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860-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860-2009
中文名称:文献主题标引规则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Guidelines for determining the subjects and selecting the descriptor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09-30
实施日期:2010-0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638739
相关标签:
文献
规则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信息学、出版>>01.140.20信息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经济、文化>>A14图书馆、档案、文献与情报工作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10-0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3-09-13
起草人:陈树年、汪东波
起草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
归口单位: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
提出单位: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
标准简介
GB/T 3860-2009 文献主题标引规则 GB/T3860-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文献审读、主题分析以及依据各种主题词表进行文献主题受控标引的原则、方法,可作为标引人员分析文献主题和确定主题概念以及选择主题词的指导。
本标准适用于建立文献的手工式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系统,以及文献、信息报道工具所进行的人工标引,即由标引人员进行文献审读和主题分析并选定标引词。本标准适用于以规范化主题语言、进行受控标引的文献检索系统,也可供计算机辅助主题标引、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的主题标引参考使用。
本标准与ISO5963:1985《文献工作---文献审读、主题分析与选定标引词的方法》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Documentation-Methodsforexaminingdocuments,determiningtheirsubjects,andselectingindexingterms)。
本标准与ISO5963:1985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本标准涉及文献主题标引工作的各个环节,ISO5963则只涉及主要环节。
---ISO5963提出的规则与方法适合以手工方式由标引人员进行文献分析、选定标引词的文献处理部门;本标准增加了适应机检系统的若干规则,也可供计算机辅助主题标引参考。
---根据实际需要,本标准比ISO5963增加了7个术语及其定义。
---本标准增加了标引方式的选择有关条款,增加了组配标引、上位词标引和相关词标引、标引深度的控制等在实际标引文献中适用的条款。
本标准代替GB/T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本标准与GB/T3860-1995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名称由《文献叙词标引规则》改为《文献主题标引规则》。这是因为主题标引更准确地说明了
本标准的内容范围和方法、原则,也与ISO5963的阐述角度相一致;主题词在我国使用的更为广泛。
---增加了标准正文中涉及的若干新术语。
---重点对机读目录的主题词标引、自由词标引规则进行了补充;简化了编制手工检索工具的主题标引规则。
---完善了附录A、附录B,增加了附录C。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树年、汪东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3860-1983;
---GB/T3860-1995。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部分(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190-1991 汉语叙词表编制规则
class="f14" style="padding-top:10px; padding-left:12px; padding-bottom:10px;">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主题标引的目的与步骤2
5 标引方式的选择3
6 文献审读和主题分析4
7 标引词选定5
8 主题标引质量管理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文献主题标引工作流程图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主题词修订建议卡9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建立机读目录的主题标引10
