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638-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3638-2009
中文名称: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4-21
实施日期:2009-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7061966
相关标签:
摩托车
酸蓄电池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气工程>>电池和蓄电池>>29.220.20酸性副电池及蓄电池
中标分类号:电工>>电源>>K84蓄电能装置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8页
标准价格:27.0 元
计划单号:20077074-T-604
出版日期:2009-1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9-04-21
起草单位: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浙江古越蓄电池有限公司、绍兴汇同蓄电池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主管部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的术语、型号、结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 GB/T 23638-2009 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 GB/T23638-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29.22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638—2009
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
Lead-acid batteries for motorcycles2009-04-2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1-01实施
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前言
本标准由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9)归口。GB/T23638-2009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浙江古越蓄电池有限公司、绍兴汇同蓄电池有限公司、浙江上虞奥龙电源有限公司、浙江海久电池有限公司、四川美凌蓄电池有限公司、宁波东海蓄电池有限公司、广州市凯捷电源实业有限公司、广东猛狮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汤浅蓄电池有限公司、上海海宝特种电源有限公司、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浙江天能电池有限公司、广东省韶关市长江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爽、曹苗根、孙云东、朱文武、董志根、朱俭、伍加洪、钱友良、王德喜、陈乐伍、侯景翔、陈延祥、周明明、杨元玲、钟宝权。I
1范围
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
GB/T23638—2009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的术语、型号、结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起动、点火、照明用的铅酸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2术语和定义、符号
2.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1
单体蓄电池
由多个隔室构成的整体蓄电池的每个隔室称单体蓄电池。2.1.2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valve-regulated lead-acid (VRLA)battery带有阀的密封蓄电池,在电池内压超出预定值时允许气体逸出。注:这种电池或电池组在正常情况下不能添加电解质。2.2符号
Cio—10小时率额定容量,单位为安时(Ah)。C——10小时率实际容量,单位为安时(Ah))。I1——10小时率放电电流,单位为安培(A),数值为Cio/10。I—充电接受能力试验中充电到10min时电流值,单位为安培(A)。3型号编制、结构尺寸、产品分类3.1型号编制
