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102-2009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出版信息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09-11-01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17-04-19
起草人:熊安元、王伯民、王颖、张晓春、王国复、朱燕君、高峰、应显勋、苏颖、臧海佳、何延波、马强
起草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主管部门: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资料的两级分类和编码,是气象资料进一步细化分类的基础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气象资料的分类方法、两级分类及其编码。本标准适用于气象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存档和服务过程中,对气象资料的管理。 QX/T 102-2009 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QX/T102-200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资料的两级分类和编码,是气象资料进一步细化分类的基础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资料的分类方法、两级分类及其编码。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存档和服务过程中,对气象资料的管理。
气象资料是兼具时间和空间属性的地球科学数据,也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历史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善、最系统的地球信息资源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已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气象资料或数据,新的观测资料还在逐年大幅度增加。由于气象资料来源复杂、种类繁多、格式多样、表现形式各异、数据量巨大,使得对气象资料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与日俱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气象资料以数字化形式存贮与管理,为了适应数字化气象资料的规范管理,必须对气象资料的分类与编码予以规范。
在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气象资料分类标准的情况下,本标准的编制参考了1989年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候计划(WCP)、气候资料检测和管理计划(WCDMP)、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监测网(WWW)基本系统委员会(CBS)制定的二进制通用数据表示格式(FM 94 BUFR)以及我国有关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资料的两级分类和编码,是气象资料进一步细化分类的基础标准。
标准内容
ICS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02—2009
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Meteorological data classifying and coding2009-06-07发布
中国气象局
2009-11-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气象资料分类编码的方法
分类方法
编码方法
气象资料分类编码的扩展
气象资料分类和代码
大类和代码
公共属性分类和代码
地面气象资料分类和代码
高空气象资料分类和代码
海洋气象资料分类和代码
气象辐射资料分类和代码
农业气象和生态气象资料分类和代码数值分析预报产品资料分类和代码大气成分资料分类和代码
历史气候代用资料分类和代码
气象灾害资料分类和代码
雷达气象资料分类和代码
卫星气象资料分类和代码
科学试验和考察资料分类和代码气象服务产品分类和代码
参考文献
QX/T102—2009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气象基本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6)归口。本标准由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负责起草。QX/T102—2009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熊安元、王伯民、王颖、张晓春、王国复、朱燕君、高峰、应显勋、苏颖、减海佳、何延波、马强。
QX/T102—2009
