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61-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961-2009
中文名称:纤维增强塑料术语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5-13
实施日期:2009-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2907731
相关标签:
纤维
增强塑料
术语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橡胶和塑料工业>>83.120增强塑料
中标分类号:建材>>建材产品>>Q2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48页
标准价格:42.0 元
出版日期:2009-12-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9)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纤维增强塑料即聚合物基纤维复合材料用术语。本标准适用于制定标准、修订标准,编写书刊及有关技术文件等。 GB/T 3961-2009 纤维增强塑料术语 GB/T3961-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83.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61--2009
代替GB/T3961—1993
纤维增强塑料术语
Termsforfibrereinforcedplastics2009-05-1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2-01实施
本标准代替GB/T3961-1993《纤维增强塑料术语》。本标准与GB/T3961一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对章条的编排和格式进行了全面修改;GB/T3961—2009
本标准保留了GB/T3961一1993中的条目267条,修改了123条,新增了64条。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9)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佐光、李敏、顾轶卓、薛忠民、张大兴、孙志杰。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3961—1983;
GB/T3961—1993。
1范围
纤维增强塑料术语
本标准规定了纤维增强塑料即聚合物基纤维复合材料用术语。本标准适用于制定标准、修订标准,编写书刊及有关技术文件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3961—2009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8374--2008增强材料术语及定义3术语和定义
GB/T18374-200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总论
glass fibrereinforcedplastics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以玻璃纤维为增强体,以合物为基体的复合材料。3.1.2
层间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interplyhybridfibrecomposites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种纤维层相互间隔复合而成的混杂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混杂结构形式又称B型混杂。
层内混杂纤维复合材料intraplyhybridfibrecomposites同一铺层内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的混杂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混杂结构形式又称为A型混杂。3.1.4
层内-层间混杂纤维复合材料intra-interplyfibrehybridcomposites同时存在层内和层间两种混杂形式的混杂纤维复合材料。3.1.5
超混杂复合材料
superhybridcomposites
复合材料或混杂复合材料和其他材料所构成的材料。3.1.6
单向复合材料unidirectionalcomposites所有纤维沿同一方向排列的复合材料。3.1.7
choppedfibrecomposites
短切纤维复合材料
以短切纤维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1
GB/T3961-2009
多层结构polylaminatestructure由两层或两层以上不同材料或材料相同而铺层方向不同的材料所组成的层状结构。3.1.9