3.1.1产品类型用汉字“摩”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M”表示。具体命名见图1。型号意义:
N-M-□-
排气孔位置
极性端子位暨
-10小时率额定容量,单位为Ah。起动用蓄电池用\Q”表示。
干式荷电蓄电池用A”表示。
阀控式蓄电池用“F”表示。
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
串联的单体蓄电池数
例如:6个单体串联的额定容盘为7Ah的阀控式起动干式荷电用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的型号命名为6-MFQA-7-1A。
图1型号命名示意图
GB/T23638—2009
标好端子(极性)、排气孔位置的标识。3.1.2
3.1.3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特征标识。3.2外形尺寸
3.2.1结构外形尺寸见图2。
3.2.2表1、表2中外形尺寸是指槽、盖的外形尺寸,不包括蓄电池液孔塞、排气口和端子突出部分。表1、表2中没有列出的特殊规格型号的蓄电池由制造商与用户协商确定。图2结构尺寸示意图
3.3产品分类
蓄电池按其功能分为非起动用蓄电池、起动用蓄电池,其型号、外形尺寸分类应符合表1、表2要求,(资料性附录A中的表A.1、表A.2为GB/T236382009中产品分类与常见目本蓄电池型号对照表)裹1非阀控式蓄电池产品分类
非起动用
蓄电池
3—M-2I
3-M-2Ⅱ
3M—2Ⅲ
3—M—4I
3-M—4I
3—M—4Ⅲ
3-M-4N
3—M—4V
3—M-5
3—M-5.5I
3—M—5.5Ⅱ
3-M-61
3—M—6
3—M-11I
3-M—11
3-M—12I
3M—12 I
额定电压
额定容
外形尺寸,士2mm
非起动
用蓄电池
起动用蓄
6—M—2.5
6—M-41
6—M--4II
6-M-5I
6—M-5I
6-M-5I
6—M—5
6-MQ—5.5I
6—MQ--5.5 I
6—MQ-6I
6—MQ-6
6—MQ-6m
6-MQ-6V
6—MQ-6V
6—MQ—6.5
6-MQ-71
6-MQ-7
6-MQ-7
6—MQ—7IV
6-MQ—7V
6--MQ-7V
6—MQ-7И
6—MQ-7V
6—MQ—7
6--MQ-7X
6—MQ-91
6-MQ-9I
6—MQ—10I
6-MQ—10I
表1(续)
额定电压
额定容盘
GB/T23638—2009
外形尺寸,士2mm
GB/T23638—2009
起动用
营电池
6-MQ-11
6—MQ—12I
6-MQ—12Ⅱ
6MQ—12
6-MQ--12V
6-MQ--12V
6-MQ-14I
6-MQ—14I
6—MQ-161
6-MQ-16I
6-MQ16
6—MQ-16V
6-MQ-16V
6--MQ--16V
6MQ-16
6-MQ-18I
6-MQ--18I
6-MQ—19
6—MQ—24
6--MQ—28I
6-MQ—28
6-MQ30
6—MQ—32I
6—MQ--32I
表1(续)
额定电压
额定容量
外形尺寸,士2 mm
注:表中型号一栏中的数学序号为同一额定电压、容量的电池其外形尺寸不同时的代号。不作为型号命名的一部分。3.3条型号意义中“A”、端子极性位置、排气孔位暨可由生产企业自行标识。4
非起动用
蓄电池
起动用
蓄电池
3—MF—4
3—MF—6
6—MF—1.5
6—MF--2
6-MF—2.3I
6—MF-—2.3
6—MF—2.5I
6—MF—2.5I
6-MF-3I
6—MF—3
6—MF—3
6—MF—3.2
6—MFQ3.5
6-MFQ-4I
6—MFQ—4Ⅱ
6—MFQ—4Ⅲ
6—MFQ—5I
6—MFQ—5I
6-MFQ-5Ⅱ
6—MFQ—6I
6—MFQ—6Ⅱ
6—MFQ—6Ⅲ
6—MFQ—6.5I
6—MFQ—6.5I
6—MFQ—6.5㎡
6—MFQ-7I
6—MFQ—7I
6—MFQ—7Ⅱ
6—MFQ-7IV
6—MFQ-8I
6—MFQ—8Ⅱ
6-MFQ-8
6—MFQ-9I
6-MFQ—9Ⅱ
6-MFQ10I
6-MFQ—10I
6-MFQ-12
6—MFQ-14
6—MFQ—18I
6—MFQ-18Ⅱ
阀控式蓄电池产品分类
额定电压
额定容量
GB/T23638—2009
外形尺寸,士2mmbzxZ.net
注:表中型号一栏中的数学序号为同一额定电压、容量的蓄电池其外型尺寸不同时的代号。不作为型号命名的
一部分。3.3条型号意义中“A”、端子极性位置、排气孔位置可由生产企业自行标识。5
GB/T23638—2009
蓄电池端子极性位置
蓄电池端子极性位置见表3。
3.5蓄电池排气孔位置
表3蓄电池端子极性位置
端子极性位置(俯视)
蕾电池排气孔位置见表4。
表4蘑电池排气孔位置
排气孔位置(俯视)
注:排气孔位置需从电池正端子、哲电池长边面向操作者方向香到。要求
4.1蓄电池结构
端子极性位登(俯视)
排气孔位暨(俯视)
蓄电池由蓄电池槽、正极板、负极板、隔板、电解液、蓄电池盖、液孔塞、端子等组成。4.2外形尺寸
蓄电池外形尺寸应符合表1、表2要求。4.3外观
营电池表面颜色均匀、无裂纹及划痕、无明显变形且标志清晰。4.4端子极性
蓄电池端子极性位置应符合3.4中的规定。4.5气密性(仅适用于非带液蓉电池)蓄电池按5.5试验时,应保持良好的气密性,并能承受20kPa的正压或负压。4.6排气阀动作(适用于阀控式蓄电池)蓄电池按5.6试验时,排气阀应在10kPa~49kPa范围内可靠地闭、开。4.7安舍性
