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6323-201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 6323-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6323-2014

中文名称: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544KB

相关标签: 汽车 操纵 稳定性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6323-201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6323-2014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43.040.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6323—2014
代替GB/T6323.1~6323.6—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Controllability and stability test procedure for automobile汽车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首发2014-02-1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4-06-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仪器设备
4试验条件
试验汽车
试验场地与环境
5蛇行试验
测试仪器
测量参数
试验方法
蛇行试验数据处理
蛇行试验结果表达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阶跃输人)6
测试仪器
测量参数
试验方法
试验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表达
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7.1
测试仪器:
测量参数·
试验方法
试验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表达
8转向回正性能试验
测试仪器
测量参数
试验方法
转向回正性能试验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表达
9转向轻便性试验
测试仪器
测量参数
试验方法
试验数据处理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GB/T 6323--2014
GB/T6323—2014
试验结果表达
稳态转试验
10.1测试仪器
10.2测量参数
试验方法
试验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表达
[下一页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转向盘中心区操纵稳定性试验
11.1测试仪器
测量参数
试验方法
11.4试验数据处理
11.5试验结果表达
12试验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数据表基本评价试验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数据表·
一对标分析试验
试验条件
-对标分析试验
汽车稳态回转试验方法一定转弯半径法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和GB/T20000.2—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6323—2014
本标准替代GB/T6323.1—199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蛇行试验》,GB/T6323.2—199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GB/T6323.3一199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脉冲输人)》,GB/T6323.4--199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回正性能试验》,GB/T6323.5一199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轻便性试验》,GB/T6323.6—199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稳态回转试验》。本标准是对GB/T6323.1~6323.6--1994的修订,与GB/T6323.1~6323.6—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GB/T6323.1~6323.6—1994整合成—个标推。根据GB/T3730.1一2001,将机动车辆类别由原来的轿车、客车、货车、越野车等,定义为M、N、G类车辆。
将原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及新增试验方法中的主体内容、适应范围、引用标准、仪器设备、试验条件等进行统一说明,并对测量仪器及记录系统的最大误差进行了统一规定。对曲线图坐标都改用文字说明并对单位进行了统一。增加了名词术语。
