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33138-2016 存储备份系统等级和测试方法
GB∕T 33138-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3138-2016

中文名称:存储备份系统等级和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869KB

相关标签: 存储 备份 系统 等级 测试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3138-2016 存储备份系统等级和测试方法 GB∕T33138-2016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_35.0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3138—2016
存储备份系统等级和测试方法
Levels and test method for storage and backup system2016-10-1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7-05-01实施
GB/T33138—2016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存储备份系统的等级划分
4.2存储系统等级划分
4.3备份系统等级划分
5存储备份系统能力测试方法
存储备份系统能力测试要求
5.3存储系统能力测试
备份系统能力测试,
6测试工作文档·
测试工作文档分类
6.2测试准备类工作文档·
6.3测试实施类工作文档
测试评估类工作文档
附录A(规范性附录)存储备份系统能力指标体系次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33138—2016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天地方元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南京马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本标准起草人:刘建毅、王枞、袁玉宇、张旸肠、关继铮、刘潇健、余宏亮、武永卫、陈康、薛腾飞雷鸣涛、古恒、傅群超、张思悦、朱小陆,罗丹、姜雪、汪琪、张权、王海涛、梁海涛。1范围
存储备份系统等级和测试方法
GB/T33138—2016
本标准规定了存储备份系统的等级及其相关能力指标,并依据能力指标项给出了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存储备份系统能力等级的划分和测试。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457—2006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3术语和定义
GB/T11457一20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Fdatabackuppolicy
数据备份策略
为达到数据恢复和重建自标所制定的策略。注:包括备份内容、备份时间及备份方式3.2
数据备份系统
databackupsystem
按照备份策略将应用系统的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数据存储系统备份到指定存储媒体中所建立的系统。
注:包括备份管理端、备份网络、备份软件和备份设备(如磁盘阵列、磁带库、磁带机、光盘塔等)。3.3
数据备份databackup
按照数据备份策略要求所采用的技术。注:涉及备份策略管理、过程监控、纠错与故障处理等技术,3.4
数据恢复
data recovery
将保存在存储媒体上的备份数据进行重新拼接整理,使备份数据进行完整恢复所采取的技术。注:包括软件问题数据恢复技术和硬件问题数据恢复技术。3.5
数据集合data set
用于支撑应用系统运行的业务数据、数据库、归档数据、文本文件、应用程序及多媒体数据组成的集合。
数据存储系统
data storagesystem
由存放数据集合的各种存储设备、存储网络及管理调度的软硬件组成的系统注:包括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磁带库、磁带机,光盘塔等),存储交换及路由设备、存储管理软件等。1
GB/T33138—2016
数据验证dataverification
验证数据真实性的过程。
注:包括数据一致性验证、数据完整性验证,数据可用性验证。3.8
存储备份系统storageand backup system数据存储系统和数据备份系统的统称。3.9
storage virtualization
存储虚拟化
通过将存储系统的内部功能隐藏,抽象和与应用,实现对存储和数据的应用以及网络无关的技术。4存储备份系统的等级划分
4.1概述
存储备份系统应依据存储和备份系统能力指标体系所对应的能力指标项的满足度进行等级划分,其中存储系统将划分为5个等级,备份系统划分为5个等级,通过指标项的专业测试,得出存储和备份系统在各指标项的满足度,确定存储及备份系统的等级。存储及备份系统的能力指标体系由一、二、三级指标项组成,本标准规定了一、二级指标项,二级指标项的满足度通过三级指标项的测试获得,详见附录A。4.2存储系统等级划分
4.2.1存储系统的能力指标
存储系统的能力指标包括10个一级指标项,21个二级指标项,详见附录A中的表A.1。存储系统的各项能力指标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应用系统的数据存储能力,能力项的重要性分为三个等级,存储系统的一级指标项见表1。表1存储系统能力指标项
