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8204.1-201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
GB/T 18204.1-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204.1-2013

中文名称: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9989KB

相关标签: 公共场所 卫生 检验 方法 物理 因素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18204.1-201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 GB/T18204.1-2013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3.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204.1--2013
代替GB/T18204.1318204.22—2000.GB/T18204.28-2000部分代替GB/T17220-1998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public places--Part 1: Physical parameters2013-12-31发布
刮涂康真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4-12-01实施
GB/T18204.1—2013
规范性引用文件
空气温度
相对湿度
室内风速(电风速计法)
室内新风量
噪声(数字声级计法)
照度(照度计法)
采光系数(直尺测量法).
大气压(空盒气压表法)
辐射热
热舒适PMV指数
电磁辐射(宽带全向场强仪法)
紫外线辐射(紫外线频谱分析剂量法)空气中氢浓度
池水温度(温度计法)
池水透明度(铅字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现场检测布点要求目
附录B(资料性附录)示踪气体环境本底及毒性水平表10
GB/T18204《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分为六个部分:第1部分:物理因素;
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
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
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第6部分: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本部分为GB/T18204的第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18204.1-2013
本部分代替GB/T18204.13-2000《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GB/T18204.14—2000《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GB/T18204.152000《公共场所风速测定方法》、GB/T18204.16—2000《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GB/T18204.17--2000《公共场所辐射热测定方法》、GB/T18204.18—2000《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GB/T18204.192000《公共场所室内换气率测定方法》、GB/T18204.20-2000《公共场所采光系数测定方法》、GB/T18204.21--2000《公共场所照度测方法》、18204.22—2000《公共场所噪声测定方法》、GB/T18204.282000《游泳水温度测定方法》,部分代替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中监测点的选择、公共场所监测的要求和监测数据整理。
本部分与GB/T18204.13~18204.22—2000、GB/T18204.28-2000和GB/T17220—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GB/T18204.1318204.22和GB/T17220中关于现场测点选择、要求及数据整理合并为统一的要求;
删除了测量仪器的检定方法,保留了使用前的校准要求;删除了毛发湿度表测定相对湿度测量的方法,增加了电阻电容法;将室内新风量与换气次数合并为统一的测定方法,并增加风管测定法;将新风量测定结果的单位由m/h改为m/(人·h);删除了叶轮式风速表测定室内风速的方法;增加了热舒适PMV指数、电磁辐射、紫外线辐射、空气中氢浓度的测量方法。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金银龙、刘凡、姚孝元、刘金忠、曹兆进、戴自祝、郭亚非、王强、叶丹、马英顺、纪缕伦。
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GB/T18204.13~18204.22—2000、GB/T18204.28—2000全部内容和GB/T17220—1998中相应内容同时废止。GB/T18204.13~18204.22—2000、GB/T18204.28—2000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8204.13—2000;
