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812-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3812-2009
中文名称:糕点生产及销售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5-27
实施日期:2009-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801202
相关标签:
糕点
生产
销售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67.040食品综合
中标分类号:食品>>食品综合>>X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18.0 元
出版日期:2009-09-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糕点生产及销售要求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文件要求、管理者职责、职责和权限、沟通、产品特性、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关键控制点等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糕点类产品生产及销售企业的质量控制。 GB/T 23812-2009 糕点生产及销售要求 GB/T23812-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 67.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3812—2009
糕点生产及销售要求
Requirenent of pastry produce and distribution2009-05-27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09-01实施
GB/T23812—2009
2004%食品安全管现体系要求》的相关内容制定。本标准参考了SN/T1443.12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本标推由全国食品工业标谁化技术委员会灯口。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标雅中心、国家食品安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应用研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面包糕饼专业委员会、哈尔滨老鼎丰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味多美食品有限责任公可、咀香园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苏州长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莲香楼有限公司、大津市糕点行业协会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丽君、李经津、郑传钰、罗晓轩、王长龙、徐下铎、黄利、张延杰、洪如松、高树山、钱志先。
Hkhttn:/mEoodme
1范围
糕点生产及销售要求
GB/T 23812—2009
本标准规定了糕点生产及销售要求的术语和定义、总则、文件要求、管理者职责、职责和权限,沟通、产品特性、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关键控制点等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糕点类产品生产及销替企业的质量控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推,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子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ISO780:1997,MOD)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8957糕点厂卫生规范
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牛规范
食品标识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02号3术语和定文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推。3. 1
食品安全foodsafety
食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制备和(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概念。3. 2
食品安全危害food safetyhazard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因素或食品存在状况。3.3
控制措施control measure
能够用于防止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行动或活动。3.4
食品链Food chairi
生产或制造某特定食品所需的,从初级生产到最终消费的所有操作形骤及其顺序和相五关系。注:食品链的范国包括从初级生产,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或制售直到最终消费的所有环节。3.5
critical control point;CCP
关键控制点
能够进行控制,并且该控制对防止,消除某一食品安全的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是必需的某一步骤。
流程图 flow diagram
牛产或制造某特定食品所用步骤或操作的顺序的系统表达。1
GB/T 23812—2009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foodsafetymaaagementsystem在食品安全力面对企业进行指挥和控制的管理休系,3.8
