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3732-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3732-2009
中文名称:粒度均匀散料抽样检验通则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General rules for sampling inspection of bulk materials with uniform size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10-15
实施日期:2009-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9299005
相关标签:
粒度
均匀
抽样
检验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社会学、 服务、公司(企业)的组织和管理、行政、运输>>质量>>03.120.30统计方法的应用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1数学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36页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09-1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2-10-07
起草人:丁文兴、于振凡、汪仁官、张帆、谢田法、冯士雍
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
归口单位: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标准简介
GB/T 13732-2009 粒度均匀散料抽样检验通则 GB/T13732-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粒度均匀散料抽样检验的一般原则、检验方法和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粒度均匀散料(如粮食、原糖、化肥等)批或交付批平均质量水平的估计和验收检验。
标准内容
ICS03.12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3732—2009
代替GB/T13732-1992
粒度均匀散料抽样检验通则
General rules for sampling inspectionof bulk materials with uniform size2009-10-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9-1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符号
批平均质量水平的估计
以平均值为质量指标的验收抽样检验份样量·
样本制备
影响估计精度诸因素的控制·
附录A(规范性附录)t检验所需样本量n值表(α=0.05,β=0.10)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测试方差M和缩分方差的估计
分装间方差和分装内方差%的估计典型份样并合方式及相应估计的标准误公式GB/T13732—2009
本标准代替GB/T13732--1992《粒度均匀散料抽样检验通则》。本标准与GB/T13732一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GB/T13732—2009
-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对标准格式进行了仔细修订;
-对“散料”、“份样”、“试样”等名词术语按GB/T3358进行了重新定义,并给出了术语的英文名称;
对GB/T13732—1992中式(23)和式(25)中的错误进行了改正;-对GB/T13732一1992中部分符号的术语名称进行了调整。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文兴、于振凡、汪仁官、张帆、谢田法、冯士雍。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3732—1992。
1范围
粒度均匀散料抽样检验通则
本标准规定了粒度均匀散料抽样检验的一般原则、检验方法和程序。GB/T13732—2009
本标准适用于粒度均匀散料(如粮食、原糖、化肥等)批或交付批平均质量水平的估计和验收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3358.1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第1部分:一般统计术语与用于概率的术语(GB/T3358.1一2009,ISO3534-1:2006,IDT)
GB/T3358.2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第2部分:应用统计(GB/T3358.2—2009,ISO3534-2:2006IDT)
