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2542-2009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
GB/T 12542-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542-2009

中文名称: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3-23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490117

相关标签: 汽车 热平衡 能力 道路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道路车辆工程>>43.020道路车辆综合

中标分类号:车辆>>车辆综合>>T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12542-1990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68325-T-303

出版日期:2010-0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0-12-12

起草人:周继军、吴君威、麦瑞礼

起草单位:海南汽车试验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汽车热平衡能力的道路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同时装用强制循环液冷式发动机和具有手动选挡功能变速器的各类汽车,其他汽车参照执行。 GB/T 12542-2009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 GB/T12542-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43.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542—2009
代替GB/T12542-1990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
Thermal balance capacity on-road test method for motor vehicles2009-03-2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01-01实施
GB/T12542—2009
本标准代替GB/T125421990《汽车发动机冷却系冷却能力道路试验方法》,主要差异如下:修改了“1范围”中有关标准适用范围的内容;—增加了3.2~3.10等与汽车热平衡相关的概念;——在5.7中明确规定了试验测量参数和传感器安装;—-在5.8、5.9中明确规定了负荷拖车替代装置的使用;增加了四种试验工况6.4.1、6.4.2、6.4.3、6.4.4;-在6.5中修改了热平衡判定方法。本标准的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汽车试验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继军、吴君威、麦瑞礼。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2542-1990。
1范围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汽车热平衡能力的道路试验方法。GB/T12542—-2009
本标准适用于同时装用强制循环液冷式发动机和具有手动选挡功能变速器的各类汽车,其他汽车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环境温度
environmenttemperature
汽车行驶时周围环境阴影下1.5m高处的空气温度。3.2
冷却介质coolingmediums
起冷却作用的物质,包括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润滑油、变速器润滑油、驱动桥润滑油等。3.3
热平衡thermalbalance
系统(零部件、总成、汽车)各部分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达到稳定。3.4
街motorvehiclesthermalbalance汽车热平衡
汽车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热平衡。3.5
冷却常数coolingconstants
汽车热平衡时冷却介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3.6
冷却介质许用最高温度allowedmaximumcoolingmediumtemperature汽车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正常工作所允许的冷却介质最高温度(由生产厂给定)。3.7
extremeuseconditions
极限使用工况
汽车低挡位、全油门长时间输出最大扭矩或最大功率的情况。3.8
常规使用工况
usualuseconditions
汽车高速行驶、高速爬坡、长时间怠速等汽车常见使用情况。GB/T12542-—2009
极限使用许用环境温度extremeuseallowedenvironmenttemperature极限使用工况下汽车受冷却介质许用最高温度的限制而允许使用的最高环境温度。3.10
常规使用许用环境温度
usualuseallowedenvironmenttemperature常规使用工况下汽车受冷却介质许用最高温度的限制而允许使用的最高环境温度。4试验条件
4.1无雨、无雾,环境温度不低于30℃,风速不大于3m/s。如环境温度低于30℃,则应详细记录试验时的环境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气象参数。4.2试验道路按GB/T12534的规定,要有足够长的高速跑道,纵坡度小于0.1%。4.3有挡风效果的“十”字挡风墙,一般长4m、高2.5m,参见附录A。4.4试验用主要仪器设备见表1。表1
5试验准备
仪器设备名称
发动机转速表
温度传感器
记录型温度采集仪
牵引力计
车速仪
负荷拖车
5.1车辆准备按GB/T12534进行。5.2按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汽车总质量装载,载荷均布。5.3应保持轮胎气压为规定值,误差不超过土10kPa。5.4应准备灭火器并确保其工作正常。推确度
±1r/min
±0.2% FS
±1% FS
牵引力:士1%FS
速度:1%FS
