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910.101-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910.101-2009
中文名称: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01部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6-15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KB
相关标签:
纺织品
定量
化学分析
大豆蛋白
复合
纤维
某些
混合物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01纺织产品综合
中标分类号:纺织>>纺织综合>>W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16.0 元
出版日期:2010-01-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SAC/TC 209/SC 1)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2910的本部分规定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聚乙烯醇复合)二组分混合物的化学分析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聚乙烯醇复合)与某些其他纤维的二组分混合物。 GB/T 2910.101-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01部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GB/T2910.101-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59.08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910.101—2009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01部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Textiles-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Part 101:Mixtures of soybean proteincompositefibreandcertainotherfibers2009-06-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01-01实施
GB/T2910《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包括以下部分:一第1部分:试验通则;
第2部分:三组分纤维混合物;
第3部分:醋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丙酮法);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第5部分:粘胶纤维、铜氨纤维或莫代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锌酸钠法)GB/T2910.101—2009
-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
第7部分:聚酰胺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甲酸法);第8部分:醋酯纤维与三醋酯纤维的混合物(丙酮法);第9部分:醋酯纤维与三醋酯纤维的混合物(苯甲醇法);第10部分:三醋酯纤维或聚乳酸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氯甲烷法);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第12部分:聚丙烯睛纤维、某些改性聚丙烯睛纤维、某些含氯纤维或某些弹性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第13部分:某些含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硫化碳/丙酮法);第14部分:醋酯纤维与某些含氯纤维的混合物(冰乙酸法);第15部分:黄麻与某些动物纤维的混合物(含氮量法);第16部分:聚丙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苯法);第17部分:含氯纤维(氯乙烯均聚物)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第18部分:蚕丝与羊毛或其他动物毛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第19部分:纤维素纤维与石棉的混合物(加热法);第20部分:聚氨酯弹性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二甲基乙酰胺法);第21部分:含氯纤维、某些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弹性纤维、醋酯纤维、三醋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环己酮法));
-第22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尔纤维与亚麻、苎麻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
-第23部分:聚乙烯纤维与聚丙烯纤维的混合物(环己酮法):一第24部分:聚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苯酚四氯乙烷法);一第101部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本部分为GB/T2910的第101部分。GB/T2910——1997由以下标准代替:GB/T2910.1,GB/T2910.3,GB/T2910.4,GB/T2910.6,GB/T2910.7,GB/T2910.8,GB/T2910.9,GB/T2910.10,GB/T2910.11,GB/T2910.12,GB/T2910.13,GB/T2910.14,GB/T2910.15,GB/T2910.16,GB/T2910.17,GB/T2910.18,GB/T2910.19和GB/T2910.22。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会(SAC/TC209/SC1)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德良、沈美华、颜燕屏、陈杰、朱庆芳、李智华。I
1范围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第101部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GB/T2910.101—2009
GB/T2910的本部分规定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聚乙烯醇复合)二组分混合物的化学分析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聚乙烯醇复合)与某些其他纤维的二组分混合物。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910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2910.1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1部分:试验通则(GB/T2910.1—2009,ISO1833-1:2006,DT)