参考文献12
标准内容
ICS01.14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860—2009
代替GB/T3860--1995
文献主题标引规则
Guidelines for determining the subjects and selecting the descriptors(ISO5963:1985,DocumentationMethodsforexaminingdocumentsdeterminingtheirsubjects,andselectingindexingterms,NEQ)2009-09-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0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主题标引的目的与步骤
标引方式的选择
文献审读和主题分析
标引词选定
......
主题标引质量管理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文献主题标引工作流程图
主题词修订建议卡
建立机读目录的主题标引
GB/T3860—2009
GB/T3860—2009
本标准与ISO5963:1985《文献工作一一文献审读、主题分析与选定标引词的方法》的致性程度为非等效(Documentation—Methodsfor examiningdocuments,determiningtheir subjects,and selectingindexingterms)。
本标准与ISO5963:1985相比,主要差异如下:一本标准涉及文献主题标引工作的各个环节,ISO5963则只涉及主要环节。一ISO5963提出的规则与方法适合以手工方式由标引人员进行文献分析、选定标引词的文献处理部门;本标准增加了适应机检系统的若干规则,也可供计算机辅助主题标引参考。根据实际需要,本标准比ISO5963增加了7个术语及其定义。一本标准增加了标引方式的选择有关条款,增加了组配标引、上位词标引和相关词标引、标引深度的控制等在实际标引文献中适用的条款。本标准代替GB/T3860一199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本标准与GB/T3860一1995相比,主要修改如下:名称由《文献叙词标引规则》改为《文献主题标引规则》。这是因为“主题标引”更准确地说明了本标准的内容范围和方法、原则,也与ISO5963的阑述角度相--致;“主题词”在我国使用的更为广泛。
一增加了标准正文中涉及的若于新术语。一重点对机读目录的主题词标引、自由词标引规则进行了补充;简化了编制手工检索工具的主题标引规则。
完善了附录A、附录B,增加了附录C。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树年、汪东波。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3860—1983;
-GB/T3860—1995。
1范围
文献主题标引规则
GB/T3860—2009
本标准规定了文献审读、主题分析以及依据各种主题词表进行文献主题受控标引的原则、方法,可作为标引人员分析文献主题和确定主题概念以及选择主题词的指导。本标准适用于建立文献的手工式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系统,以及文献、信息报道工具所进行的人工标引,即由标引人员进行文献审读和主题分析并选定标引词。本标准适用于以规范化主题语言、进行受控标引的文献检索系统,也可供计算机辅助主题标引、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的主题标引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部分(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3190-1991汉语叙词表编制规则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文献主题subject
文献所具体论述与研究的对象或问题。3.2
主题词descriptor
从自然语言中优选出来并经过规范化的、表达各种概念的语词。主题词通常通过主题词表进行管理,在标引与检索文献时,用于表达各种主题概念。注:严格意义上说,主题词包括正式主题词和非正式主题词,但正式主题词通常简称主题词。3.3
非正式主题词
non-descriptor
主题词的同义词或准同义词。非正式主题词通过主题词表进行管理,但不作为文献标引用词,只起引导作用。非正式主题词又称人口词。3.4
主题词表thesaurus
自然语言中优选出的规范化、动态性、语义相关的术语所组成的词典。主题词表是将文献作者、标引人员以及检索用户使用的自然语言转换为统一的主题检索语言的术语控制工具。3.5
自由词freeterm
未收录在主题词表中的、未经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词。3.6
标引词indexingterm
赋予一篇文献作为主题检索标识的语词。注:标引词一般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1
GB/T3860—-2009
主题标引subjectindexing
分析文献主题,依据特定主题词表和标引规则,赋予文献主题检索标识的过程。3.8
coordinationofdescriptor
主题词组配
