陈景玉
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计量检测研究院等
归口单位: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GB/T 3505-2009、GB/T 18618、GB/T 18778.2-2003、GB/T 18778.3-2006中定义的各种表面结构参数的测得值和公差极限相比较的规则。本标准还规定了应用GB/T 6062规定的触针式仪器测量GB/T 3505-2009定义的粗糙度轮廓参数时选用截止波长λc的缺省规则。 GB/T 10610-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 轮廓法 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GB/T10610-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17.04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610—2009/IS04288:1996代替GB/T10610-199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
轮廓法
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Surface texture:Profilemethod-Rules and procedur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surface texture(ISO 4288:1996,IDT)
2009-03-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码防伪
2009-11-01实施
GB/T10610—2009/ISO4288:1996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4288:199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评定
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英文版)。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IS04288:1996保持一致,仅作如下编辑性修改: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引言;
--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用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本标准代替GB/T10610199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表面结构轮廓法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本标准与GB/T10610
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5项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4.1.2、5.2、6.2、7.2.1条中的个别文字;·修改了表1、表2、表3的表题;-表3中Rsm的单位名称由\μm”改为“mm”;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在GPS体系中的位置在附录B中说明。本标准由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欣玲、郎岩梅、吴迅、主忠滨、高思田、赵军、陈景玉。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0610·1983、GB/T10610-1998。I
1范围
GB/T10610—2009/ISO4288:199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
评定表面结构的规则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GB/T3505-·2009、GB/T18618、GB/T18778.2-2003、GB/T18778.3·2006中定义的各种表面结构参数的测得值和公差极限相比较的规则。本标准还规定了应用GB/T6062规定的触针式仪器测量GB/T3505-2009定义的粗糙度轮廊参数时选用截止波长入c的缺省规则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31·200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ISO1302:2002IDT)
GB/T103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廊法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及其数值GB/T3505-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ISO4287:1997,IDT)
GB/T6062--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性(ISO3274:1996,IDT)
表面结构轮廊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表面结构
轮廓法接触(触针)式仪器的标称特GB/T18618-2002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图形参数(eqvISO12085:
GB/T18778.1--2002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廊法具有复合加工特征的表面第1部分:滤波和一般测量条件(eqvISO13565-1:1996)GB/T18778.2--2003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廊法具有复合加工特征的表面第2部分:用线性化的支承率曲线表征高度特性(ISO13565-2:1996,IDT)GB/T18778.3--200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具有复合加工特征的表面第3部分:用概率支承率曲线表征高度特性(ISO13565-3:1998,IDT)GB/T18779.1·2002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工件与测量设备的测量检验第1部分:按规范检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规则(eqvIS014253-1:1998)GB/Z20308--200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总体规划(ISO/TR14638:1995,MOD)3术语和定义
GB/T6062-2009、GB/T3505-2009、GB/T18618-2002、GB/T18778.2:2003、GB/T18778.3—2006标准中所规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GB/T10610-2009/ISO4288:1996
4参数测定
4.1在取样长度上定义的参数
4.1.1参数测定
仪由··个取样长度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参数值的一次测定。4.1.2平均参数测定
把所有按单个取样长度算出的参数值,取算术平均求得··个平均参数的测定当取5个取样长度(缺省值)测定粗糙度轮廊参数时,不需要在参数符号后面作出标记。如果参数值不是在5个取样长度上测得的,则必须在参数符号后面标记取样长度的个数,例如:R!、R
4.2在评定长度上定义的参数
对于在评定长度.上定义的参数:Pt、Ri和Wt.参数值的测定是由在评定长度(取GB/T1031规定的评定长度缺省值)上的测量数据计算得到的4.3曲线及相关参数
对于曲线及相关参数的测定.首先以评定长度为基础求解这曲线,再利用这曲线上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某··参数数值。
4.4缺省评定长度
如果在图样上或技术产品文件中没有其他标注,缺省评定长度应遵循以下规定:R参数:按第7章给定的评定长度:P参数:评定长度等于被测特征的长度;图形参数:评定长度的规定见GB/T186182002中第5章;GB/T13778.22003、GB/T18778.3—2006中定义的参数,评定长度的规定见GBT18778.12002中第7章。
5测得值与公差极限值相比较的规则5.1被检特征的区域
被检验L件各个部位的表面结构,可能呈现均匀一致状况,也可能差别很大,这点通过目测表面就能看出。在表面结构看来均匀的情况下,应采用整体表面上测得的参数值与图样上或技术产品文件的规定值相比较,
如果个别区域的表面结构有明显差异,应将每个区域上测定的参数值分别与图样上或技术产品义件中的规定值相比较,
当参数的规定值为上限值时,应在几个测量区域中选择可能会出现最大参数值的区域测。5.216%规则
当参数的规定值为上限值(见GB/T1312006)时,如果所选参数在同··评定长度上的全部实测值(见注1、注2)中,大于图样或技术产品文件中规定值的个数不超过实测值总数的16%.则该表面合格.
