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838-199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5838-1995
中文名称:数字同步网中交换设备时钟性能的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5-01-02
实施日期:1996-06-01
作废日期:2009-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98559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电信系统>>33.040.40数据通信网络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网>>M15通信网性能指标及测试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4, 字数:25千字
标准价格:12.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5-12-13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归口单位:信息产业部(通信)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本标准对数字交换设备时钟的下列性能规定了测试方法:a.抖动和漂动性能;b.牵引范围;c.第二级、第三级时钟输出端的相位稳定性;d.监测、告警和控制性能检测。本标准适用于数字交换设备的时钟出厂测试和数字网内新装各种数字交换设备的时钟现场测试。 GB/T 15838-1995 数字同步网中交换设备时钟性能的测试方法 GB/T15838-199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33.04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5838—1995
数字同步网中交换设备时钟性能的测试方法
Measuringmethods for the performancesof switching equipmentclocks in digitalsynchronousnetwork
1995-12-13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数字同步网中交换设备时钟性能的测试方法
Measuringmethods for theperformancesof switching equipment clocks in digitalsynchronous network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电信联盟(ITU)建议G.812和G.823。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对数字交换设备时钟的下列性能规定了测试方法:a.
抖动和漂动性能;
牵引范围:
第二级、第三级时钟输出端的相位稳定性;c.
监测、告警和控制性能检测。
GB/T15838—1995
1.2本标准适用于数字交换设备的时钟出厂测试和数字网内新装各种数字交换设备的时钟现场测试。2
引用标准
GB7611—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GB12048—89数字网内时钟和同步设备的进网要求3抖动和漂动性能
3.1抖动和漂动传递特性
3.1.1指标要求
传递特性规定了交换设备输出端的漂动与输入端的漂动之间的关系。传递特性的模框示于图1,它类似一个低通滤波器的限值范围,其最大增益为0.2dB,在0.1Hz处有一转折点,斜率为6dB/oct。对模框的高频(抖动)部分不作规定,但是,在100Hz以上,应当提供足够的衰减。3.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2所示。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批准1996-06-01实施
新教合器
3.1.3测试方法
来教会
GB/T15838—1995
设于号
发牛器
传递特性模框
传递特性测试配置图
按照图2所示的测试配置组成测试电路。a.
。 Hz
fd/ocl
选定测试用伪随机序列(215一1),并使测试序列数字信号工作于待测输入口标称速率2.048Mbit/s,抖动调制器对其相位调制量为零。使被测从钟接受基准时钟源同步。在多通道示波器上显示的输入2.048Mbit/s与输出C.
2.048Mbit/s波形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再变化时,表示时钟已同步于基准时钟源。d。以正弦信号做抖动调制信号,使测试数字信号产生相位抖动。在输入抖动大于(等于)1Hz时,可以直接使用抖动发生器和抖动接收器进行测量。在输入抖动和漂动小于1Hz时,由频率综合器产生的小于1Hz的正弦信号送往抖动发生器的外调制口,调整频率综合器的电平,使加到2.048Mbit/s信号的抖动和漂动达到表1所列数值。在多通道示波器上读取输入2.048Mbit/s波形与输出2.048Mbit/s波形相对于基准信号的最大摆动幅度(UI)。将测量值和计算结果记入表1中。
输入抖动漂动力
GB/T15838—1995
输入抖动、漂动
3.2抖动和漂动输入容限
3.2.1指标要求
最大输出抖动、漂动
在2.048Mbit/s接口的输入口,输入数字信号抖动和漂动的最低容限值应符合表2和图3中的规定。
3.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2所示。
3.2.3测试方法
按照图2所示的测试配置组成测试电路。使被测从钟接受基准时钟源同步。在多通道示波器上显示的输入2.048MHz与输出2.048MHz波形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再变化时,表示时钟已同步于基准时钟源。C.
使数字信号发生器发送一个伪随机序列(211一1),并将此序列送入一个64kbit/s通路。在交换设备中建立一条半永久连接通路。d.
在选定通路的输出端测量比特差错,检验已建立的连接是否有差错出现。开始测量时,观测15分钟,差错秒应该为0。
以正弦信号做抖动调制信号,按照表2所列数值调整输入抖动的频率和幅度,用数字信号接收f.
器观测差错是否出现。www.bzxz.net
表2输入抖动和漂动容限参数值
比特率
2.048Mbit/s
输入数字信号担
动和漂动幅度峰
-峰值(UI)
(18us)
调制数字信号使之产生抖动和漂动的正弦信号频率值(数字信号抖动和漂动频率)fo(Hz)
1.2×10-5
fi(Hz)
f2(kHz)
fs(kHz)
f(kHz)
测试用
伪随机
215—1
4牵引范围
4.1指标要求
tn=i s
.1. - 0 2
GB/T15838—1995
1.2) . = H2 2U H2
斜学为d;t
fi *r,h.
2. 1H2 1s1rH uulb
和部动型对整林,
图3最大允许输入抖动和漂动的最低容限二级时钟:能够与准确度为士4×10-7的时钟同步。三级时钟:能够与准确度为士4.6×10-°的时钟同步。4.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4所示。
4.3测试方法
按照图4所示的测试配置组成测试电路。a.