重要性定义
基本能力
一级指标项
存储系统的可部署能力
存储系统的符合性
存储系统的纠错和自愈能力
存储系统变更的可靠性
存储系统数据保护方式
指标描述
存储系统可支持存储架构的部署能力,包括直连存储架构(DAS),IP存储架构(NAS)、存储区域网(FC-SAN/IP-SAN),存储管理系统可支持的操作系统,包括传统操作系统及云操作系统存储系统中的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的性能和扩充能力与产品规格要求相符合的程度
存储系统对数据失效、设备或部件故障、访问逻辑故障等进行纠错和自愈能力
存储系统避免由于存储设备扩容,存储空间调整、存储管理软件的升级与补丁、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的升级与补丁、数据的迁移等变更导致的系统失效、设备故障和数据丢失或损坏的能力存储系统可支持各类通用的硬件和软件数据保护方式,以及在存储系统内部实现各种数据保护方式
重要性定义
管理能力
优化能力
·级指标项
存储系统的可维护能力
存储系统的可监控能力
存储系统易使用性
存储系统的优化能力
存储整合能力与虚拟化能力
存储系统的能力等级划分
表1(续)
指标描述
GB/T33138—2016
存储系统可实现离线和在线维护的能力,包括存储设备及软件故障排除,数据恢复,存储软件升级或补丁,存储设备内部及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迁移,存储空间调整等方面,其中离线维护是需要中断存储系统运行所进行的维护,在线维护是不需要中断存储系统运行所进行的维护,在线维护包括现场维护及通过网络进行的远程维护存储系统对存储设备及软件的故障、输入/输出状态、空间的使用、分区的分配与调整等状态进行监控的能力存储系统易于使用的特性,包括系统维护手册、安装手册、操作手册和在线帮助
存储系统可实现优化的能力,包括存储设备性能优化、输人/输出访问能力优化、碎片整理等
存储系统对同构或异构存储的迁移整合与虚拟化整合的支持能力存储系统能力等级将划分为5个等级,随着等级的增高,能力逐渐增强。详见表2。表2存储系统能力等级定义表
级指标项
存储系统的可部署能力
存储系统的符合性
存储系统的纠错和自愈能力
存储系统变更的可靠性
存储系统数据保护方式
存储系统的可维护能力
存储系统的可监控能力
存储系统易使用性
二级指标项
平台部署能力
存储架构部署能力
性能符合性
扩充能力符合性
存储系统纠错能力
存储系统自愈能力
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数据可靠性
硬件保护方式
软件保护方式
离线维护能力
在线维护能力
状态监控能力
故障管理能力
中文支持能力
维护性
操作性
等级二
等级三
等级四
等级五
GB/T33138—2016
级指标项
存储系统的优化能力
存储整合能力与虚拟化能力
表2(续)
二级指标项
离线优化能力
在线优化能力
同构存储的整合与虚拟化能力
异构存储的整合与虚拟化能力
等级二
等级四
等级五
注:“*”和”*\表示应具备该项指标的能力。“*”表示部分支持,“**”表示完整支持。存储系统支持二级指标项下60%以上的三级指标项为完整支持,60%以下为部分支持。4.3备份系统等级划分
4.3.1备份系统的能力指标
备份系统的能力指标包括10个一级指标项,21个二级指标项,详见附录A中的表A.2。备份系统的各能力项的重要性分为两个等级,表3定义了备份系统的一级指标项。表3备份系统能力指标项
重要性定义
基本能力
管理能力
级指标项
备份系统的可部署能力
备份系统的可执行能力
备份系统的符合性
备份系统的可纠错能力
备份数据验证能力
备份系统变更的可靠性
备份数据的恢复能力
备份系统的可监控能力
备份系统的易使用性
备份系统的可维护能力
指标描述
备份系统可支持存储架构的部署能力,包括直连存储架构(DAS)、网络附属存储架构(NAS)、存储区域网络(FC-SAN/IP-SAN),备份管理软件可支持的操作系统,包括传统操作系统及云操作系统备份系统可通过备份管理软件将源端的数据按照既定的备份策略写入备份设备,且备份策略可进行在线定制和变更的能力备份系统中的备份服务器、备份设备、备份管理软件的性能与产品规格要求相符合的程度
备份系统具备对失效备份数据、故障的备份设备和软件等进行纠错的能力
备份系统可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对备份数据进行验证的能力,包括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及可用性验证备份系统可以确保备份策略调整、备份目标的变化、备份软件的升级、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升级及补丁、数据库的升级及补丁、备份容量变化以及备份带宽变化等变更实施的不会造成备份数据的丢失或损坏的能力备份系统在安全可靠的数据恢复环境下,可对任一时间点数据恢复的能力
备份系统对备份设备及软件的故障、备份作业等状态进行监控,并可在线进行调整和优化的能力
备份系统易于使用的特性,包括系统维护手册、安装手册、操作手册和在线帮助
备份系统实现离线和在线维护的能力,包括备份设备及软件故障排除、备份数据恢复、备份网络变更、软件升级补丁等方面的维护4.3.2备份系统的能力等级划分
GB/T33138—2016
备份系统能力等级将划分为5个等级,随着等级的增高,能力逐渐增强,详见表4。表4备份系统能力等级定义表
级指标项
备份系统的可部署能力
备份系统的可执行能力
备份系统的符合性
备份系统的可纠错能力
备份数据验证能力
备份系统变更的可靠性
备份数据的恢复能力
备份系统的可监控能力
备份系统的易使用性
备份系统的可维护能力
二级指标项
备份软件部署能力
备份架构部署能力
数据备份能力
备份策略在线定制能力
性能符合性
扩充能力符合性
纠错能力
致性验证能力
