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4633.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圆柱度 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
GB/T 24633.2-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4633.2-2009

中文名称: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圆柱度 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11-15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839260

相关标签: 产品 几何 技术规范 圆柱 规范 操作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10-04-01

相关单位信息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24633.2-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圆柱度 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 GB/T24633.2-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17.04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633.2—2009/IS0/TS12180-2:200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圆柱度
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Cylindricity-Part 2 : Specification operators(ISO/TS12180-2:2003,IDT)
2009-11-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04-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完整的规范操作集
5与规范的一致性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公称平直工件的谐波成分
提取方案
在GPS矩阵模型中的位置
GB/T24633.2—2009/ISO/TS12180-2:2003次
GB/T24633.2—2009/IS0/TS12180-2:2003前言
GB/T2463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圆柱度》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词汇和参数;
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
本部分为GB/T24633的第2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SO/TS12180-2:200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圆柱度第2部分:规范操作
集》(英文版)。
本部分等同翻译ISO/TS12180-2:2003。为了便于使用,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国际标准本部分”一词改为“本部分”;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和引言。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郑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青云仪器厂、中原工学院、上海大学、深圳市计量质量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晓沛、陈月祥、张琳娜、赵卓贤、赵凤霞、崔瑞志、乔雪涛、李明、于冀平、陈秀娟。1范围
GB/T24633.2--2009/IS0/TS12180-2:2003产品儿何技术规范(GPS)圆柱度第2部分:规范操作集
GB/T24633的本部分仅规定了完整组成要素圆柱度的完整的规范操作集。本部分适用于整个圆柱度轮廓,即圆柱形要素的几何特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463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8779.1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工件测量与测量设备的检验第1部分:按规范检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规则(GB/T18779.1--2002,eqvISO14253-1:1998)GB/T24633.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圆柱度第1部分:词汇和参数(GB/T24633.1—2009,ISO/TS12180-1:2003,IDT)GB/Z24637.2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通用概念第2部分:基本原则、规范、操作集和不确定度(GB/Z24637.2—2009,ISO/TS17450-2:2002,IDT)3术语和定义
GB/T24633.1和GB/Z24637.2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4完整的规范操作集
4.1概述
完整的规范操作集(见GB/Z24637.2)是有序的和完整的一组具有明确定义的规范操作。本部分规定了圆柱表面的传输带、测量方法和相应触针针尖的几何形状等。注:事实上,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利用目前的技术期望以理论最小测点密度(见附录B)获得圆柱要素全方位信息的描述是不现实的。因此,应采用有限测量点提取方案给出与圆柱形状误差有关的特定信息,而非一般性信息。
4.2探测系统
4.2.1探测方法
在4.2.2中规定的触针针尖接触式探测系统是规范操作集的一部分。4.2.2触针针尖几何形状stylus tipgeometry触针针尖的理论几何形状为球形。4.2.3测量力
测量力为ON。
5写规范的一致性
按GB/T18779.1规范进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GB/T24633.2-—2009/ISO/TS12180-2:2003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公称平直工件的谐波成分
A.1谐波成分
