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 1020-200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D/T 1020-2009
中文名称: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标准类别: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09-11-18
实施日期:2009-11-20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60121234
相关标签: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制图
规范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09-11-20
标准简介
TD/T 1020-2009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 TD/T1020-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T1020—2009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2009-11-1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09-11-20实施
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般规定
土地利用现状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www.bzxz.net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
土地整治规划图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附录F(规范性附录)
附录G(规范性附录)
附录H(规范性附录)
附录I(规范性附录)
附录J(规范性附录)
附录K(规范性附录)
附录L(规范性附录)
附录M(规范性附录)
附录N(资料性附录)
附录O(资料性附录)
附录P(资料性附录)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表达的规划要素及含义TD/T1020—2009
采用土地用途区为主要表达要素的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表达的规划要索及含义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要素表达图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要素表达图式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要素表达图式土地整治规划图要素表达图式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要素表达图式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中规划要素表达图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基础地理要素表达图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注记表达图式图幅配置示意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内容说明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备图件样图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选择图件样图12
TD/T1020-—2009
为加强对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保证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质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制定《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明确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图件制图要素及其表达要求。
本规范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L、附录M为规范性附录,附录N、附录O、附录P为资料性附录。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负责解释。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标准化中心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胡存智、董继、孙雪东、李满春、林坚、李飞雪、刘永学、李岩、张晨曦、薛萍、张晓玲、陈莹、刘康、贾克敬、汤富平、左玉强、苗泽、徐小黎、张书海、宋珂、申成磊、陈霄、吴运娟。1适用范围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制图规范
TD/T1020—2009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市级行政区域(市、地、州、盟,下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的制作。本规范规定了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的数学基础、图件内容、图件种类、要素表达、图幅配置等内容。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T5791-—1993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10609.1—2008技术制图标题栏GB/T13361-1992技术制图通用术语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3总则
3.1空间参照系统
正式图件的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系统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宜按3°分带,如图件比例尺小于1:10万,可采用6°分带。3.2图件比例尺
3.2.1基本比例尺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市域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10万。如辖区面积过大或过小,可适当调整图件比例尺。
中心城区图件,比例尺范围为1:1万~1:2.5万: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较大的,图件比例尺可缩小至1:5万。
3.2.2比例尺挂图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市域图件挂图比例尺以1:10万为主:如辖区面积过大或过小,可根据区域面积和图纸幅面调整图件比例尺,比例尺可采用1:2万~1:50万或根据情况作进一步调整。挂图以不超过两张零号图纸大小为宜。中心城区图件挂图,比例尺以1:1万~1:2.5万为主;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较大的,可根据区域面积和图纸幅面调整图件比例尺,比例尺可采用1:5万或根据情况作进一步调整。3.2.3比例尺地图册
A3幅面地图册,以挂图比例尺的三分之一作为地图册比例尺。A4幅面地图册,以挂图比例尺的四分之一作为地图册比例尺。3.3图件内容
3.3.1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主要反映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空间引导和调控,重点是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农用地、其他土地)在规划期内的转换关系。TD/T1020—2009
3.3.2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主要体现两种分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土地管制分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基本农田保护分区)。3.4图件表达
3.4.1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以两大色系表达两类用途:建设用地以暖色系表达为主,非建设用地(农用地、其他土地)以冷色系表达为主3.4.2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以颜色与符号(或晕线)表达规划和现状:以颜色表达规划功能分区,为表达规划用途与现状用途的转换关系,用符号(或晕线)表达现状用途。3.5图件种类
3.5.1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包括必备图件与可选择图件。必备图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编制的图件,可选择图件根据需要选择编制3.5.2