5.5试验期间应按汽车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和要求对汽车进行技术检查和保养,尤其是节温器、冷却风扇、散热器膨胀阀等。5.6按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型号、数量更换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润滑油、变速器润滑油及驱动桥润滑油。
5.7根据汽车结构、原理,按附录B表B.1的规定选择测量点并安装温度传感器。5.8如用其他等效设备代替负荷拖车进行试验,应选用试验汽车的同类车型。5.9正确连接负荷拖车与被测车辆。如用其他等效设备代替,需确保该等效设备能满足试验要求且安全、可靠。
6试验方法
6.1汽车预热按GB/T12534进行。‘6.2如汽车装有空调,试验时应使用外循环,温度调节开关置于最大冷却模式,风量调节开关置于最大位置。
6.3极限使用工况
6.3.1发动机最大扭矩转速工况
GB/T12542-2009
汽车以Ⅱ挡、油门全开的状态行驶(多轴驱动的汽车应处于多轴驱动状态)。负荷拖车逐步对汽车施加负荷,控制汽车发动机转速稳定在最大扭矩转速,偏差在土2%或士50r/min(取两者中较大值)以内。
发动机额定功率转速工况
汽车以Ⅱ挡、油门全开的状态行驶(多轴驱动的汽车应处于多轴驱动状态)。负荷拖车逐步对汽车施加负荷,控制汽车发动机转速稳定在额定功率转速,偏差在士2%或土50r/min(取两者中较大值)以内。
6.4常规使用工况
6.4.1模拟爬坡工况
汽车选用在3/4额定转速的状态下能爬上7%坡度的最高挡。负荷拖车逐步对汽车施加负荷,控制负荷拖车的牵引力等同汽车爬7%坡度阻力,偏差在士5%以内。再通过控制油门使汽车在3/4额定转速的状态下行驶,偏差在士2%或士50r/min(取两者中较大值)以内。牵引力计算如下:F=0.07G
式中:
F-一牵引力,单位为牛顿(N);
G汽车实际总重量,单位为牛顿(N)。6.4.2高速行驶工况
不带负荷拖车,汽车以最高挡、90%最高车速或140km/h(取两者中较小值)的状态行驶,车速偏差在±2km/h以内。
6.4.3熄火浸置工况
在6.4.2结束后迅速停车并熄火。6.4.4发动机怠速工况
汽车用直接挡以50km/h车速行驶20min后停放在\十”字挡风墙内,散热器迎风面正对风向,尽量靠近“十”字挡风墙。大灯全开,发动机怠速运转。6.5各试验工况开始后即以每20s的时间间隔测量一次各点的温度并计算各冷却介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当连续4min各冷却介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无升高的趋势且变化均在士1℃以内时,即认为汽车达到热平衡,该试验工况结束。6.6除6.4.3、6.4.4外,各工况应正反方向各做一次。6.7试验时应注意安全,如有异常则立即停止试验并如实记录:a)冷却介质(尤其是发动机冷却液)达到其许用最高温度;b)汽车有异响、冒烟等现象。
6.8以汽车热平衡时4min内各冷却介质冷却常数的均值计算许用环境温度T(6.4.3除外):T=T-(Kcl+Kc)/ 2
式中:
T一一许用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T,冷却介质许用最高温度,单位为摄氏度(℃);Kc-—正向行驶冷却介质冷却常数均值,单位为摄氏度(℃);Kc2一一反向行驶冷却介质冷却常数均值,单位为摄氏度(℃)。6.9计算所有冷却介质在6.3.1、6.3.2下的许用环境温度,以其最小值作为极限使用许用环境温度的最终试验结果。
6.10计算所有冷却介质在6.4.1、6.4.2、6.4.4下的许用环境温度,以其最小值作为常规使用许用环3
GB/T12542—2009
境温度的最终试验结果。
6.11记录在6.4.3中是否有6.7所述异常现象。6.12记录空调及冷却风扇的工作状态。6.13测量气象参数,在附录C中记录试验时的环境温度、湿度、大气压力、风向、风速。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由试验负责人编写。试验报告的内容应包含以下方面:a)
委托单位;
试验目的;
试验依据;
试验日期、场地和气象;
试验仪器;
试验样车情况;
试验人员;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和建议。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十”字挡风墙结构示意图
GB/T12542--2009
GB/T12542—2009
环境温度
测量参数
主油道机油温度
油底壳机油温度*
发动机出水温度
发动机进水温度
变速器润滑油温度
驱动桥润滑油温度
发动机舱空气温度
空滤器入口温度
增压器出口温度
中冷器进口温度
中冷器出口温度
发动机进气管温度
发动机散热器进风温度
发动机散热器出风温度
助力转向润滑油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测量参数及温度传感器安装规定表B.1
传感器安装位置
随车安装在高1.5m、远离热源、通风且无阳光直射处机油压力感应塞连接腔中心处
油底壳放油螺栓处
发动机出水胶管中心处
发动机散热器出水胶管中心处
变速器油底壳内
驱动桥油底壳内°
发动机前、后、左、右、上、下的中间位暨及发动机舱温度最高处(一般在排气歧管位置)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位于管道中心
位于散热器前面中部中心位置、正对进风方向位于散热器后面中部中心位置、正对进风方向位于助力转向润滑油储油罐内
a取主油道机油温度和油底壳机油温度中温度高者作为发动机机油温度。b有单独分动器的应在分动器内安装温度传感器,以变速器润滑油温度和分动器润滑油温度高者作为变速器润滑油温度。
b、C根据总成结构、原理尽可能将传感器置于其温度最高处,试验时温度传感器应完全浸人润滑油中,在不碰到旋转部件的前提下远离壳体30mm以上。汽车型号
发动机:
发动机型号
冷却液规格
散热器型号
风扇型号
机油规格
机油散热器型号
变速器:
齿轮油规格
齿轮油散热器型号
驱动桥:
齿轮油规格
齿轮油散热器型号
试验地点
环境温度
极限使用许用环境温度
试验单位
汽车生产厂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试验记录表
最大扭矩
冷却液容量
试验路段
试验员
N · m/(r/min)
底盘号
额定功率
L水泵型号
压力盖限压值
风扇速比
机油容量
齿轮油容量
齿轮油容量
试验日期
大气压力
常规使用许用环境温度
驾驶员
GB/T12542—2009
kW/(r/min)
GB/T12542-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试验方法
GB/T12542--200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2009年6月第一版
印张0.75字数14千字
2009年6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7536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