同步:首先使被测从钟接受基准时钟源同步。b.
牵引:通过改变频率综合器的输出频率使输入到被测从钟的频率变化。在相对输入频率标称值2.048MHz的正频偏方向改变频率。对于二级时钟,频率变化量为0.8192Hz;对于三级时钟,频率变化量为9.4208Hz。被测从钟仍应处于同步状态。用计数器监测至少2h。按照上述过程,在相对输入频率标称值2.048MHz的负频偏方向改变频率。测得牵引范围是否符合指标要求。将测量过程记入表3。
正偏差
输出频率
负偏差
输出频率
起了信号
纯牛器
频点综路
GB/T15838—1995
了数器
牵引范围测试配置图
5第二级、第三级时钟输出端的相位稳定性5.1时钟输出端的相位不连续性
5.1.1指标要求
对时钟进行的不经常的内部操作或者重新安排(例如,同步链路倒换),应满足:a,在2lUI内的任何时间,相位变化应不超过1/8UI。b。在大于或等于21UI时间,每个21UI间隔内的相位变化应不超过1/8UI,并且漂移总量不超过1us。
5.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5所示。
5.1.3测试方法
此项测量应在被测从钟的监测点进行。按照图5所示测试配置组成测试电路。a.
利用调制域分析器的时间域测量功能进行测量。使被测从钟接受基准时钟源同步。c
通过软(硬)件操作,完成与交换设备相连的主、备用同步链路倒换,在倒换的同时开始计算时间。在调制域分析器观测相位不连续性,并打印输出。e.
主、备用时钟倒换情况下的相位不连续性测试方法与a,b,c,d项相同。5
GB/T15838—1995
制华台器
发兰器
凝宝信与
发牛器
图5相位不连续性测试配置图
5.2时钟在理想工作状态的长期相位变化5.2.1指标要求
效守安护
时种监测店
在输入频率基准无损伤的条件下,对任何大于或等于100s的周期内,第二级、第三级时钟输出端的最大相对时间间隔误差(MRTIE)应不超过1uS。图6表示了对于理想工作状态下的从钟所容许的由于长期相位变化引起的MRTIE与观察周期S的关系。u
1011-10-10
10x115%10
悦密用划a
图6对于理想工作状态下的从钟所容许的由于长期相位变化引起的MRTIE与观察周期S的关系5.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7所示。
5.2.3测试方法
此项测量应在被测从钟的监测点进行。6
GB/T15838—1995
按照图7所示测试配置组成测试电路。选用调制域分析器的时间域测量功能进行测量。使被测从钟接受基准时钟源同步。在选择的测量周期内,用调制域分析器测量在观察时间的最大相对时间间隔误差。长雄
时补源
数交换
图7理想工作状态的长期相位变化测试配置图5.3时钟在保持工作状态的长期相位变化5.3.1指标要求
在保持工作状态,时钟的输出在任何S秒周期内的MRTIE不应超过下列限值对于8≥100
MRTIE(S)=[aS+(1/2)bs2+cJns
参数a,b,c的取值如表4所示。表4
时钟等级
注:1)相当于初始频率偏差5×10-10。2)相当于频率偏移为1X10-/天。3)相当于频率偏移为5×10-10/天。4)相当于初始频率偏差1X10-。5)相当于频率偏移为2×10-8/天。5.3.2测试配置
二级时钟
1.16×10-82)
5.80×10)
三级时钟
2.30×10-45
测试配置如图8所示。
5.3.3测试方法
5.3.3.1参数α的测量
用初始频率偏差来度量参数。
GB/T15838—1995
按照图8所示测试配置组成测试电路。a.
使被测从钟接受基准时钟源同步。b.
使时钟工作于保持工作状态。在保持工作状态工作20min后,在交换设备的时钟监测点用计数c.
器测量被测时钟频率f。计数器的取样时间置于100s。d。计算初始频率偏差
初始频率偏差=(fof)/f
于为时钟监测点频率标称值。
5.3.3.2参数b的测量
用频率偏移率来度量参数b。
a:按照图8所示测试配置组成测试电路。在5.3.2.1测试的基础上,测量频率值,每次测量的间隔为12h。每次测量时,计数器的取样时b.
间为100s,依次测得15个频率值。用最小二乘法计算频率偏移率。在设备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下测试,并记录测试温度。C.
5.3.3.3参数c的测量
参数c的测量与5.2相同。
数字5法4
图8保持工作状态测试配置图
6监测、告警和控制性能检测
6.1告警
6.1.1滑动告警
6.1.1.1指标要求
时测点
了计龄样
对于任何输入2.048Mbit/s数字信号,每24h发生4次滑动时产生一般性告警,每24h发生255次滑动时产生严重告警。
6.1.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9所示。
6.1.1.3测试方法
按照图9所示测试配置组成测试电路。a.