必备图件包括:
现状图:土地利用现状、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
规划图:土地利用意体规划图、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土地整治规划图、2)
重点建设项自角布局图、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3.5.3
可选择图件包话
现状图
、遥感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图等规划图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图中心
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等。
神利用结构调整分析图、土地生态保护度分级图分析图
土地开发适宜度分级图、景观生态用地空间奶织图、耕地占用与补充分析图、基本农田调整分析图、农业产业用地空间组织图、城镇用地间组织图、工业用地空间整合图、交通用地空间组织图、水利设施用地空间组织图、旅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图以及其他分析图件。游景区用地空间组织图
各市(地)级位可根据需要
适当增设其他图件
3.5.4本规范仪规定必备图件的制图要求,可选择图件涉及内容可参考附录N。3.6图件与规划数据库
制图以土地利状数据库为基础,面问规划数据建库,图件数据在数授分层属性结构等方面符合数据库要求,基本员规划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先建设要求4一般规定
4.1基础地理要素
4.1.1行政界线
制图区域内行政界线,表达到乡(镇)界,制图区域行政界线外围标注四周相邻行政单位名称。4.1.2政府驻地
制图区域内政府驻地,表达到乡级政府驻地4.1.3高程特征点
包括制图区域内山脉、山峰、山梁、高地、山隘等,标注名称和高程值4.1.4等高线与等深线
4.1.4.1高程、高差对土地利用有较大影响的地区可添加等高线;水底地势对土地利用有影响的地区可添加等深线。等高线和等深线可在相应地形图上的首曲线或计曲线基础上选择。4.1.4.2基本等高距可依据同区域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1~5倍设置。一幅地图内只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等高线注记注在平缓处,其字头朝向高处。4.1.5其他地物
根据区域情况可选择表达其他重要地物,图式可参考地形图相关规范等予以表达。2
4.2注记
4.2.1主要注记内容
市(地)、县(区)、乡(镇)政府驻地名称。1)
公路、铁路、民用机场与港口码头名称。2)
水利设施名称。
河流、湖泊与水库名称。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名称。高程特征点名称。
高程值。
其他重要地物名称。
TD/T1020--2009
同一图形文件内注记字体种类以不超过四种为宜。汉字注记的汉字应使用简化字,按国务院颁NA
布的有关标准执行
美校学:果保(黑体)、模体、仿宋、来书、优先考虑采用未体。1)
西文:Tmew Roman Anial Black 优先考虑TimesNewRoman2)
4.2.3注记字向,
居民点名称、自然地理要素名称、说明注记已及字母、数字注己,字向一般为正向,字头朝北图廓。
4.2.4注记非列,可按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和届曲字列:
1)水平
字列:由左至右
一各字中
心的连线成一直线且平行于南图廓。垂列:由上至下
直线且垂直于南图廓。
中心的连线成
雁列:各字中心的连线成
直线,且斜科交于南图廊。
当与南图郝成5和45°以下倾斜时,由右注记;成45以上倾斜时,由上至下注记4)屈列:各字侧边垂直或平行于线状地物,依线状的弯曲排成字列。
列注记名字之间的距离,分三种:4.2.5注记字隔
注记的字隔是
1)接近价字隔0mm-0.5/mm
2)普通行字隔1.0
mm~3/omm
3)隔离宿字隔为字大的1倍
4.3图幅配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的图幅配置内容包据:图名、图廉、地理位置示意图、指北针与风向玫瑰图、比例尺、图例、署名和制图具期等要素。具体参见附录M。4.3.1图名
4.3.1.1图名是图件的标题,书写应规范。4.3.1.2
图名的内容包括:规划名称、主题名称。4.3.1.3图名的字体与大小:图名汉字采用宋体,数字采用TimesNewRoman。主题名称的字号大小宜大于或等于规划名称的字号。4.3.1.4图名宜位于图廊外上方。主题名称位于图廊外正上方,规划名称宜位于主题名称的正上方、右上方或左上方。
4.3.2图廊
4.3.2.1图廊由外图廊和内图廊构成。外图廓用粗实线绘制,内图廊用细实线绘制;外图廓和内图廓之间可填充简洁花纹,添加方里网,注明公里数:内图廊四角点标注经纬度,经纬度为度、分、秒格式。4.3.2.21:10万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的方里网间隔为10公里,其中横坐标数字前应加注该图所在的投影带号,见图1。对于大于或小于1:10万比例尺的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方单网间隔可作调整。
TD/T1020—2009
1194827
图1图廓(局部放大)示意图
4.3.3地理位置示意图
采用小比例尺行政区划图显示本级行政区域在上一级行政区域内的位置,一般位于图幅内左上方或右上方,也可根据图幅情况进行调整。4.3.4指北针与风向玫瑰图
4.3.4.1指北针与风向玫瑰图可绘制在图幅内右上角或左上角。4.3.4.2有风向资料的地区采用16方向或8方向风向攻瑰图,见图2和图3其他地区采用指北针式样,见图4。
图216方向风向玫瑰图(示例)
4.3.5比例尺
图38方向风向玫瑰图(示例)
图4指北针
挂图宜采用数字比例尺或数字比例尺十直线比例尺的形式。图册可采用数字比例尺或直线比例尺的形式。比例尺绘于图廊外图幅正下方。数字比例尺形式如“1:100000”。直线比例尺总长度宜为10cm,尺头长为2cm。
4.3.6图例
4.3.6.1图件配置图例。图例由图形(线条、色块或符号)与文字组成。4.3.6.2图例绘制在图幅内左下角或右下角。4.3.7署名和制图日期
图件应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单位、制图单位的正式名称和规划编制日期。4.3.7.1
规划编制日期为全套成果的完成日期。规划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注于图廊外左下方,制图单位注于图廓外右下方。4.3.7.3
图式说明
4.4.1附录中图式尺寸单位为毫米(mm)。4.4.2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符号大小。4.5图纸幅面和图件打印要求
图纸幅面大小选择应根据制图区域范围确定,以内容完整表达为准。正式图件图纸大小幅面以不超过两张零号图纸面积为宜。
TD/T1020—2009
图件打印图纸宜采用重磅防水涂料纸(125g/m)。零号图纸建议采用宽0.914m的简纸。采用8色墨盒(粗面黑、照片黑、浅灰色、青色、品红色、黄色、浅青色、浅品红色)打印。土地利用现状图
5.1地理底图
行政界线。
政府驻地。
等高线与等深线。
道路网。
5)水系。
专题要素
1)土地现状用途,见附录A。
大型居民点及工矿企业等的范围和名称。2)
市域及周边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民用机场、重要港口码头、重要水利设施等。3)
5.3图式
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图式见附录D、附录K和附录L。5.4图层控制
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土地现状用途。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地理底图
1)行政界线。
政府驻地。
等高线与等深线。
道路网。
5)水系。
2专题要素
1)土地利用功能区
一般包括:基本农田集中区、一般农业发展区(林、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以进一步划定林业发展区和牧业发展区)、城镇村发展区、独立工矿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等。见附录B。
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县城城区和重点镇镇区城镇村发展区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2)
允许建设区内建设用地区分现状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3)土地现状用途。见附录A。
4)现状和规划的交通、水利设施等重要区域基础设施。6.3图式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图式见附录E、附录K和附录L。6.4
图层控制
制图要素采用分层方式组织和绘制,图层压盖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注记、行政界线、其他基础地理要素、现状和规划的交通水利设施等重要区域基础设施、土地现状用途、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土地利用功能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