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94-200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694-2003
中文名称: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2694-2003.
1范围
GB/T 2694规定了输电线路佚塔制造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和包装,标记,运输贮存等要求,
GB/T 2694适用于构件主要采用角钢制造和紧固件联结,热浸镀锌防腐的输电线路铁塔,电力微波塔,通信塔及类似的钢结构制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470锌锭
GB/T 3098.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T 3098:2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粗牙螺纹GB 3323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
GB 11345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 1391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浸镀锌技术要求GB50205——20o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总则
3.1铁塔制造应按本标准和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并应遵守GB 50205的规定,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3.2当需要修改设计时,应取得原设计单位的同意,并签署设计变更文件。
3.3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设计图纸的要求,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
3.4钢材的表面质量: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结疤,夹杂和重皮;表面有锈蚀,麻点、划癌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差值的1/2,且累计误差在负允许偏差内。
标准内容
ICS29.24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942003
代警GB2694-1981
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
Transmission linetower
Technical reguirements for manufacturing2004年4月5日7
2003-04-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3-12-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技术要求
检验规则
包装、标记、运输和此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规范性附录)
附录D(规范性附录)
附录E(规范性附录)
热浸镀锌层均匀性试验
热浸镀锌层附着性试验
硫酸铜试验方法
格锈试验方法
热没镀锌层厚度测试金属涂镀层测厚仪测试方法热浸镀锌层附着量测试落解称重试验方法热没镀锌层附着量及均匀性测试试样取样方法GB/T2694—2003
GB/T2694—2003
本标准根据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制定的修订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安排:对GB2694—1981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进行修订,本标准在内容上适应了铁塔制造行业的发展和加工技术的进步,适应国际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本标推是GB2694-1981的修订本,主要修改如下:)调整,增减了部分项目和公差焊接部分依据GB50205一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条款修改:b
e)增加了紧固件的规定:
修改了检验规则:
e)增加附录A(规范性附录):f)增加附录E(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26941981。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都是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原电力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输变电设备分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鞍山铁塔制造总厂,电力工业部铁塔质量检验测试中心,鞍山铁塔开发研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显峰,李长跃、李进春、祁锦明、张新波、杨延国、王丽敏、唐星梅本标准于1981年1月1日首次发布。1范围
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
GB/T2694-—2003
本标准规定了输电线路铁塔制造过程中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和包装,标记,运输忙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构件主要采用角钢制造和紧固件联结、热浸镀锌防腐的输电线路铁塔,电力微波塔、通信塔及类似的钢结构制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勋误的内容)成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470锌锭
GB/T3098.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 螺钉和螺柱GB/T3098.2象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粗牙爆数GB3323
