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840-1995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33.040.60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3光通信设备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CCITT G.921, G.955,REF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9, 字数:13千字
标准价格:10.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5-12-13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归口单位:信息产业部(通信)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公用电信网中光缆数字线路系统使用的4×139264kbit/s光端机的技术指标及其功能(包括光、电接口的技术指标,维护使用所需的功能,环境条件等)。是设计和生产4×139264kbit/s光端机的技术依据。本标准适用于长途光缆数字线路系统和市内局间中继光缆通信系统中使用的4×139264kbit/s光端机。 GB/T 15840-1995 4×139264kbit/s光端机技术要求 GB/T15840-199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4×139264kbit/s光端机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optical line terminalsat4×139264kbit/s
GB/T15840—1995
本标准是参照原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建议G.921《以2048kbit/s系列为基础的数字段》,G.955《在光缆上传输1554kbit/s和2048kbit/s系列信号的数字线路系统》等相关内容。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公用电信网中光缆数字线路系统使用的4×139264kbit/s光端机的技术指标及其功能(包括光、电接口的技术指标,维护使用所需的功能,环境条件等)。是设计和生产4×139264kbit/s光端机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长途光缆数字线路系统和市内局间中继光缆通信系统中使用的4×139264kbit/s光端机。专用电信网中使用的4×139264kbit/s光端机亦可参照使用本标准。2引用标准
GB/T13997—922048kbit/s8448kbit/s.34368kbit/s、139264kbit/s光端机技术要求3光端机组成和复用顿结构
3.1光端机组成
4X139264kbit/s光端机把复用四个139264kbit/s数字信号的功能和光缆线路传输终端设备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图1表示4×139264kbit/s光端机中的一个系统,它主要由发送侧的输入接口电路、复接器、光发送机和接收侧的输出接口电路、分接器、光接收机组成。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13批准1996-06-01实施
图中:TT
4个139264
kbit/s输人
4个139264
kbit/s输出
GB/T15840-1995
输入接口
输入接口
输入接口
输入接口
输出接口
翰出接口
输出接口
输出接口
发送侧
接收侧
光端机的4个139264.kbi/电接口,与139264kbit/s数字设备的连接点;F、F—光端机的光接口,与光纤线路的连接点,S-—光发送机的光连接器C后面的光纤点,R—~光接收机的光连接器C前面的光纤点。图14x139264kbit/s光端机—个系统的示意图3.2复用顿结构
3.2.1顿结构
4个139264kbit/s支路信号复接和码速调整的方法采用按支路编号顺序循环逐比特交替复接和正码速调整方式。码速调整指示比特用C(n一1,2,3,4,5)表示,应分散配置。有码速调整时指示比特C,CC3C,C5用“11111”表示;无码速调整时指示比特C,C2CCC用00000”表示。检测时采用择多判决法。复用顿结构规定于表1。表1复用顿结构
支路比特率
kbit/s
支璐数
顿结构
赖定位信号(111110100000))
从各支路来的比特
-KAONIKAca-
139264
比特编号
13~384
支路比特率
kbit/s
码速调整指示比特Cm(n=1~5)1)从各支路来的比特
对端告警指示,留作国内使用
可用作码速调整的支路比特
从各支路来的比特
每支路比特数
每支路最大码速调整率
标称码速调整比
GB/T15840-1995
续表1
注:1)C表示第i支路的第n个码速调整指示比特。3.2.2失位和顿定位的恢复
139264
组I~组V
2688bit
663bit
210190bit/s
当已连续四慎在其预定的位置上收到有错误的慎定位信号时,应认为发生了顿失位。当确认了顿失位,则当帧定位装置连续三顿检测到顿定位信号时,应判为顿定位已有效地恢复。在顿定位装置已检测到一个正确的顿定位信号后,如果在其后的两顿中的一顿没有检测到顿定位信号时,则应开始对顿定位信号进行新的搜索。4技术指标
4.1电接口指标
41.1一般要求
a)比特率及容差
标称比特率:139264kbit/sbzxZ.net
b)码型
差:±15×10-6
电接口上信号的码型:CMI码。
c)过压保护要求
139264kbit/s输入口和输出口应能抵抗10个标准的闪电脉冲(5个负脉冲和5个正脉冲)的冲击,而不受损害。闪电脉冲的上升时间为1.2us,宽度为50us,幅度Upc一20V。当输入口和输出口与同轴电缆连接时,差模测试脉冲发生器的连接电路如图2所示。233
