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406.2-2009 塑料 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 第2部分:室温试验
GB/T 2406.2-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406.2-2009

中文名称:塑料 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 第2部分:室温试验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6-15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5257759

相关标签: 塑料 氧指数 燃烧 行为 室温 试验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橡胶和塑料工业>>塑料>>83.080.01塑料综合

中标分类号:化工>>合成材料>>G31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DT ISO 4589-2:1996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8页

标准价格:27.0 元

出版日期:2010-02-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树脂通用方法和产品分会(SAC/TC 15/SC 4)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2406本部分描述了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流中,刚好维持试样燃烧所需最低氧浓度的测定方法 其结果定义为氧指数。 GB/T 2406.2-2009 塑料 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 第2部分:室温试验 GB/T2406.2-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83.08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06.2-—2009/ISO4589-2:1996塑料
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
第2部分:室温试验
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burning behaviour by oxygen index-Part2:Ambient-temperaturetest(ISO4589-2:1996,IDT)
2009-06-15发布
资料专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效防伤
2010-0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设备的校准
试样制备
测定氧指数的步骤
结果的计算与表示
方法C
11试验报告
与规定的最小氧指数值比较(简捷方法)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设备的校准
氧浓度的计算
试验结果记录单
И型试样实验室间试验获得的结果GB/T2406.2—2009/IS04589-2:199610
1978~1980年实验室间试验获得的精密度数据附录NA(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1999年ISO和ASTM实验室间结果的精密度ht
GB/T2406.2—2009/ISO4589-2:1996GB/T2406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共分为三部分:第1部分:导则;
第2部分:室温试验;
第3部分:高温试验。
