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气象行业标准(QX) > QX/T 120-2010 高空风探测报告编码规范
QX/T 120-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X/T 120-2010

中文名称:高空风探测报告编码规范

标准类别:气象行业标准(QX)

英文名称:Coding specifications for upper-wind report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0-01-20

实施日期:2010-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3743361

相关标签: 高空 探测 报告 编码 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10-06-01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19-01-09

起草人:李湘、孙修贵、黄炳勋、胡德云、应显勋

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主管部门: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陆地测站的高空风报告的编码格式、编码规则和编码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固定陆地测站的高空风探测数据编报,移动探测平台的高空风探测数据编报可参考本标准。 QX/T 120-2010 高空风探测报告编码规范 QX/T120-201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陆地测站的高空风报告的编码格式、编码规则和编码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陆地测站的高空风探测数据编报,移动探测平台的高空风探测数据编报可参考本标准。

高空气象探测数据是气象预报业务和科研使用的基础数据。为规范我国高空风探测数据的传输编码,满足数据交换和使用需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依据的国内文件是中国气象局《高空风报告电码》(GD-03III),参考的国际文件是世界气象组织《Manual on Codes》(WMO–No. 306,VOLUME I.1,FM 32–XI Ext. PILO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JICMYK
ICS 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20—2010
高空风探测报告编码规范
Coding specifications for upper-wind report2010-01-20发布
2010-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
高空风探测报告编码规范
QX/T120—2010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http://www.cmp.cma.gov.cn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
2010年5月第
第一版
印张:1.25
字数:37.5千字
2010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467
如有印装差错
定价:10.00元
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406301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编码格式
编码规则
编码方法
QX/T120—2010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归口。本标准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李湘、孙修贵、黄炳勋、胡德云、应显勋。Qx/T120—2010
QX/T 120—2010
高空气象探测数据是气象预报业务和科研使用的基础数据。为规范我国高空风探测数据的传输编码,满足数据交换和使用需求,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依据的国内文件是中国气象局《高空风报告电码》(GD一03III),参考的国际文件是世界气象组织(ManualonCodes》(WMO-No.306,VOLUMEI.1,FM32-XIExt.PILOT)。1范围
高空风探测报告编码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陆地测站的高空风报告的编码格式、编码规则和编码方法。QX/T120—2010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陆地测站的高空风探测数据编报,移动探测平台的高空风探测数据编报可参考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中国气象局高空气象观测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测站weatherobservingstation
开展气象观探测活动的机构和场所。3.2
数据data
观、探测设备采集和测量大气中各种各样的物理参数与天气现象得到的确定数值。3.3
报告report
