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2704.1-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2704.1-2009
中文名称:纺织品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吸湿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3-19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7077048
相关标签:
纺织品
织物
透湿
试验
方法
吸湿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30纺织物
中标分类号:纺织>>纺织综合>>W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8页
标准价格:16.0 元
计划单号:20072294-T-608
出版日期:2010-0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1-01-14
起草人:章辉
起草单位:中纺标(北京)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SAC/TC 209/SC 1)
提出单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GB/T 12704的本部分规定了采用吸湿法测定织物透湿性的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厚度在10mm 以内的各类织物,不适用于透湿率大于29000g/(m2/24h)的织物。 GB/T 12704.1-2009 纺织品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吸湿法 GB/T12704.1-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59.08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2704.1—2009
代替GB/T12704-1991
纺织品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吸湿法
Textiles-Test method for water-vapourtransmission of fabricsPart 1:Desiccant method新江画质所检局
资料专用章
2009-03-19发布
数码防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01-01实施
GB/T12704《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1部分:吸湿法;
第2部分:蒸发法。
本部分为GB/T12704的第1部分。GB/T12704.12009
本部分代替GB/T12704—1991《织物透湿量测定方法透湿杯法》。本部分与GB/T127041991的主要差异为:
删除了方法B的相关条款:
范围中“适用于各类织物,包括透湿型涂层织物”修改为“适用于厚度在10mm以内的各类织物,不适用于透湿率大于29000g/(m·24h)的织物”;删除了“透湿量”的定义,增加了“透湿率”“透湿度”和“透湿系数”术语及其定义;对试验箱提出了具体要求,规范了透湿杯的制作材料和透湿杯组合体的质量范围;增加了试样的调湿;
增加了空白试验;
增加了b)、c)两组试验条件;
规定了干燥剂吸湿总增量不得超过10%;将平衡时间由原标准的0.5h改为1h,并规定可根据试样透湿率大小,对初始平衡时间和称量间隔时间作相应调整;
将“每个组合体称量时间不超过30s\改为“不超过15s”;增加了透湿度和透湿系数的计算公式;增加了附录A“饱和水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SAC/TC209/SC1)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纺标(北京)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章辉。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2704—1991.
1范围
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吸湿法
GB/T12704的本部分规定了采用吸湿法测定织物透湿性的方法。GB/T12704.1—2009
本部分适用于厚度在10mm以内的各类织物,不适用于透湿率大于29000g/m.24h)的织物。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2704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3820
GB/T6529
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T65292008.ISO1392005,MOD)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2704的本部分。3.1
water-vapourtransmissionrate透湿率
在试样两面保持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试样的水蒸气质量,以克每平方米小时Lg/(m2·h)或克每平方米24小时【g/(m.24h)】为单位。3.2
透湿度water-vapourpermeance
在试样两面保持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单位水蒸气压差下,规定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试样的水蒸气质量,以克每平方米帕斯卡小时[g/(m·Pa·h)为单位。3.3
透湿系数
water-vapour permeability
在试样两面保持规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单位水蒸气压差下,单位时间内垂直透过单位厚度,单位面积试样的水蒸气质量,以克厘米每平方厘米秒帕斯卡[g·cm/(cm2·s·Pa)门为单位。4原理www.bzxz.net
把盛有干燥剂并封以织物试样的透湿杯放置于规定温度和湿度的密封环境中,根据一定时间内透湿杯质量的变化计算试样透湿率,透湿度和透湿系数。1
GB/T12704.1—2009
5设备和材料
5.1试验箱
5.1.1试验箱内应配备温度和湿度传感器和测量装置,温度控制精度为士2℃,相对湿度控制精度为土4%,且每次关闭试验箱门后,3min内应重新达到规定的温、湿度5.1.2应具有持续稳定的循环气流速度,大小为0.3m/s~0.5m/s。5.1.3应保证试验箱工作空间中各处温度和湿度均匀,在试验期间不应在样品表面产生凝露现象。5.2透湿杯及附件
5.2.1透湿杯及附件尺寸见图1。CHINA