气象资料是兼具时间和空间属性的地球科学数据,也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历史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最系统的地球信息资源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已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气象资料或数据,新的观测资料还在逐年大幅度增加。由于气象资料来源复杂、种类繁多、格式多样、表现形式各异、数据量巨大,使得对气象资料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与日俱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气象资料以数字化形式存贮与管理,为了适应数字化气象资料的规范管理,必须对气象资料的分类与编码予以规范在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气象资料分类标准的情况下,本标准的编制参考了1989年世界气象组织世界气候计划(WCP)、气候资料监测和管理计划(WCDMP)[I)、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天气监视网(WWW)基本系统委员会(CBS)制定的二进制通用数据表示格式(FM94BUFR)[2)以及我国有关信息分类编码标谁。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资料的两级分类和编码,是气象资料进一步细化分类的基础标准。V
1范围
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资料的分类方法、两级分类及其编码。QX/T102—2009
本标准适用于气象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归档和服务过程中,对气象资料的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7027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GB10113—1988分类编码通用术语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气象资料meteorologicaldata
使用各种观、探测手段获取的大气状态、现象及其变化过程的记录,以及各类衍生记录。3.2
分类classification
按照选定的属性(或特征)区分分类对象,将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分类对象集合在一起的过程。3.3
methodof linearclassification线分类法
将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为若干层级,每个层级又分为若干类目。同一分支的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不同层级类目之间构成隶属关系。3.4
methodofareaclassification
面分类法
选定分类对象的若干属性(或特征),将分类对象按每一属性(或特征)划分成一组独立的类目,每组类目构成一个“面”。再按一定顺序将各个“面”平行排列。使用时根据需要将有关“面”中的相应类目按“面”的指定排列顺序组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复合类目。3.5
methodof compositeclassification混合分类法
将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组合使用,以其中的一种为主,另一种做补充的分类方法。3.6
表示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3.7
coding
给事物(或概念)赋予代码的过程。1
QX/T102—2009
4气象资料分类编码的方法
4.1分类方法
按照GB7027,采用混合分类法进行。气象资料依其内容属性和来源属性,分为十四大类(一级分类)。各大类气象资料依其资料特性,选取内容属性、区域属性、时间属性、空间属性、来源属性、观测属性、格式属性等的不同组合(面分类)进行分类(二级分类)。
4.2编码方法
分类代码由大类代码和二级分类的各属性代码组成,各代码之间用下横线“”分割、气象资料各大类和属性代码用两种方式表示,一是简码(为阿拉伯数字代码),二是标识符(为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通常第一位应为英文字母)。大类简码用一位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其标识符用四位英文大写字母组成。二级分类的属性简码用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其中900~998为扩展码,用于个别特殊情况下属性内容的临时扩展。扩展码的具体含义应在气象资料相应的说明文件中说明;标识符由若干英文大写字母或首位是英文大写字母的英文大写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字符串组成。标识符可以体现大类和属性的基本意义,应便于人工识别、符合英文缩写习惯。4.3气象资料分类编码的扩展
本标准规定了气象资料一级和二级分类的编码。对各类气象资料的进步分类,即二级以下(不含二级)的分类编码,可在本标准的基础上另行规定。二级以下的分类一般采用线分类的方法,其分类代码的制定原则应与本标准一致。5气象资料分类和代码
5.1大类和代码
气象资料分为十四大类,其分类和代码见表1表
大类名称
地面气象资料
高空气象资料
海洋气象资料
气象辐射资料
农业气象和生态气象资料
数值预报产品
标识符
气象资料大类和代码
