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 > TD/T 1034-2013 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
TD/T 1034-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D/T 1034-2013

中文名称: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

标准类别: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6433KB

相关标签: 土地 整治 规划 编制 规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TD/T 1034-2013 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 TD/T1034-2013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T1034-—2013
市(地)级士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Guideline for municipal land rearrangement planning2013-01-23发布
子防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13-02-01实施
TD/T1034—2013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准备工作
调查研究
7方案编制
8成果要求
9成果报批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附录G(资料性附录)
附录H(规范性附录)
附录1(规范性附录)
附录丁(规范性附录)
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程序数据单位要求
基础资料调查内容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要求
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与分级方法
重点问题研究要求
土地整治投资估算方法
规划文本附表·
土地整治规划图件制要求
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要求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TD/T1034—2013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继、吴海洋、刘国洪,文聚、林坚、吴淑章、范金梅、宋健、杨华珂、贾文涛、薛永森、刘新平、刘新卫、苗春蕾、邓颂平、杨绍银、任效颖、姜广辉、薛剑、汤怀志、杨晓艳、梁梦茵、李红举、李晨、田玉福、刘建生、余攀峰、伍黎芝、赵俊、王迎利、孙海清、白帆、陶象丽、尹懿行、郭建洲、魏筱。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1
1范围
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1034—2013
本标准规定了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以下简称市级规划)编制的任务、内容、程序、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市(地)级行政区士地整治规划编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0114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9231—2003土地基本术语
TD/T 1016
TD/T1020
TD/T102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3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19231一2003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landrearrangement
土地整治
以提高十地利用率保障十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对未合理利用十地的整理,因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修复,以及末利用土地的开发等活动。土地整治包括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
农用地整理agriculturelandconsolidation在以农用地(主要是耕地)为主的区域,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3.3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ruralconstructionlandconsolidation对农村地区散乱、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调整改造,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活动。3.4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urbanandminingconstructionlandconsolidation对低效利用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进行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加强节地建设,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土地价值,改善人居环境,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活动。1
TD/T1034—2013
土地复垦landrehabilitation
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3.6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arablereservedlandresourcereclamation对宜耕后备土地资源采取整治措施,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活动。3.7
土地整治潜力land rearrangementpotentiality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下,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对低效利用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进行改造,由此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其他农用地面积和节约的建设用地面积,以及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质量提高的程度。3.8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well-facilitatedcapital farmland construction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洽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3.9
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demonstrationdistrictforwell-facilitatedcapital farmlandprotection通过土地整治建设形成的布局合理化、农田规模化、农艺科技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信息化、环境生态化的基本农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钧equilibrium between increasing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anddecreasingof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农用地的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乡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拆(日建新项目区,通过土地复垦和调整利用,实现项月区内耕地面积有增加、质量有提高,建设用地总量不扩大、布局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措施。4总则
