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4936-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4936-2010
中文名称:全地形车 术语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0-08-09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4223644
相关标签:
地形
术语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10-12-01
相关单位信息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24936-2010 全地形车 术语 GB/T24936-201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43.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936—2010
全地形车
Termsforall-terrainvehicles
2010-08-0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0-12-01实施
GB/T24936—2010
..o.-............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主要零部件名称表
本标准由全国四轮全地形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4)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GB/T24936—2010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步阳集团有限公司、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番禹华南摩托企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君、李大维、王佳佳、欧阳涛、沈昌群、何大军、曹宇强、骆建华、郝鑫瑞。1范围
全地形车术语
本标准规定了全地形车的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适用于全地形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24936—2010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536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两轮车和三轮车零部件名称GB/T19596-2004电动汽车术语(ISO8713:2002,NEQ)3术语和定义
GB/T19596一2004中3.2.5、3.3.3和3.4.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有关车辆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all-terrain vehicle
全地形车
被设计用于非高速公路行驶的,具有4个或以上低压轮胎,且可用在非道路上行驶的轻型车辆。3.1.1.1根据动力源分类
3. 1. 1. 1. 1
all-terrain vehicle with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内燃机式全地形车
由内燃机驱动的全地形车。
3. 1. 1. 1.2
电动全地形车
electric all-terrain vehicle纯电动全地形车和混合动力(电动)全地形车的总称。3. 1.1. 1. 2. 1
纯电动全地形车
batteryelectricall-terrainvehicle由电动机驱动的全地形车,电动机的驱动电能来源于车载可充电蓄电池等装置。3.1.1. 1.2.2
混合动力(电动)全地形车
hybrid electric all-terrain vehicle能够至少从下述两类车载储存的能量中获得动力的全地形车;—可消耗的燃料;
一可再充电能/能量储存装置。
3.1.1.2根据车辆结构分类
3.1.1.2.1
四轮全地形车(ATV)
four-wheeledall-terrainvehicle装备跨坐型座椅,依靠方向把控制方向的车架式全地形车。I
GB/T24936—2010
3. 1. 1.2. 1. 1
I型四轮全地形车four-wheeledall-terrainvehicle,IType仅供1人驾乘的四轮全地形车。
3. 1.1.2. 1.2
G类I型四轮全地形车(普通型)four-wheeledall-terrainvehicle,IType,GCategory供一般娱乐使用和日常生活使用的普通I型四轮全地形车。3.1. 1.2.1. 3
S类I型四轮全地形车(运动型)four-wheeledall-terrainvehicle,IType,SCategory供有丰富经验的驾驶者竞技和娱乐使用的运动I型四轮全地形车。3. 1. 1. 2. 1. 4
Y类I型四轮全地形车(少儿型)four-wheeledall-terrainvehicle,IType,YCategory供不满16岁的少年或儿童在成年人的监护下在非公路上休闲娱乐使用的少儿I型四轮全地形车。3. 1. 1. 2. 1. 5
Y-6类I型四轮全地形车(儿童型)four-wheeledall-terrainvehicle,IType,Y-6Category供6岁以上儿童使用的最高限速16km/h的儿童型四轮全地形车。3. 1. 1.2. 1. 6
Y-10类I型四轮全地形车(儿童型)four-wheeledall-terrainvehicle,IType,Y-10Category供10岁以上儿童使用的最高限速24km/h的儿童型四轮全地形车。3. 1.1.2. 1.7