当参数的规定值为下限值时.如果所选参数在同-评定长度上的全部实测值(见注1、注2)中,小于图样或技术文件中规定值的个数不超过实测值总数的16%,则该表面合格,指明参数的上、下限值时,所用参数符号没有\max标记。注1:附录A提供了有关测量值和1、限值进行比较的简单实用的指导。注2:若被检表面粗糙度轮廊参数值遵循正态分布,将粗糙度轮廓参数16为的测得值超过规定值作为极限条件,这个判定原则与由μ+值确定的极限条件致。其中,为粗糙度轮腕参数的算术平均值,为这些数值的标准偏差。值越大粗糙度轮案参数的平均值就偏离规定的极限(上限值)越远(见图1)。2
5.3最大规则
GB/T 10610—2009/ISO 4288:1996表面结构参数的.上限值
表面结构参数值
检验时,若参数的规定值为最大值(见GB/T131一2006中3.4),则在被检表面的全部区域内测得的参数值一个也不应超过图样或技术产品文件中的规定值。若规定参数的最大值,应在参数符号后面增加一个“max”标记,例如:Rzmax。5.4测量不确定度
为了验证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将测得参数值和规定公差极限进行比较时,应根据GB/T18779.1·2002中的规定,把测量不确定度考虑进去。在将测量结果与上限值或下限值进行比较时,估算测量不确定度不必考虑表面的不均匀性,因为这在允许16%超差中已计及。6参数评定
6.1概述
表面结构参数不能用来描述表面缺陷。因此在检验表面结构时,不应把表面缺陷,例如划痕、气孔等考虑进去。
为了判定工件表面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必须采用表面结构参数的一组测量值,其中的每组数值是在一个评定长度上测定的。
对被检表面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判定的可靠性,以及由同一表面获得的表面结构参数平均值的精度取决于获得表面参数的评定长度内取样长度的个数,而且也取决于评定长度的个数,即在表面的测量次数。
6.2粗糙度轮廓参数
对于GB/T3505·2009定义的粗糙度系列参数,如果评定长度不等于5个取样长度,则其上、下限值应重新计算,将其与评定长度等于5个取样长度时的极限值联系起来。图1中所示每个等于5。,和α;的关系由下式给出:
式中n为所用取样长度的个数(小于5)。测量的次数越多,评定长度越长,则判定被检表面是否符合要求的可靠性越高,测量参数平均值的不确定度也越小。
然而,测量次数的增加将导致测量时间和成本的增加。因此,检验方法必须考虑一个兼顾可靠性和成本的折衷方案(参见附录A)。3
GB/T10610—2009/IS04288:19967用触针式仪器检验的规则和方法7.1粗糙度轮廓参数测量中确定截止波长的基本原则当工业产品文件或图样的技术条件中已规定取样长度时.截止波长入c应与规定的取样长度值相同。
若在图样或产品文件中没有出现粗糙度的技术规范或给出的粗糙度规范中没有规定取样长度,可由7.2给出的方法选定截止波长。7.2粗糙度轮廓参数的测量
没有指定测量方向时,工件的安放应使其测量截面方向与得到粗糙度幅度参数(Rα、R)最大值的测量方向相--致,该方向垂直于被测表面的加工纹理,对无方向性的表面.测量截面的方向可以是任意的。
应在被测表面可能产生极值的部位行测量这可通过目测来估计,应在表面这··部位均匀分布的位置上分别测量,以获得各个独立的测量结果,为了确定粗糙度轮廓参数的测得值,应首先观察表面并判断粗糙度轮腕是周期性的还是非周期性的。若没有其他规定.应以这-判断为基础、按7.2.!或7.2.2中规定的程序执行,如果采用特殊的测量程序,必须在技术文件和测量记录中加以说明。7.2.1非周期性粗糙度轮廓的测量程序对于具有非周期粗糙度轮的表面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测量:根据需要,可以采用目测、粗糙度比较样块比较、全轮轨迹的图解分析等方法来估计被测的a
粗糙度轮廓参数Ru、R=、Rmax或Rsm的数值、b)
利用a)中估计的Ra、Rz、R=max或Rsm的数值.按表1、表2或表3预选取样长度。c)
用测量仪器按b)中预选的取样长度,完成Ru、R=、R=,max或Rsm的--次预测量。将测得的Rα、R、R=max或Rsm的数值.与表1、表2或表3中预选取样长度所对应的Ru、d)
R、Rzmax或Rsm的数值范围相比较。如果测得值超出了预选取样长度对应的数值范围,则应按测得值对应的取样长度来设定,即把仪器调整至相应的较高或较低的取样长度。然后应用这·-调整后的取样长度测得-·组参数值,并再次与表1、表2或表3中数值比较。此时,测得值应达到由表1、表2或表3建议的测得值和取样长度的组合,如果以前在d)步骤评定时没有采用过更短的取样长度.则把取样长度调至更短些获得-组)