3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棉、粘胶纤维、莫代尔纤维、聚丙烯睛纤维或聚酯纤维的二组分混合物(次氯酸钠/盐酸法)
3.1原理
用1mol/L次氯酸钠溶液把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中的大豆蛋白从已知干燥质量的试样中溶解去除,然后用20%盐酸溶液把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中的剩余部分(聚乙烯醇缩甲醛)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其占混合物干燥质量分数。由差值得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质量分数。
3.2试剂
使用GB/T2910.1和本部分3.2.1、3.2.2、3.2.3和3.2.4规定的试剂。3.2.11mol/L次氯酸钠溶液
在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加人氢氧化钠,使其含量为5g/L。此溶液可用碘量法滴定,使其浓度在0.9mol/L~1.1mol/L。
3.2.2(质量分数为20%)盐酸溶液取浓盐酸1000mL(20℃时密度为1.19g/mL)慢慢加入到800mL水中,待冷却到20℃时再加水,修正其密度在1.095g/mL~1.100g/mL。浓度控制在19.5%20.5%。3.2.3稀乙酸溶液
取5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1000mL。3.2.4稀氨水溶液
取80mL浓氨水(密度为0.880g/mL),用水稀释至1000mL。3.3设备
使用GB/T2910.1和本部分3.3.1和3.3.2规定的设备。3.3.1具塞三角烧瓶,容量为250mL。3.3.2水浴,保持温度为20℃士2℃。1
GB/T2910.101—2009
3.4试验步骤
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人100mL次氯酸钠溶液(3.2.1),在水浴(3.3.2)上剧烈振荡40min。用已知干重的玻璃砂芯埚过滤,用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将残留物清洗到玻璃埚中,真空抽吸排液,再依次用水清洗、稀乙酸溶液(3.2.3)中和,最后用水连续清洗残留物,每次洗后先用重力排液,再用真空抽吸排液。最后将增璃和残留物真空抽吸排液。把真空抽吸后的残留物放人烧杯或有塞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人100mL20%盐酸(3.2.2)溶液。在25℃士2℃,搅拌或振荡30min,待聚乙烯醇缩里醛完全溶解后用上述的玻璃砂芯过滤,用少量同温同浓度的盐酸溶液清洗残留物再依次用水清洗、稀氨水液(3.2.4)中和,然后用水洗至用指示剂检查呈中性为止,每次洗后必须用真空抽吸排液,最后将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3.5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BV910.1规定。棉的d值为1.04粘胶纤维、莫代尔纤维的d值为1.01,聚丙烯腈纤维、醋纤焦的a值为1.00。4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聚丙烯腈纤维、聚氨酯纤维的二组分混合物(二甲基甲酰胺法)4.1原理
用二甲基甲酰胺把丙烯腈纤维或聚氨酯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试样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其占混合物干燥质量分数。由差值得出聚两烯睛纤维或聚氨酯纤S
维的质量分数。
4.2试剂
使用GB/T2
和本部分
4.21规定的试剂。
安沸点152℃~154
4.2.1二甲基甲胺bzxZ.net
警告:该试剂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使用者应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4.3设备
使用GB/T298
和本部分4.3.1和43.2规定的设备4.3.1具塞三角烧量不小于200mL4.3.2加热设备,可以保持温度在90℃~95℃.4.4试验步骤
按照GB/T2910.1
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年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人100mL二甲基男酰胺(%2.1),塞上玻璃塞,摇动烧瓶将试样充分润湿后,让烧瓶保等9℃~95℃放置1h,在此期间用手轻轻摇动5次。用玻璃砂芯珺璃过滤,残留物留在烧瓶中。另加60mL二甲基甲酰胺,保持90℃~95℃放置30min,用手轻轻摇动2次。把残留物过滤到玻璃砂芯,真空抽吸排液,并用水将残留物洗至甜中真空抽吸排液。热水加满洗涤残留物两次,每次重力排液后再用真空抽吸。将残留物转移到烧瓶中,加人160mL水,在室温下保持5min,不时地剧烈摇动。将液体过滤到埚排液,重复水洗三次以上,最后一次清洗将残留物全部过滤到中,并真空抽吸排液。用水清洗烧瓶,真空抽吸,最后将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4.5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d值为1.01。5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聚酰胺纤维的混合物(冰乙酸法)5.1原理
用冰乙酸把酰胺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试样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2
后的质量计算其占混合物干燥质量分数。由差值得出聚酰胺纤维的质量分数。5.2试剂
使用GB/T2910.1和本部分5.2.1和5.2.2规定的试剂。5.2.1冰乙酸
警告:该试剂有强腐蚀性,使用者应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5.2.2稀氨水溶液
取80mL浓氨水(密度为0.880g/mL),用水稀释至1000mL。5.3设备
使用GB/T2910.1和本部分581和5.3.2规定的设备。5.3.1具塞三角烧瓶,容量不小于200mL5.3.2水浴,可保持沸腾。
5.4试验步骤
按照GB/T2910规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GB/T2910.101—2009
把准备好的试样成具塞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人100mL已预热近180℃的冰乙酸(5.2.1),在沸腾的水浴中保凝20in,并木时摇动,待聚酰胺纤维完全溶解后,用已知质量的玻璃砂芯过滤,用同温度的冰
清洗残留物,然后用同温度的水清洗、稀氨水溶液(5..2)中和,然后用水洗至用指示剂检查呈中性为值,每次洗后必须用真空插吸排液。最后将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5.5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示按GB/T2910.规定大豆蛋自复合纤维的d值为1.2。?