Y-12类I型四轮全地形车(少年型)four-wheeledall-terrainvehicle.TType.Y-12Category供12岁以上少年使用的最高限速24km/h的少年型四轮全地形车。3. 1. 1.2. 1. 8
T类I型四轮全地形车(少年型)four-wheeledall-terrainvehicle,IType,TCategory供14岁以上少年在成年人的监护下使用或16岁以上娱乐使用的I型四轮全地形车。3. 1.1.2. 1.9
Ⅱ型四轮全地形车four-wheeledall-terrainvehicle,ⅡType最多允许1人乘坐,装备跨座型乘客座椅,且乘客座椅位于驾驶位置后面的四轮全地形车。3. 1. 1.2. 1. 10
G类Ⅱ型四轮全地形车(普通型)four-wheeledall-terrainvehicle,IType,GCategory供成年人娱乐使用和日常生活使用的普通Ⅱ型四轮全地形车。3.1.1.2.1.11
)four-wheeled all-terrain vehicle,I Type,S CategoryS类I型四轮全地形车(运动型)
有丰富经验的成年驾驶者竞技和娱乐使用的运动Ⅱ型四轮全地形车。3.1.1.2.1.12
U类四轮全地形车(实用型)four-wheeledall-terrainvehicle,UCategory供专门工作(如消防、载物等)使用的全地形车。3.1.1.2.2
多功能全地形车(UV)
utility all-terrain vehicle
装备前向乘坐式座椅及封闭式驾驶室或半封闭式驾驶室,依靠方向盘控制方向的底盘式全地形车。3. 1.1.2.2.1
G类多功能全地形车(普通型)
utilityall-terrainvehicle,GCategory供一般娱乐使用和日常生活使用的普通型多功能全地形车。2
3.1.1.2.2.2
S类多功能全地形车(运动型)utilityall-terrainvehicle,SCategory供有丰富经验的驾驶者竞技和娱乐使用的运动型多功能全地形车。3.1.1.2.2.3
U类多功能全地形车(实用型)
utilityall-terrainvehicle,UCategory供专门工作使用(如运输、教授等)的实用型多功能全地形车。3.1.1.2.3
娱乐用场地车
go-kart
装备前向乘坐式座椅,依靠方向盘控制方向的框架式全地形车。3.1.1.2.3.1
I型娱乐用场地车go-kart,IType仅供1人驾乘的娱乐用场地车。
3.1.1.2.3.2
G类I型娱乐用场地车(普通型)go-kart,IType,GCategory供一般娱乐使用和日常生活使用的普通I型娱乐用场地车。3.1.1.2.3.3
S类I型娱乐用场地车(娱乐型)go-kart,IType,SCategory
供有丰富经验的驾驶者竞技和娱乐使用的运动I型娱乐用场地车。3. 1.1.2. 3. 4
Y类I型娱乐用场地车(少儿型)go-kart,IType,YCategoryGB/T24936-2010
供不满16岁的少年或儿童在成年人的监护下在非公路上休闲娱乐使用的少儿I型娱乐用场地车。3.1.1.2.3.5
go-kart,IType,Y-6Category
Y-6类I型娱乐用场地车(儿童型)供6岁以上儿童使用的最高限速16km/h的儿童型娱乐用场地车。3.1.1.2.3.6
Y-10类I型娱乐用场地车(儿童型)go-kart,IType,Y-10Category供10岁以上儿童使用的最高限速24km/h的儿童型娱乐用场地车。3.1.1.2.3.7
Y-12类I型娱乐用场地车(少年型)go-kart,IType,Y-12Category供12岁以上少年使用的最高限速24km/h的少年型娱乐用场地车。3.1.1.2.3.8
T类I型娱乐用场地车(少年型)go-kart,IType,TCategory供14岁以上少年在成年人的监护下使用或16岁以上娱乐使用的I型娱乐用场地车。3.1.1.2.3.9
Ⅱ型娱乐用场地车go-kart,ⅡType允许乘员乘坐,装备前向乘坐式乘员座椅的娱乐用场地车。3.1.1.2.3. 10
G类Ⅱ型娱乐用场地车(普通型)go-kart,IType,GCategory供成年人娱乐使用和日常生活使用的普通IⅡ型娱乐用场地车。3.1.1.2.3.11
S类I型娱乐用场地车(娱乐型)go-kart,ITypeSCategory
供有丰富经验的驾驶者竞技和娱乐使用的运动Ⅱ型娱乐用场地车。3
GB/T24936—2010
3.1.1.2.3.12
U类娱乐用场地车(实用型)go-kart,UCategory具有载运、救援等功能的实用型娱乐用场地车。3.2有关车辆质量的术语和定义
3.2.1基础术语
底盘basechassis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装有完整的发动机或电动机、变速箱、转向机构和其他运行装置,不包括驾驶室和车厢部件。注:3.2.1.1所述的术语不适用于四轮全地形车和娱乐用场地车,3.2.1.2
completevehicle
对于多功能全地形车,为在底盘上装有完整车厢及驾驶室或在底盘上装有车厢部件;对于四轮全地形车和娱乐用场地车,为装有车架或框架、发动机或电动机、变速箱、转向机构和其他运行装置。3.2.1.3
带驾驶室的底盘
chassisandcab
装有驾驶室及车辆正常运行所需装备。注:3.2.1.3所述的术语不适用于四轮全地形车和娱乐用场地车,3.2.1.4
轴axle
车辆在一根轴上装有两个对称的车轮,这根轴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假想的。3.2.1.5
centreofmass
车辆质量的中心,车辆上被认为质量集中的一个假想点。3.2.2质量术语和定义
chassisdrymass
底盘干质量
准备作正常运行并装有下列设备的底盘质量:a)正常运行必需的附件;
全部电气设备(包括制造厂供给的照明及信号装置);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装备的全部仪器和接头;保证车辆正常工作的各种液体(燃料及燃料/润滑油混合物不包括在内,但包括蓄电池电解液、制动液、冷却液及发动机润滑油)。整车干质量
tcompletevehicledrymass
准备作正常运行并装有下列设备的车辆质量:a)正常运行必需的附件;
全部电气设备(包括制造厂供给的照明及信号装置);b)
