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2998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苯橡胶
GB 29987-201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29987-2013

中文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苯橡胶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461KB

相关标签: 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食品 添加剂 丁苯橡胶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 2998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苯橡胶 GB29987-2013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2998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苯橡胶
2013-11-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4-06-01实施
1范围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丁苯橡胶
GB29987—2013
本标准适用于由丁二烯和苯乙烯为原料共聚而成的食品添加剂丁苯橡胶(包括丁二烯-苯乙烯75/25、丁二烯-苯乙烯50/50橡胶)。2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2
2.1化学名称
丁二烯-苯乙烯橡胶
2.2分子式
(C12H14)n
n=1200~3000
2.3结构式
2.4相对分子质量
2.0×105~5.0×105
3技术要求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乳白色或淡黄色
具有丁苯橡胶固有气味
检验方法
取试样置于白瓷盘中,在自然光下,观察其色泽、状态,嗅其气味
铅(Pb)/(mg/kg)
总砷(以As计)/(mg/kg)
汞(Hg)/(mg/kg)
镉(Cd)/(mg/kg)
结合态苯乙烯,w/%
残留苯乙烯/(mg/kg)
1,3-丁二烯/(mg/kg)
残留己烷/(mg/kg)
醌类/(mg/kg)
锂/(mg/kg)
表2理化指标
丁苯橡胶
45.0~50.0
丁苯橡胶
22.0~26.0
GB29987—2013
检验方法
GB5009.12
GB/T5009.11
GB/T5009.17
GB/T5009.15
附录A中A.3
附录A中A.4
附录A中A.5
附录A中A.6
附录A中A.7
附录A中A.8
A.1一般规定
附录A
检验方法
GB29987—2013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一2008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实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A.2鉴别试验
A.2.1方法提要
红外光谱是根据组成物质的离子基团在红外光范围内(400cm~4000cm)的吸收谱带,对丁苯橡胶进行定性分析。
A.2.2试剂和材料
A.2.2.1甲苯。
A.2.2.2溴化钾。
A.2.3仪器和设备
红外分光光度计。
A.2.4鉴别方法
试样在热甲苯中热解后于溴化钾片上蒸发。按照GB/T6040的方法检测。所得红外光谱应与附录E中的红外光谱图基本一致。
A.3结合态苯乙烯的测定
A.3.1方法提要
试样中结合态苯乙烯含量与其折射率呈相关性,通过测定折射率计算含量A.3.2试剂和材料
A.3.2.1α-溴茶
A.3.2.2乙醇-甲苯共沸液(ETA):将无水乙醇与甲苯按7:3体积比混合。也可使用乙醇与甲苯按7:3体积比混合,将该混合物与无水氧化钙一起加热煮沸回流4h,然后进行蒸馏,收集沸程不超过1℃的共沸液馏分供试验用。
