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934.5-2012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
成像技术>>印制技术>>37.100.01印制技术综合
中标分类号:综合>>经济、文化>>A17印刷技术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31.0
出版日期:2013-06-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车良、裴桂范、朱海鸥、王利婕、邱耀光、甄文龙、刘昕、刘玉盛、冉娜、刘霞
起草单位:深圳市裕同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
归口单位: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新闻出版总署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17934.5-2012 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5部分:网版印刷
GB/T17934.5-2012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部分规定了制备四色网版印刷用分色片和用平面或滚筒网版印刷方法生产印刷品时所应用的一些工艺参数及其量值。
选择的这些工艺参数及其量值覆盖整个工艺,包括下述工艺过程:
———分色
———制版
———打样
———印刷
———表面整饰
GB/T17934《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包含以下部分:
———第1部分:参数与测试方法
———第2部分:胶印
———第3部分:新闻纸冷固型油墨胶印
———第4部分:凹印
———第5部分:网版印刷
———第6部分:柔性版印刷
———第7部分:使用数字文件的传统印刷或数字印刷
本部分为GB/T17934的第5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2647-5:2001《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
过程控制 第5部分:网版印刷》。
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将表中的百分比符号统一从表中移至表的右上角表示(见ISO12647-5:2001中4.2.7表1和
本部分的4.2.7表1)。
———将表注放入表中(见ISO12647-5:2001中4.3.1.3表3,4.3.2表6和本部分的4.3.1.3表3,4.3.2表6)。
———将标准中没有采用的规范性引用文件“ISO13655”放入参考文献(见ISO12647-5:2001中第2章和本部分参考文献)。
———根据表2内容及GB/T1.1的要求,在不改动技术数据的前提下,为表2添加了表头。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新闻出版总署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70)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深圳市裕同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科精诚印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西安印刷技术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深圳市印刷行业协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车良、裴桂范、朱海鸥、王利婕、邱耀光、甄文龙、刘昕、刘玉盛、冉娜、刘霞。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5-3 照相术 密度测定 第3 部分:光谱条件(Photography—Density measurements—Part3:Spectralconditions)
ISO2846-4 印刷技术 四色印刷油墨颜色和透明度 第4 部分:网版印刷(Graphic
technology—Colourandtransparencyofprintinginksetsforfour-colourprinting—Part4:Screenprinting)
ISO12637-5 印刷技术 多语种印刷术语 第5 部分:网版印刷术语(Graphictechnology—
Multilingualterminologyofprintingarts—Part5:Screenprintingterms)
ISO12647-1:1996 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1部分:参数
与测试方法(Graphictechnology—Processcontrolforthemanufactureofhalf-tonecolourseparations,proofandproductionprints—Part1:Parametersandmeasurementmethods)
前言 Ⅲ
引言 Ⅳ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技术要求 1
4.1 通则 1
4.2 彩色分色片 2
4.2.1 质量 2
4.2.2 网线数 2
4.2.3 网线角度 2
4.2.4 网点形状及其与阶调值的关系 3