4.1规划定位
市级规划是落实省级土地整治规划(以下简称省级规划)的重要环节,是实施和深化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手段,是指导市(地)级行政区土地整治活动的政策性文件,是统筹安排各类土地整治资金的重要依据。市级规划重点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充耕地任务,同时统筹安排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各类土地整治活动,促进土地整治工作全面、深人、有序开展。4.2规划任务
4.2.1市级规划要在省级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明确本行政区土地整治的方向和目标,提出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和布局,依据省级规划下达的土地整治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充耕地任务,对下级行政区域进行任务分解,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落实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安排土地整治资金,提出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4.2.2市级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包括:a)评价上一轮规划期间土地整治相关工作情况b)开展土地整治重点向题研究;2
c)提出土地整治目标任务;
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确定土地整治重点项目;
进行资金供需分析和效益评价;g)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建立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
4.3规划范围
市级规划范围为市(地)级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4.4规划期限
市级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可展望至10年。4.5编制原则
依法依规,科学规划;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c承上启下,相互衔接;
部门合作,公众参与。
4.6编制依据
TD/T1034—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a
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有关土地整治的政策文件、涉及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b)
已批复的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及相关的区域发展规划,市级经济社会发展规c)
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等;d)依法组织开展并公布的相关调查、评价成果。4.7编制程序
市级规划一般遵循附录A要求,按以下程序编制a)准备工作;
b)调查研究;
c)方案编制;
d)成果报批。
4.8其他要求
4.8.1各地在执行本规程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4.8.2市级规划编制应充分考虑规划管理信息化的需要,规划数据库建设应同步开展。4.8.3规划成果数据应统一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依附录B要求执行5.准备工作
5.1组织准备
5.1.1市级规划编制应建立相应的领导决策机制、组织编制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市(地)级政3
TD/T1034—2013
府主要领导负责、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规划编制协调和决策机构,负责审定工作计划、审查规划方案、落实编制经费,及时解决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5.1.2建立规划编制工作机构。规划编制工作机构设在市(地)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规划编制日常性工作。
5.1.3确定规划编制技术单位。注重发挥土地整治机构作用,鼓励技术实力强、列入土地规划机构推荐名录的单位参与,承担方案制定、调查研究、成果编制等工作。5.1.4鼓励组建整洽规划专家咨询组,切实发挥专家作用。5.2技术准备
5.2.1基础资料收集
5.2.1.1根据规划编制需要,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基础资料包括自然条件、资源桌赋、土地利用状况、经济社会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及各类规划、标准、调查评价成果等,参照附录C进行。5.2.1.2收集基础资料时,应进行必要的筛选、核查、整理、归档。5.2.2规划基数确定
以经确认的基期年全国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作为规划基数。5.2.3基础图件准备
5.2.3.1以基期年全国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编制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规划底图。5.2.3.2规划底图应明确反映行政界线,河流水系、道路交通等主要地理要素信息。5.2.3.3根据土地整治规划制图要求,选择和准备其他有关基础图件。6调查研究
6.1土地整治工作评价
对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或土地整治相关工作进行分析评价。内容包括:总结上一轮规划期间土地整治工作经验;a)
)评价上一轮规划或相关工作目标任务落实情况,重点评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充耕地任务和耕地占补平衡等落实情况:评价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评价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屋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d
开发等各类土地整治活动开展情况;e)
提出新一轮规划编制建议。
2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
6.2.1调查评价原则
坚持全域空间分析与局部典型调查相结合;a)
坚持以确认的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b)
坚持与相关规划成果相衔接;
d)市(地)组织、县级汇总,以乡(镇)为单元开展4
6.2.2调查评价内容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应针对不同土地整治类型分别开展。涉及:TD/T1034—2013
&)农用地整理潜力。调查评价可整理的农用地规模、分布、可补充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和可提高耕地质量等级,重点调查评价基本农日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以及可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的面积等。
b)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调查评价可整理的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分布,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和可补充耕地面积等。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调查评价旧城镇、旧工矿、“城中村”等可再开发利用的存量城镇e)
工矿建设用地规模、分布和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程度等。d)土地复垦潜力。调查评价各类建设挖损、塌陷、压占、污染及灾害损毁等可复垦的土地规模、分布和可补充耕地面积等。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调查评价荒草地、盐碱地、沙地和滩涂等可开发的宜耕后备土地e)