GB/T18204.14—2000;
1范围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
GB/T18204的本部分规定了公共场所中物理因素的测定方法GB/T18204.1—2013
本部分适用于公共场所中物理因素的测定,其他场所、居室等室内环境可参照执行。注:本部分中除新风量检验方法外,同一个指标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检验方法时,可根据技术条件选择使用,但以第一法为仲裁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049中等热环境PMV和PPD指数的测定及热舒适条件的规定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HJ/T10.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3空气温度
3.1玻璃液体温度计法
3.1.1原理
玻璃液体温度计是由容纳温度计液体的薄壁温包和一根与温包密封连接的玻璃细管组成。空气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温包温度的变化,温包内液体体积则随之变化。当温包温度增加时液体膨胀,细管内液柱上升;反之亦然。玻璃细管上标以刻度,以指示管内液柱的高度,液柱高度读数准确地指示了温包的温度。
3.1.2仪器
玻璃液体温度计:刻度最小分值不大于0.2℃,测量精度士0.5℃。3.1.2.2
温度计悬挂支架。
测量步骤
测点布置见附录A中A.2。
3.1.3.2经5min~10min后读数,读数时先读小数后再读整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水银温度计按凸月面的最高点读数,酒精温度计按凹月面的最低点读数。3.1.3.3读数应快速准确,以免人的呼吸气影响读数的准确性。3.1.3.4由于玻璃的热后效应,玻璃液体温度计零点位置应经常用标准温度计校正,如零点有位移时,应把位移值加到读数上。
3.1.3.5为了防止日光等热辐射的影响,必要时温包需用热遮蔽。1
GB/T18204.1—2013
结果计算
温度计算:见式(1)式(2)。武中:
式中:
实际温度,单位为摄氏度(℃);测定温度,单位为摄氏度(℃);零点位移值,单位为摄氏度(℃)。温度计所示零点;
标准温度计校准的零点位置
结果表达:
测量范围
空气温度0
数显式温度计法
t=t#十d
区域的测定结果以该区域内各测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给出。-(1)
·(2)
最度传感器,通
结热敏电阻、热电偶、铂电阻等作为温度计的温传感器自身随温度变化产
采用PN
/D变换刷由显示器直接显示空气温度生电信号经放大、A
数显式温度计:最小分辨率为5.1℃,测量精度3.2.3
测量步骤
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和使用前校准。测点布置见A
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待显示器显示的读数稳定后,即可读出温度结果计算
结果表达见3.1.4.2。
测量范围
空气温度0℃~60℃。
相对湿度
干湿球法
4.1.1原理
将两支完全相同的水银温度计都装入金属套管中,水银温度计球部有双重辐射防护管。套装顶部2
GB/T18204.1—2013
装有一个用发条或电驱动的风扇,风扇启动后抽吸空气均匀地通过套管,使球部处于≥2.5m/s的气流中(电动可达3m/s),测定干湿球温度计的温度,然后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温差,计算出空气的相对湿度。
4.1.2仪器
机械通风湿表:温度刻度的最小分值不大于0.2℃,测量精度土3%。4.1.2.1
电动通风干湿表:温度刻度的最小分值不大于0.2℃,测量精度士3%。4.1.2.2
测量步骤
测点布置见A.2。
机械通风干湿表通风器作用时间校正:根据使用说明书操作,其通风器的全部作用时间不得少于6min。
4.1.3.3用吸管吸取蒸馏水送入湿球温度计套管内,湿润温度计头部纱条。机械通风干湿表上满发条,电动通风干湿表则应接通电源,使通风器转动。4.1.3.4
通风5min后,读取干、湿温度表所示温度。4.1.4结果计算
相对湿度计算:见式(3)。
式中:
相对湿度,%;
P。--空气中的水气压,单位为帕(Pa);Pe
×100%
--干球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气压,查表得出,单位为帕(Pa)。水气压P。的计算见式(4)。
P.=PB-AP(t-t)
式中:
测定时空气的水气压,单位为帕(Pa);湿球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单位为帕(Pa);温度计系数,与湿球温度计头部风速有关,通常取0.000677℃-1;测定时大气压力,单位为帕(Pa);干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湿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结果表达:一个区域的测定结果以该区域内各测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给出。4.1.5
测量范围
在-10℃~45℃条件下,相对湿度的测量范围为10%~100%。4.2氯化锂露点法