4.2.5 图像尺寸允差 3
4.2.6 阶调值总和 3
4.2.7 灰平衡 3
4.3 印刷品 3
4.3.1 图像的视觉特性 3
4.3.2 阶调复制范围 5
4.3.3 图像定位允差 5
4.3.4 阶调值增大 5
5 测试方法和报告:印刷品的阶调值测定 7
5.1 软片测控条和数字测控条 7
5.2 结果报告 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在非规范条件下测定油墨固着颜色 8
参考文献 9
标准内容
ICS 37.10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934.5—2012/IS012647-5:2001印刷技术
网自调分色片、样张和
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5部分:网版印刷
Graphic technology-Process control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alf-tonecolor separation,proof and production printsPart 5:Screen printing(ISO12647-5:2001,IDT)
2012-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3-06-01实施
1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彩色分色片
网线数
网线角度
网点形状及其与阶调值的关系
图像尺寸允差
阶调值总和
灰平衡
4.3印刷品
图像的视觉特性
阶调复制范围
图像定位允差
阶调值增大
5测试方法和报告:印刷品的阶调值测定…5.1软片测控条和数字测控条
5.2结果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在非规范条件下测定油墨固着颜色参考文献
GB/T17934.52012/IS012647-5:2001川
GB/T17934.5-2012/IS012647-5:2001GB/T17934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包含以下部分:第1部分:参数与测试方法
—第2部分:胶印
第3部分:新闻纸冷固型油墨胶印第4部分:凹印
第5部分:网版印刷
—第6部分:柔性版印刷
一一第7部分:使用数字文件的传统印刷或数字印居本部分为GB/T17934的第5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2647-5:2001《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5部分:网版印刷》。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将表中的百分比符号统一从表中移至表的右上角表示(见IS012647-5:2001中4.2.7表1和本部分的4.2.7表1)。
-将表注放人表中(见ISO12647-5:2001中4.3.1,3表3,4,3.2表6和本部分的4.3.1.3表3,4.3.2表6)。
一将标准中没有采用的规范性引用文件“ISO13655”放人参考文献(见ISO12647-5:2001中第2章和本部分参考文献)。
根据表2内容及GB/T1.1的要求,在不改动技术数据的前提下,为表2添加了表头。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部分由新闻出版总署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1C170)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深圳市裕同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科精诚印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西安印刷技术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深圳市印刷行业协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车良、裴桂范、朱海鸥、王利婕、邱耀光、甄文龙、刘昕、刘玉盛、冉娜、刘霞。GB/T17934.5—2012/ISO12647-5.2001引言
当生产一个网目调彩色印刷品时,分色、打样及印刷人员根据需要印制的产品视觉特性及其他技术特性预先设置一套能保证最低要求的参数值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可以确保(而不是通过试错法)随后的分色工作正常进行,以及尽可能地获得与最终印刷产品的模拟视觉特性相近的脱机打样样张或在机打样样张。
区分主要参数和次要参数是必要的。GB/T17934本部分中所描述的主要参数是指能直接影响图像视觉待性的参数,次要参数是指通过改变该参数的值间接影响图像效果的参数。次要参数包括:分色片厚度;
图像的状态(阴图或阳图);
一乳剂面的粗糙度;
颜色标识或十字线标识。
ISO12647-1列出并解释了一套最低限度的过程控制参数,这些参数用来精确地控制网目调样张或由网目调分色片生产的印刷产品的视觉特性和相关的技术特性。GB/T17934本部分的目的是列举出用网目调分色片生产网版印刷品时的建议值或ISO12647-1中指定的主要参数值以及相关技术参数。另外,对认为有用的次要参数也做了推荐性规范。I
iiKacadiaiKAca
1范围
GB/T17934.52012/ISO12647-5.2001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
