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5040-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5040-2010
中文名称:玻璃纤维缝编织物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0-09-02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898729
相关标签:
玻璃纤维
编织物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元
出版日期:2011-05-01
相关单位信息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25040-2010 玻璃纤维缝编织物 GB/T25040-2010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59.10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040—2010
玻璃纤维缝编织物
Glassfibrestitchedfabrics
2010-09-0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1-05-01实施
GB/T25040—2010
本标准与EN13473一2003《增强材料一多轴向多层织物规范》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玻璃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5)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振石集团恒石纤维基业有限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玉梅、陈尚、宣维栋、李辉、任玉华、沈兴海、张国。1范围
玻璃纤维缝缩编织物
GB/T250402010
本标准规定了玻璃纤维缝编织物(以下简称缝编织物)的术语和定义、产品代号、产品规格、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以玻璃纤维为主要原料,以线圈缝缩而形成的玻璃纤维缝编毡、多轴向缝编织物和缝编复合织物。该织物主要用作纤维增强塑料的增强材料,例如制作风机叶片、船艇、体育器材、贮罐、管道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1447
GB/T1449
GB/T1549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纤维玻璃化学分析方法
GB/T2577一2005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树脂含量试验方法GB/T3354
GB/T3356
定向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单向纤维增强塑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玻璃纤维产品代号
GB/T4202--20073
GB/T6006.2
玻璃纤维毡试验方法第2部分:拉伸断裂强力的测定GB/T9914.3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3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17470—2007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和连续原丝毡GB/T18374增强材料术语及定义
玻璃纤维毡和织物覆模性的测定GB/T20309
3术语和定义
GB/T18374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多轴向缝编织物
stitchedmulti-axialfabric
由一层或一层以上的无抢粗纱平行无皱褶排列,各层纱线以相同或不同的方向层叠,再用有机纤维线缝编而成的制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单轴向缝编织物。无粗纱平行无皱褶排列,纤维排列角度与织物长度方向0°或90°;一一双轴向缝编织物,由两层或两层以上平行无皱褶排列的无抢粗纱构成,纤维排列角度与织物长度方向分别呈0°90°或十α,一α;三轴向缝编织物。由三层或三层以上平行无皱褶排列的无搭粗纱构成,各层纤维排列角度与织物长度方向分别呈0°,十a,一α或十α,90°一a一四轴向缝编织物。由四层或四层以上平行无皱褶排列的无拾粗纱构成,各层纤维排列角度与1
GB/T25040—2010
织物长度方向分别呈0,十α,90°一α:3.2
缝编复合织物
stitchedcombinationfabric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形式构成的,并用有机纤维线一次缝编而成的制品。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以由一层或一层以上多轴向平行无皱褶排列的无拾粗纱为基材,加人短切玻璃纤维原丝、有机纤维短切丝、玻璃纤维表面毡或有机纤维无纺布等辅材,用有机纤维线一次缝编而成的制品。以玻璃纤维无抢粗纱布为基材,加人短切玻璃纤维原丝、有机纤维短切丝、玻璃纤维表面毡或有机纤维无纺布等辅材,用有机纤维线一次缝编而成的制品。4产品代号
4.1缝编毡
按GB/T4202的规定。
示例:公称单位面积质量450g/m*,宽度1600mm的中碱玻璃纤维缝编毯代号为:CMK450-16004.2多轴向缝编织物
代号包括下列要索:
用数字表示织物的层数,对于单层织物可以省略;a)
用字母LF表示多层织物,后接方括号“[”,对于单层织物可以省略;方括号内依次为:玻璃代号,代号按GB/T4202---2007表1的规定,后接织物总的单位面积质量(以g/m2为单位)和纱线排列方向,单位面积质量和纱线各排列方向之间用逻号隔开。0°表示纱线排列方向与织物的长度方向平行;-90°表示纱线排列方向与织物的长度方向垂直十。表示纱线排列方向与织物的长度呈十。夹角;一α表示纱线排列方向与织物的长度呈一α夹角。如有必要,也可以按每层单位面积质最和纱线的排列方向表述,各层间以“//\号连接,并以从下到上为序;
