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766-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766-2009
中文名称:奈伏泰斯系统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3-31
实施日期:2009-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7596119
相关标签:
系统
技术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33.060;47.020.70
中标分类号:船舶>>船舶电气、观通、导航设备>>U66船舶通信设备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4页
标准价格:24.0 元
计划单号:20060062-T-348
出版日期:2009-1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2-06-12
起草单位:大连海事大学、中国交通通信中心、中海电信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交通运输部
发布部门:交通运输部
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奈伏泰斯(NAVTEX)系统的术语、技术特性、编码方式和工作特性。本标准适用于中英文奈伏泰斯业务的使用和管理,也适用于设备的设计和生产。 GB/T 18766-2009 奈伏泰斯系统技术要求 GB/T18766-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33.060;47.020.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766-—2009
代替GB11411—1989GB/T18766—2002奈伏泰斯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NAVTEX system2009-03-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1-01实施
GB/T18766—2009
本标准对应于国际海事组织(IMO)MSC.148(77)决议《通过经修改的关于接收航行警告、气象信息和紧急信息(NAVTEX)窄带直接打印电报设备的性能标准》,与IMOMSC.148(77)决议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11411--1989《发播航行警告、气象信息和信息系统(NAVTEX)技术条件和使用要求》和GB/T18766一2002《中文奈伏泰斯(NAVTEX)系统技术要求》。本标准与GB11411-1989和GB/T18766-2002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中文奈伏泰斯信息使用频率486kHz播发(见4.2);接收机应至少能够接收二个频率的奈伏泰斯信息(见4.5.2);汉字错误率小于1%(见4.5.4);一接收机应能提供存储至少400个信息标识(见4.5.6.2);一删除了原第6章工作特性的内容;增加汉字-英文字母字符集(见附录A)。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本标准由交通部信息通信及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海事大学、中国交通通信中心、中海电信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庞福文、朱金发、江帆、孔祥伦、唐万伟、陈晓红。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1411-1989;
-GB/T18766—2002。
1范围
奈伏泰斯系统技术要求
GB/T18766—2009
本标准规定了奈伏泰斯(NAVTEX)系统的术语、技术特性、编码方式和工作特性。本标准适用于中英文奈伏泰斯业务的使用和管理,也适用于设备的设计和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ITU-RM.476建议海上移动业务中的窄带直接印字电报设备IMOMSC.199(80)关于GMDSS无线电服务规定的修正案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奈伏泰斯系统NAVTEXsystem
使用窄带直接印字电报或其他显示方式用中文或英文播发和自动接收水上安全信息的系统。3.2
奈伏泰斯业务NAVTEXservice
使用窄带直接印字电报或其他显示方式用中文或英文播发和自动接收水上安全信息的业务。3.3
奈伏泰斯接收机NAVTEXreceiver能够自动选择接收和打印(或显示)中英文奈伏泰斯系统播发的水上安全信息的接收装置。3.4
奈伏泰斯汉字编码NAVTEXChinesecharactercode奈伏泰斯系统中用于传输汉字的一种编码方式。3.5
error ratio of Chinese character汉字错误率6
传输过程中产生错误的汉学数与所传输汉学总数之比。3.6
字符错误率errorratioof symbol传输过程中产生错误的字符数与传输字符总数之比。4技术特性
4.1播发模式
使用直接印字电报技术。播发的信号应符合ITU-RM.476建议等有关直接印字电报系统B模式的规定。
4.2播发频率
英文奈伏泰斯信息使用518kHz播发,中文奈伏泰斯信息使用486kHz播发,国内奈伏泰斯业务也GB/T18766—2009
可使用4209.5MHz播发。
4.3信号的技术格式
信号的技术格式如下:
定相信号
定相信号
其中:
B, B2 B3 B4
定相信号的结束。
技术编码。
播发台识别标志。
B,B213gB34
各种电报的分类识别字母,表示如下:A:航行警告;
B:气象警告;
C:冰况报告;
D:搜救信息;【注】搜救信息可随时播发。E:气象预报;
F:引航业务信息;
G: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H:劳兰信息;