糕点pastry
以谷物粉、油、糖、蛋等为主料,添加(或不添加)适量辅料,经调制、成型、熟制等工序制成的食品。注:改写GB/T 121402007,定义2.1.4总则
4.1企业应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予以持续改进。4.2企业应确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该范围应规定所涉及的产品或产品类别、加工和生产场地。
4.3企业应:
a)识别、评估、预防或控制产品对消费者健康有根据预期产生的特定危害,以确保提供安全产品:监视、评价、防范在已放行产品中有根据预期发生的特定危害,以保障产品的食用安全;h)
在保障产品食用安全所需的食品链范国内,做好在企业内外沟通与危密预防、控制、防范过程c
有效性相关的必要信息;
d)实施必要的措施,以验证并保证危害预防、控制和防范过程持续的有效性。4.4企业应确保对任何影响产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外包过程实施控制,并在食品安金管理体系中划以识别和验证。
5文件要求
5. 1总则
a)制定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并形成文件:b)企业为确保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建立、实施和更新所需的文件;r)形成文件的程序;
d)形成文件的过程所需的记录。5.2文件控制
食品安金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5.3的要求进行控制。
应缩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文件需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发布、实施,以确保文件的准确、完善及可操作性;a)
必要时对其进行评中与更新,并再次批准、发布;c)
记录文件更改的原因和证据;
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d)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e)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确保与食品安企管理体系相关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h)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对需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5.3记录控制
应建立并保持记求,以提供符合要求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记录应保持清晰、全面、准确、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紧、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6管理者职贵
6. 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对企业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承诺提供证据。6.2经营目标
企业的经营标应确保食品安全的要求。6.3食品安全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食品安全方针:a)确保食品安全方针符合与顾客商定的食品安全要求和法律法规要求;b)确保食品安全方针与企业在食品链中的作用相适宜;E)确保食品安全方针在企业的各层得以沟通、实施并保持;d)确保食品安全方针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e)食品安全方针应由可测量的目标来支持。7职责与权限
GB/T 23812--2009
7.1最高管理者应确保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的职责和权限得到规定和沟通。7.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企业应成亡食品安企小组。
最高管理者应任命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无论其在其他方面的职宽媚何,应负责企业食品安全小组工作,并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更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直接向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以进行评审,作为改进的基础;
c)为食品安全小纽成员安排相关的培训和教育。8沟通
8.1外部沟通
为确保在整个食品链中能够获得充分的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企业应制定、实施和保持有效的措施,以便与下列各方进行沟遍:a)供方和分包方;
b)顾客,特别是产品信息(包含与预期用途有关的说明书,特别贮存要求,以及适宜时包含保质期)、问询、合同或订单处理(包括对其修改),以及顾客反馈(包括客户抱);c)食品主管部门;
l)对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的有效性或更新产生影响,或将受其影响的其他企业。8.2内部沟通
企业应建立、实施和保持有效的联系,以便与有关的人员就影响食品安全的事项进行沟通。企业应确保食品安全小组及时获得变更的信息,包括低不限于以下方面:a)产品或新产品;
b)原料.辅料和服务;
c)生产系统和设备;
生产场所,设备位置,周围环境;c)清洁和卫生计划;
包装、贮存和分销体系t
GCB/T 23812--2009
人员资桥水平和(或)职责及权限分配;gbzxZ.net
法律法规要求;
与食品安全危害和控制措施有关的知识;企业遵守的顾客、行业和其他要求;k)
来自外部相关方的有关问询;
表明与产品有关的健康危害的投诉:影响食品安全的其他条件。