制造商标记,放在圆括号内;
e)用数字表示织物的宽度,以mm为单位。示例1:由单层单位面积质量均为900g/m,排列角度为90°,幅宽为1600mm,制造商标记为UD的无碳玻璃纤维多轴向缝编织物代号为:
E900,90(UD)—1600
示例2:由二层单位面积质量均为500g/m,排列角度为0\和90°,幅宽为1270mm,制造商标记为BX的无碱玻璃纤维多轴向缝编织物代号为:
2LF[E1000,0°,90°J(BX)-1270或2LF[E500,0°//E500,90\](BX)-12704.3缝编复合织物
代号包括下列要素:
a)用数字表示复合织物的总层数;b)月
用字母LC表示复合织物,后接方括号[]”;c)方括号表述复合层的结构,以“//”号连接,并以从下到上为序;制造商标记,放在圆括号内;
e)用数字表示织物的宽度,以mm为单位。示例1:由三层单位面积质量均为500g/m,排列角度为0°+十45\和-45°的无碱玻璃纤维无粗纱与单位面积质量为450g/m\的无碱缝编毯构成的宽度为2400mm的缝编复合织物代号为:2
4LC[E1500,0°,45°,45′//EMK450]2400GB/T25040—2010
示例2:由一层单位西积质量为800g/m的无碱玻璃纤维无拾粗纱布与单位面积质量为50g/m*的聚丙烯短切纤维构成的宽度为1600mm的缝编复合织物代号为:2LCLEWR800//PP50J—1600
5产品规格
5.1缝编毡
缝编毡的典型规格见表1。
缝编毡典型规格
预定用途
拉挤成型、注射模塑成型
(RTM)、缩绕成型、
手糊成型
相溶基材
不饱和案酯树脂、乙
烯基酯树脂、丙烯
酸树脂、环氧树脂
5.2多轴向续编织物、续编复合织物典型单位面积质量/
(g/m*)
225、300、380、450、
600、900
多轴向缝编织物、缝编复合织物的组合方式及典型规格见表2。典型宽度值/
200、400、1000、
1270、2600
表2多轴向缝编织物、缝编复合织物的组合方式与典型规格典型单位面积质量/
单轴向
双轴向
三轴向
四轴向
6要求
典型轴向组合方式
0°或90
0°/90°
+45/45°
0°/+45°/-45*
+45°/90°/—45°
0°/+45°/90°/45°
无抢粗纱布
6.1缝编毡
6.1.1外观
多轴向缝编织物
950、1150
450、600、800、
850、1050、1200、
850、900、1200、
1200、1400、1700、
(g/m2)
缝编复合织物
950、1150
600、800、
450、
850、1050、1200、
850、900、1200、
1200、1400、1700、
600、800、1200
6.1.1.1毡面不得有影响使用的污溃、油渍、杂物、原丝团等疵点。6.1.1.2毡卷应边缘平直,卷绕紧密、均匀。6.1.2碱金属氧化物含量
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中碱玻璃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应为11.6%~12.4%。b)
其他玻璃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应不大于0.8%。辅材
50、225、300、450
50、225、300.450
50、225、300、450
50.225.300、450
50、225、300,450
典型宽度范围/
200~2600
典型宽度范围/
200~2600
2002600
200~2600
200~2600
200~2600
GB/T25040-2010
单位面积质量
单位面积质量偏差应不超过表3的规定。表3缝编毡单位面积允许偏差
标称单位面积质量/
(g/m*)
≤450
6.1.4拉伸断裂强力
单值允许偏差/%
缝编毡纵向拉伸断裂强力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缝编毡拉伸断裂强力要求
标称单位面积质量/
(g/m2)
301~599
≥600
注:试样有效尺寸:宽度75mm,长度200mm。6.1.5层合板力学性能
单均值允许偏差/%
纵向拉伸断裂强力/N,≥
缝编毡与聚酯树脂或环氧树脂制作的层合板力学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试样方向为纵向和横向。6.1.6覆模性
用于手糊成型时,其覆模性由供需双方商定。表5缝编毡层合板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
拉伸弹性模量
弯曲强度
≥1278510g+123
≥(37-4.75)×10
≥502+106.8
注:中为按GB/T2577-2005测得的层合板中玻璃纤维质量含量,0.25≤0.35.6.1.7树脂浸透速率
当用于手糊成型、缠绕成型时,树脂浸透速度应小于60s。6.1.8边和宽度
边由供需双方商定,可以是经过修剪的光边,也可以是未经修剪的羽边。宽度由供需双方商定,允许偏差为士5mm。6.2多轴向缝编织物和缝编复合织物6.2.1外观
6.2.1.1表面不得有影响使用的污溃、油、杂物等缺陷。单位为兆帕
6.2.1.2外观疵点程度及分类见表6。每个主要疵点计2分,每个次要疵点计1分,每100m2不得超过20分,且主要症点不超过3个。4
症点名称
90°或。纱线
表6外观疵点程度及分类
症点程度
1根,长度<500mm或连续2根,长度<150mm1根,长度≥500mm或连续2根长度≥150mm≥5mm,<8mm
≥8mm
超过10mm
宽度与长度之和小于50mm
宽度与长度之和大于或等于50mm碱金属氧化物含量
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应不大于0.8%。6.2.3单位面积质量
单位面积质量偏差应不超过表7的规定。表7单位面积允许偏差
标称单位面积质量/(g/m*)
≤1000
>1 000
6.2.4层合板力学性能
单值允许偏差/%
GB/T25040—2010
截点分类
主要症点①
不允许
不允许
次要距点△
平均值允许偏差/%
多轴向缝编织物和缝编复合织物与聚酯或环氧树脂制作的层合板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应不小于按式(1)计算的X品值。当采用无抢粗纱布为基材时,应不小于按式(1)计算的Xmin值的95%。
对单轴向缝编织物和单轴向缝编复合织物试样方向为其纤维增强方向,对其他多轴向缝编织物和复合缝编织物,试样方向为其主要纤维增强方向X
式中:
