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336-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3336-2009
中文名称: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3-23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4242248
相关标签:
半挂车
通用
技术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道路车辆工程>>商用车辆>>43.080.01商用车辆综合
中标分类号:车辆>>挂车>>T70挂车综合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37754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10227-T-348
出版日期:2009-07-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9-03-23
起草人:聂玉明、刘建农
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4)
提出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半挂车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生产一致性检查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在道路上使用的半挂车。 GB/T 23336-2009 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 GB/T23336-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43.08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336--2009
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semitrailer2009-03-2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
国家标准
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
GB/T23336—200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
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2009年7月第一版
字数17千字
2009年7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7754
如有印装差错
定价16.00元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前言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汉阳专用汽车研究所。本标推主要起草人:聂玉明、刘建农。GB/T23336—2009
1范围
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规定了半挂车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生产一致性检查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在道路上使用的半挂车。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23336-2009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3730.3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车辆尺寸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4606道路车辆半挂车牵引座50号牵引销的基本尺寸和安装、互换性尺寸GB/T4607道路车辆半挂车牵引座90号牵引销的基本尺寸和安装、互换性尺寸GB12676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GB/T20070道路车辆牵引车与半挂车之间机械连接互换性GB/T13872一2002货运挂车产品质量检查试验规租JT/T475挂车车轴
JT/T476挂车支承装置
