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7735-2016 无缝和焊接(埋弧焊除外)钢管缺欠的自动涡流检测
GB/T 7735-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7735-2016

中文名称:无缝和焊接(埋弧焊除外)钢管缺欠的自动涡流检测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2114KB

相关标签: 无缝 焊接 弧焊 除外 钢管 缺欠 自动 涡流 检测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7735-2016 无缝和焊接(埋弧焊除外)钢管缺欠的自动涡流检测 GB/T7735-2016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77.04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735—2016/ISO10893-2:2011代替GB/T77352004
无缝和焊接(埋弧焊除外)钢管缺欠的自动涡流检测
Automated eddy current testing of seamless and welded (except submergedarc-welded)steeltubesfordetectionofimperfections[ISO10893-2:2011,Non-destructivetestingof steel tubesPart 2:Automated eddy current testing of seamless and welded(except submerged arc-welded)steel tubesfordetectionof imperfections,IDT2016-12-30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7-09-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般要求
检测方法
检测技术
检测设备
6对比样管
一般要求
穿过式线圈技术
扇形线圈技术
固定和旋转探头/扁平线圈技术
对比标样的尺寸
设备校准和检查
9检测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涡流检测方法局限性的指导性说明GB/T 7735—2016/ISO10893-2:2011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7735—2016/ISO10893-2:2011本标准代替GB/T7735—2004《钢管涡流探伤检验方法》。本标准与GB/T7735—2004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4年版的1);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的内容(见第2章、第3章、第4章);修改了检测方法的内容(见5.1,2004年版的5.1);一修改了检测设备的内容(见5.2,2004年版的第7章):修改了对比样管的材质要求(见6.1.2,2004年版的6.1.1);修改了对刻槽宽度和长度的要求(见6.5.2.2,2004年版的6.4);修改了验收等级及标识(见6.5.1和6.5.3.2,2004年版的6.4.1和6.4.2);一在验收等级后增加注,注明替代水压试验的验收等级(见6.5.1和6.5.2.2.2004年版的6.4.1和6.4.2);
修改了设备的校验和检查规定(见第7章,2004年版的第8章);修改了可疑钢管的判定(见8.2.2004年版的9.2)修改了附录A的内容(见附录A,2004年版的附录A)。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0893-2:2011《钢管的无损检测第2部分:无缝和焊接(埋弧焊
除外)钢管缺欠的自动涡流检测》(英文版)。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GB/T9445—201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ISO9712:2012,IDT)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一按照我国习惯修改了标准名称;一为便于使用,在6.5.1增加\注:验收等级E4H可作为替代水压试验的涡流检测的验收等级”;在6.5.2.2增加\注:验收等级E4可作为替代水压试验的涡流检测的验收等级”。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衡阳钢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钢管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世荣、余洪信、张琳、董莉、赵斌、姚鹏升。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7735—1995.GB/T7735—2004m