使数字交换设备的时钟工作在自由运行状态,用电子计数器测量该时钟的频率。据此,分别计8
GB/T15838—1995
算使交换设备24h发生4次滑动和24h发生滑动≥255次时,应当加到交换设备信息输入口的输入信息的频率准确度。按照计算结果,调节频率综合器使之达到所要求的频率准确度。在交换设备的工作报告中观察24h发生4次滑动时是否发生一般性告警,24h发生滑动≥255次时是否发生严重告警。基
时孕法
6.1.2失基准或错顿告警
6.1.2.1指标要求
激子估出发生群
图9滑动告警测试配置图
必英股备
二级时钟或三级时钟失去输入频率基准10分钟或连续错顿10min产生一般性告警;二级时钟或三级时钟失去输入频率基准24h或连续错顿24h产生严重告警。6.1.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10所示。
6.1.2.3测试方法
按照图10所示测试配置组成测试电路。a.
断开输入频率基准,10min之后,交换设备应产生一般性告警,24h之后应产生严重告警。b.
仍按图10组成测试电路,通过操作使数字信号发生器产生错帧,10min之后,交换设备应产生C
一般性告警,24h之后,应产生严重告警。频液
综合器
数字信!
发生器
失基准或错顿告警测试配置图
6.1.3频率基准发生故障或降质告警6.1.3.1指标要求
安接设备
在第三级节点,若频率基准之一发生故障或降质(△f/f≥2X10-8)应该产生一般性告警。若全部输入频率基准发生故障或降质(Af/f≥2X10-8)应该产生严重告警。6.1.3.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11所示。
6.1.3.3测试方法
a。按照图11所示测试配置组成测试电路。使被测从钟接受基准时钟源同步。b.
c。调节频率综合器,使输入交换设备的频率基准之一发生降质(△f/f≥2X10-8),交换设备应产生一般性告警。
d.使输入交换设备的全部频率基准发生降质(Af/f2X10-8),交换设备应产生严重告警。6.1.3.4测试配置
时计源
GB/T15838—1995
综个器
踪合路
数信号
爱生器
湖学信号
双生器
交免设所
图11基准发生故障或降质告警测试配置图6.1.4锁相环调节范围的临界告警6.1.4.1指标要求
由于时钟晶体的老化而导致固有的时钟频率偏离锁相环的控制范围(控制信号超出时钟调节范围的四分之三)时,发生告警。
6.1.4.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如图10所示。
6.1.4.3测试方法
按照图10所示测试配置组成测试电路a.
查明锁相环的调节范围。
使被测从钟接受基准时钟源同步c.
调节频率综合器,使其输出频率的偏离程度达到并超过调节范围的四分之三时,交换设备应产生告警。
6.2工作状况的显示
检查交换设备是否能提供对下列项目进行监测并给出可见的显示信号。a.
时钟的工作方式,即:快捕、跟踪、保持和自由运行;在使用的频率基准,
在使用的时钟;
上一次频率基准的倒换时间;
输入频率基准的错顿率(错顿次数/小时或分钟);人为强制状态应给予显示,
相应变化达到或超过规定限值应计数。6.3控制
6.3.1在本地或控制中心应可实施下列人工控制功能。a.
选择时钟的工作状态(快捕、跟踪和保持);倒换时钟;
倒换频率基准;
切断自动倒换。
输入频率基准倒换功能
检查第二级节点是否能提供人工倒换频率基准的功能;检查第三级节点,除在本地设自动倒换外,是否在控制中心设人工倒换功能。6.3.3检查同步设备的自检、诊断和适用于维护的功能。6.3.4检查同步设备内用于诊断、维护的软件是否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10
A1频率综合器
GB/T15838—1995
附录A
本标准中各测试配置使用仪表的主要性能要求
(补充件)
A1.1频率范围:正弦波信号输出0.000001Hz~20999999.999Hz。频率分辨力:luHz,<100kHz,
1mHz,≥100kHz。
A1.3输出幅度:1mV~10V(峰-峰值),502。A2
多通道示波器
频率范围:DC到250MHz。
:扫描速度范围:每刻度1.5s至1ns。A2.2
A2.3低电容探头
A2.3.1频率范围:DC到250MHz。A2.3.2输入阻抗(输入电阻及并联电容)输入电阻:≥10MQ;
并联电容:<20pF。
A3电子计数器
频率范围:100MHz。
频率分辨力:可显示11位数字。A3.3
输入阻抗:≥1M2。
A4基准时钟源
A4.1频率准确度:±5×10-12
A4.2输出频率:100kHz;1MHz;5MHz;10MHz(根据在测试配置中与它相连的频率综合器、电子计数器的外同步接口要求选择)。
A5抖动发生器和抖动接收器
抖动发生器是能够产生一个由具有可调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抖动调制的具有各系列级速率时钟的仪器,它应有一个调制输入口以供外抖动控制。抖动接收器是对各系列级时钟或数字信号中出现的抖动解调和测量的仪器。抖动发生器和抖动接收器的性能应满足本标准中3.2.1表2的测试要求。A6数字信号发生器
它是提供数字网络系列信号的信号源,该信号应具有适当输出阻抗、脉冲形状、线路编码和格式。它应该有时钟和数据输出,并且可以接受外时钟输入。1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