-增加了转向盘中心区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增加的试验方法采用ISO13674-1Roadvehicles—Test metho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on-centre handlingPartl:Weave test,但内容按统一格式进行了编排,增加了曲线图及数据表。增加了对标分析试验用数据表一附录B和附录C。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 C、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孔辉、黄朝胜、吴振昕、管欣、刘明辉、凌启胜、应国增、王文彬。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6323.1~6323.6--1986.GB/T6323.1-6323.6—1994。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1范围
下一页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GB/T6323—2014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定性蛇行试验方法、转向瞬态响应试验方法(转向盘转角阶跃输人、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转向回正性能试验方法、转向轻便性试验方法、稳态回转试验方法、转向盘中心区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汽车操纵稳定性蛇行试验方法、转向瞬态响应试验方法(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转向盘转角脉冲输人)、转向回正性能试验方法、转向轻便性试验方法适用于M类、N类、G类车辆,稳态回转试验方法适用于二轴的M类、N类、G类车辆,转向盘中心区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适用于Mi、NI类车辆,其他类型汽车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法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73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3730.2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GB/T12534-19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12549
9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GB/T15089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3仪器设备
3.1试验所需仪器如下:
a)车速仪;
b)转向盘力矩、转向盘转角测量仪;c)汽车操纵稳定性测试仪;
d)秒表;
e)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3.2试验仪器设备应符合GB/T12534—1990中3.5的规定。3.3各测量用仪器的测量范围及最大误差满足表1的要求。表1测量仪器测量范围及最大误差测量变量
转向盘转角
测量范围
±1080°
测量仪器及记录系统的最大误差±0.1°(转向盘转角士50°内)±2(转向盘转角士180°内)
土4(转向盘转角士360°内)
土10(转向盘转角绝对值±1080内)1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GB/T6323-2014
测量变量
横摆角速度
车身侧倾角
侧向加速度
汽车前进速度
质心侧偏角
转向盘力矩
转向盘直径
转向盘角速度
下一页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表1(续)
测量范围
±50%s
±15°
0m/s~50m/s
±15°
±150N·m
±360/s
测量仪器及记录系统的最大误差土0.1°/s(横摆角速度的绝对值士10°/s内)土0.5°/s(横摆角速度土50°/s内)±0.15°
±0.15m/s
士0.1N·m(转向盘力矩士10N·m内)土1N·m(转向盘力矩土50N·m内)土3N·m(转向盘力矩土150N.m内)±1mm
土1%s(转向盘角速度±100°/s内)土2°/s(转向盘角速度士360/s内)3.4包括传感器及记录系统在内的整个测量系统的频带宽度不小于3Hz。3.5各种传感器按各自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其中车速仪应安装于汽车纵向对称面上,汽车操纵稳定性测试仪应尽量接近整车质心位置。4试验条件
4.1试验汽车
4.1.1试验前,测定车轮定位参数。对转向系、悬架系进行检查、调整和紧固,按规定进行润滑。只有认定试验汽车已符合厂方规定的技术条件,方可进行试验。测定及检查的有关参数的数值,记人附录A、附录B中。
4.1.2采用新轮胎试验,试验前至少应经过200km正常行驶的磨合;若用旧轮胎,试验终了时残留轮胎胎冠花纹深度不小于1.6mm。轮胎气压应符合汽车出厂技术要求。4.1.3试验前,以试验车速直线行驶10km,或者沿半径15m的圆周、以侧向加速度达3m/s2的相应车速行驶500m(左转与右转各进行一次),使轮胎升温。4.1.4蛇形试验汽车载荷状态为汽车最大设计总质量,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转向盘转角脉冲输人)、转向回正性能试验、转向轻便性试验、稳态回转试验及转向盘中心区操纵稳定性试验汽车载荷状态为最大设计总质量和轻载两种状态。轻载状态是指汽车整备质量状态除驾驶员、试验员及仪器外,没有其他加载物的状态。对于承载能力小的汽车,如果轻载质量已超过最大总质量的70%,则不必进行轻载状态的试验。N类车辆的装载物(推荐用砂袋)均勾分布于货箱内;M类车辆的装载物(或假人)分布于座椅和地板上,其比例应符合汽车出厂技术要求。轴载质量必须符合厂方规定。4.2试验场地与环境