资源规模、分布和可补充耕地面积等。6.2.3潜力调查
6.2.3.1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可采用问卷调查、实地抽样、深入访谈等方法。方式包括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或项目调查。
a)全面调查。一般应以乡(镇)为单元,对市域内全部土地进行调查。b)典型调查。在市域范围内选取若干典型乡(镇)开展调查分析,选取典型乡(镇)数量一般不少于全部乡(镇)数量的30%。
c)项目调查。对于已开展土地整治活动的乡(镇),可选取若干个已实施的典型整治项目进行调查分析。
6.2.3.2调查应针对不同土地整治类型,参照附录D要求,有重点地调查相关信息。6.2.4潜力评价
6.2.4.1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应在分析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要求、重要生态功能区布局、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及地形坡度等条件的基础上,明确可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范围以及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方向。
6.2.4.2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依照可补充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和提高耕地质量程度分别评价:a)结合农用地整理潜力调查成果,确定可开展农用地整理的规模,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测算可补充耕地面积以及新增耕地系数;b)提高耕地质量程度评价应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分析耕地现状质量状况及分布,结合已有整理项目经验,确定耕地质量可提高的平均等级。6.2.4.3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评价。可结合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调查成果,采用人均用地估算法、规划模拟法等,测算可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规模、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以及可补充耕地面积。6.2.4.4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评价。重点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中的低度建设用地利用区和中度建设用地利用区的规模和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程度。6.2.4.5土地复垦潜力评价。可结合土地复垦潜力调查成果,测算可开展土地复垦的规模和可补充耕地面积。
6.2.4.6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可结合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潜力调查成果,测算可开发的宜耕后备土地资源的规模和可补充耕地面积。6.2.4.7不同类型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参照附录E的有关要求进行。5
TD/T1034-—2013
6.2.5潜力分级和汇总
6.2.5.1土地整治潜力分级应以乡(镇)为单元。6.2.5.2潜力等级划分为3~5级,从优到劣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6.2.5.3根据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结果,进行相应类型的潜力分级,并编制相应类型的土地整洽潜力分布图。潜力分级参照附录E的有关要求进行6.2.5.4对各类土地整治潜力进行整理汇总,依附录H的有关要求,形成潜力汇总表。6.3重点问题研究
应结合地方实际,充分利用相关研究成果,参照附录F的有关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及效益评价、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中心城区土地整理等重点问题的研究。
7方案编制
7.1总体安排
7.1.1规划目标
7.1.1.1规划目标是指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规划期间通过土地整治所要达到的状态和要完成的任务。主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级土地整治规划和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要求,以及土地整治潜力确定。7.1.1.2规划目标主要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补充耕地规模,以及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等。
7.1.2总体布局
7.1.2.1为落实土地整治规划目标,统筹,引导市域范围内土地整治活动的开展,有条件地区可依自然地理条件、土地整治主导方向等,划定土地整治分区。7.1.2.2土地整治分区应覆盖市域范围内的全部土地,原则上不打破乡(镇)界线。7.1.2.3土地整治分区命名应体现方位特征。7.1.2.4各分区应明确土地整治的重点方向及其相关要求。7.1.3重点区域
根据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结果,明确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因地制宜安排土地整治活动。7.1.3.2重点区域类型:
农用地整理重点区,是指以开展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a)
农田为主的区域;
城乡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是指以旧村庄、旧城镇、旧」矿、城中村等低效利用的存量建设用b)
地优化整合利用为主的区域,包括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和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c)土地复垦重点区,是指以各类建设挖损、塌陷、压占、污染及灾害等损毁土地复星补充耕地为主的区域;
d)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重点区,是指以荒草地、盐碱地、沙地和滩涂等其他土地开发补充耕地为主的区域;
e)土地综合整治重点区,是指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区域:7.1.3.3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原则上不打破乡(镇)界线。7.2任务安排
7.2.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安排
TD/T1034—2013
将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辖区内县级行政区域,明确建设布局,确定重点项自和集中连片建设示范区,提出建设内容和要求7.2.2补充耕地任务安排
根据上地整治目标、潜力调查评价以及地方实际情况,确定农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补充耕地任务,并分解落实到辖区内县级行政区域。7.2.3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安排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用地需求,明确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安排,提出城乡建设用地整理的措施要求。7.2.4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安排
根据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合理确定生态网络布局方案和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重点针对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藏化、土壤污染、土地生态服务功能衰退和生物多样性损失严重的区域,提出土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向和措施。7.3重点项目bzxZ.net