在主题标引中,按照一定的规则,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词的组合来表达一个专指概念的方法。3.9
标引深度depthof indexing
文献主题内容被揭示的详尽程度。也称标引网罗度、引得深度、索引深度。注:对一篇文献而言,标引深度一般是指赋予该文献标引词数量;对一个检索系统而言,标引深度一般是指文献平均拥有的标引词数量。
标引专指度specificityof indexing对文献内容揭示所达到的精确程度。注:标引专指度通常表现为所用标引词表达的概念与分析出的文献主题概念的相符程度。3.11
上位词broaderterm
两个具有关联概念的主题词中,表示属概念或整体概念的主题词。也称上位主题词、广义词或泛指词。
注:上位词在主题词表中表现为属项。例如:“计算机”为“智能计算机”的上位词,“上海市”为“黄浦区”的上位词。3.12
下位词narrowerterm
两个具有关联概念主题词中,表示种概念或部分概念的主题词。也称下位主题词、狭义词或专指词。
注:下位词在主题词表中表现为分项。例如:“智能计算机”为”计算机”的下位词,“黄浦区”为“上海市”的下位词。3.13
相关词relatedterm
不具有上位词与下位词关系的其他两个关联概念的主题词。注:相关词在主题词表中表现为参项。例如:“自动控制”与“机器人技术”,“环境电学”与“环境电磁学”等。4主题标引的目的与步骤
4.1主题标引的目的
主题标引的目的是通过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从文献中客观、全面、准确地提炼出主题概念,然后借助主题词表和标引规则,把主题概念转换成标引词,从而建立主题检索系统。4.2主题标引的步骤
主题标引的步骤主要有选择标引方式、文献主题分析、主题概念转换成主题词、标引工作记录、标引结果审核等。
a)选择标引方式。标引方式通常是在检索系统设计时确定的,在标引具体文献时根据文献的类型和内容特点加以选择。
b)文献主题分析。通过文献审读进行主题分析,确定文献的主题内容;分析主题的类型、主题结构及构成要素。
主题概念转换成主题词。把文献主题阶段选定的表达主题内容的概念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主c)
题词或主题词的组配形式。
GB/T3860—2009
d)标引工作的记录。对标引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及处理结果加以记录以备查,如主题词的增、删、改的记录,上位词标引、靠词标引、自由词标引的记录等。标引结果审核。为保证文献标引的质量、减少标引误差,必须对主题标引的各个环节及最后结e)
果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引方式的选择是否符合检索系统及文献类型的要求;1)
主题概念的提炼是否准确、全面,特别注意文献潜在的用途和隐含概念是否被遗漏;2)
选用的主题词是否确切地表达了文献的主题内容;主题概念的转换与主题标识的确定是否符合所使用的词表规定及标引规则;4)
5):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是否存在标引不足、过度标引、标引不一致等问题:6)
标引结果的记录是否准确、有无遗漏等。5标引方式的选择
5.1文献标引方式是指根据检索系统的类型与功能要求、文献信息用户的需求,针对特定文献的类型和情报价值,以及从成本一效益等方面考虑,为控制文献标引深度而采取的揭示文献内容的方式。不同的标引方式体现着不同的标引深度和文献的组织方式,影响着标引质量和检索效率。5.2整体标引
整体标引也称浅标引或概括标引。是以一册图书或一篇文献作为一个标引单元,只概括揭示文献基本主题内容或整体主题的标引方式,对于文献的从属主题、局部主题一般不予揭示。整体标引通常用1~5个主题词标引,提供文献主题的主要检索途径。整体标引的标引深度最浅、标引词数量最少,主要适用于对普通图书的标引。
5.3全面标引
全面标引也称深标引。是把文献中全部有价值、符合检索系统要求的主题内容都予以揭示的标引方式。如有必要,还应对整体主题作概括标引。全面标引的标引深度最深、标引词数量最多,主要适用于统一编目机构、大型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各类信息机构处理情报价值大的文献,如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文献等。计算机检索系统宜采用全面标引,使文献中的信息内容得到最充分的揭示。5.4重点标引
重点标引也称对口标引或专业标引。是只对文献中适合本单位、本专业服务对象需要的信息内容进行揭示的标引方式。重点标引的针对性强,但标引深度有限,不利于文献资源共享,适用于专业文献信息机构处理相邻专业的文献。5.5补充标引
补充标引是一种辅助标引方式。即在整体标引的同时,根据某种特定需要,再对文献中部分重要的局部主题进行标引。这种标引方式可以提高整体标引或重点标引的深度。5.6综合标引与分析标引
综合标引是指以整套文献(如丛书、多卷书、论文集、会议录)为标引单元的标引方式。综合标引便于把某种整套文献或某专题文献集中排列(对于藏书组织)、集中揭示,提供从文献整体特征进行检索的途径。
分析标引是指以整套文献中的某一册、某一卷为标引单元进行的标引,这时也称为分散标引;也指以整本文献的某一篇章、某一段落、某一附录等为标引单元进行的标引。一个检索系统是采取综合标引还是采取分析标引,抑或两者同时采用,应与采用的文献著录方式一致。
GB/T3860—2009
6文献审读和主题分析
6.1文献审读
文献审读是主题分析的前提,目的是了解与判别文献所具体论述与研究的对象或问题,从而确定文献的主题。