4.1.2输出口指标
a)输出口波形
GB/T15840-1995
图21.2/50us差模电压脉冲发生器输出口波形分别在图1中4个139264kbit/s输出口T点测量,其波形应符合GB/T13997的相关规定。
b)输出口回波损耗
输出口回波损耗分别在图1中4个139264kbit/s输出口T点测量,在7MHz~210MHz范围内其值应不小于15dB。
c)无输入抖动时的最大输出抖动在图1中4个139264kbit/s输出口T点测量的无输入抖动时的最大输出抖动应满足GB/13997的相关规定。
4.1.3输入口指标
a)连接电缆的衰减特性
加在4×139264kbit/s光端机输入口T的数字信号应符合本标准4.1.2a)的规定,但要根据连接同轴线对的特性而改变。假定同轴线对的衰减特性遵循近似的了的变化规律,衰减范围在70MHz频率上为0~12dB
b)最大容许输入抖动的下限
最大容许输入抖动的下限分别在图1中4个139264kbit/s输入口T点测量。当输入口连接电缆的衰减特性满足本标准4.1.3a)的规定时,输入口输入抖动的下限应满足图3的规定。测试信号为223-1伪随机信号序列,并受具有图3所规定的幅/频关系的正弦抖动所调制。峰一峰抖动幅度(UI)
(18p4s)
20dB/10oct下降
抖动频率(对数坐标)
图3最大容许输入抖动的下限
c)输入口回波损耗
3500kHz
输入口回波损耗分别在图1中4个139264kbit/s输入口T点测量,在7MHz~210MHz范围内其值应不小于15dB。
TKAONIKAca-
4.1.4抖动转移特性
GB/T15840-1995
抖动转移特性的最大增益应不大于0.6dB。考虑到受测试仪表的限制,抖动测试的最低频率可测到10Hz。
4.2光接口指标
4.2.1平均发送光功率
4×139264kbit/s光端机平均发送光功率在图1的S点测量。其值应根据中继段的长度而定。当采用LD光源时,平均发送光功率分为一9dBm,一6dBm、-3dBm和0dBm四档。4.2.2接收机灵敏度
接收机灵敏度是指平均误比特率(BER)不大于1×10-11时,在图1中R点测量的最小接收光功率。其值应满足表2的规定。
表24×139264kbit/s光端机接收机灵敏度速
kbit/s
4X139264
4.2.3动态范围
中心波长
1310或1550
光检测器类型
PIN-FET
接收机灵敏度(BER≤1X10-1)
当平均误比特率(BER)不大于1×10-31时,在图1中R点测量的接收光功率动态范围(实测最大接收光功率与实测接收机灵敏度之差)不小于20dB。4.3线路码型
4X139264kbit/s光端机的线路码型除采用5B6B、8B1H码型外,还可采用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码型,如NRZ加扰码等
4.4误码性能要求
4X139264kbit/s光端机平均误比特率BER≤1×10-11(连续测试时间不少于24h)。4.5可靠性要求
4×139264kbit/s光端机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不少于5年。5维护使用要求
5.1监测功能
4×139264kbit/s光端机应具备下列监测功能:内部电源故障监测;
支路输入信号中断监测;
LD预偏置电流和接收机AGC电压监测;LD寿命监测;
发送光信号和接收光信号消失监测;误码性能和误比特率监测;
线路码顿失位监测;
复用顿失位监测;
对端告警指示监测。
5.2告警功能
4×139264kbit/s光端机应具备故障告警功能,以便于对光端机的维护。告警项目与采取的相应措施列于表3。
告警项目
内部电源故障
支路输入信号中断
LD发送光信号消失
接收光信号消失
线路码帧失位
BER≥10-3
复用顿失位
LD寿命
BER≥10-6
检测到对端告警指示
GB/T15840-1995
维护告警类型
告警项目与相应措施
向对端
发出告
警指示
AIS加到
所有支路
要(如可能)
复用信号的
相关时隙中
架顶指示
红光、声响
红光、声响
红光、声响
红光、声响
红光、声响
红光、声响
红光、声响
黄或白光
黄或白光
黄或白光
注:1)告警指示信号AIS的二进制内容是连串的“1”。AIS的比特率应符合本标准4.1.1的规定。5.3自动保护转换功能
4×139264kbit/s光端机应具备辅助信道,实现转换控制信号与主信号在同一光纤中传输。转换制信号需要有备用传输路由。
转换条件:主用系统收端发生即时告警,且备用系统工作正常。转换方式:
自动转换方式。当符合转换条件时,主用系统自动转向备用系统。当主用系统恢复正常后约延5~12min,便自动地从备用系统转回主用系统。人工转换方式。由人工操作使主用系统自动转向备用系统,也必须由人工控制转回主用系统。自动转换时间:请求信号和转换控制信号的传输时间以及转换开关的动作时间之总和应不大50ms。
5.4公务联络功能
4×139264kbit/s光端机应具有两路公务电话。公务电话具有选址呼叫和会议电话功能。公务信号应与主信号在同一光纤中传输。6环境条件
6.1环境温度和湿度
工作的环境温度:5℃~40℃
工作的相对湿度:≤85%(25℃)运输和储存时的温度:20℃~60℃6.2供电电压
DC--57V~-40V或DC-26.4V~-21.6V。6.3耐震要求
TKAONIKAca-
GB/T15840-1995
4×139264kbit/s光端机经常规的振动试验后不应降低性能指标。接地要求
4×139264kbit/s光端机工作地和保护地应分开设置,互相绝缘。对干扰的防护
光端机应能抵抗电磁干扰和静电放电的影响。光端机在工作时也不应影响其他通信设备。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提出。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竞先、宋先增。23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