铜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11345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13912
金属盖钢铁制品热设镀锌技术要求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总则
3.1铁塔制适应按本标准和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并应遵守GB50205的规定,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3.2当需要修改设计时,应取得原设计单位的同意,并签署设计变更文件。3.3材料应特合现行国家标准,设计图纸的要求,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3.4钢材的表面质量: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结疤,夹杂和重皮:表面有锈蚀麻点,划痕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允许偏整值的1/2.且累计误差在负允许偏差内,4技术要求
4.1切断
4.1.1钢材切断后,其断口上不得有裂纹和大于1.0mm的边缘缺校.切断处切割面平面度为0.05zCt为厚度)且不大于2.0mm制效深度不大于0.3mm,局部缺口深度允许偏差1.0mm4.1.2切断的充许偏差按表1的规定。4.2标识
4.21军件应按工程代号(必要时),塔型,零件号的顺序,以钢字模压印作标识,4.2.2标识的钢印应排列整齐,字形不得有缺陷,字体高度为8mm~18mm,钢印深度0.5mm~1.0mm,钢印附近的钢材表面不得产生凹凸面缺陷,并不得在边缘有裂纹或缺口。4.2.3,焊接部件的钢印不得被覆盖,GB/T26942003
长度L成宽度B
切断雨利直度P
4.3制弯
角钢端品
军件制弯店
利音充许
切断的光许偏差
充许偏差
1不天于30
单位为毫来
缘应圆滑质
表面不有明显的折装凹面和量伤,刮爽深度不应大于表2规定
表2充许偏器
位移S
接头角侧。
50b100
1006200
充阵催差
3L1000
注1,零件制密后,角佣边厚最薄处不得小于原厚度的70%注2:心为角刚肢宽
4.4制孔
单位为老账
冲孔表面不得有明显的凹面缺随·大于03mm的毛刺应清除,制孔的允许偏差按表3的规定2
同组内不
多排孔
接头处
凡离S
同组内相
相邻组两孔
不相邻组再礼鹿菌
端更和边鹿S
协角动距S
性0序号12偏差不充许同时存在
表3制孔的允许偏差
充许篇差
住2.冲制孔的位置测量应在其小轻所在平面进行,4.5清根萨背和开坡口
请根、萨背和开坡口的元许偏差按表4规定。意
GB/T2694—2003
单位为毫米
GB/T2694—2003
4.6焊接件组装
长度L
表4清根、铲背和开坡口的充许偏差允许偏差
—0+4
四弧半径R
开角。
俺边C
焊接件组装充许偏差按表5规定。±5
单位为毫米
么一与外换角钢措接长度精一外包拍内酬驱半径花
表5焊接件组装充许偏差
4.7焊接
重心2
端距5a
无孔接点板位移e
跨焊缝的相邻两孔间距S
搭接构件同心孔
中心相对偏差
搭接间原m
工接板倾斜距商厂
T接板位移S
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4.7.1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操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不能对缺陷做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1345或GB3323的规定。
GB/T2694-2003
一级,二级焊缝的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应符合表6的规定,设计未注明焊缝质量等级接三级焊缝质量检验、
表6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
得健质最等级
内部缺陷
超声技探伤
内部缺陷
射线操伤
评定等级
检验等级
操伤比例
评定等级
检验等级
操伤比例
注:操伤比例的计数方法应按每茶焊缝计算百分比且氧仿长度应不小于200mm.当焊缝长度不足z00mm时应对整听焊进行球街
一级,二级、三级焊缝外观质量标准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
焊量瘦量等
未焊满(指不
足设计要求)
靓娜收缩
弧坑装纹
电强擦伤
接头不良
表面夹渣
囊面气孔
注为连接处较博的板厚
不光许
不充许
不充许
不允许
注2:此表来鱼GB50205-2001
充许圖整
0.2+0.02≤10
单位为意米
≤0.2+0.04月≤2.0
每100.0焊罐内缺陷总长小于或等于25.00.2+0.081月10
≤0.2+0.041≤2.0
≤0.05r且≤05:连续长度
≤100.0且焊两焦咬边总长
≤10%缝全长
不充件
不元许
不无许
清除干净
缺口强度≤0.05且≤0.5
0.1且<1.0.长度不限
充许存在个期长5.0的弧班
无许存在个刷电驱操份
缺口深度<0.1月<10
每1000.0焊维不得超过1处
不记件
不充许
不无裤
长≤0.5t且≤20元0
每50.0焊整内充许直径≤0.44
且<3.0气几2个距≥6格
GB/T26942003
4.7.3对接焊缝及完全熔透组合焊缝尺寸充许偏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对接焊继及完全熔透组合焊继尺寸允许偏差摩
对接焊罐
余高C
对接焊缝
籍边d
部分焊透红
级二线
充许偏源
K2010~3.0
B>2010-0
12010-4.0
822010~5.0
健和角焊缝外开尺寸免许差应销合表马的规定。图
表9部分焊通组合焊缝和角焊缝外形尺寸充许偏差
充许偏整
角焊缝
单位为是来
单位为毫米
4.7.5影响镀锌质量的焊缝缺隔应进行修普或补焊,目礼牌的焊缝应身原焊缝间保持圆滑过渡。焊缝感观应达到:外形均匀、腹型较好,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间过渡较平滑,焊渣和飞溅4.7.6
物基本清除干净
4.8紧固件
4.8.1螺栓性能等级8.8级及以下、螺母性能等级8级及以下的机械性能镀锋后满足GB/T3098.1.GB/T3098.2的规定
4.8.2紧固件的镀锌层厚度满足GB/T13912的规定4.8.3紧固件的其他要求按园家相关标准执行。4.9矫正
矫正的充许偏差按表10规定。
角钢项端直角90
表10矫正的允许偏差
充许偏差
型钢及钢板平面
内挑曲!
接点间
4.10.热浸镀锌
L3L/1000
LL2OO0
¥5L/1000
GB/T2694—2003
单位为毫米
陷酬锌中的杂质总含量(铁锅除外)不应超过4.10.1用于热滑镀的锌浴主要应由爆融牌液构成o
总质量的1.5%.