4.2.1原理
(3)
通过测量氯化锂饱和溶液的水气压与环境空气水气压平衡时的温度,来确定空气的相对湿度。氯化锂湿度计的测头在通电前其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测头上氣化锂的水气压低于空气的水气压,3
GB/T18204.1—2013
此时氯化锂吸收空气的水分成为溶液状态,两电级间的电阻很小,通过电流很大,测头逐渐加热。随着测头温度升高,氯化锂溶液中的水气压亦逐渐升高,水气析出。当测头氯化锂的水气压与空气中水气相同时,测头不再加热并维持在一定温度上,测头的温度即是空气的露点温度。4.2.2仪器
氯化锂露点湿度计:测定精度士3%。4.2.3测量步骤
4.2.3.1测点布置见A.2。
4.2.3.2根据使用说明书操作,通电10min后再读值。4.2.3.3氯化锂测头连续工作一定时间后应清洗。湿敏元件不要随意拆动,并不得在腐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气、酸、碱蒸气)浓度高的环境巾使用,4.2.3.4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和使用前校准。4.2.4
结果计算
4.2.4.1结果计
般氯化辑
空气相对湿度可按式(5)计算得式中:
气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时的饱和水气压
空气温度时的饱和水
结果表达!见4.1.4.2。
测量范围
露点温度为
4.3电阻电容法
4.3.1原理
45℃60℃。
查表得出,单位为帕(Pa);
香表得出单位为帕(Pa)
利用湿敏元件的电阻值、电容值随环境湿度的变化而按4.3.2仪器
义器只能显示露点温度时,其
..(5)
定规律变化的特性进行湿度的测量采用电阻式或电容式湿敏元件的各种湿度计:25℃条件下,相对湿度最大允许误差不大于七5%。4.3.3
测量步骤
测点布置见A.2。
仪器操作按使用说明书进行,待仪器示值稳定后直接读出相对湿度值。仪器湿敏元件的感湿部分不能以手触摸,并避免受灰尘污染、有害气体腐蚀或凝露。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和使用前校准。4.3.4结果计算
结果表达见4.1.4.2。
4.3.5测量范围
GB/T18204.1—2013
在0℃~60℃条件下,电阻式湿度计的相对湿度测量范围为10%~90%,电容式湿度计的相对混度测量范围为0%~100%。
5室内风速(电风速计法)
5.1原理
热电式电风速计由测头和测量仪表组成,测头的加热圈(丝)暴露在一定大小的风速下,引起测头加热电流或电压的变化,由于测头温度升高的程度与风速呈负相关,故可由指针或数字显示风速值5.2仪器
指针式热电风速计或数显式热电风速计:最低检测值不大于0.05m/s。5.3测量步骤
测点布置见A.2。
使用指针式热电风速计时按说明书调整仪表的零点和满度,使用数显式热电风速计时需进行自5.3.2
检或预热。
5.3.3轻轻将测杆测头拉出,测头上的红点对准来风方向,读出风速值。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和使用前校准。5.3.4
结果计算
结果表达:一个区域的测定结果以该区域内各测点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给出。5.5
测量范围和测量误差
测量范围0.1m/s~10m/s在0.1m/s~2m/s范围内,其测量误差不大于士10%。6室内新风量
6.1示踪气体法
6.1.1原理
示踪气体法即示踪气体(tracergas)浓度衰减法,常用的示踪气体有CO,和SF。。在待测室内通人适量示踪气体,由于室内、外空气交换,示踪气体的浓度呈指数衰减,根据浓度随着时间变化的值,计算出室内的新风量和换气次数。
6.1.2仪器和材料
6.1.2.1袖珍或轻便型气体浓度测定仪。6.1.2.2直尺或卷尺、电风扇。
6.1.2.3示踪气体:无色、无味、使用浓度无毒、安全、环境本底低、易采样、易分析的气体,装于10L气瓶中,气瓶应有安全的阀门。示踪气体环境本底水平及安全性资料见附录B。5
GB/T18204.1—2013
6.1.3测量步骤
6.1.3.1用尺测量并计算出室内容积V,和室内物品(桌、沙发、柜、床、箱等)总体积V2。6.1.3.2计算室内空气体积,见式(6)。V-V,-V
式中:
室内空气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V
室内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V
室内物品总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2)。按测量仪器使用说明校正仪器。6.1.3.3
如果选择的示踪气体是环境中存在的(如CO),应首先测量本底浓度。6.1.3.4
·(6)
6.1.3.5关闭门窗,用气瓶在室内通人适量的示踪气体后将气瓶移至室外,同时用电风扇搅动空气3min~5min,使示踪气体分布均匀,示踪气体的初始浓度应达到至少经过30min,衰减后仍高于仪器最低检出限。
打开测量仪器电源,在室内中心点记录示踪气体浓度6.1.3.7
根据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情况,测量从开始至30min~60min时间段示踪气体浓度,在此时间段内测量次数不少于5次。
6.1.3.8调查检测区域内设计人流量和实际最大人流量。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和使用前校准6.1.3.9
结果计算
换气次数计算见式(7)。
式中:
A In(c -co) In(c -c.)
