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3224-201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3224-2016
中文名称: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 .pdf
下载大小:1768KB
相关标签:
制冷
供热
机械
制冷系统
环境影响
评价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33224-2016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GB/T33224-2016
标准压缩包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ICS_27.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雅
GB/T33224—2016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Environment impact evaluating method on mechanical refrigerating systems usedfor coolingand heating
2016-12-13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7-07-01实施
GB/T33224—2016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制冷系统描述
制冷系统生命周期评价
6报告
制冷系统清单分析数据收集示例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制冷系统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归一化、加权以及综合评价附录C(资料性附录)制冷系统特征化计算示例附录D(资料性附录)
制冷系统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示例参考文献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8)归口。GB/T33224—2016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安徽工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俊峰、张建强、杨长武、张秀平、陈新强、钟瑜、张万荣、孟建军、李灵、黄志甲。1范围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GB/T33224—2016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机械制冷系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框架、评价方法及报告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制冷系统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与应用:用于评价机械制冷系统全生命周期或指定阶段潜在的环境影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24040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原则与框架(GB/T24040—2008,ISO14040:2006,IDT)
GB/T24044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管理
制冷设备术语
JB/T7249
3术语和定义
要求与指南(GB/T24044—2008,ISO14044:2006,JB/T7249,GB/T24040和GB/T2404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制冷系统refrigeratingsystem
由制冷零部件通过内部相互联接,组成一个封闭的制冷回路,制冷剂就在这个回路里循环吸热和发热。它在两个热源之间工作用于制冷(热)目的,即通过制冷剂从低温热源中吸取热量并将热量排到高温热源中。
生命周期lifecycle
制冷系统从原材料的获取,到制冷系统的设计、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回收利用,直至最终处置的全过程。
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对制冷系统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3.4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lifecycleinventoryanalysis;LCI生命周期评价中对制冷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输人和输出进行汇编和量化的阶段。1
GB/T33224—2016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ifecycleimpactassessment:LCIA生命周期评价中理解和评价产品系统在制冷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潜在环境影响大小和重要性的阶段。
生命周期解释lifecycleinterpretation生命周期评价中根据规定的目的和范围的要求对清单分析和(或)影响评价的结果进行评估以形成结论和建议的阶段。
基本流elementaryflow
取自环境,进人所研究系统之前没有经过人为转化的物质或能量,或者是离开所研究系统,进人环境之后不再进行人为转化的物质或能量。3.8
产品流productflow
产品从其他产品系统进人到本产品系统或离开本产品系统而进人其他产品系统。3.9
产品系统
productsystem
拥有基本流和产品流,同时具有一种或多种特定功能,并能模拟产品生命周期或指定阶段的单元过程的集合。
unitprocess
单元过程
进行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时为量化输人和输出数据而确定的最基本部分。3.11
system boundary
系统边界
通过一组准则确定哪些单元过程属于产品系统的一部分。3.12