4.2.1试验场地应为干燥、平坦而清洁的,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铺装的路面,任意方向的坡度不应大于2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2%。对于转向盘中心区操纵稳定性试验,坡度应不大于1%。4.2.2风速应不大于5m/s。
4.2.3大气温度在0℃~40℃范围内。4.2.4试验场地及环境的数据记人附录A或附录C中。5蛇行试验
5.1测试仪器
转向盘力矩、转向盘转角测量仪;汽车操纵稳定性测试仪;
秒表;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5.2测量参数
转向盘转角;
横摆角速度;
c)车身侧倾角;
通过有效标桩区时间;
侧向加速度。
5.3试验方法
在试验场地上按图1及表2的规定,布置标桩10根。接通仪器电源,使之预热到正常工作温度。5.3.2
GB/T6323-2014
试验驾驶员应具有较丰富的驾驶经验。在正式试验前,按图1所示路线,练习五个往返。5.3.3
汽车行驶轨迹
5XL(有效标桩区)
图1标桩布置
5.3.4首次试验时,试验车速为表2所规定的基准车速二分之一并四舍五入为10的整数倍,以该车速稳定直线行驶,在进人试验区段之前,记录各测量变量的零线,然后按图1所示路线蛇行通过试验路段,同时记录各测量变量的时间历程曲线及通过有效标桩区的时间。5.3.5逐步提高试验车速(车速间隔自行选择),重复5.3.4的过程,共进行10次(撞倒标桩的次数不计在内)。最高车速不超过80km/h。3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GB/T6323—2014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表2标桩间距及基准车速
汽车类型
M,类、N.类和M,G、N,G类车辆
M,类、N.类和M,G、N,G类车辆
M,类及最大总质量小于或等于15t的N,类和M,G、NsG类车辆M,类(铰接客车)及最大总质量大于15t的Ns类和M,G、NG类车辆5.4蛇行试验数据处理
5.4.1试验车速
第i次试验的蛇行车速按式(1)确定:U.=18.L/t
式中:
第i次试验的蛇行车速,km/h;
L—标桩间距,m;
-第i次试验通过有效标桩区时间,s。平均转向盘转角
第i次试验平均转向盘转角按式(2)确定:式中:
第i次试验平均转向盘转角,();w
在有效标桩区内,转向盘角时间历程曲线峰值(见图2),(°)。直线行驶
蛇形行驶
图2试验数据处理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标桩间距L
基准车速
(1)
.(2)
直线行驶
5.4.3平均横摆角速度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第i次试验平均横摆角速度按式(3)确定:T
式中:
第i次试验平均横摆角速度,(°)/s;4
在有效标桩区内,横摆角速度时间历程曲线峰值(见图2),(°)/s。5.4.4平均车身侧倾角
第i次试验平均车身侧倾角按式(4)确定,中
式中:
一第次试验平均车身侧倾角,(\);中
一在有效标桩区内,车身侧倾角时间历程曲线峰值(见图2),(°)。5.4.5平均侧向加速度
5.4.5.1按下述二种方法之一确定侧向加速度真实值:GB/T6323—2014
(3)
.(4)
侧向加速度测量,其输出轴应与Y轴对正或平行,如加速度传感器随车身一起侧倾时应按式a)
(5)加以修正:
式中:
真实的侧向加速度值,m/s;
a-g·sing
加速度传感器指示的侧向加速度值,m/s;重力加速度,9.81m/s;
车身侧倾角,(°)。
瞬时横摆角速度(单位,rad/s)乘以汽车前进瞬时速度(单位,m/s)。按式(6)确定第i次试验平均侧向加速度:ai
式中:
第i次试验平均侧向加速度,m/s;一在有效标桩区内,侧向加速度真实值时间历程曲线峰值(见图2),m/s。5.5蛇行试验结果表达
5.5.1将有效标桩区内各测量变量时间历程曲线峰值数据及驾驶员主观评价填入表3。5.5.2以图3的形式,拟合画出平均横摆角速度与车速的关系图。5.5.3以图4的形式,拟合画出平均转向盘转角与车速的关系图。5.5.4以图5的形式,拟合画出平均车身侧倾角与车速的关系图。5.5.5以图6的形式,拟合画出平均侧向加速度与车速的关系图。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5)
GB/T6323—2014
[下一贝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5.5.6将图3、图4、图5、图6中基准车速下的平均横摆角速度、平均转向盘转角、平均车身侧倾角及平均侧向加速度的数值填人表4中。注:图6为建议获取的关系图。
31(,)/ 酮娠腺群解研
平均横摆角速度与车速
平均转向盘转角与车速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车速0/(km/h)
车速0/(km/h)
通过时间
下一页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蛇行车速
图5平均车身侧倾角与车速
平均侧向加速度与车速
8m/()
r:/[()/s]
试验数据
a/(m/s)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GB/T6323—2014
车速0/(km/h))
车速/(km/h)
试验数据
GB/T6323—2014bzxz.net
通过时间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表3(续)
蛇行车速
r./E()/sJ
ag/(m/s)
:/)/s]
ag/(m/s)
$:/)
am/(m/s)
r:/)/s]
$:/c)
a/(m/s)
r:/[()/s]
$:/()
ag/(m/s)
r:/[()/sl
:/()
ag/(m/s)
T:/E()/s)
ay/(m/s)
8m/()
/E()/s
$/(°)
ay/(m/s)
汽车标准研究群(109145605)
试验数据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