芳纶增强塑料aramidfibrereinforcedplasticsAFRP
以芳纶为增强体,以聚合物为基体的复合材料。3.1.10
分散型连续混杂纤维复合材料intimatelymixedcontinuousfibrehybridcomposites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连续纤维均匀地分布在基体相中所构成的混杂纤维复合材料。3.1.11
复合材料
composites
由粘结材料(基体)和纤维状、粒状或其他形状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复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复合效应complexeffectofcomposites复合材料中组分材料协同作用产生的新效应,包括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应。3.1.13
功能复合材料functionalcomposites以满足特定物理、化学或生物性能等其他性能为主的复合材料。3.1.14
混合定律ruleofmixture
表达复合材料性能与对应的组分材料性能之间同体积含量成线性关系的法则。3.1.15
混杂短切纤维复合材料hybridchoppedfibrecomposites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短切纤维随机分布在基体中所构成的复合材料。3.1.16
混杂多维织物复合材料hybridmultidimensionalfabriccomposites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在空间不同方向上编织而成的立体型织物增强的复合材料。3.1.17
混杂结构hybridstructure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中不同种类纤维空间相对位置的排列方式。3.1.18
混杂界面hybridinterphase
在混杂纤维复合材料中,同时受两种纤维影响的界面区。3.1.19
混杂界面数
hybridinterfacenumber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中不同种类纤维铺层相接触面的数目。3.1.20
混杂体积比
hybridvolumeratio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中不同种类纤维体积含量之比。2
混杂纤维分散度degreeofdispersion复合材料中各种纤维相对分散的程度。3.1.22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hybridfibrecomposites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增强同一种基体的复合材料。3.1.23
hybrideffect
混杂效应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某一性能值偏离用混合定律计算值的现象。3.1.24
coefficientofhybrideffect
混杂效应系数
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某性能值相对于按混合定律计算值的变化率。3.1.25
混杂织物复合材料hybridfabriccomposites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纤维编织而成的织物增强的复合材料。3.1.26
加筋板stiffenedpanel
用筋条在规定方向上增强的板材。3.1.27
sandwichconstruction
夹层结构
GB/T3961—2009
以面板(蒙皮)与轻质芯材组成的一种层状复合结构。按其芯材形式或材料的不同,通常有蜂窝、波纹和泡沫夹层结构等。
夹芯混杂纤维复合材料sandwichhybridfibrecomposites以一种纤维铺层或铺层组为面层,另一种纤维铺层或铺层组为芯层构成的混杂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混杂结构形式又称为C型混杂。
structuralcomposites
结构复合材料
以承受外力荷载为主的复合材料。3.1.30
界面interface
复合材料中各独立的物理相之间的结合面。3.1.31
日interphase
界面相
复合材料中基体和增强体之间所形成的过渡区域。3.1.32
连续纤维复合材料
4continuousfibrecomposites
以连续纤维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3.1.33
nanocomposites
纳米复合材料
含有纳米尺度和纳米效应组分的复合材料。3
GB/T3961—2009
硼纤维增强塑料boronfibrereinforcedplasticsBFRP
以硼纤维为增强体,以聚合物为基体的复合材料。3.1.35
热固性复合材料