JT/T487一2003货运挂车气压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
GB/T3730.3规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技术要求
4.1整车
4.1.1半挂车应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4.1.2半挂车中具有专用功能的部件及总成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4.1.3集装箱半挂车装载空箱的高度应不大于4000mm。4.1.4使用50#、90#牵引销的半挂车与牵引车有关的连接装置互换性应符合GB/T20070的规定。4.1.5半挂车的结构应保证半挂汽车列车满载时,能适应90km/h的车速。4.1.6当半挂车需要采用货箱顶盖时应满足使用要求。在使用过程中货箱顶盖应能够阻止货物的散落、遗酒;项盖处于开启状态时,不得与车辆行驶部分发生干涉。4.1.7半挂车的主要尺寸参数见图1所示;允许偏差应满足表1的规定。1
GB/T23336—2009
A-A(牵引销用
库桥中心线、
架中心线
半挂车主要尺寸参数示意图
表1半挂车允许尺寸偏差
线至半挂车第
十轴左右轮中心线距离差)
挂车相邻车轴之间的距离差
C(心线和车架中心线的偏差)
多辅摆车相邻两车轴轴端平面度4.1.7.1半挂车轮距D允许尺寸偏差±5mm4.1.7.2牵引销中心载至后轴轴线垂直距离E充许尺寸偏差士10mm。4.1.7.3牵引销至车厢前端距离F充许尺寸偏差±5mm。4.1.8半挂车支承装暨收起后,最低点离地高度应不小于320mm。4.2车架
4.2.1车架总长度税
允许尺寸编差
单位为旁米
网000mm,时,其长度极限偏差为士5mm当总长度每/增加1000mm(不足1000mm按1000mm算长度极限偏差增加1mm;宽度极限偏差在任意点测量为士4mm。4.2.2在纵、横梁的任意横面玉,上下翼面对腹板的垂直度公差不大于翼板宽度的百分之一4.2.3纵梁腹板的纵向直线度差在任意1000mm长度内为2mm/在全长上为其长度的千分之一。
4.2.4车架对角线偏差,当车架长度不大于4m时,车架对角线之差不大于5.5mm;长度每增加1m(不足1m按1m计),车架对角线之差允许增加1mm。4.3半挂车主要总成
4.3.1半挂车支承装置应符合JT/T476的规定。4.3.2半挂车车轴应符合JT/T475的规定。4.3.3半挂车牵引销应符合GB/T4606、GB/T4607的规定。4.4制动装备
4.4.1半挂车应具有供给管路、控制管路分别独立的双管路制动系统。4.4.2半挂车制动装备应符合GB7258、GB12676、JT/T487的规定。4.5制动性能
4.5.1行车制动距离
GB/T23336—2009
4.5.1.1半挂车组成汽车列车后的行车制动性能应符合GB7258—2004中7.13.1.1和7.13.1.2的规定。
4.5.1.2半挂车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应符合JT/T487-2003中4.2.1的规定。4.5.2半挂车制动力应符合GB7258一2004中7.14.1.1的规定。4.5.3半挂车制动促动时间应符合JT/T487—2003中4.2.3的规定。4.5.4半挂车制动放松时间应符合JT/T487--2003中4.2.4的规定。4.5.5驻车制动性能
4.5.5.1半挂车静态制动力应符合JT/T4872003-4.4.1的规定。4.5.5.2半挂车驻坡能力应符合/斤487—2003中4.4.2的规定。4.5.6半挂车组成汽车列车后的制动力平衡性能一半挂车制动减速度与汽东列车制动减速度的比值不得水于半挂车质量与汽车列车质量的比值的95%。
4.5.7半挂车组成滤车列率后的制动滞后时间半挂车最后轴制动动作滞后于牵引车前轴制动动作的时间不大于2s。4.5.8制动系统密过性/能
气压制动传劫装實气压下降速度,在贮气筒气压达到637kPa~735kP时:非制动状态/不于10kPa/10min;制动状态:不大于10kPa/6min。4.6半挂车可靠性
规试验行驶軍程内,不得出现致命故障和严重故障。半挂车在规
5试验方法
5.1半挂车主尺寸参数测量
尺寸测量条件如下:
测量场地应俱有坚实的水平支承表面,场地面积应能容纳半挂车在水平上的投影。a)
半挂车应以真线前进状态置于测量场地上。b)
长度尺为应在有车辆支承表面和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平行的直线县测量/宽度尺寸应在与车辆c
纵向对称来面垂直平面的平行直线上测量;高度尺大应在与支承表面垂直的直线上测量。半挂车装有可循动零、部件时,按如下规是进行测量:d)
货箱栏板应处手闭状态,测量货台承载高度时除外。测重长度尺寸参数时,不包括车辆牌照,但包括车辆牌照架
测量需要的仪器、设备如下:
钢卷尺:量程30m,最小刻度1mm;a)
b)重锤;
高度尺:最小刻度1mm;
角度尺:量程180°最小刻度0.5°;d)
e)水平仪。
