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3909.3-2009 无损检测 射线透视检测 第3部分:金属材料X和伽玛射线透视检测总则
GB/T 23909.3-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3909.3-2009

中文名称:无损检测 射线透视检测 第3部分:金属材料X和伽玛射线透视检测总则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5-26

实施日期:2009-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791532

相关标签: 无损 检测 射线 透视 金属材料 伽玛 总则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试验>>19.100无损检测

中标分类号:机械>>机械综合>>J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MOD EN 13068-3:2001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6.0 元

出版日期:2009-12-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6)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23909的本部分规定了使用射线透视技术、对金属材料和制品实施以探伤为目的的工业X和伽玛射线透视的通用规则。本部分不涉及不连续的验收准则。 GB/T 23909.3-2009 无损检测 射线透视检测 第3部分:金属材料X和伽玛射线透视检测总则 GB/T23909.3-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9.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909.3—-2009
无损检测
射线透视检测
第3部分:金属材料X和
伽玛射线透视检测总则
Non-destructive testing-Radioscopic testing-Part 3:General principles of radioscopic testing ofmetallic materials by X-and gamma rays2009-05-2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2-01实施
华人民共
国家标准
无损检测射线透视检测
第3部分:金属材料X和
伽玛射线透视检测总则
GB/T 23909. 3—200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部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
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泰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字数17千字
2009年9月第版
交2009年9月第一次印剧
书号:155066·1-38441
定价16.00元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GB/T23909《无损检测射线透视检测》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成像性能的定量测量;第2部分:成像装置长期稳定性的校验;第3部分:金属材料X和伽玛射线透视检测总则。本部分为GB/T23909的第3部分。GB/T23909.3-—2009
本部分修改采用EN13068-3:2001《无损检测第3部分:金属材料X和伽玛射线射线透视检测
透视检测总则》(英文版)。
本部分根据EN13068-3:2001重新起草。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EN13068-3:2001时,本部分做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如下:除规范性引用文件EN12544-1、EN12544-2和EN12544-3;将其余规范性引用文件改为我国标准。本部分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山东山大奥太电气有限公司、上海英华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盈泉钢制品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通用电气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艾因蒂克实业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孔凡琴、张光先、陈仁富、曾祥照、李博、章怡明、张瑞。I
GB/T23909.3—2009
GB/T23909的本部分规定了对工件进行射线透视检测的基本技术,以及对工件进行经济的重复检测。这些技术是建立在工件检测的公认准则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本部分的目标是定义一个尽可能接近射线照相标准的射线透视技术。由于特殊的差异,有一些基本偏差。