功能单位
functional unit
用来作为基准单位的量化的产品系统性能。3.13
量dataquality
数据质量
数据在满足所声明的要求方面的能力特性。3.14
取舍准则
cut-off criteria
对与单元过程或产品系统相关的物质和能量流的数量或环境影响重要性程度是否被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所做的规定。
impact category
影响类型
所关注的环境问题的分类,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的结果可划归到其中。3.16
特征化因子
characterization factor
由特征化模型导出,用来将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结果转换成类型参数共同单位的因子。2
4制冷系统描述
制冷系统描述应使用户能够明确地识别。制冷系统描述一般应包括以下信息:a)
制冷系统的名称及其型号:
GB/T33224—2016
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制冷量、制热量、制冷剂代号及其充注量、性能系数、总功率和质量等);制冷系统的出厂编号及制造商;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制冷系统图;制冷系统的安装说明和要求;
制冷系统的使用说明、维修和保养注意事项等。5
制冷系统生命周期评价
5.1目的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计算制冷系统的生命周期环境负荷,评价分析制冷系统生命周期中或具体单元过程潜在的环境影响,建立制冷系统的参考标准,识别制冷系统的改善潜力,比较制冷系统设计时的方案及决策工艺方案等。
5.2范围
5.2.1功能单位
功能单位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输人、输出数据的统一提供基准,以确保LCA结果的可比性。本标准所涉及的制冷系统功能单位选择为制冷系统的个体,例如1台单元式空气调节机。5.2.2系统边界
本标准中界定的制冷系统生命周期的系统边界包括:原材料生产(钢、铜、铝等主要金属材料等)及能源生产(电力、天然气等)、零部件生产、制冷系统装配、制冷系统运输、制冷系统使用及维护和制冷系统回收及处置等阶段,见图1。
原材料1
原材料2
原材料n
能源1
能源2
能源n
零部件1
零部件2
零部件3
零部件
制冷系统装配
图1制冷系统生命周期的系统边界图使用与维护
回收与处置
GB/T33224—2016
5.2.3数据及其质量要求
5.2.3.1数据来源
数据包括企业现场数据和背景数据,数据的获得方式和来源均应予以详细说明,其中背景数据还应详细说明数据时间、数据类型等a)企业现场数据包括制冷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原材料消耗、能耗、污染物排放以及运输(包括运输形式、运输距离和运输量)等数据背景数据包括原辅材料与能源开采生产的生命周期清单数据等。背景数据通常采用数据库,b)
一般为行业平均数据。
数据的取舍准则
单元过程数据种类很多,应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取舍,取舍准则如下,能源的所有输入均列出;
原材料的所有输入均列出;
辅助材料小于原材料总消耗0.5%的项目可忽略,但总的舍弃的原材料投人不得大于4%;d)
大气、水体的各种排放均列出;e)
生产基础设施、各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人员及及生活设施的消耗和排放,均忽略;任何有毒有害的材料和物质均应包含于清单中。数据质量要求
5.2.3.3.1企业现场数据的质量要求如下:代表性:企业现场数据应按照企业生产单元收集所确定范围内的生产统计数据完整性:企业现场数据应按5.2.3.2的原则,采集生产现场数据准确性:企业现场数据中的资源、能源、原材料消耗数据应该来自于生产单元的实际生产统计记录;环境排放数据优先选择相关的环境监测报告,或由排污因子或物料平衡公式计算获得。所有现场数据均须转换为单位产品,且需要详细记录相关的原始数据,数据来源,计算过程等致性:企业现场数据收集时应保持相同的数据来源,统计原则,处理规则等。5.2.3.3.2背景数据的质量要求如下:代表性:背景数据应优先选择代表中国国内平均生产水平的公开LCA数据,数据的参考年限应优先选择近年数据。在没有符合要求的中国国内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国外同类技术数据作为背景数据。另外,如果企业的原材料、部件供应商可以提供符合相关LCA标准要求的,经第三方独立验证的上游产品LCA报告,也可以作为背景数据。一完整性:背景数据的系统边界应该从资源开采到这些原辅材料或能源出厂为止。一一致性:所有被选择的背景数据应完整覆盖本标准确定的生命周期清单因子(见5.3.3),并且背景数据应转换为一致的物质名录后再进行计算。如果背景数据更新,则LCA报告也应更新。
5.3清单分析wwW.bzxz.Net
清单分析是对制冷系统生产,工艺过程或其他活动等研究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自然资源的使用及向环境排放废物进行定量的技术过程。4
5.3.1数据收集的准备工作
GB/T33224—2016
制冷系统生命周期评价目的和范围确定之后,制冷系统及其相关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质量要求也就初步确定了。为了保证对产品系统及其数据的理解,在进行清单分析时,首先要进行数据收集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绘制制冷系统生命周期单元过程的输入输出流程图,以描绘所有需要的单元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设计统计单元过程的输人输出的数据收集表,以及背景数据收集表,如附录A的表A.1与b)
表A.2所示;
c)结合制冷系统的特点,对数据收集要求作出表述,以使数据提供者理解进行该产品系统生命周期评价所需要的信息;
d)对所收集数据的特殊情况、异常点和其他问题进行明确说明和文件记录。5.3.2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范围应涵盖系统边界中的每一个单元过程,数据来源应注明出处。数据收集包括企业现场数据和背景数据的收集。
数据收集一般以制冷系统的装配关系为基础。主要步骤如下:a)将制冷系统分解为零(部)件;b)列出零(部)件的单元过程;详细描述每个单元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c)