本部分为GB/T2406的第2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4589-2:1996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英文版)及ISO于2005-01-15对ISO4589-2:1996发布的修改单1。本部分等同翻译ISO4589-2:1996.及ISO于2005-01-15对ISO4589-2:1996发布的修改单1,在技术内容上完全相同。为了便于使用,对IS04589-2:1996,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把\ISO4589的本部分”改成“GB/T2406的本部分”或“本部分”;删除了ISO4589-2:1996的前言、目次;增加了国家标准的前言、目次;对于ISO4589-2:1996引用的其他国际标准中有被等同采用为我国标准的,本部分直接引用我国的国家标准代替对应的国际标准,其余未等同采用为我国标准的国际标准,在本部分中均被直接引用:
将ISO4589中的注的序号删除,用国家标准要求以条为单元加注序号;将ISO修改单中放入第9章精密度的内容改为资料性附录NA。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NA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塑料树脂通用方法和产品分会(SAC/TC15/SC4)归口: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合成树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燕山石化树脂所、国家塑料制品质检中心(福州)、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材料测试部)、南京市江宁区分析仪器厂、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广州金发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道恩集团龙口市道恩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宋桂荣、王建东、陈宏愿、李建军、张正敏、何芃、杨宗林,王富海、张成杰。http
全品伙伴网b
1范围
GB/T2406.2—2009/ISO4589-2:1996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
第2部分:室温试验
GB/T2406的本部分描述了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流中,刚好维持试样燃烧所需最低氧浓度的测定方法,其结果定义为氧指数。本部分适用于试样厚度小于10.5mm能直立自撑的条状或片状材料。也适用于表观密度大于100kg/m2的均质固体材料、层压材料或泡沫材料,以及某些表观密度小于100kg/m2的泡沫材料。并提供了能直立支撑的片状材料或薄膜的试验方法。为了比较,本部分还提供了某种材料的氧指数是否高于给定值的测定方法。本方法获得的氧指数值,能够提供材料在某些受控实验室条件下燃烧特性的灵敏度尺度,可用于质量控制。所获得的结果依赖于试样的形状、取向和隔热以及着火条件。对于特殊材料或特殊用途,需规定不同试验条件。不同厚度和不同点火方式获得的结果不可比,也与在其他着火条件下的燃烧行为不相关。
本部分获得的结果,不能用于描述或评定某种特定材料或特定形状在实际着火情况下材料所呈现的者火危险性,只能作为评价某种火灾危险性的一个要素,该评价考虑了材料在特定应用时着火危险性评定的所有相关因素之一。
注1;这些方法用于受热后呈现高收缩率的材料时不能获得满意结果,例如:高定向薄膜。注2:评价密度小于100kg/m的泡沫材料火焰传播特性参照GB/T8332。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406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54712008塑料热固性塑料试样的压塑(ISO295:2004,IDT)GB/T9352—2008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试样的压塑(ISO2932004,IDT)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2859-1:1989,IDT)