质见GB/工470的规定,
4.10.2镀锌层外
点等使用上有害的
锌层表面应连经光整,并具有实卖用性光润不得有过慢洗、流镀、结瘤、积锌和锐镀锌颜色一般呈灰色暗灰色。
4.10.3镀锌层厚度和
锻件摩度
附着量按表计规进
镀锌层厚度和镀锌层附着量
最小平均厚度
最小平均附着盘
4.10.4镀锌层均勾性,镀锌层应均匀,作硫酸铜试验,耐浸蚀次数不少于4次(见附录A)。5镀锌层附着性镀锌层应与金属基体结合牢固,应保证在无外力作用下设有利落或起皮现象:4.10.5
经落锤试验镀锌层不凸起、不刹离(见附录B)。4.10.6镀后处理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按供需双方协议。修复:修复的总漏镀面积不应超过每个镀件总表面的0.5%,每个修复漏镀面不应超过4107
10cm,若漏镀面积较大,这些制件应返镀修复的方法可以采用热喷涂锌或者除富锌涂层进行修复·修复层的厚度应比镀锌层要求的最小厚度厚30um以上,
GB/T2694—2003
4.11试组装
4.11.1试组装采用卧式或立式
4.11.2试组装时,各零部件应处于自由状态,不得强行组装,所使用螺栓数目应能保证构件的定位需要且每组孔不少于该组螺栓总数的30%,还应用试孔器检查板叠孔的通孔率,当采用比螺栓公称直径大0.3mm的试孔器检查,每组孔的通孔率为100%,4.11.3试组装后.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4.12下端第一个脚钉距离地面的高度(设计无要求时)为2.0m,5检验规则
5.1产品出厂应由供方检查和验收并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书,证书上应标明产品生产许可证编号,5.2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有零部件尺寸(包括切断、标识制弯、制孔清根,铲背和开玻口,组装等)镀锌层附着量、附着性、均勾性、焊缝质量、试组装5.3检测方法
5.3.1零部件尺寸检测
零部件尺寸用钢卷尺,钢板尺,角度尺卡尺等检测。5.3.2焊接件焊缝表面质量检测
焊壁表面质量用放大镜和焊缝检验尺检测。5.3.3使锌层质量检观
外观检测用目测,镀锌层均勾性用硫酸铜试验方法(见附录A,附录E)检测:附着性用落锤试验方法(见附录B)检测:镀锌层厚度和附若量用金属涂层测厚仪测试方法(见附录C)检测,发生争议时按落解称重试验方法(见附录D、附录E)测试镀锌层附着量作为仲裁试验方法。5.3.4卧式试组装质量检测
部件就位情况用目测通孔率用试孔器检测,其他尺寸用尺检测6包装标记.运输和购存
6.1包装的一般规定
6.1.1角钢包装
6.1.1.1角钢的包装长度拥扎道数及重量应便于包装,运输和标识,6.1.1.2弯曲角钢,角钢焊接件等不能进人包捆的,可以用角钢框架或镀锌铁线包装。6.1.1.3包拥的捆扎用角钢框架,螺栓的连接形式,角钢框架、螺栓做防腐处理,6.1.2连接板包装一般采用爆栓穿人的办法6.1.3包装应牢固,保证在运输过程中包捆不松动,避免角钢之间、角钢与包装物之间相互磨擦·损坏镀锌层。
6.2标记
除满足合同要求外·还应在包装的明显位置作标记,标注工程代号塔型、呼称高,拥号,标记内容还应满足运输部门的规定
6.3运输和贮存
应注意装卸和放置场所,不得损坏包装使产品变形或镀锌层受到摄坏,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热漫镀锌层均匀性试验硫酸铜试验方法GB/T26942003
本附录规定了试样的镀锌层以硫酸铜溶液浸蚀的试验方法,适用于镀锌层均匀性测定A1硫酸铜溶液的制备和用量
A.1.1硫酸铜落液的制备:将36硫酸铜(CuSO,·5H,O)加人100mL的蒸馆水中.加热落解后再冷却至室温,每公升溶液加1g氢氧化铜或碱式破酸铜[Cu(OH),或CuCO,(OH),搅拌均匀,静置24h以上,过滤或吸出上面没清的游液备用。硫酸铜溶液在温度18C时的密度应为1.18g/cm.否则应以硫酸钢落液或蒸馅水进行调整A.1.2硫酸铜落液的用量,按试样表面积不少于8mL/cm,1.3配置的硫酸铜溶液可以用于多次试验,但最多不应超过15次,A.2试样的制备www.bzxz.net
按附录E规定,
A.3试验条件
A3.1用于试验的容器不得与梵酸铜落液发生化学反应.并应有足够容积使试样在溶液中浸没,试样外缘距容器壁应不小于25mm
A,3.2试验时硫酸铜落液的温度应为(18土2)CA.4试验程序
A.4.1试样表面处理:将准备好的试样用四氯化碳,苯等有机溶剂擦,用流水冲洗,净布擦干,特试件露出的基本金属处涂以油漆或石蜡,方可进行试验A,4.2没蚀试验:将表面处理好的试样浸人硫酸铜溶液中,此时不得搅动溶液,也不得移动容器。1min后取出试样,用毛刷除掉试样表面或孔眼处的沉淀物,用流水冲洗,净布擦干,立即进行下一次漫蚀,直至试验浸蚀终点为止
A.5漫蚀终点及耐漫蚀试验次数的确定经上述试验,试样的茎本金属上产生红色金属销时应作为试验没蚀终点。但下列情况不作为没蚀终点:
距试样端部25品品内有金属铜附看h
试样枝角处有金属铜附着:
试样由于镀锌后划,擦伤的部位及周围有金属铜附看的:试样在用无锋刀的器具将附着的金属铜刮掉后下面仍有金属锌的。d
确定耐浸蚀试验次数时,作为试验没蚀终点的那次不得计人所用试剂为化学纯试剂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