蓄电池按5.7试验时,外观不得出现漏液、开裂等异常现象。4.8容量
4.8.1额定容量Clo应符合表1、表2要求,4.8.2按5.8试验时,按表6规定进行蓄电池容量试验,在第2项、第4项、第6项三次试验过程中有6
一次实际容量不低于0.95C1。即为合格,试验结果取三次试验结果的最大值。4.9密封反应效率(仅适用于阀控式蓄电池)蓄电池按5.9试验时,密封反应效率应不低于95%。4.10低温起动能力(仅适用于起动用蓄电池)GB/T23638—2009
4.10.1按5.10试验时,以80I1。电流放电5s时,单体蓄电池平均电压应不低于1.55V;放电90s时,单体蓄电池平均电压应不低于1.00V。4.10.2低温起动能力应在2次或2次之前的起动试验时符合4.10.1的要求。4.11充电接受能力
按5.11试验时,充电电流I与Ca/10的比值应不小于1.5。4.12荷电保持能力
在5.12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贮存21d。非起动蓄电池搁置后实际容量与搁置前实际容量的比值应不低于80%;起动用蓄电池放电5s时单体蓄电池平均电压应不低于1.50V,放电45s时单体蓄电池平均电压应不低于1.00V。
4.13循环耐久能力
按5.13试验时,蓄电池循环耐久能力应不低于200次。4.14电解液保持能力
按5.14试验时,蓄电池表面不得有电解液渗漏。4.15耐振动性能
按5.15试验时,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应不低于0.95C1o,且表面不得有机械损伤,无电解液渗漏。4.16干式荷电性能
4.16.1非起动用干式荷电蓄电池首次容量性能按5.16规定的试验条件,蓄电池的首次容量应不低于0.75C1。4.16.2起动用干式荷电蓄电池首次起动性能按5.16规定的试验条件,放电5s时单体蓄电池平均电压应不低于1.55V;放电90s时,单体蓄电池平均电压应不低于1.00V。
4.17干式荷电蓄电池贮存期
4.17.1非起动用蓄电池在7.4规定的条件下贮存1a。按5.16.2要求激活后按5.8.3规定测其实际容量应不低于0.60Clo。
4.17.2起动用蓄电池在7.4规定的条件下贮存0.5a。按5.16.2要求激活后,以8011o电流放电,放电5s时,其单体蓄电池平均电压应不低于1.50V;放电45s时,其单体蓄电池平均电压应不低于1.00V.
5试验方法
5.1测量仪器
5.1.1电压测量
测量电压用的仪表是应具有0.5级精度的电压表,电压表内阻不小于300Q/V。指针式仪表读数应在量程的后三分之一范围内。5.1.2电流测量
测量电流用的仪表是应具有0.5级精度的电流表。指针式仪表读数应在量程的后三分之一范围内。
5.1.3温度测量
测量温度用的温度计应具有适当的量程,其分度值不应大于0.5℃。GB/T23638--2009
5.1.4时间测量
测量时间用的仪表应按时、分、秒分度,至少应具有每小时士1s的精度。5.1.5尺寸测量
测量蓄电池外形尺寸的量具,应具有1mm以上的精度。5.1.6压力测量
测量压力用的仪表应具有不低于1.0级的准确度等级。5.1.7密度测量
密度计应选用合适量程,分度值不应大于0.005g/cm。5.2试验前蓄电池的预处理
5.2.1用于试验用的注液后蓄电池在试验前应进行完全充电,干式荷电蓄电池要加人1.280g/cm土0.010g/cm(25℃)(或按制造厂推荐的密度加入)电解液进行恒流完全充电或按制造厂规定的方法进行。
恒流充电方法:在温度为25℃士5℃环境中用I1o电流或按制造厂规定的方法进行,充电末期,每隔30min测定一次充电中蓄电池的端电压,当连续测定3次端电压值基本一致,则认为蓄电池充电完全。
阀控式蓄电池的充电以I1o电流充电或按制造厂规定的方法进行,充电中的单体蓄电池平均电5.2.2F
压达到2.40V时再以相同的电流连续充电4h视为充电完全。5.2.3电解液液面高度应符合制造厂规定。5.3外观
用目视检查蓄电池的外观。
5.4极性
使用具备分辩能力的仪器进行极性检验,看与端子极性标识是否一致。5.5气密性
5.5.1取未加液蓄电池,与气源(干燥空气)、限压开关(20kPa~40kPa)、压力表等相关器件连接。5.5.2缓慢地向蓄电池内充人或抽出空气,待压力表读数上升至20kPa时,关闭气源,保持3s~5s,检查压力有无变化。
5.6排气阀动作
5.6.1按图3所示方法将完全充电的蓄电池连接到测量装置,并置于水槽中,水槽液面至安全阀顶部的距离不超过5cm。
截止阅
落差刻度
U型汞柱
压力计
平衔位
控制阀
压力表
排气阀
一水箱
管电池
图3排气阀动作试验系统
5.6.2试验在25℃士5℃的环境中进行,先测记U形汞柱压力计的平衡位刻度值,启动气泵,将压力控制在1个大气压力,缓慢打开控制阀给蓄电池内部加压,这时U形汞柱压力计内的汞柱分别偏离平衡值,当加压至排气阀部位冒出气泡时刻,关闭截止阀,测记汞柱压力计连通大气压侧的刻度值,然后关闭控制阀及气泵,通过自然减压法观察排气阀处气泡产生情况,当无气泡冒出时,测记U形汞柱压力计汞柱连通大气压侧的刻度值。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