A.3.3仪器和设备
A.3.3.1阿贝折光仪:读数精确至小数第四位,并附有消色用补偿棱镜。为了测定固体的折光指数,可调其折射棱镜接近至水平位置。否则应采用钠蒸汽灯作为光源。A.3.3.2支架:由13mm×13mm的铝片或不锈钢片制成,每个角上带一根长38mm的镍铬引线。A.3.3.3真空烘箱。
A.3.3.4铝箔:厚0.025mm~0.08mm,具有良好的撕裂强度。A.3.4分析步骤
A.3.4.1试样液的制备
GB29987—2013
将试样压制成厚度不大于0.5mm的薄片,再切成宽13mm、长25mm的胶条。然后将该胶条固定在支架(A.3.3.2)的每根引线上,使得胶条的各个侧面与溶剂充分接触。将带有胶条的支架放入盛有60mL乙醇-甲苯共沸液(ETA)的容积为400mL烧瓶中。装上回流冷凝器,在溶剂微沸条件下抽提1h弃去抽提液,再加入60mL乙醇-甲苯共沸液(ETA),继续抽提1h。从烧瓶中取出支架,放入压力约1300Pa、温度为100℃土5℃的真空烘箱(A.3.3.3)中,将胶条干燥至质量恒重。注:避免试样因过热而塑化。试样的充分抽提和干燥十分重要,因为无论是残留的溶剂,还是未抽提完的物质,都将引起折光指数测试误差。
待试样充分干燥后,将其从支架上取下,放在两片约25mm×25mm的洁净的铝箔之间,在约100℃下,以2.2kN~6.6kN的压力对铝箔施压3min~10min(最好3min~5min)以压制成片。如果一次压制几个试片时,应按比例增加压力,以使施加在每个试片上的压力约在3.45MPa~11.35MPa。最终测量用试片的厚度不得超过0.5mm,更薄可获得更好的测试效果。压后取出条状物,冷却后备用。A.3.4.2测定
将处理过的试样用锋利的剪刀剪为两半,并剥下一面的铝箔,用剪刀剪下一片宽6mm,长12mm的试样,其中宽度较窄的两端之一端应为新剪的切口。用一滴α-溴萘(A.3.2.1)做接触液,将标准玻璃块紧压贴在棱镜上,校准折光仪。调整光源,使光线通过薄皱纸散射,可获得标准玻璃块的准确读数。转动调节器,直至分界线达到十学线上(应由亮区到暗区移动),至少重复读数3次测定值。调整仪器,读取标准玻璃块的折光指数。校正完后,用乙醇和透镜纸清洁棱镜。
将试样置于棱镜上原放置标准玻璃块的位置,让试样的新剪切面朝向光源。将薄皱纸从光路移开,用手指将试样按压在棱镜上,停留1min,以使温度平衡。如果仍有充足的光线集中在试样的一端时,也可将上面的棱镜轻轻地压和在试样上(但仅在试样极薄时,才可以这样操作,否则会对棱镜或其固定件造成损坏)。调整补偿棱镜,直至在亮区和暗区之间看到一条具有最低色彩的、清晰的分界线为止。按压棱镜上的试样,检查试样和棱镜的接触情况(在进行此项检查时,分界线的位置不得产生变化):。试样的折射率应重复读取3次以上,且差值不应超过0.0001。第一次测读后,取具有新剪切面的另一半试样按相同方法,再测得两组读数,分别进行平均。如果两组读数平均值之差不大于0.0002,即可采用两组平均值的均值,如果差值大于0.0002,则应进行重复试验。注:折光指数的测量应在固定的温度(如25℃)下进行。A.3.5结果计算
25℃下的折光指数n25按公式(A.1)计算:n2s=n,+0.00037×(t-25).
式中:
n—测定温度(t)下的折光指数;0.00037相差1℃时折光指数的校正系数;t测定温度,单位为摄氏度(℃);25转换温度为25,单位为摄氏度(℃)。结合态苯乙烯的质量分数wi按公式(A.2)计算或查表C.1:w,=23.50+1164(n2s-1.53456)-3497(n2s-1.53456)2...(A.1)
........(A..2)
式中:
n25——25℃下的折光指数:
GB29987—2013wwW.bzxz.Net
23.50、1164、1.53456、3497——是根据25℃下的折光指数与结合态苯乙烯含量对照表进行推算公式系数,不代表任何含义。
A.4残留苯乙烯的测定
A.4.1方法提要
试样中残留苯乙烯经二硫化碳提取后,气相色谱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内标法定量。A.4.2试剂和材料
A.4.2.1二硫化碳。
A.4.2.2苯乙烯。
A.4.2.3α-甲基苯乙烯(AMS)。A.4.2.4甲醇。
A.4.2.5无水硫酸钠。
A.4.3仪器和设备
A.4.3.1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A.4.3.2振荡器。