thermosettingcomposites
以热固性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3.1.36
热塑性复合材料
4+thermoplasticcomposites
以热塑性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3.1.37
碳纤维增强塑料
4carbonfibrereinforcedplasticsCFRP
以碳或石墨纤维为增强体,以聚合物为基体的复合材料。3.1.38
+advancedcomposites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先进复合材料
强度、模量等力学性能相当于或超过铝合金的复合材料。3.1.39
纤维增强塑料
fibre reinforced plastics
以纤维为增强体,以聚合物为基体的复合材料。3.1.40
有机纤维增强塑料
organic fibre reinforced plastics以有机纤维为增强体,以聚合物为基体的复合材料。3.1.41
组分材料
constituentmaterials
构成复合材料中独立物理相的材料。主要指增强材料与基体材料。3.2增强材料
表面毡
surfacingmat
由纤维单丝(定长或连续的)粘结而制成的紧密薄片,被用作复合材料的表面层。[GB/T18374—2008,定义3.4]
玻璃纤维glassfibre
一般指硅酸盐熔体制成的玻璃态纤维或丝状物。3.2.3
玻璃纤维布
5wovenglassfabric
将两组相互垂直的或互成某特定角的玻璃纤维纱(单纱、合股纱或无捻粗纱)交叉织成的一种织物。3.2.4
单丝毡filamentmat
以粘结剂将连续玻璃纤维单丝结合在一起的平面结构材料。[GB/T18374--2008,定义3.10]
单向织物unidirectionalfabric一种经纬向上纱线数量有明显差别的平面结构。[GB/T18374--2008,定义5.6]
短切纤维choppedfibre
连续纤维丝束经切断或拉断而成的短纤维增强材料。注:纤维长度一般在50mm以下。3.2.7
短切原丝choppedstrands
未经任何形式结合的短切连续纤维原丝段。[GB/T18374——2008,定义3.14]3.2.8
短切原丝毡choppedstrandmat
由粘结剂将随机分布的短切原丝粘结而成的一种毡。3.2.9
multi-axialwarp-rnittedfabrics多轴向织物
GB/T3961-2009
一种单层内纤维束平行排列、层间通过纱线缝合而成的具有多层结构和多轴向的增强材料。3.2.10
E玻璃纤维
E-glassfibre
无碱玻璃纤维
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很少,具有良好电绝缘性的玻璃纤维。注:碱金属氧化物含一般小于1%。3.2.11
aramidfibre
分子主链主要由芳香环和酰胺键构成的合成纤维。3.2.12
蜂窝芯
honeycombcore
用浸渍树脂胶液的片材,如纸、玻璃布等或塑料、金属片做成的蜂窝状结构,作为夹层结构的芯材。3.2.13
缝编毡stitchedmat
knittedmat
用线圈结构缝合而成的玻璃纤维毡片。[GB/T18374—2008,定义3.19]
combinationmat
复合毡
若干形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材料以机械或化学方法粘结而成的平面结构材料。注:增强材料通常包括短切原丝、连续原丝、无抢粗纱布及其他。[GB/T18374--2008,定义3.21]
覆面毡glassveil
连续的(或短切的)玻璃纤维单丝稍加粘结而制成的平面结构材料。[GB/T18374—2008,定义3.22]
GB/T3961--2009
高硅氧玻璃纤维highsilicaglassfibre由钠硼硅酸盐玻璃纤维经酸处理后烧结制得的,具有很高二氧化硅含量的耐高温玻璃纤维。注:二氧化硅含量应大于95%。
浸润剂
在纤维的生产过程中,施加于单丝上的某些化学制剂的混合物。浸润剂有增强型、纺织型和纺织塑料型三种类型。
晶须whisker
短纤维状单晶无机增强材料。
连续纤维
continuousfilament
multifilaments
由多根单丝集合成的一类纺织材料。3.2.20
连续原丝毡
continuous strandmat
用粘结剂将未经切断的连续纤维原丝粘合在一起而制成的平面结构材料。[GB/T18374--2008,定义3.31]
facing
夹层结构的一部分。通常是薄的、强度较高的材料,主要承受侧向载荷和平面弯矩。也称“蒙皮”。3.2.22
硼纤维boronfibre
将硼沉积在载体纤维上制得的丝状物。3.2.23
S玻璃纤维
Sglassfibre
高强玻璃纤维highstrengthglassfibre用硅-铝-镁系统的玻璃拉制的玻璃纤维。注:其新生态强度一般比无碱玻璃纤维高25%以上。[GB/T18374--2008,定义3.39]
三维夹芯层连织物3Dfacesheet-linkedspacerfabric整体编织而成,层与层之间纱线相连,呈中空结构的一种三向织物。3.2.25
三维织物
threedimensionalweave
由经纱、纬纱和垂直于经、纬方向的纱编织而成的立体结构织物。3.2.26
湿法毡
wet-laidmat