在对图像增强器系统和胶片技术进行有限固有不清晰度比较时,需要仔细处理像质计。因此,1)
每一次测量时都需要额外介绍双线型像质计的使用。最大允许不清晰度要由工件厚度来定义,也要计算允许的几何不清晰度。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表4和表5中的较小厚度允许等于符合标准的双倍不清晰度。使用较低的最大管电压来加强对比度,以满足最小线型像质计值,且会对空间分辨力的限制产生一个补偿。因为线型像质计对检测小细节是比较传统的,所以没有定义任何阶梯孔型像质计值。通过对比度增强来补偿有限空间分辨力,要求在应用中必须使用图像积分。因而,对于金属材2)
料,表5定义的图像质量是基于已进行积分的射线透视检测图像。实时检测会有益于基于动态检测原理的定向结构的识别,并且宜经常被应用作为系统和位置优化的第一步。射线透视对轻合金检测的广泛应用,证明了表4中对应用领域的特殊限制是正确的。表中SA级检测能通过实时射线透视完成,SB级检测只需要附加图像积分。使用者可以依靠检测间题来决定是否应用表4或表5。
1范围
无损检测射线透视检测
第3部分:金属材料X和
伽玛射线透视检测总则
GB/T23909.3—2009
GB/T23909的本部分规定了使用射线透视技术,对金属材料和制品实施以探伤为目的的工业X和伽玛射线透视的通用规则。
本部分不涉及不连续的验收准则。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390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2005,EN1435:1997,MOD)GB/T3323
铸钢件射线照相检测(GB/T5677—2007,ISO4993:1987,IDT)GB/T5677
GB/T944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9445-2008,ISO9712:2005,IDT)GB/T23901.1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1部分:线型像质计像质指数的测定(GB/T23901.1--2009,ISO19232-1:2004,IDT)GB/T23901.3无摄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第3部分:黑色金属像质分类(GB/T23901.3-2009ISO19232-3:2004,IDT)
GB/T23901.5无损检测
第5部分:双线型像质计图像不清晰度的测定射线照相底片像质
(GB/T23901.5—2009ISO19232-5:2004,IDT)GB/T23909.1无损检测射线透视检测第1部分:成像性能的定量测量(GB/T23909.1~2009,EN13068-1:1999,MOD)
GB/T23909.2无损检测
射线透视检测
(GB/T23909.2——2009,EN13068-2:1999,MOD)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3909的本部分。3.1
nominalthickness
标称厚度
被检范围内材料的标称厚度。
不必考感制造公差。
穿透厚度penetratedthickness
以标称厚度为基础算出的射线束方向上材料的厚度,第2部分:成像装置长期稳定性的校验1
GB/T23909.3—2009
源尺寸
sourcesize
射线源的尺寸,或X射线管的焦点尺寸。3.4
焦点至探测器距离
focustodetectordistance
射线束方向上测出的射线源室探测器之间的距离。3.5
焦点至工件距离
focusto objectdistance
沿射线束中心线测出的射线源至射线源一侧的被检工件之间的距离。3.6
有关空间分辨力的术语(见附录A)几何不清晰度geometricunsharpnessU.
固有(屏)不清晰度inherent(scrcen)unsharpnessU
总不清晰度
total unsharpness
系统参数(见附录A)
几何放大比
geometricmagnification
闪烁blooming
光过照射或在高强度对比度区域形成条纹,射线透视检测
射线透视技术级别
射线透视技术分为两级:
SA级:基本技术;
SB级:优化技术。
当SA级技术的灵敏度不够时,则使用SB级技术。经合同各方同意,可采用比SB级技术更优的,包含所有适当检测参数和提高了射线透视系统最低要求的技术规范。
射线透视技术的选择,应征得合同各方同意。4.2射线透视检测系统的最低要求用于射线透视检测的设备,根据测试系统质量要求可以不同。三类射线透视测试系统被定义。GB/T23909的本部分定义了应用于特殊目的最小系统类别。分类的标准是固有探测器不清晰度以及与GB/T23909.1(见表1)一致的,在没有几何放大下测得的变形和均匀性。应在100kV下通过6mm钢盘测量这些值。此外,为了长期稳定性,必须校验固有不清晰度。应按GB/T23909.1和GB/T23909.2进行测量。2
固有探测器不清晰度U:优于
变形Va:优于
均匀度Haa优于
表1射线透视检测系统的最低要求系统分类
这些特征应在信噪比优于50、变形和均匀度在75%的图像域上测量。不能满足系统类别SC1~SC3的系统不符合本部分。5概述
5.1电离辐射的防护
GB/T23909.3——2009
警示:人体任何部位受到X射线或伽玛射线照射都可能严重损害健康。无论在何处使用X射线设备或放射源,均应遵循相应的法规要求,只要使用电离辐射,就应严格遵循地方、国家或国际的安全防护规定。