5.1.3测量方法
水平方向尺寸可直接测量,也可以借助于重锤将测量尺寸的两端投影到地面进行测量。垂直方向尺寸可用钢卷尺直接测量,也可以使用高度尺等专用量具进行测量。5.2半挂车主要总成试验
5.2.1半挂车支承装置试验按照JT/T476中的规定进行。5.2.2半挂车车轴试验按照JT/T475中的规定进行。3
GB/T23336—2009
5.3半挂车制动性能试验
5.3.1半挂车组成汽车列车后的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按照GB7258—2004附录C中C.1的规定进行。
5.3.2半挂车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按照JT/T487一2003中5.2的规定进行。5.3.3半挂车制动力按照GB7258--2004附录C中C.2的规定进行。5.3.4半挂车制动促动时间按照JT/T487一2003中5.3的规定进行。5.3.5半挂车制动放松时间按照JT/T487—2003中5.4的规定进行。5.3.6半挂车驻车制动性能按照JT/T4872003中5.5的规定进行。5.3.7半挂车组成汽车列车后的制动力平衡性能试验。5.3.7.1试验条件
牵引车应使用符合要求直与挂车相匹配的车辆。试验场地应为清洁、干燥、平坦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道路长度为2km~3km,宽度不小于8m,纵向坡度不大于0.1%。试验在半挂车最大总质量状态下进行,载荷分布均匀,各轴轴载质量符合该车技术要求。试验车辆的轮胎压力、轮胎的磨损程度及其他与试验有关部分的状态均应为正常状态。5.3.7.2试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如下:a)制动踏板力测定仪:测量精度不低于2%;b)
减速度仪:测量精度不低于0.1m/s;c)
压力表:测量精度不低于5kPa;d)测速仪:测量精度不低于1%。5.3.7.3试验方法
以30km/h的稳定车速,在规定的管路制动压力下,进行三次急速停车制动。记录在下述各情况下得到的制动减速度:
使用牵引车和半挂车的全部制动器;b)
仅使用牵引车的制动器;
c)仅使用半挂车的制动器。
但是,当预测到仅使用牵引车制动器或半挂车制动器有危险时,在台架上进行试验可以使用“全部制动器的制动效能一牵引车制动器的制动效能十半挂车制动器的制动效能”的方法对制动减速度进行计算作参考值。
5.3.7.4试验结果
计算挂车制动减速度与汽车列车制动减速度的比值和挂车质量与汽车列车总质量的比值。5.3.8半挂车组成汽车列车后的制动滞后时间5.3.8.1试验条件
汽车列车各车轮制动器间隙及制动气室(或油缸)行程应符合制造厂的技术要求,汽车列车制动系统工作可靠、有效,符合该车技术规定。5.3.8.2试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如下:a)机械式微动开关或管路压力开关;b)电秒表:最小刻度0.01s。
5.3.8.3试验方法
试验时,关闭发动机,车辆空载停在场地上,将机械式微动开关或管路压力开关分别安装在牵引车前轴和挂车最后轴的制动气室推杆处或制动油缸管路上,并与电秒表组成封闭回路,在车辆制动系统正常工作压力下,急速踏下制动踏板后缓慢松开,记录电秒表的时间显示值,试验进行三次。5.3.8.4试验结果
将三次试验时间示值取其算术平均值即为半挂车组成汽车列车后的制动滞后时间。4
5.3.9制动系统密封性能
5.3.9.1试验条件
试验车辆的管路连接接头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试验车辆空载停置于场地上。
5.3.9.2试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如下:a)气压表:精度0.4级,最小示值5kPa;b)踏板力计;
c)踏板行程保持器;
d)秒表。
5.3.9.3试验方法
GB/T23336-—2009
将气压表安装在挂车的储气筒上,然后升高储气筒压力到规定值,关闭发动机。用气压表测量半挂车制动器处于非制动状态下在规定时间内的压力下降值。试验进行二次。5.3.9.4试验结果
二次试验中的最大差值即为测试结果。5.4半挂车可靠性试验
5.4.1试验条件
可靠性试验总里程及在各种路面上行驶的里程分配按表2中的规定执行。表2
试验车辆类别
A类:挂车采用定型生产、试验合格的挂车车轴总成(含制动器)或悬架总成B类:A类以外的半挂车
5.4.2故障分类和统计
试验山路
行驶里程/km
凹凸不平坏路
高速跑道
根据故障的危害程度将故障分为四类,其分类原则及当量故障数按表3中的规定执行。表3
故障类别
致命故障
严重故障
一般故障
轻微故障
当盘故障数
分类原则