GB/T4086(所有部分)统计分布数值表GB/T4091常规控制图(GB/T4091—2001,idtISO8258:1991)3术语、定义和符号
3.1术语和定义
GB/T3358.1和GB/T3358.2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1
散料bulkmaterials
其组成部分在宏观水平上难以区分的材料。3.1.2
粒度均匀散料bulkmaterialswithuniformsize个体单元间变异系数不大、符合规定要求的散料。3.1.3
交付批submittedlot
由生产方与使用方商定的一次提供的同种散料。交付批可由一批或多批散料构成。3.1.4
批lot
《散料》所考察的散料总体中,用以对特定特性进行测定的确定部分。注:在商业上,散料一般只涉及一个批,在此情形,,批即为总体。3.1.5
批量lotsize
《散料》批中含有的散料重量,或含有的分装或份样的总数。3.1.6
分装bulkmaterialssamplingunit为了进行抽样而规定的构成整个批的互不相交的部分。分装可以是实际存在的(如包装散料),也可以是人为规划的(如散装散料)。1
GB/T13732-2009
散装散料non-packedbulkmaterials不具有明确实际分装的散料。如一船无包装的原糖,一车皮无包装的粮食等,分装可由人为规划。3.1.8
包装散料packedbulkmaterials
具有明确实际分装的散料。如包装化肥、包装粮食、袋装原糖等。3.1.9
份样increment
《散料》用抽样装置一次抽取的一定量的散料。注:份样量的确定一般须考以下素:散料粒度的大小;
抽样检验精度的要
检验的费用
可操作性。
composit
《散料>从批中接通养规则抽取的两个或以上份样的集合。3.1.11
grossspl
《散料》用常规世样程序取自批或子批的所有份样的集合3.1.12
试样 test sathple
《散料>制备戚筹的问用于一次,或数次测试或分析的样本3.1.13
样本缩分:
satfdivision
《散料》通过不断分割、四分法等手段将散料样本分成若干于样本,保留其本的样本制备操作。
首批检验firstte
对某种散料首次进行的
数据。
非首批检验
non-first test
个或几个子样
检验,或虽对该种散料进行过检验,但其质量波动情况没有可供参考的对某种散料非首次进行的抽样检验,对该种散料质量波动情况有历史数据做参考。3.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μ:批某个质量特性的平均值。x:μ的估计。
T:预定的估计精度。它描述了以一倍标准差表示的批平均质量水平估计值必须达到的精度。:分装间方差。它描述了批内各分装间或层间某一质量特性的方差。S:呢的估计。
%:分装内方差。它描述了分装内或层内份样间某一质量特性的方差。S%:%的估计。
GB/T13732—2009
,:抽样方差。它描述了由于用抽取的份样的质量代表整个批的质量所引起的误差大小。其平方根,即用来表示抽样精度。
S:,的估计。
?:批内方差。它描述了批内份样间某一质量特性的方差。S?:的估计。
叹:x的标准差,表示以标准差表示的批平均质量水平的样本估计值的精度。Sx:的估计。
oM:测试方差。它描述了由测试试样引起的误差大小。SM:oM的估计。
%:缩分方差。它描述了份样并合和用缩分方法制备试样过程中所引起的误差大小。S:%的估计。
n:从批中抽取的份样数。
nb:从批中抽取的分装数。
nw:从每个抽取的分装中抽取的份样数。n\:初始集样个数。
N:批量。
UCL:控制图上控制限。
CL:控制图中心线。
LCL:控制图下控制限。
R:极差。
S:一系列同种散料批可能出现的%的样本的最大值。S:一系列同种散料批可能出现的%的样本的最大值。S㎡:一系列同种散料批可能出现的的样本的最大值。up:标准正态分布p分位数。
:置信度。
d:双侧置信区间长度的一半。
α:生产方风险。
β:使用方风险。
o:可接收质量水平。
μ1:极限质量水平。
:上限可接收质量水平。
站:下限可接收质量水平。
V:上限极限质量水平。
:下限极限质量水平。
E:判定常数。
d':标准化的距离。
4批平均质量水平的估计
4.1预定估计精度T的选取
在估计批平均质量水平前,必须预先规定精度T的值。T的选取应考虑批量大小、抽样费用、被检材料的贵重程度,以及估计平均质量水平的目的等因素,可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协商确定。3
GB/T13732—2009
4.2首批检验
4.2.1包装散料检验
4.2.1.1易于追加样本的情形
对易于追加样本的首批检验,估计批平均质量水平的程序如下(见图1):交付批或批
n*m个分装
n*组(m个分装一组)
n个集样
n*个试样
nt个观测值
确定应获取的初始集样个数ni,ni一般不小于8。从批中,抽取nim个分装,一般取m=6,再从抽中的每个分装中抽取若干个份样(份样量的选b)
取见第6章),每个分装抽取相同数量的份样。注:这里假定分装大小相等,如分装大小变化很大时,应按比例抽取份样。将抽得的nim个分装随机分成m个分装一组,得ni组,将同组内分装所取份样混合,获nic)
个集样。
将该n个集样,每个独立地制成一个试样,每个试样作一次测试,共得ni个观测值,记为Xi,X2,.,X.