5.2表面准备和制造阶段
通常,表面不需做准备,若表面缺欠或覆盖层有可能使不连续难以检出时,则该表面就应打磨光滑,或该覆盖层应予去除。
5.3射线透视图像的标识
如果记录归档是必需的,应在被检工件的每一部分附有清楚的标识。标识的图像应出现在射线透视图像的任何感兴趣区域之外,并且应保证这一部位被明确标识。在必需存档的文件中,应保证每一个图像被清晰标示。
另外,可以通过电子手段插人一个记号或参考码到图像、图像头或参数文件里来完成射线透视图像的标识。这个参考码应作为射线透视图像的一部分来存储。5.4标记
为使每个射线透视图像准确定位,必要时,被检工件上应打上永久性标记。若材料的特性和/或其使用条件不允许打上永久性标记,可将位置准确记录在草图上。5.5图像的重叠
一个区域用两个或多个图像/视频顿检测时,为确保射线透视检测到整个被检范围,它们应充分重叠。为此,可在工件表面上放置用于验证的高密度材料的标记,使标记显示在每个图像上。5.6人员资格
应由有资格和能力的人员来实施射线透视检测,推荐按GB/T9445或等效标准来认证取得该资格。
6射线透视图像的推荐技术
检测布置
任何情况,检测布置都应通过制定的应用标准来决定。6.2射线透视成像设备
系统的成像性能应符合GB/T23909.1和GB/T23909.2。6.3射线束的对准
射线束应指向被检区域的中心,并垂直于工件表面,除非能证明某些检测的最佳显示可用其他射线方向获得。在后一种情况下,允许采用合适的射线束方向。经合同各方同意,也可选用其他射线透视检测方法。其他检测的布置,可参照相关检测标准进行。3
GB/T23909.3—2009
滤光片和准直器的使用
为了减少散射线和闪烁的影响,直接射线应尽可能的被准直到处于检测状态下的部分。散射线应通过准直器、滤光板和屏蔽来减少。6.5管电压的选择
要得到好的探伤灵敏度,X射线管电压宜尽可能低。管电压的最大值对应于表2给出的铝和轻合金的穿透厚度,以及表3中的锅。铝和轻合金的最大X射线管电压
穿透厚度/
穿透厚度/
表3钢的最大X射线管电压
最大X射线管电压/
最大X射线管电压/
如果使用微焦点设备,使用一个稍微高的管电压是必须的。应增加几何放大比达到需要的像质计灵敏度(见表4和表5)。但是宜注意的是过高的管电压会损失缺陷检测灵敏度。通过合同双方同意,可按GB/T3323和GB/T5677使用伽玛射线源。6.6
图像数据的采样
GB/T23909.3—2009
图像被看作由光子流引起统计变化的电子信号。在电视屏幕的可视化显示中,它在图像上显示为光子噪声。可通过增加成像输人屏的光子数,或对图像信号积分降低噪声。应对图像进行积分或平均直到达到需要的图像质量,及直至无法提高图像质量为止。应使用像质计(IQIs)来控制图像质量。推荐使用GB/T23901.1和GB/T23901.5定义的像质计。
按GB/T23901.1的线型像质计和按GB/T23901.5的双线型像质计,作为穿透厚度的函数,不同的应用中,最小要求的可见线在表4和表5中给出。像质计应被固定在被检工件靠近射线源面上(当焦点尺寸大于固有探测器不清晰度)或物体朝向探测器面上近似45\的角度(当焦点尺寸小于固有探测器不清晰度时)。另外,在相同的检测系统条件下,像质计线和双线应可见。
表4铝和轻合金的系统性能
检测级别
系统类别
像质计
穿透厚度
双线号
双线号
注:对轻合金检测,SA级别是基于实时连续检测,这种检测覆盖了,尤其是要盖了标准小焦点X射线管(0.1mm、、1mm焦点尺寸)。
SB级别是基于为了获得更高几何分辨力和对比度灵敏度的非连续检测。表5
检测级别
系统类别
像质计
穿透厚度/mm
金属材料检测SA级和SB级的系统性能(不包含铝和轻合金)SA
双线号
双线号
测试类别
系统类别
像质计
穿透厚度/mm
GB/T23909.3-—2009
检测级别
系统类别
像质计
穿透厚度/mm
表5(续)
双线号
双线号
测试类别
系统类别
像质计
穿透厚度/mm
在SB级别中,达到需要的几何放大比是困难的。在合同双方的协议下,当厚度范圈达到6.0mm,要求的双线号可能会减少个。
表5中的SA级别和SB级别是基于GB/T23901.3。注:人眼已经有接近0.2的积分时间。单个视额赖的图像质量会比电视屏上的图像质量差。图像存储和处理
检测完后,图像应作为原始数据在外部存储器上存储。设备应适于长期存储以满足测试文档的要求。
为了加强缺陷的可识别性或自动评价,射线透视图像能得到进一步数字图像处理。为了图像质量测试,只允许图像积分、对比度和亮度调整。合同双方必须达成协议,是否应存档原始数据、仅处理过的图像或两种同时存档。6.8图像观察条件
应在较暗室内的监控器上评估射线透视图像。7检测报告
若有必要,应对每个射线透视图像或成组图像缩写检测报告,给出所使用的检测技术以及其他有助于较好理解结果的特殊情况等信息。报告格式和内容宜在特定的应用标准中规定或由合同各方商定。如果检测仅按GB/T23909的本部分进行,则检测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内容:a)
检测公司名称;
唯一的报告编号;www.bzxz.net
工件;
材料;
制造阶段;
标称厚度;
射线透视技术、级别和系统级别;标记系统(若有使用);
所使用的射线源、设备及其型号和焦点尺寸;管电压和管电流或源活度;
射线束的对准(如果没有标称物):1
所使用的滤光片和准直器;
所使用的积分时间、焦点至探测器距离和放大比;像质计类型和位置;
像质计类型和读数;
图像处理规范(若有使用;
存储数据的数据格式和文件名;与本部分的一致性;
与商定标准的任何偏差;
责任人姓名、资格和签名;
检测日期和报告日期。
GB/T23909.3—200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