1范围
GB/T7735—2016/IS010893-2:2011无缝和焊接(埋弧焊除外)钢管缺欠的自动涡流检测
本标准规定了无缝钢管和焊接钢管(埋弧焊除外)缺欠的自动涡流检测的要求,缺欠的验收等级见表1和表2。
本标准适用于外径大于等于4mm钢管的涡流检测。本标准也可适用于空心部件的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ISO9712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Non-destructivetesting一Qualificationandcertification of NDTpersonnel)
ISO11484钢材产品雇主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体系(Steelproducts:Employer'squalifi-cationsystemfornon-destructivetesting(NDT)personnel)3术语和定义
ISO1148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对比标准缺陷
referencestandard
用于校验无损检测设备的人工缺陷(如钻孔,槽和凹痕)。3.2
对比样管referencetube
包含对比标样的钢管或管段。
对比试样
referencesample
包含对比标样的试样(如管段、钢板或钢带)。注:本标准只使用术语“对比样管”,也包括术语对比试样。3.4
钢管tube
任意横截面的形状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的长条产品。3.5
seamlesstube
无缝管
将实心产品穿孔获得一个空心管,然后经热加工或冷加工以得到最终尺寸。3.6
weldedtube
由扁平轧材将临近的边缘焊接在一起制成的钢管,焊接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热加工或冷加工处理,1
GB/T7735—2016/ISO10893-2:2011以得到最终尺寸。
制造商manufacturer
根据相关标准制造产品并声明交付的产品符合相关标准所有适用条款的组织。3.8
agreement
在询价和订货时,制造商与购方之间的合同约定,4一般要求
4.1除非产品标准规定或供需双方协商同意,涡流检测应在钢管所有主要生产工序操作(轧制、热处理、冷和热加工、定径和基本的矫直等)全部完成后进行。4.2被检测的钢管应有足够的平直度以保证检测的有效性。表面应没有影响检测可靠性的外来异物4.3检测应由按照ISO9712、ISO11484或等效标准经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开在由制造商任命的有资格的人员的监督下进行。在由第三方检测的情况下,此项应由供需双方协商雇主应按程序文件颁发操作授权证书。无损检测操作人员应由经雇主批准的一个无损检测3级人员授权。
注:1、2、3级的定义能在相应的国际标准中找到,如ISO9712和IS0)11484。5检测方法
5.1检测技术
5.1.1钢管缺欠应采用下列方式的“绝对式”和/或“差动式”的自动或半自动的涡流方法进行检测。a)穿过式线圈技术——全周向(见图1);b)固定或旋转点探头/扁平线圈技术全周向(见图2);c):扇形线圈技术一一仅用于焊缝(见图3)或全管体(见图4)对以上所有检测技术,所选用的相对检测速度的波动应不超过士10%。钢管两端会有一段较短的长度不能被检测到。任何未被检测的管端应根据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处理。
注:参见附录A涡流检测方法局限性的指导性说明。5.1.2采用穿过式线圈技术时,被检钢管的最大外径应限制为180mm(采用E4H验收等级时为250mm)。用于结构钢的方管和矩形管,其对角线的最大值不超过180mm时也可使用适当的探头采用穿过式线圈技术进行检测。
5.1.3采用固定或旋转探头/扁平线圈技术时,钢管与探头/扁平线圈应相对运动,或在扁平探头的独立单探头之间通过电子换向模拟出相对运动,以便使整个钢管表面被检测。使用这种技术时,对钢管的最大外径没有限制。
注:着重强调采用这种技术时只能检出外表面的开裂性缺欠,5.1.4当采用扇形线圈检测焊管焊缝时,对最大外径没有限制。探测线圈应与焊缝保持同轴度,以便整个焊缝都能被扫查到。
5.1.5采用扇形线圈技术检测全管体时,被检钢管最大外径限制如下:一对于2×180°线圈,最大外径为219.1mm;一对于4×100°线圈,最大外径为508.0mm注:着重强调检测灵敏度在钢管表面临近检测线圈时最大,并随钢管壁厚的增加而减小(参见附录A)。2
5.2检测设备