在某地、某时观、探测获得,并按照规定格式编码传输的气象数据。3.4
测风报告upper-windreportfromafixedlandstation固定陆地测站的高空风探测报告,代码名为PILOT。3.5
upper-levelpressure,temperature,humidityandwindreportfromafixedlandstation探空报告
固定陆地测站的高空气压、温度、湿度、风探测报告,代码名为TEMP。3.6
部part
一次高空风探测的探测结果分为A、B、C、D四份测风报告编发,分别称为A部、B部、C部、D部、3.7
代码组codegroup
由数字、字母和规定字符组成的代码集合,是构成报告的基本单元。代码组之间以空格分隔。3.8
代码段codesection
报告中,编报某一类气象数据的一串代码组,简称段。QX/T120—2010
部识别组partidentifiergroup
标识A部、B部、C部、D部测风报告的代码组。3.10
指示码indicatorfigures
作为代码组或代码段标志的数字或数字组。3.11
时间组timegroup
测风报告中,编报观、探测日期和时间的代码组(YYGG)。3.12
数据组datagroup
测风报告中,编报观、探测数据的代码组。3.13
区站号stationindexnumber
按照世界气象组织和国务院主管机构规定,为各种气象测站确定的编号。用五位数字或字母表示,其中,前两位为区号,后三位为站号。3.14
相对时间relativetime
测风报告中,探测数据时间定位数据的表示方法。用各层数据实际探测时间与第一段编报的时间组(YYGG)之差表示。
相对经纬度relativelatitudeandlongitude测风报告中,探测数据空间定位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相对纬度和相对经度。相对纬度是各层数据实际探测点相对于测站位置的纬度偏离值;相对经度是各层数据实际探测点相对于测站位置的经度偏离值。
编码格式
4.1编码结构
4.1.1测风报告编码分为A部、B部、C部和D部。各部应按照规定格式分别编码和传输。各部的部识别组和编报内容见表1。
部识别组
部识别组和各部编报内容
编报内容
100hPa及其以下的各规定等压面层、最大风层的探测数据100hPa及其以下的各规定高度层和/或特性层的探测数据,100hPa以上的各规定等压面层、最大风层的探测数据,100hPa以上的各规定高度层和/或特性层的探操测数据测风报告编码共有五段,各段的指示码和编报内容见表2。表2
段指示码和各段编报内容
段指示码
编码内容
部识别组、时间组和测站区站号。规定等压面层的探测数据。
表2(续)
段指示码
8或21212
编码内容
QX/T120—2010
最大风层的探测数据和风垂直切变数据规定高度层和/或特性层的探测数据。各层探测数据的时间定位数据和空间定位数据。
注1:世界气象组织气象数据编码手册(ManualonCodes》(WMO-No,306,VOLUMEI.1,FM32-XIExt,PILOT)规定,测风报告第五段编报内容由世界气象组织各区自行定义,第六段缩报内容由世界气象组织各成员自行定义。本标准中,无第五段编码,第六段编码用于编报各层探测数据的时空定位数据。4.2
A部编码格式
SECTION1PPAA
SECTION2
SECTION3
SECTION6
55nP,P
YYGGaa
7H.H..H..H.
6H..H..H..H..
B部编码格式
SECTION1
SECTION4
SECTION6
Stuuu3
8tauuzua
d.dmfmfmfm(4v.vv.v.)
S. S.. S. S.. S.o
P, P, L Lar La
P.P, Lr Lar Lar
7/LarLar Lar
6/LarLarLar
nonoP.PP。
nnPP,P
n.n.P.P.P.
8t,uugu3
Lar Lor Lor Lor Lor
Lar Lor Lor Lor Lor
Lar Lor Lor Lor Lor
Lar Lor Lor Lor Lor
dadfofofo
d,d,ff,f
d,d.f,f.f.
La La. Lat Lsr /
Ls. La. Lar Ls. /
S.S,S,S,S(第三段指示码为7)
S.S,S,S,S,(第三段指示码为6)Lar Lar Lor Lor /
Lar Ler Lo Lee /
S.S.S.S.S.
S.S.S.S.S,
QX/T120—2010
4.4C部编码格式
SECTION1
SECTION2
SECTION3
SECTION6
7H.H..H..H.
6H.H..H.H.
5D部编码格式
SECTION1
SECTION4
SECTION6
8tuuzua
8tu2ua
LLa. Lar Lr/
LLa. L Lr/
Lar Lar Lr Lar/
n, n, L.. L.. Lar
n,n, La. Lr Lar
Lor Lar Lor Loe /
LarLrLuLo/
Lor Lor Lor Lor /
Lor Lar Lor Loe/
L., Lor Lor Lor Ler
Lar Lor Lor Lor Lor
d..dmfmfmf.(4viv.vava)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S. St St Sro Sro
P, P, Lar Lar Lar
P. P, Lar Lar Lar
7/LrLrLar
6/LarLarLar
n.n.P.P.P.
S.SSSo S.
8tuuzu
Lar Lor Lor Lor Lor
Lar Lor Lor Lor Lor
Lar Lor Lor Lor Lor
Lar Lor Lor Lor Lor
d,d,fif f
d.d.f.f.f.
LeLerLLor
LLLLa/
La Lr LLa/
La. Lar L Lar /
La. Lar L Lar /
Lar Lar Lr La /
n, n, Lar L. La.
Lor Lor Lor Lor /
Lor Lor Lor Lar /