描述每个过程的所有数据收集和计算要求;总结所有零(部)件的单元过程形成制冷系统的清单数据。e
5.3.3生命周期清单因子
制冷系统生命周期清单因子根据其类别和对环境的影响,一般分为资源能源消耗大气排放和水体排放等。其清单因子详见表1。因监测条件限制,缺失的数据应予以明确说明。其他未列人本表的因子,可参考相关标准进行添加。表1制冷系统生命周期清单因子
资源能源消耗
大气排放
水体排放
清单因子
煤:天然气;原油:铁;铜:铝等颗粒物(PM10);甲烷(CH):二氧化硫(SO);二氧化碳(CO.);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二氧化氮(NO,):一氧化氮(NO):氧化亚氮(N.O);六氟化硫(SF);硫化氢(H,S);氟化氢(HF);氯化氢(HCI);氨(NH.);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氯氟烃类制冷剂(CFCs);氢氯氟烃类制冷剂(HCFCs);氢氟烃类制冷剂(HFCs);碳氢类制冷剂(HCs);Halon类;砷(As):铍(Be):镉(Cd);三价铬:六价铬:铜(Cu);汞(Hg):镍(Ni):锡(Sn):锌(Zn);苯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总氮(N);总磷(P);氨(NH);硝酸盐:磷酸盐:砷(As):镀(Be):镉(Cd):三价铬:六价铬:铜(Cu);汞(Hg);镍(Ni);锡(Sn);锌(Zn);苯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1]、[[4]
GB16297
参考文献[1]、[4]
GB8978
GB/T33224—2016
5.3.4数据计算
5.3.4.1概述
数据收集完后,要根据计算程序对该产品系统中每一单元过程与功能单位求得清单结果。计算应以统一的功能单位作为该系统所有单元过程中物、能流的共同基础,求得系统中所有的输人和输出数据。
5.3.4.2数据审定
为避免现场收集的数据发生错误,收集的单元过程数据需要经过确认程序。一般采用物料质量平衡原则对收集数据进行审定,物料的输入,输出不平衡率应低于10%。5.3.4.3数据与单元过程的关联
必须对每一单元过程确定适宜的基本流(如1kg材料或1MJ能量),并据此计算出单元过程的定量输人和输出数据。若出现一个生产工序或一条生产线生产多个规格的产品,则单元过程的数据需分配,分配方法见5.3.4.6。
5.3.4.4数据与功能单位的关联
将各个工序或单元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除以制冷系统的产量,即得到单位制冷系统(功能单位)的原辅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和环境排放。5.3.4.5数据合并
将制冷系统各功能单元和过程中相同影响因素的数据求和,以获得该影响因素的总量,为制冷系统的影响评价提供必要的数据。
5.3.4.6数据分配
若制冷系统单元过程的原材料投人和环境排放数据可以直接获得,原材料投人和环境排放数据采用实际消耗或排放量。若无法直接获得,要对原材料投人和环境排放数据进行分配根据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对原材料投入和环境排放数据进行按比例分配,即制冷系统制冷量越大:其分担额就大。
5.3.4.7生命周期清单计算
生命周期清单结果是各项环境负荷在所定义的生命周期过程的累积。生命周期清单因子9(如CO,排放)的生命周期清单结果按式(1)计算。Q。=2miq:+Z.
式中:
Q。—制冷系统生命周期清单因子q的清单结果;m
制冷系统生命周期内第种原材料、能源的直接消耗量;q:
第种原材料、能源单位消耗量的生命周期清单因子9的流量:Z
制冷系统生命周期内清单因子的直接消耗量。5.3.4.8制冷系统生命周期制冷剂充注量计算制冷系统生命周期的制冷剂充注量按式(2)计算。6
式中:
a recovery
m=m×[(1-a recovery)+LXn]
制冷系统生命周期制冷剂充注量,单位为千克(kg);制冷系统设计充注量,单位为千克(kg);制冷剂年泄漏率,%;
系统设计运行年数,单位为年;制冷剂回收/再循环系数,其值为0一1,选取行业平均水平。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5.4.1概述
GB/T33224—2016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LCIA)是根据清单分析所提供的物质、能源消耗数据以及各种排放数据,对产品系统潜在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为生命周期解释阶段提供必要的信息。根据GB/T24040的规定,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分为必要要素和可选要素。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必要要素包括:a
1)影响类型、类型参数和特征化模型的选择:2)将清单分析结果分类并划分到相应的影响类型(归类);3)类型参数结果的计算(特征化)。b)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可选要素包括:1)对类型参数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2)对影响类型进行分类并排序;3)利用权重因子对不同的影响类型结果进行转化和尽可能的合并。制冷系统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的必要要素见5.4.2、5.4.3和5.4.4,可选要素见附录B。5.4.2制冷系统影响类型和特征化模型的选择制冷系统生命周期选取不可再生资源消耗、全球气候变暖、同温层臭氧减少、酸化、富营养化、光化学剂形成、人体毒性和生态毒性8类环境影响类型,各影响类型和特征化模型可参照表2所列。表2制冷系统影响类型和特征化模型影响类型
不可再生资源消耗
全球气候变暖
同温层臭氧减少
富营养化
光化学氧化剂形成
人体毒性
生态毒性
非生物资源枯竭ADpl(kgSbeq.)特征化模型
温室气体100年内的全球变暖潜力IPCC2007GWpE21(kgCOzeq.)物质的臭氧消耗潜力稳态ODP模型31(kgR11eq.)物质的酸化潜力AP1(kgSOeq.)物质的富营养化潜力Epri(kgPO,\-eq.)物质的光化学臭氧形成潜力POCpi(kgCHeq.)人体毒性潜力HTP[al(kg1,4-DCBeq.)淡水水生毒性潜力FAETPE41、淡水沉积物毒性潜力FSETPE4、陆地生态毒性潜力TETPL4(kg1,4-DCBeq.)