A.4.4参考色谱条件
A.4.4.1色谱柱:不锈钢色谱柱,3m×5mm,填充有15%聚乙二醇(聚合后的分子量为6000)+2%氢氧化钾,载体为硅藻土(粒度180um~250um,酸洗并经二甲基二氯硅烷处理)或其他等效色谱柱。A.4.4.2载气:氮气或氢气,流量为100mL/minA.4.4.3温度:进样口为200℃,柱温为160℃,检测器为250℃。A.4.4.4进样量:10μL。
A.4.5分析步骤
A.4.5.1标准溶液的制备
取二硫化碳25mL至100mL容量瓶中,称重,精确至0.1mg。用50μL的注射器分别注入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AMS)各15uL,每次加入后称重。记录注入液体的质量(mg),苯乙烯的质量为m1,a-甲基苯乙烯(AMS)质量为m2。用二硫化碳定容混匀。吸取该溶液2mL至第二个100mL容量瓶中,用二硫化碳定容后混匀,最后吸取该溶液25mL,放入第三个100mL容量瓶中,再用二硫化碳定容后混匀。
A.4.5.2a-甲基苯乙烯(AMS)溶液的制备取二硫化碳25mL至100mL容量瓶中,称重,精确至0.1mg。用50μL的注射器注入a-甲基苯乙烯(AMS)15μL,称重,记录所注入a-甲基苯乙烯(AMS)的质量。用二硫化碳定容后混匀,吸取该溶液2mL,移入第二个100mL容量瓶中,再用二硫化碳定容后混匀。最后,吸取该溶液25mL,移入第三个100mL容量瓶中,用二硫化碳定容后混合。算出每毫升该溶液中a-甲基苯乙烯(AMS)的质量(g),记作m4约为7.5×10-7。A.4.5.3试样溶液的制备
GB29987—2013
从样品的角上切取5cm×7.5cmx12.5cm的试样一片,经隙度约6mm的冷轧机反复颠倒轧压4次,从离边缘2.5cm的新暴露的洁净聚合体试样中切取小条约2g。精确称取1.5g(记为m3),放入有聚Z烯盖子的100mL锥形瓶中,加a-甲基苯乙烯(AMS)溶液25.0mL,于振荡器振摇至完全溶解(如不完全溶解,则增加5mL~10mL二硫化碳,以获得黏稠液体,在下一步中应按比例提高甲醇用量),加甲醇25mL,加塞,在振荡器上强烈振摇30min。当内容物沉降后,取液体10mL放入3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盖上塞子。强烈振摇1min,将瓶子倒转,静置分层。用注射器抽取下层的二硫化碳1mL~2mL,移入20mL的锥形瓶,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加塞,摇动混匀后静置备用。A.4.5.4测定
在参考色谱条件下,将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分别进样10uL,分别记取苯乙烯和a-甲基苯乙烯(AMS)的峰面积。
A.4.6结果计算
苯乙烯响应因子F按(A.3)式计算:mixa2
式中:
标准溶液中苯乙烯的质量,单位为克(g);标准溶液中α-甲基苯乙烯(AMS)的质量,单位为克(g):标准溶液中苯乙烯的峰面积:
标准溶液中a-甲基苯乙烯(AMS)的峰面积。残留苯乙烯的含量w2以毫克每千克(mg/kg)表示,按公式(A.4)计算:4×F×25×m×106
式中:
样液中苯乙烯的峰面积;
样液中a-甲基苯乙烯的峰面积: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A.3)
.(A.4)
每毫升α-甲基苯乙烯(AMS)溶液中α-甲基苯乙烯(AMS)的质量单位为克(g):苯乙烯相应因子:
标准溶液与样液稀释倍数比值:单位换算系数。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保留一位小数)。A.51,3-丁二烯的测定
A.5.1方法提要
试样中1,3-丁二烯单体被提取后,经气相色谱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通过外标法定量A.5.2试剂和材料
A.5.2.11,3-丁二烯。
A.5.2.2二氯苯。
A.5.3仪器和设备
A.5.3.1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和自动顶空进样器。GB29987—2013
A.5.3.2顶空管形瓶:具有有机硅(涂有适当的聚四氟乙烯)或丁基橡胶的密封和压接帽,容量为10mLA.5.4参考色谱条件