Lor Lor Lor Lar /
or Lor Lor Lor /
Lor Lor Lor Lor /
Lor Lor Lor Lar /
S.S.S.S,S,
S.S,S.S,S,
S.S.S.S.S.
S.S.S.S.S,
S.S,S.S,S,
S.S,S.S,S.
S.S,S,S,S
S.SS.S,S.
S.S,S,S,S,(第三段指示码为7)S.S,S,S,S.(第三段指示码为6)S.S,S.S,S.
S.S,S,S,S.
S.S,S,S,S
S.S.S.S.S
S.S,S,S,S
S.S,S,S,S.
Lar Le Le Lor Lor
S.S.S.S.S
5编码规则
5.1总则
n, n. Lar Lr LarLar Le Lo Lor LorS. S, S, S, S.5.1.1A部和B部编报100hPa及其以下各层的探测数据。5.1.2C部和D部编报100hPa以上各层的探测数据。QX/T120—2010
5.1.3用探空气球测风、无线电经纬仪测风或雷达测风,并编报探空报告时,测风报告可只编报B部和D部,A部和C部可省略不报;用雷达单独测风数据编报测风报告时,应编报A部、B部、C部和D部。5.1.4缺测报告编报规则
缺测报告编报格式如下:
HiiiNIL
部识别组
其中,NIL为固定代码:用于表示报告缺测。某部规定编报的数据全部缺测时,应编报该部的缺测报告。某次测风因故数据全部缺测时,应同时编报A部、B部、C部和D部的缺测报告。5.2A部和C部编码规则
5.2.1第一段
5.2.1.1本段编报测风部识别组、时间组和测站区站号。5.2.1.2PPAA、PPCC分别是测风报告A部和C部的部识别组。5.2.1.3lliii为区站号,指示测站位置。5.2.2第二段
5.2.2.1本段编报规定等压面层的风探测数据,并按照层次高度自下而上顺序编报。具体为:a)A部编报的规定等压面层依次为:850hPa、700hPa、500hPa、400hPa、300hPa、250hPa、200hPa、150hPa、100hPa。
b)C部编报的规定等压面层依次为:70hPa、50hPa、30hPa、20hPa、10hPa、7hPa、5hPa、3hPa、2hPa、1hPa。其中,7hPa、5hPa、3hPa、2hPa、1hPa仅在有探测时编报5.2.2.2本段段指示码为“55“,表示数据组编报规定等压面层平均高度上的风数据,5.2.2.3探测范围内的所有规定等压面层都应编报。有风数据的规定等压面层,编报风数据组;风数据缺测的规定等压面层,风数据组编报为“/////”。5.2.2.455nP,P1组可重复编报。每个55nP,P组之后,最多可编报三个连续的规定等压面层的探测数据。
5.2.3第三段
5.2.3.1本段编报最大风层探测数据和风垂直切变数据5.2.3.2探测到一个以上的最大风层时,本段数据可按风速由大到小的顺序重复编报。最大风层的风速相等时,按出现高度自下而上的顺序编报。5.2.3.3指示码使用规则如下:
a)最大风层出现在闭合大风区时,本段用\7”作指示码,即编报7HHmHmHmdmdmffmfm;当最大风层出现在非闭合大风区时,本段用\6”作指示码,即编报6H.H.HHmd.d.f.ffm。注:大风区的开始和终止都探测到,称为闭合大风区。只探测到大风区的开始,没有探测到终止,称为非闭合大风区。
b)没有探测到最大风层时,本段编报为“77999”。5.2.3.4风垂直切变数据组4v.VsV.V,为选编数据,可不编报。5.2.4第六段
QX/T120—2010
5.2.4.1本段编报规定等压面层、最大风层探测数据的定位数据,包括:时间定位数据和空间定位数据。其中,时间定位数据用相对时间编报;空间定位数据用相对经纬度编报。5.2.4.2地面层只编报相对时间,不编报相对经纬度。5.2.4.3除地面层外,其他规定等压面层应编报相对时间和相对经纬度。5.2.4.4最大风层编报相对时间和相对经纬度。第三段编码为“77999”时,不编报最大风层定位数据组(包括指示码“63636”)。
5.3B部和D部编码规则
5.3.1第一段
5.3.1.1本段编报测风报告的部识别组、时间组和测站区站号。5.3.1.2PPBB、PPDD分别是测风报告B部和D部的识别组。5.3.1.3IIiii为区站号,指示测站位置。5.3.2第四段
5.3.2.1本段编报规定高度层和/或特性层的风探测数据,并按照层次高度自下而上顺序编报。5.3.2.2用“8”作指示码时,所编报的规定高度层的高度以500m为单位,且第一个u1应编报为\/”,用以指示第一个风数据组编报测站层数据。缺测数据报告规则如下:
a)在B部和D部中,高度用位势高度报告,且数据缺测层厚度在1500gpm(位势米)以上时,应编报该层上下边界的探测数据,并报告上下边界之间的一个高度值和“/////”,以指示缺测数据的层次。上下边界是指最靠近数据缺测层顶部和底部、且有探测数据的两层,可以不满足特性层的标准。
b)在B部和D部中,高度用气压报告,且数据缺测层厚度在50hPa以上时,应编报该层上下边界的探测数据,并用“/////”指示数据缺测层。上下边界是指最靠近数据缺测层顶部和底部、且有探测数据的两层,可以不满足特性层的标准。数据缺测层及其上下边界的数据组用nn值标识。5.3.3第六段——时空定位数据
5.3.3.1本段编报规定高度层和/或特性层探测数据的时间定位数据和空间定位数据。5.3.3.2地面层只编报相对时间,不编报相对经纬度。5.3.3.3规定高度层和/或特性层编报相对时间和相对经纬度。6编码方法
6.1第一段编码方法
PPAA、PPBB、PPCC、PPDD分别是测风报告的A部、B部、C部、D部的部识别组,为固定代码。6.1.1
YY——探测日期。1日编报“01”,15日编报“15”,余类推。GG一一探测开始时间(世界时),以最接近的整时数编报。探测设备的类型。代码值见表3。a,
表3a代码值
代码值
带有测风设备的气压测量器
光学经纬仪(小球测风)
无线电经纬仪(雷达一次探测全部无斜距时也使用该代码值编报)雷达
带有测风设备的气压测量器,上升期间气压要素测量不准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