完整性验证能力
可用性验证能力
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数据可靠性
按时间点恢复能力
按应用系统恢复能力
按数据类型恢复能力
状态监控能力
故障管理能力
维护性
操作性
离线维护能力
在线维护能力
等级一
等级二
等级三
等级四
等级五
注:“”和客等”表示应具备该项指标的能力。“*”表示部分支持,“*”表示完整支持。备份系统支持二级指标项下60%以上的三级指标项为完整支持,60%以下为部分支持。5存储备份系统能力测试方法
5.1概述
为准确评估存储备份系统的等级,需通过一系列测试方法对存储备份系统的各能力项进行测试,并依据测试结果确定各能力项的取值,存储备份系统的能力测试应按照存储和备份系统的能力项要求确定各种能力的测试内容和方法,存储备份系统的测试按照一级能力指标项建立专业测试方案,根据测试评估结果确定存储备份系统的等级。5
GB/T33138—2016
2存储备份系统能力测试要求
存储备份系统的各项测试应明确测试的目标、内容、环境要求、测试人员、步骤、文档、结果评估等要素,各项要素的要求如表5。
表5存储备份系统能力测试要求
测试目标
测试内容
测试环境
测试人员
测试步骤
测试文档
测试结果评估
明确测试的目的和预期达到的测试结果a)
明确满足测试目标所需的测试场景、内容及测试对象b)
确定测试操作请求,即一次性测试或多次测试操作,测试结果需要观测的时间明确测试功能点,并根据具体的测试要求确定所采用的测试方法,包括全部功能点测试、部分重点功能点测试,受影响的功能点测试确定测试用例,即测试需要的数据及应用系统d)
明确各项测试输出结果评估方法根据测试目标和内容,确定测试环境要求,包括硬件环境、网络环境及软件环境。明确测试场地环境要求,包括机房场地、电力环境等b)
明确测试人员要求,包括测试团队的人员技能要求、岗位职责要求及编制要求明确测试的实施步骤和测试时间表,包括环境测试确认、测试软件安装调试、测试数据部署、测试用例部署、测试软件卸载、目标运行环境清理等准备完善的测试文档,包括测试方案、测试记录、测试报告及问题报告等文档对测试结果采取公正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估,测试结果将作为对存储备份系统能力项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
5.3存储系统能力测试
5.3.1概述
存储系统能力测试应按照存储系统的一级能力指标项进行各专业测试。按照存储系统的一级指标项内容,存储系统的能力测试包括存储系统的可部署能力测试、存储系统的符合性测试、存储系统纠错和自愈能力测试,存储系统变更的可靠性测试,存储系统数据保护方式测试,存储系统的可维护能力测试、存储系统的可监控能力测试、存储系统易使用性测试、存储系统的优化能力测试、存储整合能力与虚拟化能力测试。
5.3.2存储系统的可部署能力测试存储系统的可部署能力测试如下:测试目标:存储系统的可部署能力测试包括两部分,一是对存储软件在各类操作系统环境下的a
部署能力进行测试,二是对存储系统所支持的存储架构进行测试。b)测试内容
在各操作系统上分别安装存储管理软件,检查存储管理软件是否能安装到相应操作系统环境中,并能访问服务器及存储设备,实现对存储设备的空间分配、区域划分、输入/输出性能监控等:
对直连存储架构的支持能力测试:将存储设备连接到服务器的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6
SI),检查服务器是否能访问存储设备;GB/T33138—2016
对网络附属存储架构的支持能力测试:将存储设备连接到服务器的IP端口上,检查服务器是否能访问存储设备;
对IP存储区域网络架构的支持能力测试:将存储设备连接到IP交换机的IP端口上,检查服务器是否能访问存储设备;对光纤通道存储区域网络架构的支持能力测试:将存储设备连接到光纤交换机的光纤通道卡(FC)的端口或服务器的主机总线适配卡(HBA)上,检查服务器是否能访问存储设备;
对虚拟化架构的支持能力测试:将存储设备连接到光纤交换机的虚拟端口或虚拟机的VC端口上,检查虚拟机是否能访问存储池c)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各类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端口及IP端口]、IP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d)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存储管理软件;
运行存储管理软件;
运行应用或数据库软件;
将测试数据通过服务器安装到存储设备中;检查服务器是否能对存储设备中的数据进行访问;编写测试报告:
一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5.3.3存储系统的符合性测试
存储系统的符合性测试如下:
a)测试目标:检查存储系统的性能是否符合产品规格要求测试内容:运行存储系统自检,检查系统环境指标是否与产品说明书上所描述的规格一致。b)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各类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端口及IP端口,IP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d)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存储管理软件;
一检查存储设备的指标参数是否与产品说明书一致编写测试报告;
一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5.3.4存储系统的纠错和自愈能力测试存储系统的纠错和自愈能力测试如下:测试目标:检查存储系统是否具备对数据失效、设备故障、访问逻辑故障等进行纠错和自愈a