7.3.1重点项目是围绕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任务,集中资金成规模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可分为农用地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土地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7.3.2重点项目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原则:落实省级规划确定的重点工程
优先安排在重点区域内;
土地整治基础条件好,潜力大,分布相对集中;c
预期效益明显,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d)
具备较好的群众基础
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要求,
7.3.3重点项目应明确规模、布局和建设时序,编制项目列表。7.3.4有条件的地区可围绕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安排相关重点项目。7.4投资与效益
7.4.1投资估算
7.4.1.1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土地整治类型,分类估算资金需求,进行资金供需平衡分析,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7.4.1.2重点项目投资估算参照附录G的有关要求,可采用单位面积标准法、系数法等方法进行估算。
7.4.1.3资金来源包括: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a)
TD/T1034—2013
b)耕地开垦费;
c)土地复垦费:
d)用于农业上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农业、水利、农发等相关部门资金;e
企业、个人等社会按资:
g)其他资金。
7.4.2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
重点对土地整治的投人产出进行分析,一般采用静态分析法,主要测算投人量、预期净产出等。7.4.2.2
社会效益分析
重点从土地整治后补充耕地对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土地经营规模化和集约化、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
7.4.2.3环境效益分析
可从植被覆盖率增加、防治土地退化面积、治理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早涝保收能力等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
8成果要求
市级规划成果一般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件、规划说明、规划数据库和其他材料。8.1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a)前言: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背景与形势:简述土地整治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上一轮规划实施效果、土地整治存在的问b)
题,以及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规划原则和日标:明确土地整治的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规划指标;d)土地整治分区:阐明土地整治各分区的范围,明确各分区土地整治的方向和要求;土地整治任务:闸明农用地整理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e)
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任务和措施:f)重点区域与重点项目:划定重点区域、阐明重点项目的范围、规模、实施时序等;g)投资和效益:阐明土地整治的资金需求规模、等资架道,以及土地整治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实施保障措施:阐明实施规划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手段等h)
i)文本附表: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表、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士地整治潜力汇总表、十地整治重点区域表、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表、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表等。有关要求见附录H。
8.2规划图件
8.2.1图件类型
土地整治规划的必备图件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8
TD/T1034—2013
规划图和土地整治规划图。其中,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图应分类型编制,包括农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分布图。
各地可根据需要编制其他图件,如农用地整理图、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图、土地复垦图、宜农未利用地开发图等。
8.2.2编制要求
规划图件应直观地表达规划成果,通过不同的符号、颜色、注记等方式来反映专题要素。应进行必要的图面整饰,标出图名、图廊、地理位置示意图、指北针、比例尺、图例、制图单位和时间等。规划图件编制应符合附录I的有关要求。
8.3规划说明
规划说明主要阐述规划编制的依据和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a)上一轮土地整治工作情况和规划背景:说明土地整治取得的经验、成效,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形势等;
编制规划的简要过程:闻述规划编询各阶段的主要工作;规划基础数据:说明规划采用的自然、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基础数据信息、来源及转换过程:d)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阐明规划采用的调查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土地整治的潜力类型、级别、数量及其分布状况等;
规划目标与任务分解:阐明确定规划目标的依据,说明整治任务的指标分解依据,重点说明方e)
案形成过程、比选方法等;
规划布局和项目安排:阐明土地整治分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确定的依据和方法;g)投资与效益:说明资金测算的依据、方法和结果,说明效益评价的方法和结论,分析规划实施的可行性;
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评价规划方案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对策措施h)王
与相关规划衔接情况:说明土地整治规划与上级土地整治规划、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域乡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情况;征求意见情况:说明规划方案论证、征求部门和公众意见以及处理情况;k)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8.4规划数据库
8.4.1规划数据库是规划成果数据的电子形式,包括规划文档、规划表格、规划图件的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及元数据等。有关要求见附录]。8.4.2规划数据库内容应与纸质的规划成果内容一致。8.5其他材料
包括规划编制过程中形成的专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调研报告、基础资料、会议纪要、部门意见、专家论证意见、公众参与记录等。9成果报批
9.1协调论证
9.1.1规划成果编制阶段应按照不同的技术、经济和政策条件,拟定若干规划供选方案,在多方案论证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