5.4.3生命周期清单因子归类
归类是根据清单负荷因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将对某影响类型有贡献的因子归到一起的过程。表17
GB/T33224—2016
所列的生命周期清单因子可按表3归人各影响类型表3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清单因子归类影响类型
不可再生资源消耗
全球气候变暖
同温层臭氧减少
富营养化
光氧化剂形成
人体毒性
生态毒性
注:(a)
5.4.4特征化
煤;天然气;原油:铁;铜:铝;锌等清单因子
(a)二氧化碳(CO,);(a)甲烷(CH);(a)氧化亚氮(N,O);(a)六氟化硫(SF);(a)氯氟烃类制冷剂(CFCs);(a)氢氯氟烃类制冷剂(HCFCs);(a)氢氟烃类制冷剂(HFCs);(a)碳氢类制冷剂(HCs)
(a)氯氟烃类制冷剂(CFCs);(a)氢氯氟烃类制冷剂(HCFCs);(a)Halon类(a)二氧化硫(SO);(a)氮氧化物(NO.):(a)二氧化氨(NO2);(a)一氧化氮(NO);(a)氯化氢(HCD):(a)硫化氢(HS):(a)氟化氢(HF);(a)氨(NH)(a)氮氧化物(NO,);(a)二氧化氨(NO);(a)一氧化氮(NO);(a)氨(NH);(w)化学需氧量(COD);(w)氨氮(NH+):(w)硝酸盐(w)磷酸盐:(w)氨(NH):(w)总氮(N):(w)总磷(P)(a)甲烷(CH。)(a)二氧化硫(SO);(a)一氧化碳(CO);(a)二氧化氮(NO,);(a)一氧化氮(NO);(a)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a)氨(NH,);(a)硫化氢(H.S);(a)氯化氢(HCI);(a)二氧化硫(SO2);(a)二氧化氮(NO.);(a)颗粒物(PM10):(a)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a)(w)砷(As):(a)(w)铍(Be),(a)(w)镉(Cd);a)(w)三价铬:(a)(w)六价铬;(a)(w)铜(Cu):(a)(w)汞(Hg):(a)(w)镍(Ni);(a)(w)锡(Sn);(a)(w)锌(Zn);(a)(w)苯(a)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a)(w)(As);(a)(w)铍(Be):(a)(w)镉(Cd);(a)(w)三价铬:(a)(w)六价铬:(a)(w)铜(Cu):(a)(w)汞(Hg);(a)(w)镍(Ni):(a)(w)锡(Sn);(a)(w)锌(Zn);(a)(w)苯
大气污染物:(w)
水体污染物。
特征化即针对所确定的环境影响类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量化。包括对清单分析结果进行统一单位换算,并在相同的影响类型内对换算结果进行合并。环境影响类型力的影响潜值按式(3)计算。EFQ:
式中:
环境影响类型力的影响潜值;
生命周期清单因子对第种环境影响的特征化因子,按表2规定;生命周期清单因子9的清单结果,按式(1)计算具体计算示例见附录C。
生命周期解释
三要素
生命周期解释包括重大问题识别、评估和结论三个要素。8
.(3)
5.5.2重大问题识别
GB/T33224—2016
根据确定的目的和范围以及评价要素的相互作用,对LCI或LCIA阶段得出的结果进行组织,以便识别制冷系统生命周期或指定阶段的重大问题。具体操作方法和示例参考GB/T24044。重大问题的示例如下:
a)清单数据,例如能源、排放物;b)
影响类型:例如资源使用、气候变化;c)
生命周期各阶段对LCI或LCIA结果的主要贡献,例如运输,制冷系统生产等单一过程或过程组的环境影响贡献。
5.5.3评估
本要素旨在建立并增强LCA或LCI的结果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包括完整性、敏感性和一致性检查。具体操作方法和示例参考GB/T24044。a)完整性检查确保所需信息和数据的全面完整;敏感性检查确保数据及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b)
一致性检查确保所做假设、选择的方法和数据结果与研究目的和范围一致,并在生命周期评价过程中保持一致。
5.5.4结论
本要素的目的旨在针对LCA研究的沟通对象形成结论、识别局限,并提出建议。6报告
制冷系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对制冷系统LCA的各个阶段分别作出说明,LCA研究报告应完整准确、客观,报告应对评价的结果数据、方法、假设和局限性及对初始范围修改理由作出详细说明,报告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评价的目的;
功能单位;
制冷系统周期评价边界;
单元过程划分及描述;
数据形成过程;
影响类型、特征化模型选择,特征化分析结果;归一化、加权及其他说明:
评价的局限性说明及数据质量分析;h)
评价结论及建议
附录D给出了一个制冷系统生命周期影响评价的示例。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