审读文献时,通常应从文献题名、前言、导语、结语、序、跋、目次、图表及所附的文摘、简介、参考文献,以及以特殊字型字体突出的或加重点号的语词等主题信息富集区位进行审读,必要时应浏览重点章节或全文。要做到不遗有用的信息。切忌仅依据文献题名进行主题分析。6.2主题概念的确定
6.2.1文献审读后,标引人员应遵循一定的方式确定出能描述文献主题基本要素的概念。通常事先应拟定出主题分析提纲,指明有关的分析重点。主题分析提纲的一般性重点问题如下:a)文献研究的具体对象是什么,如问题、产品、材料、设备、事件、现象等;b)
研究对象的结构、成分、材料、性质等;主题里是否包含有动态的概念,如行为、过程、操作等;c)
d)文献中是否提到某种活动的主体、事件的主体等;e)
文献中是否说明了完成某行为、解决某问题的具体方式或方法;f))文献中是否具有检索价值的空间因素、时间因素和文献类型;文献中是否有新理论、新观点、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重要数据等信息;g)
讨论研究对象时是否从某种特定的观点出发,而并非从该研究领域的正常观点出发;h)
1)文献中是否还有其他隐含概念。如一种现象、过程,是否隐含着某种性质或原理;一种工艺、技术,是否隐含着某种设备;一种新材料,是否隐含著某种特殊的用途;一种药物疗效,是否隐含着该种药物的副作用;一种化学反应,是否隐含着某种“催化剂”的概念;一个人物的研究,是否隐含着对某种思想的研究;一篇作品的评论,是否隐含着“文学创作”的概念;一个政治事件,是否隐含着“国家之间的关系”或“民族矛盾”的概念等;i)文献是否具有其他潜在的用途。6.2.2标引人员对分析出来的主题概念应加以精选并决定取舍。需要考虑以下因素:a)被标引文献的类型,如图书、期刊论文、标准、专利、公文、档案、多媒体文献等;b)
检索工其的类型,如手工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系统、网络检索系统等;检索工具的性质,如综合性检索工具、专科或专题检索工具、专门文献类型的检索工具,以及检c)
索工具使用的主要对象等;
d)一篇文献是否对其他专业的用户也有参考作用。建议处理科技文献时不要忽略主题内容的其他方面,如社会或经济方面;e)用户将会向检索系统提出的各种问题。6.3主题类型及分析
按文献所包含的主题数量,可分为单主题与多主题。按主题所包含的主题因素(主题概念)的多少,可分为单元主题与复合主题。按主题所反映的专业属性,可分为专业主题与相关主题。按主题在文献中的重要程度,可分为中心主题与边缘主题、主要主题与次要主题。按主题概括文献内容的范围,可分为整体主题与局部主题。按主题在文献中的清晰程度,可分为显性主题与隐性主题。按主题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从属主题、并列主题、因果关系主题、影响关系主题、比较关系主题、应用关系主题等。
了解与掌握这些主题类型以及主题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正确地、恰当地进行主题分析。4
6.4主题结构及分析
GB/T3860—2009
6.4.1主题都是由一定的主题因素(主题概念)构成的。构成主题的主题因素一般可归纳为:主体因素(研究对象等中心主题概念)、方面因素或限定因素(成分、材料、方法、过程、条件、状态、尺度、性质等对主体因素研究方面(角度)的说明或限定因素)、空间因素、时间因素、文献类型等。在分析主题结构时,需明确其中的中心主题因索与修饰限定主题因素,以便根据需要进行精选与取舍。6.4.2主题结构分析就是分析一个主题构成的主题因素及主题因素之间的关系。主题结构分析主要是抓住对象(主体因素)和方面(限定因索)”这两种基本主题因素及分析的次序。“对象”包括理论、事物、事件、现象、问题、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等,“方面”包括体系、结构、材料、状态、属性、活动、过程、方法、作用、关系等。前者是主题的主要成分,一般都具有独立的检索意义;后者是主题的限定(修饰)成分,有时具有独立的检索意义,有时具有辅助检索意义,有时没有检索意义,应根据其对主要成分的价值决定取舍。“对象”与“方面”是相对的,例如在“机床一材料”这个主题中,材料是方面因素;而在“金属材料一金相分析”这个主题中,材料则是对象因素。空间、时间、文献类型当作为研究对象时,它们就是主体因素。了解与掌握文献主题结构,有助于在进行主题分析时,准确地提炼和取舍主题概念。6.4.3主题分析的基本要求:
a)客观性。客观地分析出文献所实际其有的主题,不掺杂标引人员的主观意向b)一致性。分析出的文献主题的全面性与专指性应与文献所实际具有的主题的全面性与专指性基本致;
c)实用性。充分考虑检索系统目标与用户的需求,选定文献中有检索意义的主题。7标引词选定
7.1使用正式主题词标引
标引文献用词必须是词表中的正式主题词(非控主题词字段除外),书写形式要与词表中的书写形式一致。非正式主题词(即入口词)不能用来标引文献。7.2使用专指词标引
标引文献用词应优先考患选用与文献主题概念直接相对应的专指主题词。如果仅选用较为专指的词标引将会影响检索系统的性能时,可用较为泛指的主题词作补充标引,例如,使用设备具体型号标引时,应选用表达设备类型的词作补充标引。7.3组配标引
当词表中没有与文献主题概念直接相对应的专指主题词时,应优先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主题词进行组配标引。