Xmin-----要求的力学性能最小值,单位为兆帕(MPa);X-——力学性能标准值,单位为兆帕(MPa),见表8;K-铺层折算系数,见表8;
(1)
一层合板中玻璃纤维体积含量,0.2≤9≤0.6。层合板中玻璃纤维体积含量计算方法参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
力学性能标准值及铺层折算系数表8
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
拉伸弹性模量
弯曲强度
弯曲弹性模量
26×103
20×103
单轴向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双轴向
三轴向
四轴向
GB/T25040—2010
6.2.5边和宽度
边由供需双方商定,可以是经过修剪的光边,也可以是未经修剪的羽边。宽度由供需双方商定,允许偏差为士10mm。7试验方法
7.1碱金属氧化物含量
按GB/T1549的规定。
7.2单位面积质量
按GB/T9914.3的规定。
7.3拉伸断裂强力
按GB/T6006.2的规定。采用长316mm,宽75mm的试样,只裁取纵向试样。7.4层合板力学性能
7.4.1采用手糊法或真空袋式成型法制作层合板。缝编毯层合板玻璃纤维质量含量应控制在25%~35%,层合板厚度约为4mm。多轴向缝编织物和缝编复合织物层合板玻璃纤维体积含量应控制在20%~60%,层合板的厚度约为:单轴向2mm,双轴向4mm,三轴向及四轴向5mm,无抢粗纱布为基材的缝编复合织物4mm。
7.4.2沿纤维的主要增强方向切取足够数量的试样,切取时试样的长边应平行于纤维的增强方向。7.4.3按GB/T1447、GB/T1449、GB/T3354和GB/T3356的规定测定试样的拉伸强度、拉伸弹性模量、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7.5覆模性
按GB/T20309的规定。
7.6树脂漫透速率
按GB/T17470—2007附录A的规定。7.7宽度
若两个边均为光边,则用精度为1mm的钢卷尺,沿卷装的外表面,平行于卷轴,作3次分布均匀的测量,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若含有羽边,则按GB/T17470-2007附录B的规定。7.8外观
正常光照度下,距离0.5m目测检验。8检验规则
8.1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8.1.1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时,应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项目,缝编毡应包括:单位面积质量、拉伸断裂强力、树脂没透速率、宽度和外观;多轴向缝编织物和缝编复合织物应包括:单位面积质量、宽度和外观。8.1.2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型式检验项目应包括标准中规定的全部要求。a)新产品投产时;
原材料或生产工艺有较大的改变时;b)
停产时间超过三个月,恢复生产时;c)
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供需双方合同有要求时。
8.2批与抽样
8.2.1检查批
GB/T25040—-2010
同一规格品种、同一生产工艺稳定连续生产的一定数量的单位产品为一检查批。8.2.2抽样
采用计数检验抽样方案,按表9的规定从检查批中随机抽取检验用样本。8.3判定规则
8.3.1外观、单位面积质量、拉伸断裂强力、树脂漫透速率、宽度采用计数检验,判定规则按表9的规定。
8.3.2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层合板力学性能按表9中第V栏所列的抽样数进行抽样,以样本测定结果平均值进行判定。
8.3.3按8.3.1和8.3.2判定均为可接收的批为合格批,否则为不合格批。表9计数检验的抽样与判定
除碱金属氟化物含量和层合板力学性能项目外的抽样与判定批盘范围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3201~10000
样本大小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标志
产品标志应包括:
产品名称、产品代号、本标准号;生产厂名称和地址;
生产日期(或批号);
质量(或卷长);
偶联剂(或浸润剂)种类或适用树脂。接收数
9.1.2产品标志应在产品上标明,或预先向用户提供有关资料。9.2包装
拒收数
碱金属氧化物含和
层合板力学性能抽样数
应卷绕在硬纸管上,使用防潮材料密封,妥善包装。确保在搬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避免损坏和9.2.1
受潮。
包装外表面应标明:
产品名称、产品代号、本标准号:生产厂名称和地址;
生产日期(或批号);
质量(或卷长);
按GB/T191规定的“怕雨”、“堆码层数极限”二种图示。GB/T25040—2010
3特殊包装由供需双方商定。
9.3运输
应采用干燥遮篷工具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机械损伤、日光直射和受潮。4贮存
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室内贮存。避免阳光直射和热源。堆码高度符合要求。适宜的长期贮存条件为温度10℃~35℃,相对湿度小于70%。贮存期一般为12个月。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层合板中玻璃纤维体积含量的计算GB/T25040—2010
层合板中玻璃纤维体积含量可以根据按GB/T2577--2005测得的玻璃纤维质量含量、树脂质量含量、玻璃纤维密度和树脂浇铸体密度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式A.1。p
式中:
玻璃纤维体积含量;
虹玻璃纤维质量含量;
-—树脂质量含量;
玻璃纤维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P
p.—--树脂浇铸体密度,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000.
.....(A.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