一个有限长度的信号可以分解为一系列正弦分量,称为傅立叶级数。傅立叶级数由波长为信号长度的基波和一些波长为基波的整数分之一的谐波分量组成。基波称为信号的一次谐波。波长为基本波长的二分之一的正弦波称为二次谐波。波长为基本波长三分之一的正弦波称为三次谐波,以此类推(见图A.1),n次谐波就是波长为基本波长的n分之一的正弦波。a)一次谐波
b)二次谐波
c)三次谐波
图A.1信号前三个谐波分量
素线轮廓可以通过以上方式分解为它的谐波分量。圆度轮廓稍有不同,信号的开始和结束连在一起。圆度轮廓傅立叶级数的基波波长就是圆周的周长,或者是每转一个波动(UPR)。每转中包含的波动数较多的谐波分量即高阶分量(如二次谐波就是2UPR,三次谐波就是3UPR,等等)。上面所有分解为傅立叶级数的信号都是轮廓信号,而圆柱的表面是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可以认为是两个轮廊的组合,这两个轮廓的方向可用来建立这个区域的坐标系。圆柱的两个轮廓分别为圆度和素线轮廊,圆柱上的任意一个位置都可以通过从原点分别沿素线的距离坐标和沿圆周的距离坐标来确定。
类似地,一个区域可以分解为两个傅立叶级数的组合。每一个单元对应有两个谐波编码,第一个编码对应着第一个轮廓方向的谐波阶数,第二个编码对应着第二个轮廊方向的谐波阶数。每一个单元都是由两个方向的特定谐波分量组合而成。对于三个圆柱,如果坐标系通过圆度轮廓和素线轮廓定义,那么(6,4)单元的含义是指由圆度轮廊的6次谐波(也就是6UPR)和素线轮廊上的4次谐波(也就是沿素线4个波)的组合构成。考虑这些谐波分量在圆柱要素上的表征对于选定合适的评定采样方案很重要。2
A.2波形混淆和奈奎斯特(Nyquist)定理GB/T24633.2--2009/IS0/TS12180-2:2003从离散数字记录信号,需要进行采样,必须恰当选取采样点(采样间距),以便使离散数字信号能够代表原始信号。
如果原始信号为有限带宽,则信号中存在一最短波长(最高次谐波),那么奈奎斯特定理对可能的最大采样间距给以限制。奈奎斯特定理表述为:如果已知一个无限长信号不包含比指定波长短的波长,那么这个信号可由等间距离散采样值重构,其前提是采用间距小于二分之一的指定波长。严格地讲,奈奎斯特定理只适用于无限长的信号。实际上,即使信号长度有限,采样间隔小于二分之一最短波长时,奈奎斯特采样定理仍然是有用的。如果采样间距比奈奎斯特定理规定的更大,数字信号将会出现混淆失真。混淆现象是当一个短波长的正弦波由于采样间距太大而无法定义信号的真实形状而呈现为一个较长波长的正弦波(见图A.2)。因此,如果采样间距选得太大,较高次的谐波分量会呈现为较低次的谐波分量从而使分析失真。
圆柱度表面是一个区域,所以沿素线和绕圆周的采样间隔都需给出。此外,通过考虑每个方向出现的最高谐波,奈奎斯特定理可以用来给出采样间距。A——真实信号;
B虚假信号;
C采样间距,
注:定义信号真实形状的采样间距太大。图A.2波形混淆
实际情况中,许多测量仪器会给信号强加一个人为的带宽限制来克服混淆的问题。有许多方法可以达到这个人为的带宽限制。三种常用的方法是:用测头的“自然”带宽限制,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或这些方法的任意结合。通常是这三种方法的组合。一旦信号有一个带宽限制,就可用奈奎斯特定理确定一个理论最大采样间隔:假设所有小于高斯滤波器传输曲线0.02%的波长可以忽略,通过使用奈奎斯特定理,即每个截止波长要求至少7个采样点。这便是每个截止波长理论最少采样点的数目。A.3圆柱要素的谐波成分
每种提取方案的谐波评定能力综述如下:a)鸟笼提取方案
鸟笼法的主要特征是沿两正交轮廓[圆周(横截面轮廊)和素线方向]的提取点密度较高。该提取方案尽管不是对圆柱要素完整的高密度覆盖,却可评定与形状相关的圆周(横截面轮廓)和素线两个方向的谐波成分。因此被推荐作为评定整个圆柱要素的方案。3
GB/T24633.2-2009/IS0/TS12180-2:2003b)
圆周线提取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特征是沿圆周方向的提取点密度高于沿素线的点密度。与素线谐波信息相比,更适于较多的圆周谐波信息的评定。因此被推荐作为评定圆度信息的方案。c)素线提取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特征是沿素线方向的提取点密度高于沿圆周方向的。与圆度谐波信息相比,更适合于较多的素线谐波信息的评定。因此被推荐作为评定素线信息的方案。d)布点提取方案
这种方案提取点的密度比上面列出的三种方案明显要少,这限制了对圆柱要素轮廓谐波成分的评定能力,提取点过少,对于后续操作滤波也会有相应的影响,因此,除非只是对圆柱度参数近似估计,一般不推荐使用这种方案。B.1概述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提取方案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GB/T24633.2—2009/IS0/TS12180-2:2003为了获得对圆柱形状的可靠评价,需要确定能够在工件上获得一组有代表性的采样点的测量方案。工件在圆周线和素线轮廊两个方向的谐波成分是确定合适测量方案的重要因素。它将决定覆盖工件的理论最少采样点密度。
实际测量中,通常很难用理论最小采样点密度获得圆柱轮廊的完全覆盖。因此,应使用更多特定限制的提取方案,以便给出被评定圆柱形状的特定信息,而非一般性信息。这些方案包括:鸟笼提取方案;
一圆周线提取方案;
一素线提取方案;
-布点提取方案。
当采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案对工件进行提取时,仅仅考虑了圆柱体的较小采样点数。出于这个原因和由于不同的仪器设计,以及不同方案的具体实施,使得测量结果可能会产生差异,除非精心选择一组足以代表圆柱要素的,满足所要求的评定目的采样点。A.3描述了每一采样方案的谐波成分以及考虑到有关可能获得谐波成分的一些建议。B.2鸟笼提取方案
指定提取窗口的起始和终止圆度平面后,在提取窗口内,沿轴线的多个平行横截面与素线的相交处对工件进行提取(见图B.1)。
B.3圆周线提取方案
指定提取窗口的起始和终止圆度平面后,在一组平行圆度平面(圆周轮廓)内对工件进行提取(见图B.2)。
B.4素线提取方案
在提取窗口内,在沿圆周等距分布的素线上对工件进行提取(见图B.3)。B.5布点提取方案
在提取窗口内,由在表面上以随机方式或布点方式得到的一组点对工件进行提取(见图B.4)。5
GB/T24633.2—2009/ISO/TS12180-2:2003图B.1
鸟笼提取方案
圆周线提取方案
素线提取方案
GB/T24633.2—2009/IS0/TS12180-2:2003图B.4
4布点提取方案
GB/T24633.2—2009/IS0/TS12180-2:2003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在GPS矩阵模型中的位置
GPS矩阵模型参见GB/Z20308一2006。C.1本部分的信息及其应用
本部分规定了圆柱度的完整规范操作集,即圆柱形要素的几何特征的完整规范操作集。C.2本部分在GPS矩阵模型中的位置本部分是GPS通用标准,它影响GPS通用标准矩阵中与基准无关的面的形状标准链的链环3,如图C.1所述。
GPS综合标准
GPS通用标准
链环号
与基准无关的线形状
与基准相关的线形状
C.3相关的标准
与基准无关的面形状
与基准相关的面形状
圆跳动
全跳动
粗糙度轮廊
波纹度轮廊
原始轮廊
表面缺陷
相关的标准为图C.1所示标准链涉及的标准。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