GB/T119972008塑料多用途试样(ISO3167:2002,IDT)GB/T17037.1一1997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试样和长条试样的制备(idtISO294-1:1996)GB/T17037.3-2003
3:2002,IDT
GB/T17037.4—2003
(ISO294-4:2001,IDT)
塑料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3部分:小方试片(ISO294+塑料
热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试样的制备第4部分:模塑收缩率的测定塑料热塑性材料注塑试样第2部分:拉伸条状试样ISO294-2:1996
ISO294-5:2001
塑料热塑性材料注塑试样第5部分:用于研究各向异性的标准试样塑料用机加工方法制备试样
ISO2818:1994
ISO2859-2:1985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2部分:隔批检验极限质量(LQ)的抽样计划1

GB/T2406.2—2009/IS04589-2:1996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406本部分3.1
氧指数oxygenindex
道人23℃土2℃的氧,氮混合气体时,刚好维持材料燃烧的最小氧浓度,以体积分数表示。4原理
将。个试样垂直固定在向上流动的氧、氮混合气体的透明燃烧筒里,点燃试样顶端,并观察试样的燃烧特性,把试样连续燃烧时间或试样燃烧长度与给定的判据相比较,通过在不向氧浓度下的一系列试验,估算氧浓度的最小值(见8.6为了与规定的最小氧
5设备
5.1试验燃烧筒
直进行比较,试验三个试样,根据判据判定至少两个试样熄灭。由一个垂直固是在基座上,并可导人含氧混合气体的耐热玻璃简组成(见图1和图2)。优选的燃烧筒尺寸为高度(500±50)mm,内径(75~100)mm。燃烧筒顶端具
注:直径40mI
流孔,排出气体的流速至少为90mm/十然烧筒至少10mm的收缩口可满足要求,如能获得相同生是,有或无限流孔的其他尺寸燃烧简也可使用。燃烧筒底部或支带筒的基座上应安装使进人的混合体
分布均勾的装置
推荐使用含有易扩散并具有金属网的混合室如果同类型多
应在低于试样爽持器水平面上安装个孔隔网,以防止用途的其他装置能获得相同结果也可使用。下落的燃烧碎片堵体人口和扩散通道燃烧简的支座安
调平装置或水平指示器,以使燃烧筒利安装在其中的试样垂直对中。为使于对燃烧筒中的火焰进行观餐,可提供深色背景。5.2试样夹
用于燃烧筒中央重直支持试样。对于自撑材料,夹持处离升期断试样可能燃烧到的最近点至少1mm对于薄膜和薄片,使用如
图2所示框架,由两重直边框支撑试样,离边框顶端20mm和100mm处划标线。夹具和支撑边框应平滑,以使上升气流受到的干扰最小。5.3气源
可采用纯度(质量分数)不低于98%的氧气和/或氮气,和/或清洁的空气[含氧气20.9%(体积分数)作为气源。
除非试验结果对混合气体中较高的含湿量不敏感,否则进入燃烧筒混合气体的含湿量应小于0.1%(质量分数)。如果所供气体的含湿量不符合要求,则气体供应系统应配有干燥设备,或配有含湿量的检测和取样装置。
气体供应管路的连接应使混合气体在进人燃烧筒基座的配气装置前充分混合,以使燃烧筒内处了试样水平面以下的上升混合气的氧浓度的变化小0.2(体积分数),注:氧气和氮气瓶中的合湿量(质量分数)不一定小于0.1%。纯度(质过分数)98%的商业瓶装气的合湿盘(质量分数)是0.003%-~0.01%,但这样的瓶装气减压到大约1MPa时,气体含湿量可升到0.1%以上。2
ht
氧/氨混合气
另一种气流测量装置
(见5.4鞋)
气体预混点;
截止阀:
压力表;
燃烧筒
(商度500mm土50mm
内径75mm100mm)
试样夹
阻挡降片
的金星网
扩散器环
精密压力调节器:
过滤器;
针形阀;
气体流量计。
GB/T2406.2—2009/1SO4589-2:1996出口含40mm
图1氧指数设备示意图
http:/
wunwfoo
燃烧简质盖
玻璃燃烧筒
缩小燃烧筒出口
的适宜装置(见5.1)
点火器
GB/T2406.2—2009/ISO4589-2:1996上参考标记
下参考标记
注:试样牢固地夹在不锈钢制造的两个垂直向上的义了之间。图2非自撑试样的支撑框架
5.4气体测量和控制装置
单位为毫米
充差土0.25bzxz.net