换气次数,单位时间内由室外进入到室内的空气总量与该室内空气总量之比;示踪气体的环境本底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或%;测量开始时示踪气体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或%;时间为t时示踪气体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2)或%;测定时间,单位为小时(h)。
6.1.4.2新风量计算见式(8)。式中:
(7)
.(8)
Q新风量,单位时间内每人平均占有由室外进人室内的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人小时[m(人·h);
A-换气次数;
V-室内空气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2);P—取设计人流量与实际最大人流量两个数中的高值,单位为人。6.1.5测量范围
非机械通风且换气次数小于5次/h的公共场所(无集中空调系统的场所)。6
6.2风管法
6.2.1原理
GB/T18204.1—2013
在机通风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或规定的工况条件下,通过测量新风管某一一断面的面积及该断面的平均风速,计算出该断面的新风量。如果一套系统有多个新风管,每个新风管均要测定风量,全部新风管风量之和即为该套系统的总新风量,根据系统服务区域内的人数,便可得出新风量结果。6.2.2仪器
标准皮托管:K,=0.99士0.01,或S形皮托管K,=0.81士0.01。6.2.2.1
6.2.2.2微压计:精确度不低于2%,最小读数不大于1Pa。6.2.2.3热电风速仪:最小读数不大于0.1m/s。6.2.2.4玻璃液体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不大于1℃。6.2.3测点要求
6.2.3.1检测点所在的断面应选在气流平稳的直管段,避开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6.2.3.2圆形风管测点位置和数量:将风管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测点选在各环面积中心线与垂直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圆形风管测点数见表1。直径小于0.3m、流速分布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取风管中心一点作为测点。气流分布对称和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只取一个方向的测点进行检测。表1圆形风管测点数
风管直径
测点数(两个方向共计)
6.2.3.3矩形风管测点位置和数量:将风管断面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矩形(最好为正方形),各矩形中心即为测点。矩形风管测点数见表2。表2矩形风管测点数
风管断面面积
6.2.4测量步骤
等面积矩形数
测量风管检测断面面积(S),按表1或表2分环/分块确定检测点。皮托管法测定新风量测量步骤如下:测点数
GB/T18204.1—2013
检查微压计显示是否正常,微压计与皮托管连接是否漏气。将皮托管全压出口与微压计正压端连接,静压管出口与微压计负压端连接。将皮托管插入风管内,在各测点上使皮托管的全压测孔对着气流方向,偏差不应超过10°,测量出各点动压(P)。重复测量一次,取算术平均值。将玻璃液体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插人风管中心点处,封闭测孔待温度稳定后读数,测量出新风温度(t)。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调查机械通风服务区域内设计人流量和实际最大人流量。6.2.4.3风速计法测定新风量测量步骤如下:按照热电风速仪使用说明书调整仪器;将风速仪放入新风管内测量各测点风速,以全部测点风速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将玻璃液体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插入风管中心点处,封闭测孔待温度稳定后读数,测量出新风温度(t)
调查机械通风服务区域内设计人流量和实际最大人流量。6.2.4.4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和使用前校准。6.2.5
结果计算
皮托管法测量新风量的计算见式(9)。(3600×S×0.076×K,XV273+tX/P.)Q=
式中:
新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人小时[m/(人·h)]个机械通风系统内新风管的数量;新风管测量断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K-
皮托管系数;
新风温度,单位为摄氏度(℃):P
新风动压值,单位为帕(Pa);服务区人数,取设计人流量与实际最大人流量2个数中的高值,单位为人风速计法测量新风量的计算见式(10)。(3600)
式中:
新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人小时[m/(人·h)];一个机械通风系统内新风管的数量;新风管测量断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新风管中空气的平均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服务区人数,取设计人流量与实际最大人流量2个数中的高值,单位为人。换气次数的计算见式(11)。
(9)
(10)
.(11)
式中:
A换气次数;
新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人小时[m\/(人·h)];Q
P-服务区人数;
V-室内空气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2)。6.2.6测量范围
GB/T18204.1—2013
皮托管法测量新风管风速范围为2m/s~30m/s,电风速计法测量新风管风速范围为0.1m/s~10m/s
7噪声(数字声级计法)
7.1原理
数字声级计通常利用电容式声电换能器,将被测的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内部一定处理后成为声级值。使用声级计在规定时间内测量一定数量的室内环境A计权声级值,经过计算得出等效A声级LAe,即为室内噪声值。
7.2仪器
数字声级计:测量范围(A声级)30dB~120dB,精度士1.0dB。测量步骤
7.3.1测点布置见A.3。
7.3.2测量前使用校准器对声级计进行校准。7.3.3测量时声级计可以手持也可以固定在三角架上,并尽可能减少声波反射影响。7.3.4对于稳态噪声,用声级计快档读取1min指示值或平均值,对于脉冲噪声读取峰值和脉冲保持值。
7.3.5对于周期性噪声,用声级计慢档每隔5s读取一个瞬时A声级值,测量一个周期。7.3.6对于非周期非稳态噪声,用声级计慢档每隔5s读取一个瞬时A声级值,连续读取若干数据。7.4
结果计算
室内环境噪声为稳态噪声的,声级计指示值或平均值即为等效A声级LA。7.4.1
室内环境噪声为脉冲噪声的,声级计测得的峰值即为等效A声级LAee。7.4.3
室内环境噪声为周期性或其他非周期非稳态噪声的,等效A声级LAe的计算见式(12)。LAeg=10 lg(Z100--A.)-10 lgn
式中:
室内环境噪声等效A声级,单位为分贝(dB);n
在规定时间t内测量数据的总数,单位为个;第i次测量的A声级,单位为分贝(dB)。LA
7.4.4结果表达:一个区域的测定结果以该区域内各测点等效A声级的算术平均值给出。.(1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