计算x,S
(X -x)2
(1)
(2)
f)计算 nwwW.bzxz.Net
g)如果n,≤ni,进入第I)步,并令如果n,>ni ,进人第h)步。
GB/T13732—2009
·(3)
·(4)
(5)
h)从批中再抽取m(n,一ni)个分装,然后同第b)、c)、d)步,对这些分装抽取份样并进行分组、缩分和测试,最后获得n个观测值(包括第d)步的ni个观测值),并记为:X,X2,,Xn。i)计算x,s
j)计算 n'
(X, -x)2
k)如果 n'>1. 2n,,则令 n; =n,n,=n'回到第 h)步,否则进人第 1)步。1)计算 Sx
(6)
(7)
(8)
·(9)
该批平均质量水平估计为x,估计精度为Sx。m)据GB/T4086正态分布分位数表,查得u(1+n/2,μ的置信度的双侧置信区间长度的一半为:d = Sxu(1+n/2
...(10)
在置信度下,批平均质量水平置信下限为×一d,置信上限为x+d,简写为(x一d,x十d)(置信度)。
4.2.1.2难于追加样本的情形
对难于追加样本的首批检验,估计批平均质量水平的程序如下(见图2):a)根据经验或其他方法,估计该种散料的S和S值。用二级抽样法,从批中抽取nb个分装,再从抽中的每个分装中抽取n个份样(份样量的选取b)
见第6章),n和nw的选取应满足:T = (1 - )S + Sm + S+ S
注1:规定nb为8的倍数。式(11)中N是以分装为单位的批量。8
(11)
注2:满足式(11)的nb,n,组合有许多,应选取一个经济合理的组合,同时考虑到难于追加样本,应尽量多抽一些分装。
注3:S%和S可采用本标准附录B中的方法进行预先估计。将抽取的n个分装随机分成大小相等的8个组,将同组内分装中所抽取的所有份样混合,得c)
8个集样,对该8个集样每个独立地制成一个试样,每个试样作一次测试,得到8个观测值,分别记为X,,X。
d)计算x,S
8(8-1)
(X,-X)2
(12)
(13)
GB/T13732—2009
e)计算
(14)
如果E<2.0,则认为式(11)中所用的Sm,S%m,S和SM有效,否则在抽取的分装中,重复上述份样的抽取、并合、缩分、测试的程序(如图2),又获得8个观测值,与前一轮获得的8个观测值一起,求这16个值的算术平均值,并记该平均值为x。f)以义作为该批平均质量水平估计,则其估计精度不低于T。g)据GB/T4086正态分布分位数表,查得u(1+n/2,μ的置信度的双侧置信区间长度的一半为:d= T·u(1+n/2
因此在置信度为的水平下,批平均质量水平μ的置信区间为(x一d,x十d)。交付批或批
m个分装
ngna个份样
8个集样
8个试样
4.2.2散装散料
4.2.2.1易于追加样本的情形
8个观测值
对易于追加样本的首批检验,估计批平均质量水平的程序如下(见图3):同4.2.1.1的第a)步;
从批中抽取mni个份样,一般取m=6;(15)
将所抽取的mni个份样随机分成m个份样组,得ni组,将同组内的份样混合,获得n个c)
集样;
同4.2.1.1的第d)步;
同4.2.1.1的第e)步;
同4.2.1.1的第f)步;
同4.2.1.1的第g)步;
GB/T13732—2009
从批中抽取m(ni一ni)个份样,然后同第c)、d)步,对这些份样进行分组、缩分和测试,最后一共获得n,个观测值(包括第d)步的ni个观测值),记为X,X2,,Xn;同4.2.1.1的第i)步;
同4.2.1.1的第j)步;
同4.2.1.1的第k)步;
同4.2.1.1的第1)步;
同4.2.1.1的第m)步。
交付批或批
4.2.2.2难于追加样本的情形
mn个份样
nt组(m个份样一组)
n个集样
nt个试样
nt个观测值
对难于追加样本的首批检验,估计批平均质量水平的程序如下(见图4):a)根据经验或其他方法,估计该种散料的S值。从批中抽取n个份样,n满足:
T = (1 -
n)温++品
且规定n为8的倍数。式(16)中的N是以份样为单位的批量。SM和S品可采用本标准附录B中的方法预先得到。(16)
将抽得的n个份样,随机分成大小相等的8组,将同组内份样混合,得8个集样,对该8个集样c)
每个独立地制成一个试样,每个试样作一次测试,共得8个观测值,记为X,X2,,X。GB/T13732—2009
同4.2.1.2的第d)步。
·(17))
如果E<2.0,则认为式(16)中所用的S,S和S%有效,否则,在获得的8个集样中,重复上述缩分、测试程序见图4),又获得8个观测值,与前一轮获得的8个观测值一起,求该16个值的算术平均,记该平均值为又。同4.2.1.2的第f)步。
同4.2.1.2的第g)步。
交付批或知
n个份样
4.3非首批检验
4.3.1包装散料
8个集样
8个试样
8个观测值
包装散料的非首批检验,估计批平均质量水平的程序如下(见图5):a)利用历史数据获取呢,,和m的估计S品,S,S品和Sm;或用本标准附录B和附录C的方法获取S,s,S和SM。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