9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
9. 1产品特性
企业在文件中对所有原辅料、与产品接触的材料、糕点产品的特性和预期用途进行识别。9.2工艺流程
企业应制定和确认生产流程图。糕点企业的生产流程见图1。辅料采购
辅料验收入库
辅料贮存
辅料出库
废包装物
10糕点生产前提方案
10.1人力资源
10.1.1食品安全小组
辅料预处理
原料采购
原料验收入库
原料存
原料出库
原料预处理
配料、和面
制作成型
金属探测
制作成型
包装物采购
包装物验收入库
包装物贮存
包装物出库
废包装物
糕点生产原则性工艺流程图
食品安全小组应出多种专业人员红成,包括从事卫生控制、生产加工、工艺制定、实验室检验、设备4
http://foodmate.net维护、原辅料采购、仓储管理等项工作的人员,10.1.2人员能力、意识与培训
影响食品安全活动的人员应其备相应的能力和技能。10.1.2.1应具有满足需要的熟悉糕点生产(销售)基本知识及加.1L艺的人员。GB/T 23812-—2009
10.1.2.2食品安全小组应理解并掌握应用食品安全原理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10.1.2.3从事工艺制定、卫4挖制、实验室检验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10.1.2.4生产人员应熟悉卫生要求,遵守前提方案的相关规范要求。10.1.3人员健康和卫生要求
10.1.3.1从事食品生产、检验和管理人员的卫生和体检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必要时做临时健康检查,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10.1.3.2生产、检验和管理人员应保持人员个人清洁卫生,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车间;工作时不得戴首饰、手表,不得化妆;进入车间时应洗手、消毒并穿着工作服、帽、鞋,离开车间时换下工作服、、鞋;工作帽、服应集中管理,统一清洗、消毒,统一发放。不问卫生要求的区域或岗位的人员应穿戴不同颜色或标识的工作服、帽,以便区别。不间区域人员不应中岗。10.2基础设施和维护
10.2.1基础设施及环境
企业应提供资源以便建立和保持符合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10, 2. 1. 1设计
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的食品卫生部分应按本标准和GB14881,GB8957的有关规定设计与建造。
10.2.1.2厂区环境与道路
10.2.1.2.1厂区环境与道路均应符合CB14881、GB8957的有关规定。10,2, 1. 2. 2生产、生活,行政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合理,不得相互妨碍。10.2.1.2.3「区周围应设置适宜的防范外来污染源和有害动物侵人的设施。10.2.1.3厂房及设施
10.2.1.3.1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规定的空气清洁级别合理布局和有效间隔,各生产车间、工序环境清洁度划分见表1;同一厂房内以及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五影响。生产车间(含包装间)应有足够的空间,人均占地面积(除设备外)应不少于1.5m,用于生产的最高机械设备距屋项的间距应考虑安装及检修的方便。表1各生产车间、工序环境清洁度划分表清洁度区分
清洁生产区
准猜洁生产区
一般生产区
车间或工序区域
半咸品玲却区与暂存区、内包装间配料与调制间、成型工序、成型胚品暂存区、烘焙工序、外包装车间
琼料预清洁区、原料前预处理工序、选蛋工序原(辅)料仓库、包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检验室注1:清洁生产区指半成品玲却区、内包装间等消洁度要求高的作业区域。空气沉降菌要求/(CFU/Ⅲ)
不作要求
注2:准清洁生产区指配料与调制间、成型.1.序等洁洁度要求次于清洁生产区的作业区域,注3:一般生产区指生产场所中清洁度要求低于准清洁生产区的作业区域。10.2.1.3.2检验室应与生产品种检验相适应,室内宜分别设置精密仪器室,微生物检验室、理化检验室和留样室,防止交叉污染。必要时宜增设车间检验室。5
GB/T 23812-2009
10.2.1.3.3建筑物应竖固耐用,易于维修、清洗,并有能防止食品,食品接触面皮内包装材料被污染的结构。
10.2.1.4一般生产区
般牛产区的厂房和设施应符合GB14881、GB8957的要求。10.2.1,5清洁生产区和准清洁生产区清洁、准清洁生产区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游和不良气体释放,能耐清洗与消毒,墙壁与地面、墙壁与天花板、墙壁与墙璧等交界处应呈孤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洗。
清洁生产区的排水设施出口应设置洁净地漏,排水方向应从高清洁区向低清洁区。清洁生产区应设置独立的人员更衣室。清洁和准清洁生产区应分别设有空气净化处理装置和清洁、消毒设施,并应定期检修,保持清洁:10.2.2机械设备
10.2.2.1设备应与生产能力相适应,装填设备官采用自动机械装置,物料输送宜采用输送带或不锈钢管道,且排列合现.有序,使生产能顺利进行,避免引起污染或交叉污染,10.2.2.2凡与食品接触的设备、丁器具和管道(包括容器内壁),应选用无毒、无异味、耐腐蚀、不透水,不变形H可反复清洗和消毒、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材料或涂料制造。10.2.2.3机械设备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设置安全防护设施。10.2.2.4各种设备的管道应以不同颜色明显区分,Ⅱ不宜架设于暴露的食品、食品接触雨及内包装材料的上方,以免造成对食品的污染。10.2.2.5机械设备应有定期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和运转率。11糕点生产操作性前提方案
11.1原辅料与包装材料
11.1.1原辅料及包装材料的购入,验收,贮存、发放应符合相关标准,应执行物料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专人负责。