Ra、R、Rz;max或Rsm的数值.检查所测得的Ra、R:、R=;max或Rsm的数值和取样长度的组合是否亦满足表1、表2或表3的规定。只要d)步骤中最后的设定与表1、表2或表3相符合则设定的取样长度和Ra、R=、R=max或f)
Rsm的数值者是正确的,如果c)步骤也产生-·个满足表1、表2或表3规定的组合.则这个较短的取样长度设定值和相对应的Ra、R=、R=.max或Rsm的数值是最佳的。用上述步骤中预选出的截止波长(取样长度)完成··次所需参数的测量。g)
7.2.2周期性粗糙度轮廊的测量程序对于具有周期性粗糙度轮廊的表面应采用下述步骤进行测量:用图解法估计被测粗糙度表面的参数Rsm的数值。a)
按估计的Rsm的数值,由表3确定推荐的取样长度作为截止波长值。b)
必要时,如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利用由b)选定的截止波长值测量Rsm值。c)
如果按照c)步骤得到的Rsm值由表3查出的取样长度比b)确定的取样长度较小或较大,则应采用这较小或较大的取样长度值作为截止波长值。用上述步骤中确定的截止波长(取样长度)完成--次所需参数的测量。c)
GB/T10610—2009/IS04288:1996表1测量非周期性轮廓(如磨削轮廓)的Ra、Rq、Rsk、Rku、RAg值及曲线和相关参数的粗糙度取样长度Ra/μm
(0.006)0.020.1210粗糙度取样长度
粗糙度评定长度
表2测量非周期性轮廓(如磨削轮廓)的Rz、Ry、Rp、Rc、Rt值的粗糙度取样长度Rz',Rz, max/
(0.025)0.10.51050、Rzmax≤200
aRz是在测量Rz、Ru、Rp、Rc和Rt时使用。粗糙度取样长度
bRzimax仅在测量Rzimax、Rpimax、Rumax和Rcimax时使用。粗糙度评定长度
表3测量周期性轮廓的R参数及周期性和非周期性轮廓的Rsm值的粗糙度取样长度Rsm/mm
0.0130.040.130.41.3粗糙度取样长度
粗糙度评定长度
GB/T10610---2009/IS04288:1996A.1概述bZxz.net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粗糙度检验的简化程序
下面举例说明粗糙度检验的几种程序,标准正文中对检验程序已作详细规定.这里的程序仪作为-·种简化的程序。
A.2目视检查
对于粗糙度与规定值相比明显地好或明显地不好.或者因为存在明显影响表面功能的缺陷,没必要用更精确的方法来检验的工件表面.采用目视法检查A.3比较检查
如果目视检查不能作出判定,可采消与粗糙度比较样块进行触觉和视觉比较的方法。A.4测量
如果用比较法检验不能作出判定,应根据目视检查结果,在被测表面上最有可能出现极值的部位进行测量。
A.4.1在所标范的参数符号后面没有注明\max”(最大值)的要求时.若出现下述情况,I.件是合格的并停止检测,否测,I件应判废。第1个测得值不超过图样上规定值的70%;最初的3个测得值不超过规定值;最初的6个测得值中只有1个值超过规定值;最初的12个测得值中只有2个值超过规定值对重要零件判废前,有时可做多于12次的测量。如测量25次,允许有1个测得值超过规定值。A.4.2在标注的参数符号后面有尾标\max\时、一般在表面可能出现最大值处(为有明显可见的深槽处)应至少进行三次测量;如果表面呈均匀痕迹,则可在均匀分布的个部位测量,A.4.3利用测量仪器能获得最可靠的粗糙度检验结果:因此.对于要求严格的零件,··开始就应直接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检验。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在GPS矩阵模型中的位置
GPS矩阵的全部详情参见GB/Z203082006。B.1本标准的信息及其应用
本标准规定了以下有关问题的规则:表面结构参数测得值和极限值之间的比较;
GB/T10610—2009/IS04288:1996用触针式仪器测量粗糙度轮廓参数时,入c缺省值的选择规则;粗糙度轮廊和原始轮廓参数及图形参数测得值与规定值的比较原则;滤波器截止波长不是按图样,而是根据工件的表面结构来选定;-包括了Ra和R以外的各个参数的测定准则。B.2在GPS矩阵模型中的位置
本标准是GPS通用标准,它影响GPS通用标准矩阵中粗糙度轮和原始轮廊标准链的链环3和链环4,如图B.1所述。
GPS综合标准
GPS通用标准
链环号
与基准无关的线形状
与基准相关的线形状
基础标准
与基准无关的面形状
与基准相关的面形状
圆跳动
全跳动
粗糙度轮廓
波纹度轮廊
原始轮廊
表面缺陷
在GPS矩阵模型中的位置
GB/T10610—2009/IS04288:1996B.3
3相关的标准
相关的标准为图B.1所示标准链涉及的标准、GB/T10610-2009
打印日期:2010年3月1月
版权专有
傻权必究
书号:155066·1-37063
定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