6大豆蛋白复冷纤维与醋酯纤维的二组分混合物(丙酮法)6.1原理
用丙酮把醋酯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试样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其占混合物
于燥质量分数由差值得出醋酯纤维的质量分数。6.2试剂
使用GB/T智出和本部分6.2.1规定的试刷6.2.1丙酮,馏程的题C~57
6.3.设备
使用GB/T2910.和部分6.3.1规定的设备。6.3.1具塞三角烧瓶,容量不小于200mL。6.4试验步骤
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存,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进具塞三角烧瓶中,每克样品加人100丙酮(6.2.1),摇动烧瓶,在室温下保持30min,然后轻轻将液体用已知干重的玻璃砂芯排埚过滤,残留物留在烧瓶中。再重复上述操作2次(共3次),每次15min,处理总时间为1h。用丙酮将残留物洗至埚中,真空抽吸排液。用新的丙酮注满,重力排液。最后,真空抽吸排液,将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和称重。6.5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大豆蛋百复合纤维的d值为1.00。7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三醋酯纤维的二组分混合物(二氯甲烷法)7.1原理
用二氯甲烷把三醋酯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试样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其占混合物干燥质量分数。由差值得出三醋酯纤维的质量分数。3
GB/T2910.101—2009
7.2试剂
使用GB/T2910.1和本部分7.2.1规定的试剂。7.2.1二氯甲烷(CH,Cl2)
警告:该试剂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使用者应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7.3设备
使用GB/T2910.1和本部分7.3.1规定的设备。7.3.1具塞三角烧瓶,容量不小于200mL。7.4试验步骤
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人100mL二氯甲烷(7.2.1),塞上玻璃塞,摇动烧瓶将试样充分润湿后,放置30min,每隔10min摇动一次。液体用玻璃砂芯过滤,再加60mL二氯甲烷至三角烧瓶中的残留物,用手摇动,将其过滤到埚中,用少量二氯甲烷将残留物清洗到埚中。真空抽吸排液,再用二氯甲烷注满埚,重力排液后真空抽吸排液。用热水清洗,将埚和剩余纤维烘干,冷却,称重。
7.5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d值为1.00。8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羊毛、动物纤维或蚕丝的二组分混合物8.1次氯酸钠法
8.1.1原理
用1mol/L次氯酸钠溶液把羊毛、动物纤维或蚕丝和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中的大豆蛋白组分从已知干燥质量的试样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聚乙烯醇缩甲醛),清洗、烘干和称重;根据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中大豆蛋白的含量,计算其占混合物干燥质量分数。由差值得出羊毛、动物纤维或蚕丝的质量分数。8.1.2试剂
使用GB/T2910.1和本部分8.1.2.1和8.1.2.2规定的试剂。8.1.2.11mol/L次氯酸钠溶液
在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其含量为5g/L。此溶液可用碘量法滴定,使其浓度在0.9mol/L1.1mol/L。
8.1.2.2稀乙酸溶液
取5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1000mL。8.1.3设备
使用GB/T2910.1和本部分8.1.3.1和8.1.3.2规定的设备。8.1.3.1具塞三角烧瓶,容量为250mL。8.1.3.2水浴,保持温度为20℃士2℃。8.1.4试验步骤
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入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人100mL次氯酸钠溶液(8.1.2.1),在水浴(8.1.3.2)上剧烈振荡40min。用已知干重的玻璃砂芯埚过滤,用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将残留物清洗到玻璃埚中,真空抽吸排液,再依次用水清洗、稀乙酸溶液(8.1.2.2)中和,最后用水连续清洗残留物,每次洗后先用重力排液,再用真空抽吸排液。最后将埚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8.1.5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见式(1)和式(2)。4
式中:
P2=mXK
=100—2
P1-—溶解纤维的干燥质量分数,%;P2——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干燥质量分数,%;m。——试样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m1——剩余纤维(聚乙烯醇缩甲醛)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GB/T2910.101—2009