涉及行驶安全,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者引起主要总成报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达不到法规要求导致主要总成、零部件损坏或性能显著下降,且不能用随车工具和易损备件在短时间(约30min)内修复造成停驶或性能下降,但一般不会导致主要总成、零部件损坏,并可用随车工具和易损备件或价值很低的零件在短时间(约30min)内修复一般不会导致停驶或性能下降,不需要更换零件,用随车工具在短时间(5min)内能轻易排除
5.4.3试验数据处理及评价指标计算5.4.3.1行驶工况统计
定期统计各种试验道路情况:实际行驶里程、平均技术车速、变速器各排挡使用次数及里程或时间的百分率、制动次数和时间等。5.4.3.2故障统计
5.4.3.2.1所有故障均按半挂车,依发现故障的里程顺序,统计于故障统计表(表4)中。5
GB/T23336—2009
5.4.3.2.2表中的故障种类应填写:“本质故障”、“误用故障”。5.4.3.3可靠性数据统计
根据评价指标计算需要,按半挂车分别统计各类故障频次和首次故障里程,当量故障数,实际行驶单程,平均技术车速,故障维修时间,预防维修时间和维修费用等(见表5)。5.4.3.3.1故障统计原则
只考虑本质故障,误用故障不计人故障数。未排除故障,只统计一次,故障类别按最严重情况划分,其对应里程为该故障里程。同一里程不同零件发生故障应分别统计;同一零件出现不同模式故障也应分别统计;如果同一零件发生几处模式相同的故障,则只统计一次,故障类别按最严重的划分。5.4.3.3.2当量故障按下式计算:(1)
式中:
当量故障数;
E;.第i类故障系数,其值为表3中的规定;r
第i类故障数。
5.4.3.4可靠性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5.4.3.4.1平均首次故障里程(MTTFF)当试验车辆数小于5时,按下式估算:MTTFF
式中:
MTTFF-
s+(n-n)s
平均首次故障里程点估计值,km;n'发生首次故障车辆数;
S'-无故障行驶总里程,单位为千米(km);S-第i辆车首次故障里程,只计1、2、3类故障,单位为千米(km)n-—--试验车辆数;
S。—定时截尾里程数,单位为于米(km)。当试验车辆大于或等于5时,用威布尔分布求可靠度为50%的估计值。5.4.3.4.2平均故障间隔里程(MTBF)按指数分布进行计算,其点估计值为:式中:
平均故障间隔里程点估计值,单位为千米(km);S里程内发生1、2、3类故障总数;S——总试验里程,单位为千米(km)。S=
式中:
中止试验车辆数;
Zs; + (n -k)S。
S,第i辆车中止试验里程,单位为千米(km);6
·(2)
..(3)
·(4)
一含义同式(3)。
单侧区间估计下限值按下式计算2S
(MTBF)L=
\[2(r+1),a]
式中:wwW.bzxz.Net
(MTBF)
[2(r+1),a]-
平均故障间隔里程置信下限值,单位为千米(km);GB/T23336—2009
·(6)
自由度为2(r十1),置信水平为a的2分布值;建议取0.1或0.3S—含义同式(4)。
当量故障率
5.4.3.4.3
p=1000
式中:
当量故障率,单位为次每1000千米(次/1000km);第辆车当量故障数;
含义同式(3);
含义同式(4)。
5.4.3.4.4千公里维修时间
式中:
5.4.3.4.5
式中:
MTm = 1 000 TRm+TPm
于公里维修时间,单位为小时每1000千米(h/1000km);S里程内故障后维修时间总和,单位为小时(h);S里程内预防维修时间总和,单位为小时(h);含义同式(4)。
千公里维修费用
MC = 1 000%
MC---千公里维修费,单位为元每1000千米(元/1000km);C
一S里程内维修费,包括材料、设备及工时费,单位为元(元);S-
一含义同式(4)。
5.4.3.4.6
5有效度
式中:
A—有效度,%;
Sp——维修停驶里程,单位为千米(km)。s
V.·MT.·S
式中:
V.——平均技术车速,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S含义同式(4)。
快速可靠性试验,必要时可对上述评价指标计算方法进行修正。(7)
·(9)
(10)
(11)
GB/T23336-—2009
零部件
故障里程\/
a故障里程为实际行驶里程。
故障频次/次
首次故障里程/km
故障频次/次
首次故障里程/km
故障频次/次
首次故障里程/km
故障频次/次
首次故障里程/km
当量故障数rp;/次
实际试验里程S;/km
平均技术车速Vs/km/h
故障维修时间Tmj/h
预防维修时间Tpmj/h
维修费C;/元
生产一致性检查
故障统计表
表5可靠性统计表
时间/
车辆编号
半挂车生产一致性检查按照GB/T138722002的4.1和4.2。GB/T23336-2009
打印日期:2009年8月10日
维修费/
试验车编号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书号:155066·1-37754
定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