A.5.4.1色谱柱:壁涂开管柱(WCOT)熔融石英柱,25mx0.32mm,涂有PorabondQ,直径5μm,或其他等效色谱柱。
A.5.4.2载气:氢气,流量为2.5mL/min,分流比为10:1。A.5.4.3温度:进样口为150℃,检测器为320℃,柱温起始为50℃,保持10min,以5℃/min的速率开至300℃。
A.5.4.4顶空进样器的条件:样品温度为120℃,恒温时间为20min,振动开/关时间为15s/5s,振动速度为2000r/min,注射器温度为125℃,注射器注满延迟为5min,柱塞填满速度为200μL/s,柱塞进样速度为250μL/s,注射器冲洗时间为60s。A.5.5分析步骤
A.5.5.11,3-丁二烯贮存溶液(约2500mg/L)的制备将约20mL二氯苯加入带玻璃塞的25mL容量瓶,测定其重量,精确至0.1mg。用巴氏滴管,通过缓慢鼓泡的方法将1,3-丁二烯从气瓶中通入。约30秒后移走滴管,避免在滴管上留下溶剂液滴。封好玻璃瓶,混合并且测定其质量,精确到0.1mg。溶液中1,3-丁二烯含量应为62.5mg左右。用二氯苯稀释至刻度,然后小心混合。计算1,3-丁二烯的实际浓度,单位为mg/L。A.5.5.21,3-丁二烯稀释贴存溶液(约25mg/L)的制备在25mL容量瓶中加入约24mL的二氯苯,再用微量注射器加入250μL的1,3-丁二烯贮存溶液。注射时应始终保持注射器针头部在溶液的溶面以下,且拉回来前应旋动注射器。在瓶中加入二氯苯至刻度,并小心混合。计算混合标准溶液中1,3-丁二烯的实际浓度,单位为μg/mL。注:稀释贮存溶液应含有约25ug/mL的被测物质。如实际浓度与预期浓度差异过大,应加入适量贮存溶液以得到预期的25μg/mL浓度的溶液。
A.5.5.31,3-丁二烯标准校正溶液的制备在6个5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约45mL的二氯苯,再分别加入200μL、150μL、100μL、50μL、10μL和5μL的1,3-丁二烯稀释贮存溶液,加入二氯苯定容摇匀,此时1,3-丁二烯的浓度约为0.1μg/mL、0.075μg/mL、0.05μg/mL、0.025μg/mL、0.005μg/mL和0.0025μg/mL。注:标准校正溶液保存于密封容器中,在避免光照和开瓶的条件下,可在4℃储存3个月左右。容器打开两次后该溶液应废弃(建议将标准校正溶液分成每份5mL,用顶空样品瓶要善保存)。A.5.5.4试样溶液的制备
称取试样0.5g土0.05g,精确到1mg,置入顶空管形瓶中。记录样品的实际重量。加入5.0mL二氯苯,用隔垫和压接帽封闭顶空管形瓶。在室温下储存至少24h,以促进橡胶溶解,也可以用持续摇晃或提高温度的方法来加速溶解,但应待固体完全溶解后方可继续。猛烈振动1min使溶液均匀。振动过程应避免溶剂将隔垫弄湿。
A.5.5.5校正溶液的制备
向6个顶空管形瓶中移入5mL各浓度的1,3-丁二烯标准校正溶液(A.5.5.3),另有一个顶空管形瓶加入5m二氯苯。用隔垫和压接帽立即密封管形瓶。该校正溶液的储存时间最好与试样溶液的储存7
时间相同。
A.5.5.6加标试样溶液的制备
GB29987—2013
称取固体橡胶试样0.5±0.05g,精确到1mg,置入顶空管形瓶中。记录样品的实际重量。添加5.0mL的0.05μg/mL的1,3-丁二烯标准校正溶液,然后立即用隔垫和压接帽封闭管形瓶。在室温下储存至少24h,以促进橡胶溶解,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备用。A.5.5.7校正曲线
猛烈摇动校准溶液1min使其均匀,再将顶空管形瓶安放在顶空自动进样器中自动进样,得到色谱图后,根据保留时间识别相关峰所对应的物质。通过电子积分仪计算峰面积,绘制峰面积和标准溶液中单体浓度的曲线图,得到1,3-丁二烯的校准曲线(μg/mL)。如相关系数低于0.996,则应从A.5.5.3开始,重新进行试验。A.5.5.8测定
猛烈摇动试样溶液以及加标试样溶液1min使其均匀,再将顶空管形瓶安放在顶空自动进样器中自动进样,得到色谱图后,根据保留时间识别相关峰所对应的物质。通过电子积分仪计算峰面积,并通过校正曲线计算单体的浓度。
A.5.6结果计算
利用回归曲线计算胶基聚合物中残留单体含量。如果回归线方程如下:y=axdug/mL]+b
则溶液中单体浓度的计算见式(A.5):c=(y-b)/a.