11.1.2内包装材料和生产操作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容器、.1.器具等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供应商应提供相关资质文件和按有关规定提供与供应物料的品种、规格、米源、质最的产品采购标推(或合同约定)相一致的有效检验合格报告单。11.1.3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2760的相关规定;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G1314880的规定。11.1.4内包装材料应满足相应要求且符合食品卫生等相关规定的材质。11.1.5原辅料的运输工具等应符合卫生要求。运输过程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车或同一容器混装。11.1.6原辅料购进后应对其原产地、规格、包装情况进行初步检查,按验收的规定填写入作账、卡,人库后应依据需要抽样白检或向质检部门申请委托检验。11.1.7各种原辅料及包装材料应分批次编号与堆置,按待检、合格、不合格分区存放,并有明显标识,宜采用三色(绿、红、黄)标示管理方式,绿色表示合格品、红色表示不合格品、黄色表示待检品:相互影响风味的原辅料存在同一仓库,应分区存放,防止相互影响。11.1.8对有温度、显度及特殊要求的原辅料应按规定条件储存,应设置专用库储存。11.1.9应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对不合格或过期原辅料应加注标识并及时处理。11.2原辅料及其包装物的卫生控制11,21投产前的物料应经过严格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使用,11.2.2物料进人生产区前,应在预进间除去外包装或外包装表面除尘净化,再经传递凹进人物料暂存区,标示明确。
11.2.3在开启和倾倒原辅料前应预清洁,以防异物进入产品。6
11.2.4所有物料流通应明确标示品名、规格、批号和来源。11.3原辅料的前处理
GB/T 23B12--2009
11.3.1原辅料应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加工处班,加工品虚符合相关标准,包装密:凭合格检验报告单人库再进人生产使用。
11.3.2不同品种原鞘料在同设备处理时应适时清活,不得相亏影响其质最,卫生。11.4配料与调制
11.4.1应验证调制所用的设备,与食品接触面,工其已清洗、消毒11.4.2食品漆加剂的用量,配料前应进行复核,防正投料种类和数量有误。11.4.3投料时要防止原料的外包装接触调制设备,避免造成污染。11.4.4投料时应严格按照各品种的操作规程投料,防止物料溅出。11.4.5调制好的配料应按工艺规程及时流人下.道工序,防止污染或腐败变质,应对其进行检验,不符合标准的应作另行处理。
11. 5成型
11.5.1模具应保持图纹轮廊清晰和清洁卫生;其用润滑剂(油)应符合食品.牛要求11.5.2操作前应认真检查配料和所用设备及其L、器具是否符合清洁卫生规定要求,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11.6熟制
11.6.1熟制设备应定期清理、保洁和安全保养,检查其计量器具和安全设施在法定计量验证合格有效期内方可使用。
11.6.2熟制过程应控制温度等相关参数和终端产品的感官,并适时做好记录。11.6.3熟制过程产生的油、烟等应能及时、安全排出室外并符合相关环保规定。11.7冷却
11.7.1熟制后的产品应迅速传送至清洁作业室(或区)进行冷却至适宜温度,并适时检查和整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应分区暂存。然后,合格品按先山先包的原则转送至内包装T序;不合格品应及时处理。可回收不合格品与不可回收不合格品应分区暂存,并分别标示。11.7.2每天(班)应进行适时清洁和消毒并记录。11.8内包装
11.8.1内包装应于清洁生产区进行。11.8.2所用设备及其工、器具应符合清洁卫生规定要求,11.8.3产品应经金属探测器检验,剔除被金属污染的包装食品(若包装材料为铝质时应在其包装前进行金属探测检验)。
11.8.4食品包装袋内不得装入与食品无关的物品(如玩具、文具等);若装人干燥剂或脱氧剂,则应符合相关标雅。
11.8.5及时将操作时产生的废品、废物收集在专用的密闭容器内。11.9外包装与标签
11.9.1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11.9.2半成品经检验合格方包装成成品。11.9.3成品标签应符合GB7718和食品标识管理规定》规定。11.9.4包装材料和1标签应由专人保管,每批产品标签凭生产指令(或计划)发放,领用。11.9.5储运包装应符合GB/T191要求。11.10成品贮存与运输
11.10.1贮存与运输应符合G3 11881 的规定。11.10.2成品在运输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日晒丽淋,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污染的物GB/T 23812—2009
品混装运输。
11.10.3仓管员应严格执行收、发货制度和操作规。定期清查整理,其数量应与账面一致。11.10.4成品人库应有存量记录成品出库应有出货记录,内容至少包括生产日期、出货时间、地点,对象、数量及经乎人等,以使发现问题时可及时收回。11.10.5成品按待检,合格、不合格分区存放,并有明显标识,宜采用三色(绿、红、黄)标示管理方式,绿色表示合格品、红色表示不合格品、黄色表示待检品。12糕点生产关键控制点
糕点生产关键控制点包含但不限于:原材料验收;
b)配料;
c)熟制;
d)金属探。
13产品追溯与召回
13.1企业应建立和实施追溯程序。主要包括原料、辅料和色装材料的验收;清洗剂、消毒剂、半成品、成品等入(出)库规定,标识的管理、产品批次管理、成品检验报告、运输过程的记录保持等,实现从原辅料验收到产品出厂全过程的标识及产品出厂的追溯。13.2企业应建立产品撤间程序,包括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方式与客户的沟通,收集顾客反馈单,收集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包括数量、包装及规格、质量指标(包括特殊指标的检测方法等)、交付。接客户投诉时,相关部门应收集证明性资料和图片,按照追溯管理确认责任并制定处理方式,对于进入流通领域的应采用合适的方式及时、快速、完全地撤回。14