粘胶带
干燥剂
透混杯
图1透湿杯及附件
单位为毫米
5.2.2透湿杯、压环、杯盖、螺栓、螺帽应采用不透气、不透湿、耐腐蚀的轻质材料制成,透湿杯与杯盖应对应编号。
5.2.3由试样、吸湿剂、透湿杯及附件组成的试验组合体质量应小于210g。5.2.4垫圈用橡胶或聚氨酯塑料制成。5.2.5
乙烯胶粘带宽度应大于10mm。
GB/T12704.1—2009
5.2.6用其他方法密封的透湿杯,只要符合内径60mm,杯深22mm两个尺寸,也可以使用。5.3其他器具
5.3.1电子天平,精度为0.001g。5.3.2保持温度为160℃的烘箱。5.3.3干燥剂,采用无水氯化钙(化学纯),粒度0.63mm2.5mm,使用前需在160℃烘箱中干燥3h。
标准筛,孔径为0.63mm和孔径为2.5mm各一个。5.3.4
5.3.5干燥器、标准圆片冲刀。
5.3.6织物厚度仪,按GB/T3820测定织物的厚度,精度为0.01mm6试样的准备和调湿
6.1样品应在距布边1/
植宽,距匹端2m外裁取,样品应有代表性剪最快试样,每块试样直径为70mm。对两面材质不同的样品(例如,涂层6.2从每个样品上至少剪
织物),若无特别指明应在两面各取三块试样,且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6.3对于涂层织物
试样应平整、均勾,不得有孔洞、针眼,皱折、划伤等缺陷6.4对于试验精确
要求较高的样品应另取
6.5试样按GB/T85
6529规定进行调湿。
试验条件
优先采用a
温度(3
个试样用于空白试验。
验条件,若需要可采用b)组、c)组或其他试验条件:R
℃,相对湿度(902)%;
温度(2
℃,相对湿度(502)%;
温度(20士2)C,相对湿度(65士2)%e)
8试验步骤
8.1向清洁、干燥适湿杯内装5.33中规定的于燥剂约35g,并振荡均勿,使于燥剂成一平面。干燥剂装填高度为距试样表面位置4mm左右。空白试验的杯中不加干燥剂。8.2将试样测试面朝放置在透湿杯上,装上垫圈和压环,旋上螺帽,再用乙烯胶粘带从侧面封住压环、垫圈和透湿杯,组成试验组合体。注:步骤8.1和8.2尽可能在短间内完成。8.3迅速将试验组合体水平放在已达到第7章中规定试验条件的试验箱(室)内,经过1 h平衡后取出。
8.4迅速盖上对应杯盖,放在20℃左右的硅胶干燥器中平衡30min,按编号逐一称量,精确至0.001g,每个试验组合体称量时间不超过15s。8.5称量后轻微振动杯中的干燥剂,使其上下混合,以免长时间使用上层干燥剂使其干燥效用减弱。振动过程中,尽量避免使干燥剂与试样接触。8.6除去杯盖,迅速将试验组合体放人试验箱内,经过试验时间1h试验后取出,按8.4规定称量,每次称量试验组合体的先后顺序应一致,注:若试样透湿度过小,可延长8.6的试验时间,并在试验报告中说明。8.7干燥剂吸湿总增量不得超过10%。9结果计算
9.1试样透湿率按式(1)计算。试验结果以三块试样的平均值表示,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三位有3
GB/T12704.1—2009
效数字:
式中:
WVT = (Am-Am)
透湿率,单位为克每平方米小时[g/(m*·h)或克每平方米24小时[g/(m·24h)]:同一试验组合体两次称量之差,单位为克(g);空白试样的同一试验组合体两次称量之差,单位为克(g),不做空白试验时,△m=0;有效试验面积(本部分中的装置为0.00283m)单位为平方米(m);试验时间,单位为小时(h)。
9.2试样透湿度按式(2)计算,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三位有效数字:WVP=WVT
ApPee(R-R)
式中:
透湿度,单位为克每平方米帕斯卡小时[g/(m2·Pa·h)];试样两侧水蒸气压差,单位为帕斯卡(Pa);在试验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试验时试验箱的相对湿度,%;
透湿杯内的相对湿度,%。
注;透湿杯内的相对湿度可按0%计算。9.3如果需要,按式(3)计算透湿系数,结果按GB/T8170修约至两位有效数字:PV=1.157×10-WVP.d
式中:
PV透湿系数,单位为克厘米每平方厘米秒帕斯卡Lgcm/(cm:s·Pa)];d
试样厚度,单位为厘米(cm)。注:透湿系数仅对于均匀的单层材料有意义。(2)
9.4对于两面不同的试样,若无特别指明,分别按以上公式计算其两面的透湿率、透湿度和透湿系数,并在试验报告中说明。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说明试验是按GB/T12704的本部分进行的;b)
试验箱温度、相对湿度、透湿杯中所盛物质:样品的描述;
试验面的说明;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透湿率、透湿度;
如果需要,每个试样的透湿系数;任何偏离本部分的细节。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饱和水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GB/T12704.1—2009
A.1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气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密度的百分比值,也可以用水蒸气压强之比表示,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导致饱和水蒸气压的变化,相对湿度也将随之而变化A.2相对湿度按式(A.1)计算:
×100%
式中:
Pe—空气中水蒸气压,单位为帕斯卡(Pa);PeB
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压,单位为帕斯卡(Pa)。A.3某温度t下饱和水蒸气压按式(A.2)计算:pean=133.3×10cxp
L1+273
常用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见表A,1。4.79518×lg(t+273)+23.03733
mitmHg
14,530
..A.1)
....(A.2)
GB/T12704.1—2009
4,4923
30,392
表A.1(续)
GB/T12704.1-2009
打印日期:2009年6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纺织品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
第1部分:吸湿法
GB/T12704.1—200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制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2009年6月第一版
印张0.75字数14千字
2009年6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7201
定价16.00
如有印装差错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