a)主题词组配原则上应是概念组配。概念组配包括以下两种类型:1)交叉组配: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概念交叉关系的主题词所进行的组配,其结果是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使用“食品保鲜”和“速冻保鲜”组配,表达“食品速冻保鲜”。2)方面组配:即限定组配,指由一个表示事物的主题词和另一个表示事物某个属性或某个方面的主题词所进行的组配,其结果表达一个专指概念。例如:使用“燃气轮机”和“冷却系统”组配,表达“燃气轮机冷却系统”;使用“汽车离合器”和“汽车改造”组配,表达“汽车离合器改造”;使用“国际证券市场”和“问卷调查”组配,表达“国际证券市场问卷调查”。b)组配标引时,应优先选择交叉组配,其次选择方面组配。当交文组配和方面组配都不能准确表达文献主题概念时,宜使用自由词做补充标引。c)
参与组配的主题词必须是与文献主题概念关系最密切、最接近的主题词,避免越级组配。组配结果要求所表达概念清楚、确切,避免组配结果的模糊性和多义性。d)
当某一主题概念在词表中规定有组代主题词时,应选用规定的组代主题词标引。如果仅采用组代主题词标引不能准确表达文献主题时,也可以另选其他主题词进行补充标引。5
GB/T3860—2009
7.4上位词标引和相关词标引
如果不宜使用组配或无法组配时,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或相关主题词标引。7.5自由词标引
7.5.1自由词标引是对主题词标引的重要补充。用于编制手工式检索工具的主题词标引,使用自由词标引应进行控制;用于编制机读式检索工具的主题词标引,应充分利用自由词标引文献中不能用主题词标引或主题词组配准确表达的概念。7.5.2下述情况可采用自由词标引:a)某些概念虽可采用上位词标引或相关词标引,但当这些概念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时:b)某些概念如采用组配,其组配结果出现多义时;词表中明显漏选的概念:
d)表达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事物、新设备、新产品等概念;词表中未收录的空间(地区)、时间(时代)、人物、文献、事件、机构等的名称e
词表中未收录的现象、过程、性质、状态、形状、数量等通用概念及重要数据名称;f
g)某主题词的同义词(包括英文缩写形式)、准同义词未编入词表,且在文献中使用率较高时;h)用户使用频率较高的检索词。使用自由词标引的要求:
a)选用的自由词应做到概念明确、语义专指、词形简练、实用性强;b)自由词的来源包括:文献的题名、目次、摘要或正文;用户检索词积累数据库;其他词表、参考书、工其书;必要时也可以由标引员拟定:c)使用自由词标引后,应予以记录,并反映到相应的主题词表管理部门。7.6标引深度的控制
标引一篇文献所用主题词数量,与文献所实际具有的主题数量、主题类型、检索系统的类型、文献的类型以及所用主题词表中词的先组程度等有关。标引深度过低,可能会遗漏重要的检索点,降低检全率;标引深度过大,可能会增加无意义的检索点,减低检准率。用于手工检索系统时:标引普通图书标引用词约1~5个;标引论文等资料标引用词约2~10个。用于计算机检索系统时:标引普通图书标引用词约1~10个;标引论文等资料标引用词约3~20个。
不同的文献信息机构应根据各自的需要拟定标引深度。7.7主题词分组
标引一篇多主题文献需要用连个或两个以上主题词组配时,手工检索系统应对不同主题的主题词分组;计算机检索系统可加关联符号区分不同主题的主题词,也可以使用多个字段分别标引不同主题的主题词。
7.8主题词加权
为了区分一个主题词在在检索中的重要程度,可以根据检索系统的性质事先自行设计主题词的权值,标引文献时,分别对相关的主题词进行加权。7.9主题标目
编制手工式检索工具需要构成先组式主题标目时,主题词的次序一般为:主体因素一方面因素一空间因素一时间因素一文献类型。8主题标引质量管理
8.1主题标引工作质量主要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a)标引工作的组织管理;
b)标引人员的业务素质;
c)主题词表本身的质量。
为了保证主题标引工作的质量,应充分综合考患这些因素。GB/T3860—2009
8.2审核应作为主题标引工作的不可缺少的步骤,有必要选派专职人员担任;如限于人力与条件,也可采取相互审校的办法。
8.3文献标引人员尽可能实行专业分工和语种分工,使所处理的文献范围保持相对稳定。8.4提高标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索质是保证标引质量的重要前提,对标引人员一般性要求是:a)具有一定的文献主题标引理论基础和标引技能;b)熟悉所用词表及其标引规则,熟悉本单位的标引工作细则:熟悉检索系统的性质和主要服务对象;c
具有所标引文献的学科专业知识:具有标引工作所需的一定程度的语文水平(中文、外文);e
应多了解用户检索思路和检索用词习惯;定期或不定期分析标引对检索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检索结果来检验标引的质量。5加强主题词表使用的日常管理,随时记录使用单位对主题词的增、删、改和自由词使用情况,并进8.5
行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定期向主题词表管理机构报告。7
GB/T3860—2009
审读文献、确定
主题概念
取第一个概念
词表中是
否有相应
该词是正式
主题词吗?
考查该主题词
主题词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文献主题标引工作流程图
该概念是否
可用词的组
配形式
考查可作组配的
各个主题词
考虑各词的参照关系
(属项、分项、参项)
关系词中是
否有更确切
的表达词?
选用其中更确切的词
该概念可否用
应上位词或相关
词标引?
图A.1文献主题标引工作流程图
拟订与概
念相应的
自由词
还有待标引
的概念吗?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