第5部分:网版印刷
本部分规定了制备四色网版印刷用分色片和用平面或滚简网版印刷方法生产印刷品时所应用的一些工艺参数及其量值。
选择的这些工艺参数及其量值覆盖整个工艺,包括下述工艺过程:一分色
一制版
一打样
一印刷
表面整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SO5-3照相术密度测定第3部分:光谱条件(PhotographyDensitymcasurementsPart3:Spectral conditions)
ISO2846-4印刷技术四色印刷油颜色和透明度第4部分:网版印刷(GraphictechnologyColour and transparency of printing ink sets for four-colour printingPart 4: Screenprinting)
ISO12637-5印刷技术多语种印刷术语第5部分:网版印刷术语(Graphice technologyMultilingual terminology of printing arts-Part5.Screen printing terms)ISO12647-1:1996印刷技术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1部分:参数与测试方法(Graphic technologyProcess control for the manufacture ofhalf-tone colour separations,proof and production printsPart 1:Parameter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3术语和定义
ISO12647-1和ISO12637-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技术要求
4.1通则
下述条款按照ISO12647-1:1996给定顺序排列,参数的定义和测试方法的条款也按照此顺序排列。
GB/T17934.5-2012/IS012647-5:20014.2彩色分色片
4.2.1质量
除非另有说明,分色片上网点中心的密度值应至少比透明胶片的密度值(片基加灰雾)高3.50。透明网点中心的透射密度值不应高于大面积透明区域的密度值0.10;透明胶片的密度值不应高于0.15。上述测定应使用光学特性符合ISO5-3中规定的ISO1型(UV)印刷密度测试用的透射密度计。分色片上的网点不应有明显的碎裂,网点边缘的宽度不应超过网线宽度的1/40。分色片的质量采用ISO12647-1:1996附录B中的方法进行鉴定。注1:透明胶片的密度值要求以下述为条件:为使网版曝光一致,要求晒制网印版用的所有透明胶片的密度值相差不得超过0.10;ISO1型印刷密度的常见最低值是0.05注2:实际应用中,如果大面积实地的密度值高于透明胶片4.5以上,则网点中心的密度值通常可高于透明胶片密度值3.5以上。
注3:如果用户希望用蓝滤光片作为透射密度测定,则必领确定胶片类型和处理条件、用蓝滤光片得到的密度与用所规定的ISO1型印刷密度测定仪器测得的密度之间的关系。测定网点中心的密度值可使用所规定的ISO2型印刷密度的测定仪器。
4.2.2网线数
对于四色印刷,加网线数一般在20cm-1~40cm-范围之间。注1:若加网线数在20cm-1~~40cm-1的范围以外,GB/T17934规定的基本原则仍然有效,但特定的量值可能不同。
注2:计算机加网时,为了尽可能减少莫尔条纹,不同色版的加网线数和加网角度可能略有不同。4.2.3网线角度
网丝与网框的角度为0°和90°。无主轴的网点,青、品红与黑版之间的网线角度差为30°,黄版与另一色版的网线角度差为15。如图1所示的典型实例,任何色版的网线不应与经向或纬向的网丝相平行或者成对角线。为了做到这一点,一个色版应该相对于网丝旋转7.5。与这些量值相关的是分色片要正向读乳剂面朝上。有主轴的网点,青、品红和黑版之间的网线角度差为60,黄版与另一色版的网线角度差为15°。典型例子示于图2。
参照方向0
图1无主轴网点的网线角度
iiKacaQiaiKAca-
GB/T17934.5—2012/ISO12647-52001/M:67.5°
参照方向0
图2有主轴网点的网线角度
4.2.4网点形状及其与阶调值的关系使用椭圆形网点,第一个连接应发生在不低于35%的阶调值处,第二个连接应发生在不高于65%的阶调值处。
4.2.5图像尺寸充差
在通常环境稳定的情况下,一套分色片各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得大于0.02%。注:该允差包括图像输出设备的可重复性及胶片的稳定性引起的误差。4.2.6阶调值总和
对阶调值总和没有限制。
注:可采用的阶调值总和为300%~400%,但要与其他工艺生产的产品相匹配,阶调值总和低些为宜。4.2.7灰平衡
除非另有说明,灰平衡的阶调值组合列于表1。表1灰平衡
阶调值
4.3印刷品
4.3.1图像的视觉特性
4.3.1.1承印物的颜色
单位为%
对于4.3.1.3中规定的三类色域,承印物的颜色应为白色,其色度值范围列于表2。打样用的承印物应与印刷用的承印物相同。若有困难,打样材料的颜色、光泽、表面类型(如纸、塑料、纸板)和单位面积的质量要接近印刷生产的承印物。注:如果最终产品要进行表面整饰,将严重影响承印物的颜色。3
GB/T17934.5—2012/ISO12647-5.2001表2承印物颜色的限定
数据类别
,按照ISO12647-1:1996中5.6规定的方法测定。4.3.1.2承印物光泽度
数据范围
100≥≥90
5≤6*5
用于打样的承印物的光泽度应尽可能与生产用承印物的光泽度相接近。注:如果最终产品要进行表面整饰,会对光泽度产生严重影响,在要求严格的情况下,分色的效果可通过与整饰后的成品表面光泽度极为接近的样张来判断。在准备阶段为了便于使生产的图像与样张的图像相一致,可向印刷厂另外提供一个表面光泽度与生产用的承印物相接近的打样样张。4.3.1.3油墨固着后颜色