式中:
单体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按式(A.6)计算1,3-丁二烯在丁苯橡胶中的残留量X2,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X, -cx(+V)
式中:
自校正曲线计算得到的1,3-丁二烯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mL):c
V,一一试样中二氯苯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A.5)
V2一—试样中丁苯橡胶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可根据丁苯橡胶的质量计算,以密度为0.92g/cm
丁苯橡胶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A.6残留己烷的测定
A.6.1方法提要
试样中残留已烷提取后,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与标准溶液比较,检查试样中残留已烷的限量。
A.6.2试剂和材料
A.6.2.1异辛烷(2,2,4-三甲基戊烷):色谱纯。A.6.2.2正壬烷。
A.6.2.3正已烷。
A.6.2.4甲醇。
A.6.3仪器和设备
A.6.3.1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A.6.3.2振荡器。
A.6.4参考色谱条件
GB29987—2013
A.6.4.1色谱柱:304.8cmx0.476cm的不锈钢柱,内填充红色硅燥土(粒度为180um~250μm,含15%二癸基酞酸盐),或其他等效色谱柱。A.6.4.2载气:氮气,流量为1.0mL/min,分流比为10:1。A.6.4.3温度:进样口为240℃,检测器为250℃,柱温起始为120℃,保持3min,以5℃/min的速率升至160℃。
A.6.4.4进样量:5μL。
A.6.5分析步骤
A.6.5.1内标原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正壬烷150mg,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异辛烷定容混匀,此内标原液每毫升含正壬烷3mg。
A.6.5.2稀释内标溶液的制备
吸取内标原液10.0mL,至100mL容量瓶中,用异辛烷定容并混匀。再吸取此溶液5.0mL,移入250mL容量瓶,定容并混匀。此稀释内标液每毫升含正王烷6μgA.6.5.3已烷标准溶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正已烷150mg,移入50mL容量瓶中,用异辛烷定容、混匀。吸取此溶液1.0mL至100mL容量瓶中,用异辛烷定容后混匀,再吸取该溶液10mL和内标原液0.1mL,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异辛烷定容混匀,此标准溶液每毫升含已烷和正王烷均为6μg。A.6.5.4试样溶液的制备
准确称取固体橡胶试样1.5g,放入容量约110mL的瓶中,移入稀释内标液25mL,加塞,振荡12h。加甲醇50mL,振摇15min,使聚合物形成沉淀析出。自然静置至澄清后,将上层水相液轻轻倒入250mL分液漏斗中,用25mL甲醇洗涤聚合物沉淀,洗液同样并入分液漏斗,在分液漏斗中加冷水50mL~75mL,振摇1min,间歇排气泄压。静置分层,放出底层水相。另取冷水50mL重复洗涤异辛烷层,经振摇、分层后,排除底层水相。移取异辛烷层液10mL,放入小瓶中供定量分析用A.6.5.5测定
用两份已烷标准液进行色谱分析,每份5L。据此算出已烷和王烷两峰面积。用同样方法,对两份试样溶液(每份5)进行色谱分析,并据此得出已烷、正王烷峰面积。A.6.6结果计算
试样溶液的已烷和王烷的峰面积之比不得超过已烷标准液所得的比值。9
A.7醒类的测定
A.7.1方法提要
GB29987—2013
醒类物质在酸性条件下与2,4-二硝基苯耕发生加成反应,在620nm处分别测定试样和参照物的吸光值,然后计算其含量。
A.7.2试剂和材料
A.7.2.1对苯二酚。
A.7.2.2硫酸溶液:15%。
A.7.2.3碳酸钠溶液:0.1mol/L。A.7.2.4甲醇:脱一氧化碳。