各种观测手段获得的近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其综合分析衍生资料,不含单独用卫星、雷达、模式分析科考等方式获得的地面资料。各种观测手段获得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及其综合分析衍生资料,不含单独用卫星、模式分析、科考等方式获得的高空资料。各种观测手段获得的海洋大气资料及其综合分析衍生资料,不含单独用卫星、模式分析、科考等方式获得的海洋资料。各种观测手段获得的辐射资料及其综合分析衍生资料,不含单独用卫星、科考等方式获得的辐射资料。各种观测手段获得的农作物、牧草、物候、农业气象灾害、植被物理化学特性、土壤物理化学特性资料,不含科考等方式获得的农业气象资料。
指通过各种数值预报方法获得的各种分析和预报产品。简码
大类名称
大气成分资料
历史气候代用资料
气象灾害资料
雷达气象资料
卫星气象资料
科学试验和考察资料
气象服务产品
其他资料
公共属性分类和代码
标识符
表1(续)
QX/T102—2009
各类大气成分观测站获取的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光学资料。反映历史气候条件的各种非器测资料。各种天气气候灾害的气象实况及其影响资料,不含农业及生态气象灾情。
通过雷达操测获得的气象资料和产品,不含卫星、科考等方式获得的雷达气象资料。
通过卫星探测获得的气象资料和产品。在科学试验和专项考察中观测获得的或收集加工的各种资料和衍生资料。
直接面向决策服务、公众服务的各类产品。不分属上述类别的气象资料和产品。按混合分类法,提取各大类资料共同具有的属性,即公共属性,进行统一定义和编码,包括区域属性和时间属性。
区域属性分类和代码
区域属性分类和代码见表2。各省的标识符按照GB/T2260。表2
区域名称
南半球
北半球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欧亚地区
中国及西太平洋海区
全球局部区域
中国东北
中国西北
中国华北
中国华中
区域属性分类和代码
标识符
全球区域中分割出的非固定的一个块状或条状区域,如全球卫星气象资料中的单轨资料(granule)3
QX/T102—
区域名称
中国华东
中国华南
中国西南
青藏高原
长江中上游
长江中下游
长江三峡地区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表2(续)
标识符
900~998
区域名称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国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省
时间属性分类和代码
表2(续)
标识符
单个气象测站
QX/T102—
该资料由多个台站观测记录组成,但不完全属于以上某一特定区域
扩展码
时间属性是指气象资料各数据所代表的时间点或时间段性质,其属性分类和代码见表3。表3
时间属性名称
多个时段
3秒钟
1分钟
2分钟
5分钟
10分钟
时间属性分类和代码
标识符
包含多个观测和统计时段
定时观测值(代表某一时刻的瞬时值)秒钟级的观测数据和/或统计数据(不包括单项SEC3)3秒钟的平均或滑动平均
分钟级的观测数据和/或统计数据(不包括单项MIN1、MIN2,FMIN,TMIN)
1分钟的平均
2分钟的平均
5分钟的平均、极端或累积
10分钟的平均、极端或累积
1小时的平均、极端或累积
日的平均、极端或累积
候的平均、极端或累积
周的平均、极端或累积
旬的平均、极端或累积
月的平均、极端或累积
QX/T102—2009
900998
时间属性名称
累年(多个时段)
累年定时
累年日
累年候
累年周。
累年旬
累年月
累年季节
累年年
地面气象资料分类和代码
表3(续)
标识符
季节的平均、极端或累积
年的平均、极端或累积
累年值中包含多个观测和统计时段多年定时平均、极端或累积
多年日平均、极端或累积
多年侯平均、极端或累积
多年周平均、极端或累积
多年旬平均、极端或累积
多年月平均、极端或累积
多年季节平均、极端或累积
多年年平均、极端或累积
扩展码
地面气象资料分类选取内容属性、区域属性、要素属性和时间属性按先后顺序的组合进行。地面气象资料内容属性分类和代码5.3.1
地面气象资料内容属性分类根据其主要种类进行划分,分类和代码见表4表4地面气象资料内容属性分类和代码简筒码
900~998
地面资料名称
地面天气资料
地面气候资料
近地层垂直观测资料
标识符
地面气象资料中通过气象通讯系统实时接收获得的地面天气报资料及衍生资料(含公报、报告和解码后的要素资料及由此加工获得的观测资料数据集、地面天气图等)地面气象资料中的国内地面月报表资料和统计产品、通过气象通讯系统实时接收获得的地面气候月报告资料(含公报、报告和要素资料)、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月时间尺度以上的国内外地面气象资料特指通过近地面边界层气象观测塔获得的近地面边界层气温、湿度、风等廊线资料及衍生资料
扩展码
地面气象资料区域属性分类和代码(见表2)5.3.2
地面气象资料要素属性分类和代码5.3.3
地面气象资料要素属性根据资料中包含的要素(可以是多要素,也可以是单要素)进行划分,分类和代码见表5。
900~998
地面气象资料要素属性分类和代码表5
地面气象资料要素名称
多要素
湿球温度
露点温度
水汽压
相对湿度
能见度
天气现象
蒸发量
地面积雪
电线积冰
O陈土
地面状态
标识符
包含下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包括本站气压、海平面气压
包括云量、云状、云高等
风向、风速或风向和风速
含浅层、深层地温
扩展码
地面气象资料时间属性分类和代码(见表3)高空气象资料分类和代码
QX/T102—2009
高空气象资料分类选取内容属性、区域属性、垂直层次属性和时间属性按先后顺序的组合进行。高空气象资料内容属性分类和代码5.4.1
高空气象资料内容属性分类根据其主要种类进行划分,分类和代码见表6。表6
高空气象资料名称
高空探空资料
高空测风资料
飞机高空探测资料
高空气象资料内客属性分类和代码标识符
通过气球携带高空气象探测仪的高空探测方法获得的高空压、温、湿、风等探空资料及其产品通过气球携带高空气象探测仪的高空探测方法获得的高空各层风资料及其产品
飞机高空探测资料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