按照ISO2846-4规定使用原色油墨。样张上的青、品红、黄、黑实地及除黑色之外的双色叠印获得的组合实地色的CIELAB色度值La、6要符合表3中的规定值,并在表4规定的偏差容许值内。生产过程中,印刷原色实地的变化受后工序条件的限制,至少要有68%的印张与合格印张的色差不得超过表4中规定的均差值,并不得超过偏差值的1/2。表3实地颜色的CIELAB色度值
色域等级
注1:表3规定的三类色度值反映出许多种类的图形网版印刷产品的色度值,第一类适合于色饱和度低的印刷品,第二类适合于色饱和度中等的印刷品,第三类适合于色饱和度高的印刷品,如销售点广告。注2如果采用白底色,表3中的6的色度值基本保持相同,但L值可能会高些,依承印物的不透明度面定。注3:如果最终产品要进行表面整饰,其颜色与未整饰产品的额色会有一定的偏差。注4:二次色红、绿,蓝的色度值与印刷色序有关,并依印刷机的结构、承印物的表面特性、油壁的流变性和透明性等条件而不同,因此,原色的色度值符合规定要求并不能保证二次色也符合规定要求。注5:附录A给出原色实地的反射密度值。测定方法按ISO12647-1:1996中5.6的规定。色序为黄青、品红。
iKacaiaiKAca
容许值类型
均差”
GB/T17934.5—2012/ISO12647-5.2001表4印刷原色实地的色差CIELABAE黑
CIELAB色差的分布不是高斯分布,而是非对称的。为了保持一致性,这里规定的均差为68%的印刷品的上限值。这是模拟高斯分布,68%的印刷品的色差在偏差平均值士1之内,4.3.1.4油墨固着后光泽
如果有必要规定实地额色的光泽,则在一定入射角上测定并记录实地区域的光泽度。4.3.2阶调复制范围
表5规定的阶调值范围,是网点一致、均匀转移到印刷品上的基本要求。表6列出了推荐转移的阶调值范围。分色片上主要图文部分的阶调值不应超出表6推荐的范围。表5要求转移的阶调值范围(软片)加网线数/cm
加网线数/cm-
溶剂油墨/%
空气干燥水基墨/%
UV油墨/%
表6推荐转移的阶调值范围(软片)溶剂油墨/%
空气干燥水基量/%
UV油量/%
水基UV墨/%wwW.bzxz.Net
水基UV/%
注:在多数印刷应用中,尤其是在纸上印剧,通常能达到表6中较大的阶调范国。阶调范围取决于印刷使用的丝网,丝网越粗(网丝较粗),能复制的阶调范围就越小,当加网线数由20cm-增加到40cm-时,能复制的阶调范围明显减小,使用溶剂油墨和空气干燥的水基油墨尤其是这样。4.3.3图像定位充差
任意两种颜色印刷的图像中心之间的最大偏差不应超过印刷网版对角线长度的0.02%。4.3.4阶调值增大
表7规定了打样和生产印刷中的阶调值增大(网点增大)的目标值,测试方法按第5章的规定,5.1规定了网线宽度为30cm-1、圆形网点测控条阶调值增大的目标值。如果按照表7规定的一组数值,主体图像的印刷特性曲线近似于图3或图4中相应的曲线。在软片上25%,50%和75%的阶调值处,样张或合格印刷品阶调值与规定值的偏差不得超过5%。生产作业中统计的阶调值标准偏差不应超过4%(68%的印刷品与合格印刷品的偏差在4%以内)。样张和生产印刷品的阶调值增大的允差(各色之间阶调值增大的差异)不应超过5%。注,承印物的不同可能要求印刷机做些微调,以使各种材料产生的曲线相一致。5
GB/T17934.5—2012/IS012647-5:2001表7在网线为30cm-条件下生产印刷品的阶调值增大印刷品上阶调值增大/%
UV油墨类型
水基UV.普通溶剂
普通UV,水基空气干燥
在有或无偏振片的E或T状态下测定,印刷品上阶调值增大
印刷品上阶调值增大
软片上的阶调值
软片上的阶调值/%
图3在网线为30cm-的条件下测定的水基UV和溶剂UV油墨(实线)的典型阶调值增大曲线和允差曲线(虚线)15
软片上的阶调值/%
图4在网线为30cm-的条件下测定的普通UV和水基自然干燥UV油墨(实线)的典型阶调值增大曲线和允差曲线(虚线)iiKacaOiaiKAca
5测试方法和报告:印刷品的阶调值测定5.1软片测控条和数字测控条
GB/T17934.5—2012/ISO12647-5:2001参见ISO12647-1:1996中5.3和5.4,并注意下述附加要求:为了在打样和印刷生产中进行工艺控制,应在印刷图像边缘印刷颜色测控条,内有明确限定的、指示准确阶调值的控制色块,并符合4.2.1中对软片的质量要求。网点形状应为圆形,网线为30cm-1,阶调范围至少是表5给出的数值。对于非调幅加网,网点最小直径应为50μm。如果数字测控条与印刷图像一起晒制到软片上,应该检验软片上的色标,确保达到预期的阶调值和本条款中的要求。此外,为了解信息或查验网印版和溢墨问题,网点测控条可与颜色测控条一起印刷,其网点类型与印刷图像相同。
测试印刷品密度计的有效测试孔径一般应为5mm,最小不低于3.3mm。注1:采用适中的链形网点比采用圆形网点产生的阶调值略高(达1%)。注2:测得的阶调值与测试仪器条件略有关系,特别是原色黄图像,用无偏振片的宽带仪器和用有偏振片的窄带仪器,其中间调的观测结果差别达2%。注3:选用PostScript程序能使测控条中的网线和网点形状的生成不依赖于印刷图像的网线和网点形状注4:对于5mm以下的测试孔径,建议每个控制标取5个读数的平均数,5.2结果报告
报告应包含测得的阶调值、测控条(软片或数字)阶调值、所用仪器的光谱响应、取样孔径和是否使用偏振片。
GB/T17934.5—2012/ISO12647-5:2001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在非规范条件下测定油墨固着颜色表A.1
色域1
偏振片
承印物
承印物
承印物
承印物
承印物
承印物
承印物
·参照 ISO5-3。
表3中印刷原色实地的反射密度
色域2
偏振片
ISOE状态反射密度
ISOT状态反射密度
ISO视觉反射密度
-iiKacaQiaiKAca
色域3
偏振片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