.....(2)
K值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中大豆蛋白的含量有关。测定方法:把已知干燥质量为r。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按本部分8.1.4进行溶解,得到残留物的干燥质量r)。K值按式(3)计算。K=r
(3)
未漂白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中蛋白含量为22.48%,K值为1.29;漂白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中蛋白含量为21.56%,K值为1.27。
8.2氢氧化钠法
8.2.1原理
用2.5%氢氧化钠把羊毛、动物纤维或蚕丝从已知干燥质量的试样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其占混合物干燥质量分数。由差值得出羊毛、动物纤维或蚕丝的质量分数。
8.2.2试剂
使用GB/T2910.1和本部分8.2.2.1和8.2.2.2规定的试剂。8.2.2.1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2.5%)。8.2.2.2稀乙酸溶液:取5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1000mL。8.2.3设备
使用GB/T2910.1和本部分8.2.3.1和8.2.3.2规定的设备。8.2.3.1具塞三角烧瓶,容量不小于200mL。8.2.3.2水浴,可保持沸腾。
8.2.4试验步骤
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00mL已预热近100℃的2.5%氢氧化钠溶液(8.2.2.1)。在沸腾的水浴中保持20min,并不时摇动,待羊毛等动物纤维充分溶解后用已知质量的玻璃砂芯埚过滤,用同温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残留物若干次,再依次用40℃~50℃水清洗、稀乙酸溶液(8.2.2.2)中和,然后用水洗至用指示剂检查呈中性为止,每次清洗必须用真空抽吸排液。最后将和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8.2.5结果计算和表示
结果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未经漂白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d值为1.07,经漂白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d值为1.12。
8.3硝酸法
8.3.1原理
用硝酸溶液把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从已知干燥质量的试样中溶解去除,收集残留物,清洗、烘干和称重;用修正后的质量计算其占混合物干燥质量分数。由差值得出羊毛、动物纤维或蚕丝的质量分数。此方法不适用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蚕丝的二组分混合物。8.3.2试剂
使用GB/T2910.1和本部分8.3.2.1和8.3.2.2规定的试剂。5
GB/T2910.101—2009
5:1(V/V)硝酸溶液
500mL浓硝酸(20℃密度为1.40g/mL)加人100mL水。警告:该试剂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使用者应采取完善的保护措施。8.3.2.2稀氨水溶液
取80mL浓氨水(密度为0.880g/mL),用水稀释至1000mL。8.3.3设备
使用GB/T2910.1和本部分8.3.3.1和8.3.3.2规定的设备。8.3.3.1具塞三角烧瓶,容量不小于200mL。8.3.3.2水浴,可保持23℃~25℃。8.3.4试验步骤
按照GB/T2910.1规定的通用程序进行,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把准备好的试样放人具塞三角烧瓶中,每克试样加入100mL硝酸溶液(8.3.2.1)。保持23℃~25℃振荡20min,待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充分溶解后,用已知质量的玻璃砂芯过滤,用同温同浓度的硝酸溶液清洗残留物,再依次用同温度的水清洗、稀氨水溶液(8.3.2.2)中和,然后用水洗至用指示剂检查呈中性为止,每次洗后必须用真空抽吸排液。最后将残留物烘干、冷却、称重。8.3.5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结果的计算和表示按GB/T2910.1规定,d值为1.04。6
GB/T2910.101-2009
中华人民共
国家标准
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
第101部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GB/T2910.101—200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
5字数13千字
2009年9月第一版2009年9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38561
如有印装差错
定价16.00元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