适于测量进入烧简内混合气体的氧浓度(体积分数),准确至士0.5%。当在23℃土2℃通过燃烧筒的气流为40mm/s士2mm/s时,调节浓度的精度为土0.1%。应提供检测方法,确保进入燃烧简内混合气体的温度为23℃土2℃:如有内部探头,则该探头的位置与外形设计应使燃烧筒内的扰动最小。注:较适宜的测量系统或控制系统包括下列部件:a)在各个供气管路和混合气管路上的针形阀,能连续取样的顺磁氧分析仪(或等效的分析仪)和一个能指示通过燃烧简内气流流速在要求的范围内的流量计:b)在各个供气管路上经校准的接口,气体压力调节器和压力表:e)在各个供气管路上针形阀和经校准的流量计。系统b)和e)组装后应经过校准,以确保组合部件的合成误差不超过5.4的要求。http:
5.5点火器
GB/T2406.2-2009/IS04589-2:1996由一根未端直径为2mm士1mm能插燃烧简并喷出火焰点燃试样的管子构成。火焰的燃料应为末混有空气的丙烷。当管子垂直插人时,应调节燃料供应量以使火焰从出口垂直向下喷射16mm十4mm
5.6计时器
测量时间可达5min,准确度士o.5s。5.7排烟系统
有通风和排风设施,能排除燃烧筒内的烟尘或灰粒,但不能干扰燃烧筒内气体流速和温度。注:如果试验发烟材料,必须清洁玻璃燃烧筒,以确保良好的可视性。对于气体人口,人口隔网和温度传感器也必须清洁,以使其功能良好。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免人员在试验或清洁操作中受毒性材料伤害或遇灼伤。5.8制备薄膜卷筒的工具
由一根直径为2mm一端带有一个狭缝的不锈钢杆构成(见图3)。单位为毫米
0.3mm的狭缝央任
游膜一端便于猪绕
不锈钢杆
$2.mm±0.1mm
图3薄膜试样制备工具
http://ww.food
GB/T2406.2—2009/IS04589-2.19966设备的校准
为了符合本方法的要求,应定期按照附录A的规定对设备进行校准,再次校准和使用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设备校准周期
气体系统接口(按附录A的A.1的要求)设备在使用或清洁时触动过的组件a
b)未触动过的组件
浇铸PMMA样品
气体流速控制
氧浓度控制
7试样制备
7.1取样
最大时间间隔
6个月
1个月
6个月
6个月
应按材料标准进行取样,所取的样品至少能制备15根试样。也可按GB/T2828.12003或ISO2859-2:1985进行,
注:对已知氧指数在土2以内波动的材料,需15根试样。对于未知氧指数的材料,或显示不稳定燃烧特性的材料,需15根~30根试样,
7.2试样尺寸和制备
依照适宜的材料标准(见注1)或注2规定的步骤制备试样,模塑和切割试样最适宜的样条形状在表2中给出。
试样形状
长度/
80~150
80~150
80~150
70~150
140-~200
宽度/
试样尺寸
厚度/
0.02~0.10
用于模塑材料
用于泡沫材料
用于片材“接收状态”
电器用自撑模塑材料或板材
用于软膜或软片
用于能用规定的杆”缠绕“接收状态”的薄膜
aI、Ⅱ、Ⅲ和N型试样适用于自撑材料。V型试样适用非自撑的材料。b皿和V型试样所获得的结果,仅用于同样形状和厚度的试样的比较。假定这样材料厚度的变化量是受到其他标准控制的。
И型试样适用于缠绕后能自撑的薄膜。表中的尺寸是缠绕前原始薄膜的形状。缠绕薄膜的制备见7.2。d限于厚度能用规定的棒(见图3)缠绕的薄膜。如薄膜很薄,需两层或多层叠加进行缠绕,以获得与V型试样类似的结果。
制备薄膜试样时,使用5.8描述的工具。把薄膜的一角插人狭缝中,以45螺旋地缠绕在杆上,直到工具的未端,制成长度合适的样条,如图3所示。缠绕完成后,粘牢试样卷筒的末端,将不锈钢杆从卷好的薄膜中抽出并剪掉卷筒顶端20mm(见图4)。6
合品伙伴网httn
图4轧制的试样
GB/T2406.2—2009/ISO4589-2:1996单位为毫米
确保试样表面清洁且无影响燃烧行为的缺陷,如模塑飞边或机加工的毛刺。注意试样在样品材料上的位置和取向上的不对称性(见注3)。注1:某些材料标准要求选择和标识所用的“试样状态”,例如,处于“规定状态”或“基态”的以苯乙烯为基材的均聚或共聚物。
注2:在无租关标准时,可从GB/T5471—2008、GB/T9352—2008.GB/T17037.1—1997、GB/T17037.3—2003、ISO294-2:1995,ISO294-5:2001.IS02818:1994或GB/T11997—2008中选择一种或几种制备方法。注3:由于材料的不均勾性导致点火的难易皮燃烧行为的不同(例如,由不对称取向的热塑性薄膜上,在不同方向切取的试样,受热时收缩程度不同),对氧指数的结果有很大影响。汪4:如果使用这种方法,薄膜的燃烧行为呈现不稳定,包括受热收缩及数据的波动,则应使用И型试样,即卷筒形试样。它给出的再现性结果与I型试样几乎相同。附录D给出了使用江型试样实验室间获得的精密度数据。