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装备的全部仪器和接头;e
保证车辆正常工作的各种液体。注:燃油及燃油/润脊油不包括在内,但包括蓄电池电解液、液压油、冷却液及发动机润滑油。3.2.2.3
chassiskerbmass
底盘整备质量
底盘干质量加上下列部分质量之和:4
燃料和燃料/润滑油混合物,油箱注油量不少于规定油量的90%;a)
b)备用车轮;
c)工具箱。
底盘与驾驶室干质量chassisandcabdrymass底盘干质量与驾驶室质量之和。3.2.2.5
四轮全地形车和娱乐用场地车整备质量vehicle and go-kart
整车干质量加上下列部分质量之和:GB/T24936—2010
completevehiclekerb mass of four-wheeled all-terrain燃油或燃油/润滑油混合油,油箱注油量不少于规定容量的90%a
制造厂供应的附件(随车工具、载物架、保护设备、牵引装置、风挡玻璃等);b)
c)电动全地形车应包含车载储能装置,如动力蓄电池等。3.2.2.6
多功能全地形车整备质量
complete vehiclekerb mass of utility all-terrain vehicle底盘整备质量与驾驶室、车厢部件的质量之和。3.2.2.7
底盘与驾驶室整备质量
chassisandcabkerbmass
底盘整备质量与驾驶室质量之和。3.2.2.8
整车全装备质量
complete vehicle mass fully equipped整车整备质量加上制造厂为该车供应的备件质量。3.2.2.9
厂定最大总质量
manufacture'smaximumtotal mass制造厂考虑到特定运行情况、材料强度、轮胎承载能力等因素计算得出的质量。3.2.2.10
最大允许总质量
maximum authorized total mass按规定的运行条件确定的最大总质量。3.2.2.11
最大设计总质量
maximum design mass
车辆制造厂规定的最大车辆质量。3.2.2.12
最大允许装载质量
maximum authorized pay mass
驾驶员质量与最大允许总质量之和减去全地形车整车整备质量所得到的数值。3.2.2.13
最大设计装载质量
maximum design pay mass
驾驶员质量与最大设计总质量之和减去全地形车整车整备质量所得到的数值。3.2.2.14
tmaximumdesigntowedmass
最大设计牵引质量
车辆制造厂规定的能牵引的最大质量。[GB/T3730.2—1996,4.16]
GB/T24936—2010
最大允许牵引质量
maximum authorized towed mass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车辆能牵引的最大质量。[GB/T3730.2—1996,4.17]
3.2.3载荷术语和定义
厂定最大有效载荷
manufacturer's maximumpayload厂定最大总质量减去整车整备质量所得的质量乘以标准重力加速度所得的量值。3.2.3.2
最大允许有效载荷
maximumauthorized payload
最大允许总质量减去整车整备质量所得的质量乘以标准重力加速度所得的量值。3.2.3.3
街manufacturer'smaximumaxleload厂定最大轴载荷
制造厂考虑到特定运行情况、材料强度及轮胎承载能力等因素对各轴核定的承受载荷。3.2.3.4
分布载荷distributedload
按制造厂规定每轴所分担的载荷。注;在3.2.2所述的条件下均可测出分布载荷。3.2.3.5
载荷比
loadratio
每轴分布载荷与车辆质量乘以标准重力加速度所得量值之比。注;在3.2.2所述的条件下均可分别测出载荷比,3.2.3.6
作用在连接装置上的最大设计静载荷maximumdesignstaticloadoncouplingdevice制造厂规定的,垂直作用在连接装置上的最大静载荷。3.2.3.7
作用在连接装置上的最大允许静载荷奇maximumauthorized static loadoncouplingdevice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垂直作用在连接装置上的最大静载荷。3.2.3.8
轮胎最大允许载荷
maximumauthorizedtyreload
对应于最大允许总质量时一只轮胎所承受的载荷。3.2.3.9
maximumdesigntyreload
轮胎最大设计载荷
对应于最大设计总质量时一只轮胎所承受的载荷。3.3有关车辆尺寸的术语和定义
3.3.1基准平面与纵向中心平面
基准平面datumplane
三维正交坐标系中的X、Y、Z平面(见图1)。其中:
Z——水平面(支承面);
Y——铅垂平面;
X——垂直于Y和Z的平面。
纵向中心平面longitudinalmedianplane基准平面
GB/T24936—2010
通过线段AB的中点并与线段AB相垂直的垂面Y(简称Y平面)。A和B两点为通过同一轴上两端车轮轴线的垂面与车轮中心平面的交线与车轮支承面的交点(见图2)。图2纵向中心平面
3.3.2尺寸术语和定义
车长vehiclelength
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分别与车辆前、后端相接触且平行于X平面的两平面间的距离(见图3)。注:备用轮除外,车辆所有部件及前、后凸出物(保险杠、挡泥板等)均在这两平面之间。图3车长
GB/T24936—2010
车宽vehiclewidth
平行于纵向中心平面,分别与车辆两侧相接触的两平面间的距离(见图4)。注:后视镜除外,车辆所有部件及横向凸出的固定部件均在这两平面之间。图4车宽
车高vehicleheight
与车辆顶端相接触的水平面和支承面间的距离(见图5)。注:后视镜除外,车辆所有的部件都在这两平面之间。图5车高
轴距wheel base
通过车轮中心且平行于X平面的两平面间的距离(见图6)。HOO
轮距track
轮距为A、B点到纵向中心平面的距离AH、BH'之和(A、B点定义见3.3.1.2)(见图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