糕点销售安全要求
14.1确定合格供方
14.1.1资质审核
14.1.1.1应了解并审核供应商的企业资质情况。相关材料包括但不限子:a)营业执照;
税务登记证;
一般纳税人证书;
企业机构代码:
产品执行标准;
生产许可证;
g)商标注册证,
14.1,1.2全部资质材料应清晰、有效。14.1.2商品审核
14.1.2.1符合相关规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商品检验合格报告。14.1.2.2实物审核:按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执行标准,并对照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对商品的撼官、理化,卫生,净含量等指标进行检验或送检。14.1.3实地考察
对高风险等供应商宜进行实地考察。14.1.4综合评价
应依据14.1.1~~14.1.3的情况,对供应是否合格作出综合评价。8
H网htt
14.2采购
应加强索证索票。
14.2.114.1.1中规定相关资质文件应加盖供应商企业公章。14.2.2如法律法规对资质材料有特殊要求,厂商应按指定内容及日期提供。14.2.3供应商应及时提供产品的质检报告:14.2.4资质材料中注明有效期的以注明期限为终止日期。14.3验收
14.3.1应比较相关文件,以确保商品符合要求。14.3.2应对送货车辆的清洁状况、车厢温度等进行必要的检查。14.3.3应对商品包装、外观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查。GB/T23812—2009
14.3.4验收场所、设备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扫,无积尘、无食品残渣,无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14.3.5食品验收时应注意按生产单位、品种分别放置于食品专用栈板上,保证商品分类、分架。避免交叉污染。
14.4存储
14.4.1贮存场所、设备应保持清洁,定期清扫,无积尘、无食品残渣,无需斑、鼠迹,范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14.4.2应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14.4.3在食品专用独立仓库或存储区域和其他食品应适当合理分隔避免受到污染。按常温、冷藏等不同存要求存敬相应食品。
14.4.4食品存储仓库和货架的设计应满足食品卫生要求和先进先出的操作原则。14.4.5不同类别的食品应分库或分架存放,库房内备有相应的货架和货垫。14.4.6食品外包装应完整,无积尘,码放整齐,便于检查清点。14.5陈列销售
14. 5. 1 人员管理
应符合10.1.3的要求。
14.5.2设施、设备
14.5.2.1应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用品实施清洁并填写工作记录。14.5.2.2清洁设备适合,工作状态良好。14.5.2.3针对产品不同的储存陈列要求,配备相应的陈列设备。14.5.2.4对于需冷的产品,冷藏柜应保持在要求的温度。14.5.3销售管理
14.5.3.1食品销售时陈列应符合其自身保质储存条件。14.5.3.2销售食品标识应符合GB7718和《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要求。14.5.3.3上架销售的食品应严格控制在保质期内。14.5.3.4应有销售记录。
14.6问题食品的处理
14. 6.1 问题食品
企业对其不符合有关窝品安全规是和标谁的食品,或给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馨在或现实危率的间题食品,一经发现应立即启动食品撤架流程。14. 6.2食品安全事件
企业对其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应立即动食品安全事件处理流程。主要包括顾客投诉,政府部门9
CB/T23812—2009
的抽查、调查以及协查过程中发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于相关事故的基本状况及处理方式应形成报表,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应进行月/周统计分析并存档,
14.6.3处理方法
14.6.3.1企业应根据食品的可追溯程度,事件影响的大小、健康损害风险的人小等因素,将问题食品或食品安全事件进行分析,然后分级别、分步臻地启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14.6.3.2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建立内部应急处理小组,由采购、存储、加I,销售、食品安全管理、法律、市场等部门人员组成,对发生质量或安全阅题的食品的应急处理及时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14.6.3.3销售企业处理间题食品和食品安全事件时要及时:a)内部及时联动撤架,一日启动产品的撤架机制,各部门应积极配合执行。采购,配送中心和门店应在撤架指今下达后于最短的时间内(48h内)完成问题食品下架,封存,清点、在途食品运输的跟踪,并将有关信息反馈企业汇总。b)应及时提供给消费者、公众、媒体和政府执法机构准确、负责和公正的信息,尽快配合控制流通渠道避免问题食品扩散,调动相关资源尽快查清问题的根源并采敢必要的控制及反应了段,应尽打将间题食品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危害降低至最低。碰设内部及外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通报机制,实时掌握上架食站的质量和安全状态。对内部和外界发现的相关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应急反应和处理。d)应保持顾客投诉统计,短月/周食品质量问题汀总与分析,政府抽检食品情说月报表。1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