A.7.2.5盐酸。
二乙醇胺吡啶溶液:1%。
A.7.2.72.4-二硝基苯肼溶液:取2,4-二硝基苯肼100mg,溶于50mL脱一氧化碳的甲醇中,加盐酸4mL,用水定容至100mL。
A.7.3仪器和设备
A.7.3.1分光光度计。
A.7.3.2比色血:1cm。
A.7.4分析步骤
A.7.4.1对苯二酚标准液的制备
取对苯二酚25.0mg,精确至0.0001g,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定容混匀。分别取该溶液1.0mL、2.0mL、3.0mL、4.0mL和6.0mL,放入5个100mL容量瓶中,各用水定容混匀。分别取2.0mL,至5只25mL的刻度管中,并各加0.1moL/L碳酸钠液0.5mL,立即振摇,再加入15%硫酸1.0mL(本操作所用时间不超过15s)。然后于每只刻度管中加2,4-二硝基苯肼溶液1.0mL,加塞,于70℃水浴中加热1h,冷至室温,各加水13mL和苯5.0mL,加塞后剧烈振摇。待静置分层后,从各比色管中吸取苯层液2.0mL,分别放入两只均盛有1%二乙醇胺的吡啶液10mL的试管中。振摇后,放置10min显色。
A.7.4.2操作步骤
取洗过的试样30g,精确至0.01g,记为m3,放入一250mL的双口烧瓶中,加水100mL,在66℃下加热2h(不得至沸)。冷却至室温后,取该萃取液5.0mL,放入25mL比色管中。取水5.0mL放入另一比色管中作为空白试样。然后各加入15%硫酸1.0mL。于含有试样萃取液的比色管中加0.1moL/L碳酸钠0.5mL,然后按A.7.4.1的方法进行,从“立即摇振,再加入15%硫酸1.0mL….”开始操作。将试样液盛于1cm比色池中,于620nm处测定吸光度,以空白试样为空白对照。按同样方法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液中对苯二酚的浓度与吸光度之间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标准曲线,得出试样液中醌类(以苯醒计)的质量。A.7.5结果计算
试样中的醌类含量X,(以苯醒计),单位为毫克每于克(mg/kg),按(A.7)式计算:20ml
式中:
所取试样量,单位为克(g):
标准曲线查出的醒的质量,单位为微克(μug):20样品的稀释倍数。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保留一位小数)。A.8锂的测定
A.8.1方法提要
GB29987—2013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有锂空心阴极灯,在670nm处分别测定试样和标样的吸光值,检查试样中锂的限量。
A.8.2试剂和材料
A.8.2.1碳酸锂:标准品。
A.8.2.2盐酸。
A.8.3仪器和设备
A.8.3.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有锂元素空心阴极灯。A.8.3.2铂。
A.8.3.3高温炉。
A.8.4分析步骤
A.8.4.1锂标准液的制备
取标准品碳酸锂399.3mg,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最少量的1:1盐酸液溶解后,加水定容并混匀。取此液10.0mL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混匀。再取此液10.0mL放入第二个100mL容量瓶内,加盐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合。本标准液每100mL含锂75μg。A.8.4.2试样液的制备
精确称取固体胶试样1g,包于无水无灰滤纸中,放入已知重量的铂中,在100℃下加热15min然后于高温炉中1h~2h内逐步加热至500℃,维持该温度15min~20min后,取出,于干燥器中冷却。将中物料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1:1盐酸液1mL,再用水稀释至刻度后混匀。A.8.4.3测定
分别测定标准液和试样液的吸光度。A.8.5结果判定
由试样液所产生的吸光度不超过标准液所产生的吸光度,即为锂≤75.0mg/kg。11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