7.3试样的标线
7.3.1概述
为了观察试样燃烧臣离,可根据试样的类型和所用的点火方式在一个或多个面上画标线,自撑试样至少在两相邻表面画标线。如使用墨水,在点燃前应使标线干燥。7.3.2顶面点燃试验标线
按照方法A(见8.2.2)试验IⅡ,Ⅲ、或型试样时,应在离点燃端50mm处画标线7.3.3扩散点燃试验标线
试验V型试样时,标线画在支撑框架上(见图2)。在试验稳定性材料时,为了方便,在离点燃端20mm和100mm处画标线。
如I、I、Ⅱ,IV和型试样用B法(见8.2.3)试验时,在离点燃端10mm和60mm处标线。7.4状态调节
除非另有规定:否则每个试样试验前应在温度23℃土2℃和湿度50%士5%条件下至少调节88h。注:含有易挥发可燃物的泡沫材料试样,在23C土?℃和50%上5%状态调节前,应在鼓风烘箱内处理168h,以除去这些物质。体积较大这类材料,需要较长的预处理时间。切割含有易挥发可燃物泡沐材料试样的设施需考患与之相适应的危险性,
合品伙伴网h
GB/T2406.2—2009/IS04589-2:19968测定氧指数的步骤
注:当不需要测定材料的准确氧指数,只是为了与规定的最小氧指数值相比较时,则使用简化的步骤。8.1设备和试样的安装
8.1.1试验装置应放置在温度23℃士2℃的环境中。必要时将试样放置在23℃±2℃和50%±5%的密闭容器中,当需要时从容器中取出。8.1.2如需要,将重新校准设备(见第6章和附录A)。8.1.3选择起始氧浓度,可根据类似材料的结果选取。另外,可观察试样在空气中的点燃情况,如果试样迅速燃烧,选择起始氧浓度约在18%(体积分数):如果试样缓慢燃烧或不稳定燃烧,选择的起始氧浓度约在21%(体积分数);如果试样在空气中不连续燃烧,选择的起始氧浓度至少为25%(体积分数)这取决于点燃的难易程度或熄灭前燃烧时间的长短8.1.4确保燃烧筒处于垂直状态(见图1)。将试样垂直安装在燃烧筒的中心位置,使试样的项端低于燃烧筒顶口至少100m同时试样的最低点的暴露部分要高于燃烧筒基座的气体分散装置的顶面100mm(见图1或图2
8.1.5调整气休混合器利流量计·使氧/氮气体在23℃土2℃混合,氧浓度达到设定值·并以的流速通过燃烧筒。在点燃试样前至少用混合气体冲洗燃烧筒30s。确保点燃及40mm/s±2mm/s
试样燃烧期间气体流速
记录氧浓度,安附录B给出的公式计算出所用的氧浓度以体积分数表示。SS
8.2点燃试样
8.2.1概述
根据试样的!
按下述要求任选
一种点燃方法:
和M型试样(见表2),使用按8.2.2所述的方法A(顶面点燃):I、
b)V型试伴:接
8.2.3所述的方法B(扩散点燃)在GB/T2406
的不部分中点燃是指有焰燃烧。注1:试验的氧浓度让等于或接近材料氧指数值表现稳态燃烧和燃烧扩散时,或厚度3mm的自撑试样,发现方法的式样)比方法A给出的结果更致,因此,方法B可川于I、、Ⅲ、和V型试样,BC用7.3.2
消2:某些材料可能现人焙燃烧(例如灼热燃烧)而不是有焰燃烧,或在低于要求的氧浓度时不是有焰燃烧,当试验这种材料时,必须别所测氧指数的燃烧类型。8.2.2方法A-
一顶面点燃法
顶面点燃是在试样顶面使用点火器点燃。将火焰的最低部分施加/试样的顶面,如需要,可爱盖整个顶面,但不能使火焰对着试样的垂直面或棱。施加火焰30S,每隔5S移
次,移开时恰好有足够时间观察试样的整个顶而是否处于燃烧状态。在每增加5s后,观察整个试样顶面持续燃烧,立即移开点火器,此时试样被点燃并开始记录燃烧时间和观察燃烧长度。
8.2.3方法B—
扩散点燃法
扩散点燃法是使点火器产生的火焰通过顶面下移到试样的重直面,下移点火器把可见火焰施加于试样顶面并下移到垂直面近6mm。连续施加火焰30s,包括每5s检查试样的燃烧中断情况,直到垂直面处于稳态燃烧或可见燃烧部分达到支撑框架的上标线为止。如果使用工、Ⅱ、耳、IV和И型试样,则燃烧部分达到试样的上标线为止。为了测量燃烧时间和燃烧的长度,当燃烧部分达到上标线时,就认为试样被点燃。注:燃烧部分包括沿着试伴表面滴落的任何燃烧滴落物。8.3单个试样燃烧行为的评价
8.3.1当试样按照8.2.2和8.2.3点燃时,开始记录燃烧时间.观察燃烧行为。如果燃烧中止,但在1s内又自发再燃,则继续观察和记时8
合品伙伴网httr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