GB/T7735—2016/IS010893-2:2011检测设备应能根据白动触发/报警阈值以及标记和/或分选系统区分合格钢管或可疑钢管。说明:
次级线圈1;
初级线圈:
次级线图2:
钢管:
交变激励电流:
信号输出。
注:本图是一个多线圈的排布示意图,它可以包含多组线圈,如分初级线圈、双差动线圈和校准器线圈。穿过式线圈技术示意图
旋转探头/扁平线圈技术
说明:
探头/扁平线圈的位置;
钢管:www.bzxz.net
固定扁平线圈的位置:
托轮:
探头旋转方向:
钢管旋转方向。
钢管直线前进
b)固定探头/扁平线圈技术
钢管螺旋前进
注:a)和b)中的扁平线圈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单线圈、不同配置的多线圈,这取决于所用的设备和其他因素。图2探头/扁平线圈技术示意图
GB/T7735—2016/IS010893-2:2011说明:
焊缝:
说明:
次级线圈1:
初级线圈:
次级线圈2:
钢管:
线圈;
交变激励电流;
信号输出。
图3焊缝的扇形线圈检测方法示意图a)2×180°扇形线圈
扇形线圈:
钢管。
6对比样管
6.1一般要求
图4涡流扇形线圈技术示意图
b)4×100°线圈
6.1.1本标准定义对比样管是用于校准无损检测设备的。不应将这些对比标准缺陷的尺寸视为此类4
设备所能检测到的最小缺欠尺寸。GB/T7735—2016/ISO10893-2:20116.1.2对比样管与被检钢管应具有相同的公称直径和壁厚,相同的表面状态和交货条件(如轧态、正火、淬火和回火)以及相似的牌号。对于公称壁厚超过5mm,如果刻槽深度是按被检钢管的公称壁厚计算的,对比样管的壁厚可以大于被检钢管的公称壁厚。根据要求,制造商应证明其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
6.1.3不同检测技术的对比标样规定如下:穿过式线圈技术,采用一个或多个在6.2和6.5.1中规定的通孔;a)
扇形线圈技术,采用一个或多个在6.3和6.5.1中规定的通孔;固定或旋转探头/扁平探头技术,采用一个或多个在6.4和6.5.2中规定的刻槽。c)
注1:在特殊情况下,如检测热管或检测设备安装在工厂的连续生产线上时,经协商可采用变更的校验方式或校验检查程序。
注2:采用穿过式线圈技术时,经协商可用纵向刻槽或周向刻槽作为对比标样6.1.4对比标准缺陷(见6.2~6.4)间及对比标准缺陷与管端间在钢管长度方向上应有足够间距,以获得清晰可分辨的显示信号。
6.2穿过式线圈技术
6.2.1采用穿过式线圈技术时,对比样管上应带有3个或4个圆形的径向通孔。两种方式下各孔在圆周方向上应分别成120°或90°分布。6.2.2也可在样管上只加工1个径向通孔,此情况下在校验和检验核查时,样管应以通孔呈0°、90°、180°270°位置通过设备
6.3扇形线圈技术
6.3.1采用扇形线圈技术时,对比样管上应带有1个单独的圆形径向通孔,通孔位置应在焊缝附近或焊缝上。
6.3.2采用扇形线圈技术进行全管体探伤时,对比样管上应带有3个圆形的径向通孔。每个扇形线圈都应用对比样管进行检查,3个径向通孔应按如下要求排布:180°扇形线圈:以线圈中心为准按0°十90°一90°分布;-100°扇形线圈:以线圈中心为准按0°十45°一45°分布。6.3.3也可在样管上只加工1个径向通孔,此情况下在校准和校准检查样管时,对于180°扇形线圈应使孔伤分别从0°、十90°、一90°位置通过设备:对于100°扇形线圈应使孔伤分别从0°、十45°、一45位置通过设备。对每个扇形线圈都进行此项操作。6.4固定和旋转探头/扁平线圈技术采用固定和旋转探头/扁平线圈技术时,对比样管上应带有1个纵向外表面对比刻槽。6.5对比标样的尺寸
6.5.1通孔
与钢管外径对应的通孔直径应不超出表1的规定。通孔应通过机加工、电火花蚀刻或其他方式加工。
注:验收等级E4H可作为替代水压试验的涡流检测的验收等级。5
GB/T77352016/ISO10893-2:2011表1
钢管公称外径
4≤D≤10
10≤D≤20
2044.576.1D≤180
6.5.2刻槽
一般要求:
各验收等级的钢管公称直径与对应的通孔直径验收等级和通孔直径
钢管公称外径
4≤D≤15.8
15.826.948.363.5114.3验收等级和
通孔直径
对比刻槽应为“N”型(见图5)并平行于钢管的主轴线。刻槽的两个边沿应名义上平行且刻槽a
底部与边沿应名义上垂直。
对比刻槽应通过机加工、电火花蚀刻或其他方式加工。b)
注:底部或底部角可能为圆形。说明:
宽度;
深度。
图5“N\型刻槽
人工刻槽的尺寸:
宽度.w(见图5):对比刻槽的宽度应不大于刻槽的深度或1mm,取两者的较大值。深度,d(见图5):对比刻槽的深度应以表2为准,槽深的公差应为刻槽深度的土15%,并遵循b
以下限制:
最小槽深:0.3mm;
最大槽深:1.5mm。
注:验收等级E4可作为替代水压试验的涡流检测的验收等级c)
长度:除非产品标准另有规定或购方与制造商协商同意,刻槽长度应大于每个单探头/扁平线圈或传感器宽度的两倍。在任何情况下,刻槽的长度不应超过50mm。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