I:空;
J:卫星导航信息;
K:其他电子助航信息;
L:航行警告(附加);
M~U:保留待定;
V~Y:特别业务;
Z:现无电报。
移2行
移2行
空闲信号
B:B4--·每一类B2电报的序号,从01开始至99后再重新从01开始,但要避免使用仍然有效的电报编号。编号00只能用于特别重要的电报,如始发的遇险电报,电文
分为英文奈伏泰斯电报电文和中文奈伏泰斯电报电文格式两种:英文奈伏泰斯电报电文格式如下:ddhhmmUTCMMMYYYY(始发报文时间)(电文正文)
其中:
日(2字符);
hh---小时(2字符);
分钟(2字符);
UTC---报文始发时间采用世界标准时间;MMM-.--月(3字符);
YYYY·-年(4字符)。
中文奈伏泰斯电报电文格式如下:YYMMddhhmm(始发报文时间)
(电文正文)
报文始发时间采用北京时间,其中:YY--年(2字符);
MM---月(2字符);
dd--日(2字符);
hh--小时(2字符);
mm--分钟(2字符)。
NNNN一-电文结束符号。
4.4奈伏泰斯发射机的性能要求
4.4.1发射频率容差应不大于土10Hz。GB/T18766—2009
4.4.2在无线电路上的调制速率是100Bd。控制调制速率的设备时钟的精度应不大于30×10-6。:用F1B类发射,射频信道上的频移为170Hz。4.4.3
4.4.4应使较高的发射频率对应“空号”(起始极性),较低的发射频率对应“传号”(终止极性)。发射机的调制解调器应符合下列要求:4.4.5
输入阻抗为6002,输人电平为0dBm;a)
输出阻抗为600Q,输出电平不小于3dBmb)
频率为1700Hz士85Hz。
4.4.6发射机的性能应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MSC.199(80)附录4的要求。4.5奈伏泰斯接收机的性能及功能要求4.5.1结构组成
奈伏泰斯接收机应由射频接收、信息处理和以下任一种装置所构成:a)一个集成打印装置;
b)一个专用显示装置,打印输出口和一个非易失信息存储器;c)个与综合导航系统连接的非易失信息存储器。4.5.2接收
奈伏泰斯接收机应至少能够接收二个频率的奈伏泰斯信息,其中518kHz用于接收英文奈伏泰斯信息,486kHz用于接收中文奈伏泰斯信息。518kHz接收器应优先显示或打印所接收的信息。从一个接收器打印或显示信息不应妨碍另一个接收器接收信息。4.5.3检测、控制和显示
4.5.3.1接收机应提供一个对射频接收、信息处理、存储和印字(或显示)功能测试的装置。4.5.3.2能够对接收频率、接收区域、信息种类、输出方式进行控制和显示。4.5.4错误率
接收机的灵敏度应在用一个2μV电动势源串联一个50Q无感电阻时,英文字符错误率小于4%汉字错误率应小于1%。
GB/T18766-2009
4.5.5显示装置和打印
4.5.5.1带有中文接收功能的接收机应具备以中文方式显示的功能。4.5.5.2英文显示装置和(或)打印装置应每行至少显示或打印32个字符,分辨率优于5×7点阵;中文显示装置和(或)打印装置应每行至少显示或打印16个汉字,分辨率优于16×16点阵。4.5.5.3如果使用显示装置,应同时满足:应立即显示最新收到的未抑制的信息指示直到确认或收到24h后;a
也应显示最新收到的未抑制的信息b)
4.5.5.4英文显示装置应能显示16行以上信息电文。4.5.5.5如果自动换行使-·.个英文单词分隔,应在显示或打印文本上标示。显示装置在每次接收信息结束时应有明显标示;打印装置在接收信息打印完成后自动插人4.5.5.6
换行。
如果接收字符(或汉字)残缺,设备应显示或打印*”号、4.5.5.8应具备避免重复打印已经收妥的同一电报的功能。4.5.5.9英文字符错误率小于4%或汉字错误率小于1%即属电报完全收妥。打印(或显示)并存储技术编码(B,BzBB4)及报文内容。4.5.5.10
没有集成打印装置的,应能选择以下数据输出至打印装置:接收到的所有信息;
存储在内存中的所有信息;
按指定的频率、播发台或信息制定者所接收到的所有信息;c)
所有当前显示的信息;
从显示内容中选出的单个信息。e)
4.5.6存储
4.5.6.1非易失信息存储器
4.5.6.1.1每个接收机装有的非易失信息存储器应能记录至少平均长度500个字符的200条英文信息和平均长度500个汉字的200条中文信息。当存储器满时,最旧的信息应被新的信息所覆盖。4.5.6.1.2使用者应能对需要长期保留的单个信息作标记,这些信息可以占存储空间的25%,不应被新的信息覆盖。当不再需要时,使用者应能够移去这些信息标记,被移去标记的信息可通过正常程序覆盖。
4.5.6.2信息标识
4.5.6.2.1接收机只存储已收妥电文的信息标识,其数量不少于400个。4.5.6.2.2经过72h,信息标识能够自动从存储器中删除,如果收到的标识信息超过存储器的容量,最早收到的标识信息应被删除。4.5.7断电处理
电源断电6h以内,设定在存储器中的技术编码不应丢失。4.5.8技术编码预置
4.5.8.1通过预置技术编码中的播发台识别码B自动选择接收所需要的播发台。4.5.8.2除A、B、D和1.类强制接收的电报外,通过预置技术编码中的主题标识符B自动选择接收所需要的各类电报。bzxZ.net
4.5.8.3应能随时显示已设定的B:、B2选择的详情。4.5.9报警
4.5.9.1收到搜救信息(Bs-D)时,应向驾驶室发出报警。消除报警音应由人工操作。4
2打印纸用完应发出报警
GB/T18766—2009
4.5.10.1接收机应该至少包括一个接口,将接收的数据传送到其他的导航或通信设备。4.5.10.2所有与其他导航或通信设备连接的接口都应符合相关的国际标准。4.5.10.3如果接收机没有集成打印设备,则应设置标准的打印接口。5
汉字编码与交换方式
1中文奈伏泰斯系统采用三个英文字母(按ITU-RM.476建议表I规定)对应一个GB2312-1980编码的汉字交换方式
2ITU-RM.476建议表I中的字母对应GB23125.2
·1980编码交换表见附录A。
GB/T18766-—2009
汉字-英文字母字符集见表A.1。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汉字-英文字母字符集
GB/T18766—2009
表A.1(续)
GB/T18766—2009
表A.1(续)
GB/T18766-2009
表A.1(续)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