能力。
测试内容:
删除存储设备的数据,检查数据在存储设备内部是否能恢复;7
GB/T33138—2016
拔掉存储设备的一块存储媒体,检查数据是否丢失;一拔掉存储设备的一块控制板,检查数据是否丢失;拔掉存储设备的一块电源,检查数据是否丢失。c)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各类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端口及IP端口]、IP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d)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存储管理软件;
一通过故障模拟的方法检查数据恢复情况编写测试报告;
一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5.3.5存储系统变更的可靠性测试存储系统变更的可靠性测试如下:测试目标:检查存储系统是否能避免由于存储系统变更导致系统失效、设备故障和数据丢失或a
损坏。
b)测试内容
增加存储设备的存储媒体,并重新划分逻辑单元号(LUN),检查系统是否失效、数据是否去失或损坏;
重新安装存储管理软件,检查系统是否失效、数据是否丢失或损坏;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及数据库软件,检查系统是否失效,数据是否丢失或损坏:将数据从一个逻辑单元迁移到另一个逻辑单元中,检查系统是否失效、数据是否丢失或损坏。
c)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各类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L含光纤通道(FC)端口及IP端口、IP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d)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存储管理软件;
通过上述变更模拟的方法检查系统是否失效,数据是否丢失或损坏: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5.3.6存储系统数据保护方式测试存储系统数据保护方式测试如下:a)测试目标:检查存储系统内部数据是否支持各种保护方式。测试内容:
拨掉存储设备中的一半存储媒体,检查数据是否完整:更换存储设备中的一块存储媒体,检查数据是否完整;拔掉存储设备中的三分之一存储媒体,检查数据是否完整。c
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各类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端口及IP端口、IP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d)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存储管理软件;
执行大文件拷贝操作;
一检查拷贝后的文件在上述执行模拟操作情况下是否与源文件相一致;编写测试报告:
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5.3.7存储系统的可维护能力测试存储系统的可维护能力测试如下:a)测试目标:检查存储系统的离线和在线维护能力。b)测试内容:bZxz.net
GB/T33138—2016
通过存储管理系统是否能对存储设备故障进行在线维护,如果不能,则是否需要重启存储设备:
删除一部分数据,检查是否能通过存储管理系统对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恢复,如果不能则是否需要重启存储设备;
检查是否能通过存储管理系统对存储设备的数据进行恢复,如果不能,则是否需要重启存储设备;
检查是否能通过存储管理系统对存储空间进行调整,如果不能,则是否需要重启存储设备。
c)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各类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L含光纤通道(FC)端口及IP端口、IP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用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机房环境d)测试步骤:
搭建测试硬件环境;
安装并运行存储管理软件;
检查是否能离线或在线对存储系统进行上述维护:一编写测试报告;
一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5.3.8存储系统的可监控能力测试存储系统的可监控能力测试如下:a
测试目标:检查存储设备及软件的故障,输人/输出状态,空间的使用、分区的分配与调整等状态是否可动态监控。
b)测试内容:
模拟存储设备故障,检查监控平台是否能告警;模拟存储管理软件故障,检查监控平台是否能告警;检查监控界面是否能显示存储输入/输出的状态;检查监控界面是否能显示存储空间的使用情况:检查监控界面是否能显示分区的分配情况。c)测试环境要求:建立由应用或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各类操作系统、光纤交换机[含光纤通道(FC)端口及IP端口、IP交换机等产品组成的环境,并采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