以短切玻璃纤维为原料,添加某些化学助剂使之在水中分散成浆体,经抄取、脱水、施胶、干燥等过程,制成的平面结构材料。
[GB/T18374-—2008,定义3.40]6
石墨纤维
graphitefibre
分子结构已石墨化、含碳量极高的碳纤维。注:碳含量应大于99%。
石英玻璃纤维
quartzglass fibre
GB/T3961—2009
一般指以石英棒或石英砂为原料熔融制成的,具有很高二氧化硅含量的纤维或丝状物。注:二氧化硅含量应大于98%。
由多根单丝组成的纤维束。
siliconcarbidefibre
碳化硅纤维
由β-碳化硅细晶组成的连续纤维,可用气相沉积、纺丝烧结等方法制造。3.2.31
碳纤维carbonfibre
碳含量很高的纤维状材料。
注:碳含量应不低于93%。
无捻粗纱
roving
平行原丝(合股无抢粗纱)或平行单丝(直接无抢粗纱)不加捻而并合的集束体。[GB/T18374—2008,定义3.43]
无抢粗纱布
wovenroving
由无捻粗纱织成的一种织物。
[GB/T18374—2008,定义5.40]
一种长径比很大细丝状的物质单元。[GB/T18374-2008,定义2.35]
玄武岩纤维
basaltfibre
一般指以玄武岩熔体为主制成的纤维或丝状物。3.2.36
有机纤维
organicfibre
由有机聚合物制成的纤维或利用天然聚合物经化学处理而制成的纤维。3.2.37
增强材料reinforcement
reinforcing material
加人基体中能使其力学性能显著提高的材料,也称增强体。7
GB/T3961—2009
毡mat
由短切或不短切的连续纤维原丝定向或不定向地结合在一起的平面结构制品。[GB/T18374—2008,定义3.48]
针刺毡needledmat
在针刺机上将各组元勾连在一起而制成的毡,可带有或不带衬底材料。[GB/T18374—2008,定义3.49]
3.3基体材料
不饱和聚酯树脂
unsaturatedpolyesterresin
分子链上含有碳-碳不饱和双键的,能与不饱和单体或预聚体发生交联的一类聚酯树脂。3.3.2
thixotropicagent
触变剂
加入树脂中,能使树脂胶液在静置时有较大的稠度,在外力作用下又变成低稠度流体的物质。3.3.3
thixotropy
触变现象
加有触变剂的树脂胶液,在静态时不易流动,受到外力时就易流动,除去外力后,又变为不易流动的现象。
促进剂accelerator
一种用量很少就能加快反应速度的物质。3.3.5
phenolicepoxyresin
酚醛环氧树脂
环氧化合物与线型酚醛树脂在氢氧化钠催化下缩合而成的聚合物。3.3.6
酚醛树脂
phenolicresin
由酚、酚的同系物及(或)衍生物与醛类或酮类缩聚而成的一类树脂。3.3.7
固化剂curingagent
能使热固性树脂发生化学交联形成不溶不熔网络结构的一类物质。3.3.8
环氧树脂
epoxyresin
分子链上含有两个或多个能够交联的环氧基团的一类树脂。3.3.9
matrix
复合材料中起粘结作用的连续相。3.3.10
adhesive
胶粘剂
粘合剂
通过粘合作用,能使材料结合成整体的物质。8
胶衣gelcoat
用于复合材料表面改善其性能的树脂层。3.3.12
resincastingbody
浇铸体
指未加增强材料的树脂基体固化物,又称浇注体。3.3.13
crosslinkingagent
交联剂
促进或调节聚合物分子链间共价键或离子键形成的物质。3.3.14
聚酰亚胺树脂
polyimideresin
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的一类树脂,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聚酰亚胺两种。3.3.15
可溶性树脂含量(
dissolubleresin content
预浸料或预混料中树脂可溶部分的含量。3.3.16
couplingagent
偶联剂
能在树脂基体与增强材料的界面间促进或建立更强结合的一种物质。3.3.17
latentcuringagent
潜伏性固化剂
GB/T3961—2009
在常温下能使树脂保持较长的储存期,经加热至活性温度即能起固化作用的一类固化剂。3.3.18
氰酸酯树脂
cyanateeasterresin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氰酸酯官能团的酚衍生物。3.3.19
热固性基体
thermosettingmatrix
固化后在热或溶剂作用下,不熔不溶的树脂基体。3.3.20
热塑性基体thermoplasticmatrix硬化后可溶于溶剂或在热的作用下能转变成熔融状态的树脂基体。3.3.21
树脂resin
一种具有不同的、较高相对分子量的固态、半固态或假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物质。通常有一个软化或熔融的范围,当受力作用时有流动倾向。广义上惯指作为复合材料基体使用的聚合物。3.3.22
树脂糊resinpaste
在树脂中加人增稠剂、填料等组分的粘稠状混合物。3.3.23
双酚A型环氧树脂
bisphenolAtypeepoxyresin
含有二酚基丙烷结构的缩水甘油醚类环氧树脂,又称E型环氧树脂。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